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447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6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明确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5分)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  )

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该学说认为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

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A、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A错误;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则是魏尔肖提出的,B错误;

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正确;

D、细胞学说未指出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错误.

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

识记虎克和魏尔肖两位科学家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贡献.

3.(1.5分)(2013•安徽模拟)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

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布在拟核和细胞质中的质粒中;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变异.

A、原核细胞拟核中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

B、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细胞不适用,B错误;

C、由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而真核细胞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C正确;

D、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异同点方面的知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表达以及变异类型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

明确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识记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等.

4.(1.5分)有关氨基酸和肽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均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肽链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具有多样性

氨基酸结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而肽链形成蛋白质的场所不是核糖体

不同氨基酸的性质不同与R基有关,不同肽链理化性质的差异也与R基有关

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肽链的多样性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

3、氨基酸结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初加工,包括新生肽链的折叠和装配、糖基化等.

4、氨基酸与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团的不同.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正确;

B、肽链具有多样性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均有关,B错误;

C、氨基酸结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而肽链形成蛋白质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和加工,C正确;

D、结构决定性质和功能,氨基酸的不同与R基团的不同有关,不同肽链理化性质的差异也与R基有关,D正确.

本题考查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和蛋白质的形成的知识,对于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5.(1.5分)有关R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RNA的全称是核糖核苷酸

RNA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能储存或传递遗传信息

RNA分子内的碱基之间不可能通过氢键配对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1、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2、RNA包括tRNA、mRNA和rRNA,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

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

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可是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RNA的全称为核糖核酸,A错误;

B、RNA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过程中需要以mRNA为模板、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也能储存或传递遗传信息,B正确;

C、RNA分子内的碱基也可能通过氢键配对,如tRNA存在局部双链结构,该结构中碱基通过氢键配对,C错误;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D错误.

本题考查RNA的分子组成和种类、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作用;

识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1.5分)某生物细胞内可进行“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纤维素”的反应,有关该生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该生物中贮存淀粉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该生物的细胞中含有大液泡

该细胞合成的纤维素会被囊泡包裹并运输到细胞外

淀粉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而麦芽糖则可以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淀粉是植物中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

A、细胞中能合成纤维素,说明属于植物细胞,但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即不一定合成叶绿体,A错误;

B、细胞中能合成纤维素,说明属于植物细胞,但不一定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即不一定含有液泡,B错误;

C、该细胞合成的纤维素会被囊泡包裹并运输到细胞外,组成植物细胞壁,C正确.

D、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多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都不能被直接吸收,D错误.

本题考查了糖类的种类和分布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图解中物质变化确定该过程发生在植物细胞中;

同时识记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

识记二糖的组成等有关知识.

7.(1.5分)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的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的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温度在0~15℃范围内,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由图中信息可以推测:

温度在0~15℃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会增加

大约18℃时,细胞膜的流动性最强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但没有证明膜上脂质是否可以运动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根据曲线可以得出:

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

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A、据图分析可知,温度在0~15℃范围内,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A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以推测:

温度在0~15℃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会增加,B正确;

C、18℃以后,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加,C错误;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但没有证明膜上脂质是否可以运动,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有效分析,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8.(1.5分)(2013•滨州一模)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

渗透作用

胞吞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渗透作用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的扩散.

胞吞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如白细胞吞噬细菌.

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根据题意中该药物是“瘦素穿肠蛋白”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渗透作用、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指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四种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

9.(1.5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都通过脱水缩合而合成,合成时需要模板mRNA

同一个体内,各种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是相同的

催化物质反应后,不会被降解,可继续行使催化作用

能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减少,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迅速进行

酶的概念;

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的特性..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和方向.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

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

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不同的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是不相同的.

A、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蛋白质类的酶都通过脱水缩合而合成,合成时需要模板mRNA,RNA类的酶需要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

B、同一个体内,不同的酶的最适温度和pH不一定相同,B错误;

C、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变化,即催化物质反应后,不会被降解,可继续行使催化作用,C正确;

D、酶通过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能来行驶其催化作用,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和方向,不能催化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D错误.

本题考查酶的知识,对酶的本质及催化作用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0.(1.5分)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与组成DNA的元素种类完全相同;

②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

③若在光补偿点时,继续增强光照其它条件不变,则光反应ATP合成速率加快,暗反应消耗ATP的速度不变;

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①③

③④

②③

②④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

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①ATP和DNA的组成元素均包括C、H、0、N、P,①正确;

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故AD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薄膜,②错误;

③若在光补偿点时,继续增强光照其它条件不变,则光反应ATP合成速率加快,暗反应消耗ATP的速度也加快,③错误;

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11.(1.5分)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甲、乙组右管液面均无变化,而葡萄糖被消耗,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组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乙组中放置的是蒸馏水,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消耗了氧气;

乙组不变,说明消耗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综合两组实验,说明微生物只进行需氧呼吸.如果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没有消耗氧气,但产生了二氧化碳,说明微生物进行了酒精发酵.

A、若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乙组液面高度不会变化,A错误;

B、甲组右管液面无变化,说明不消耗氧气,乙组右管液面无变化,说明不产生二氧化碳,而葡萄糖被消耗,因此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B正确;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微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乙组右管液面无变化,说明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因此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乙组装置内放的是蒸馏水,那么乙组右管液面变化是锥形瓶内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引起的,D正确.

本题有一定难度,第一,要清楚NaOH溶液的作用;

第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酒精发酵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乳酸发酵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

12.(1.5分)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AC或CE,共19.3h

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蚕豆根尖细胞中DNA的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19.3~21.3h

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题图:

0~2h、第19.3h~第21.3h、第38.6h~第40.6h都表示分裂期;

第2h~19.3h、第21.3h~第38.6h都表示分裂间期.其中第2h~第21.3h即BD、第21.3h~第40.6h即DF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BD或DF,共19.3h,A错误;

B、高尔基体可形成细胞壁,线粒体提供能量,二者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B正确;

C、蚕豆根尖细胞中DNA的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为分裂间期,第2h~19.3h、第21.3h~第38.6h,C错误;

D、蚕豆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基因重组,D错误.

本题结合直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直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3.(1.5分)许多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例如,壁虎被天敌追赶紧迫时,能断尾而逃,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长出一条尾巴;

海参遇到敌害时,把内脏全部抛出,以转移敌害的注意力,而趁机逃之夭夭,约50天后,可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下列关于再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再生过程中没有细胞的凋亡

再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再生能力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再生过程是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综合作用的结果

细胞凋亡的含义;

细胞的分化..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对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有利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对生物体不利.

A、再生过程中也有细胞的凋亡,A错误;

B、再生是特定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再生能力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再生过程是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凋亡,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1.5分)据图分析(N代表染色体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

细胞的减数分裂..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细胞Ⅰ为卵原细胞,细胞Ⅱ为经过复制的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Ⅳ是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据此解题.

A、据图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需要促性腺激素处理,A正确;

B、图中看出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成熟的卵细胞,从而形成受精卵,B正确;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而Ⅳ是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C错误;

D、动物基因工程中,利用动物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因为该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和早期胚胎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1.5分)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丁可以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细胞的减数分裂;

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裂,可推知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丙是减数分裂.根据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分裂均等性不同,判断出该动物为雌性动物.

A、乙细胞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乙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据图可知,甲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上一个基因为A,一个基因为a,故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据分析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故丁可以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极体,D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