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561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docx

浙大普生动物学复习题

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2015复习题(动物学部分)

(★为重点)

1、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验了解重要的概念:

尼氏体、软骨囊、软骨陷窝、哈佛氏系统、闰盘等。

1)上皮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再生能力强;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具有保护或吸收、分泌或排泄、感觉、生殖功能。

2)结缔组织:

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保护、防御的功能。

3)肌肉组织:

由成束的有收缩能力的长纤维状的肌细胞(肌纤维)构成,是脊椎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维持机体和器官的运动。

4)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具有接受刺激(树突)和传导神经冲动(轴突)的功能。

✓尼氏体:

神经细胞胞质中的蓝色较粗大颗粒,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电镜下表现为密集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其间的核糖体,在轴突基部的轴丘中不存在(识别轴突)。

✓软骨陷窝: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基质的小囊中,此小囊称为软骨陷窝(胞窝)。

✓软骨囊:

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含硫酸软骨素较多,嗜碱性,染色较深,称为软骨囊。

✓哈佛氏系统:

哈氏骨板中心为哈氏管,内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哈氏管和骨的长轴平行并有分支连成网状,称哈佛氏系统。

✓闰盘:

心肌细胞为短柱状,具有分支,并以分支连接各个细胞,细胞连接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呈现染色较深而宽的线条,称为闰盘。

2、比较3类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1)骨骼肌(随意肌):

主要附在骨骼上,肌细胞长圆柱状,为合胞体,多个核位于肌膜下,细胞质内有大量排列整齐的肌原纤维,有明显的横纹,受躯体神经支配;

2)心肌(不随意肌):

为心脏所特有,肌细胞短柱状,有分支,单核或双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有不明显的横纹,具有闰盘,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有自主节律性;

3)平滑肌(不随意肌):

广泛分布于内脏器官,肌细胞成棱形或具有多个突起,单核或双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无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具有自主节律。

3、结缔组织分哪几类?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两大类: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特化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

支持、绝缘、储存、营养表皮;

致密结缔组织:

柔韧且坚固的连接;

软骨组织:

柔韧的支持作用,缓冲减震,减少硬骨表面的摩擦;

骨组织:

保护内脏器官,为肌肉提供坚固支持;

血液:

免疫系统通路,各器官之间联系的基本手段。

4、理解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了解下列名词的意思:

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层、端细胞法、肠体腔囊法、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原生动物为单细胞或细胞群体,无组织分化,无对称,无卵裂,没有胚和体腔,只有胞口;后生动物为多细胞生物体,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呈辐射或两侧对称,有卵裂,除某些低等种类为两胚层外,具有三胚层的结构,有口和裂殖腔。

✓卵裂:

受精卵进行快速的有丝分裂。

分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前者卵裂面将受精卵完全分开,卵裂球大小差不多,一般少黄卵(均黄卵)都为全裂;后者为多黄卵的卵裂方式,卵裂仅在细胞质部分进行,盘状卵裂(硬骨鱼、爬行类和鸟类)或表面卵裂(昆虫)。

✓囊胚:

卵裂时细胞不会生长,只是被分割成很多小细胞,这些小细胞组成的中空球形体称为囊胚。

✓原肠胚:

囊胚继续进行细胞分类,发育成有两层细胞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胚层:

动物早期胚胎的基本细胞层结构,胚表面的细胞层为外胚层,囊胚一端内陷褶入形成的细胞层为内胚层,之后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三者合称胚层。

✓端细胞法:

在靠近胚孔的内、外胚层交界处有一部分细胞进行分裂并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的方法。

✓肠体腔囊法:

某些动物的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囊胚腔形成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与内胚层分离后扩展成为中胚层的方法。

✓原口动物:

螺旋状卵裂并紧密堆叠,中胚层形成方式为端细胞法,中胚层裂开形成裂体腔,胚孔发育成口。

✓后口动物:

辐射状卵裂并成疏松排列,中胚层形成方法为肠体腔囊法,中胚层包围的体腔称为肠体腔,胚孔发育成肛门,另一端发育成口。

5、★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无性生殖),在红细胞内,除了进行裂体增殖外,部分裂殖子形成配子体,开始有性生殖的初期发育,在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继而进行孢子增殖(有性生殖)。

人体内发育的两个阶段:

1)红细胞外期:

当唾液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随血流侵入肝细胞,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变成圆形滋养体,通过摄取肝细胞内的营养进行发育和裂体增殖(复分裂),变为成熟的红外期裂殖体。

感染肝细胞因虫体成熟而被胀破后,裂殖子释放,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红细胞。

这一阶段病理上称为潜伏期,一般为8~9天。

2)红细胞内期:

入侵红细胞的裂殖子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经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最后形成含有一定数目裂殖子的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释放,一部分被巨噬细胞消灭,其余侵入其他正常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经过几代红内期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不再进行裂体增殖,发育成雌雄配子体。

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当雌性按蚊叮咬带虫者血液时,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原虫可随血液进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其余各期原虫被消化。

在蚊胃内,雌雄配子体发育称为雌雄配子,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内,受精形成合子。

合子逐渐变长,可游动,称为动合子。

动合子可以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圆球形的卵囊,囊内的核和胞质不断分裂进行孢子增殖,形成成千上万个孢子,子孢子随卵囊破裂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溢出,随血淋巴集中于按蚊的唾液腺。

当蚊子再次叮人时,子孢子就进入人体。

6、刺胞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

什么是辐射对称的体制?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刺胞动物是真后生动物的开始,辐射对称,出现了内外胚层的分化;具有消化循环腔,原口兼有口和肛门的双重作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由内胚层分泌形成的中胶层组成;出现了原始的组织分化,具有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食肉动物,触手上具有刺细胞,有防卫和捕食的功能;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

✓辐射对称体制:

身体各部分结构成放射状排列。

与身体主轴成直角且互为等角的几个轴(辐射轴)均相等,如果通过辐射轴把含有主轴的身体切开时,常可以把身体分为显镜像关系的两个部分。

分完全的辐射对称和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互成直角的辐射轴)两种。

代表种类:

1)水螅(水螅纲)。

只有水螅型,常进行出芽生殖,芽体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环境条件不适时进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的受精卵,度过不良环境后发育。

2)薮枝螅(水螅纲)。

生活于海洋,常附着在岩石、海藻、贝壳等各种物体表面,具有世代交替。

水螅型群体由分支的螅根、螅茎、营养体和生殖体组成,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为多态现象。

3)钵水母纲:

水母型世代发达,水螅型世代退化,常以幼虫形式显现;多为大型单体水母,不具有缘膜;水母结构复杂,中胶层厚,神经感官较发达,消化循环腔复杂,胃丝具刺细胞,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如霞水母、海蜇。

4)珊瑚纲: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全为海产。

大多能形成骨骼,一般由外胚层细胞分泌形成,或者外胚层细胞移入中胶层后再分泌形成。

如海葵、海仙人掌、鹿角珊瑚、石芝。

7、扁形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

什么是两侧对称?

何为原肾管?

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如何预防?

扁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有发达的中胚层;具有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组成体壁并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无体腔,消化系统仍不完善,既有消化的功能也有运输养料的功能,许多种类营寄生生活;具有原肾管形式的排泄系统;具有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有固定的生殖腺和一定的生殖导管、附属腺,有利于生殖细胞通向体外,进行异体交配和体内受精。

✓两侧对称:

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切面)能够将动物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原肾管:

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具有许多分支的排泄管结构,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其口吸盘和腹吸盘用以吸附在寄主的血管壁上。

雌雄虫在肠系膜静脉管内交配后,雌虫于此处产卵,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水中,卵内幼虫破壳而出,幼虫遍体有纤毛,能在水中游泳,称毛蚴。

毛蚴自钉螺(中间宿主)软体部位侵入螺体,发育成胞蚴。

胞蚴可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多个第二代胞蚴,第二代胞蚴又可以各自产生多个尾蚴。

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期,一般密集在水面上,伺机穿过人、畜的皮肤(或粘膜),钻入体内,发育成血吸虫成体。

预防:

1)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役水者,可在接触役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3)接触役水后,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8、线形动物有什么特征?

人蛔虫的生活史怎样?

多为圆柱形,角质膜发达,体表没有纤毛,但有各种乳突,一般具有感觉功能;原肾管形排泄器官;假体腔;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即具有口和肛门;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又称皮肌囊;多为雌雄异体且异型,雌雄生殖腺均为管状。

除生殖系统外,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一般停止了,故细胞数目恒定,靠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虫体的增大。

✓假体腔:

胚胎发育时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又称原体腔。

其中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和间质细胞,使虫体鼓胀饱满,并将体壁和肠道分开。

只有体壁具有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无体腔膜,也没有管道与体外相通。

人蛔虫生活史:

蛔虫的受精卵随感染者粪便排出后,在潮湿环境(泥土)和适宜温度下开始发育,受精卵约经过两周,即发育为幼虫(含蚴卵),再经过一周,卵内幼虫脱皮一次,称为感染性虫卵。

误食后,虫卵在人体十二指肠内孵化,穿过肠壁钻入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进入心脏,再到肺中。

在肺泡内继续发育,脱皮2次,虫体长大到1mm~2mm,后沿气管至咽部,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

人从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大约需要60~75天,蛔虫寿命约为1年。

9、环节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

了解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环节动物的特征:

出现原始分节现象,即同律分节:

身体除头部外各个体节基本类同,一些内部器官(包括神经系统)也依体节重复排列;出现真体腔;体壁向外扁平状突起,体腔也深入其中,称疣足,是环节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疣足上有刚毛;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多数种类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链状神经系统;体表或鳃呼吸;雌雄同体或异体,异体受精。

寡毛纲和蛭纲种类的个体直接发育,无幼虫期;海洋生活的多毛纲个体间接发育,受精卵先发育为担轮幼虫。

✓真体腔:

又称次生体腔,由中胚层包围,具有体壁及肠壁肌肉层,有体腔膜,在器官系统的表面形成系膜。

✓★后肾管:

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由位于体腔的肾口、肾管和排泄孔组成,来源于中胚层。

✓★闭管式循环:

具有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管内和心脏里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

循环速度快,运输效能高。

代表种类:

1)多毛纲:

头部明显,具有疣足,发育过程中具有担轮幼虫,如沙蚕。

2)寡毛纲:

身体分节但不分区,体表具刚毛,刚毛的数目远远少于多毛纲,如蚯蚓;

3)蛭纲:

头部不明显,具眼点,无疣足和刚毛,体腔退化为血窦,有生殖环带,体节固定,一般为34节,末7节愈合成吸盘,如日本医蛭。

10、★真体腔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1)真体腔的出现,使中胚层的肌肉组织参与了肠壁和体壁的构成,使消化道和体壁的运动得以加强,同时由于广阔的体腔存在,使体壁的运动与肠壁的蠕动分开,大大加强了动物的运动和消化摄食的能力,也为消化系统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2)真体腔的体腔膜使体内各器官的位置被固定,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各内部器官始终浸浴其中,体腔液可与循环系统一起共同发挥体内运输的作用,并使动物体保持一定的形态。

3)消化管与体壁被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原肾进化到后肾管系统,同时也出现了闭管式循环系统。

11、软体动物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软体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主要有以下特征:

1)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体背部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

2)体腔退化,仅存围心腔、生殖腺内腔;

3)绝大多数种类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4)具有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5)排泄器官为肾脏,和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

6)多数种类口腔内具有颚片和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齿片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

7)神经系统中神经节数量减少,通常为四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侧神经节);

8)除了头足纲和部分腹足纲为直接发育,大多为间接发育,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个幼虫时期。

✓★开管式循环:

动物体内的血液不仅仅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而能流进细胞间隙的循环方式。

代表种类:

1)腹足纲:

左右不对称,头部明显,具有1~2对触角,一般呈螺旋状,腹足发达,如蜗牛、螺;

2)瓣鳃纲:

左右对称,无头部,足斧状,具左右两贝壳,河蚌,扇贝;

3)头足纲:

左右对称,分头和内脏两部分,足的一部分分裂成条状的腕,一部分成漏斗状体,头部发达,具一对发达的眼睛;如乌贼;鹦鹉螺;真蛸;章鱼。

12、节肢动物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是真正的陆栖动物。

主要特征:

1)明显的异律分节:

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具有分节的附肢,以关节与身体相连;附肢形成了口器、触角及各种类型的足;

3)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出现周期性的蜕皮现象;

4)开放式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短动脉构成,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

5)具有混合体腔(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

6)纤维肌均为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上,能作快速的收缩;

7)呼吸系统更为多样化,既有鳃(虾、蟹),又出现了书鳃(鲎)、书肺(蜘蛛、蝎)和气管(昆虫、马陆、蜈蚣),这些构造均为体壁外突或体壁内陷形成的;

8)排泄器官多样,包括触角腺(绿腺)(虾)、小颚腺(虾幼体)、基节腺(蜈蚣)和马氏管(昆虫)等;消化系统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9)链状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

10)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种类多体外受精,陆生种类体内受精,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

代表种类:

1)肢口纲:

头胸部和腹部,6对附肢,无触角,书鳃呼吸,海产,如三刺鲎;

2)蛛形纲:

头胸部和腹部,1对螯肢、1对脚须和4对步足,无触角,如地蛛、钳蝎、蜱螨;

3)甲壳纲:

2对触角,虾、蟹;

4)多足纲:

头部和躯干部,头部3~4对附肢,躯干部每一体节1~2对附肢;马陆、蜈蚣;

5)昆虫纲:

头、胸、腹三部分,1对触角,常有翅2对,步足3对;蚂蚁,蜉蝣,蜻蜓、蝗虫、蝶、蜜蜂;

✓异律分节:

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如头部司捕食和感觉,胸部司运动,腹部用于营养和生殖。

体节既分工又组合,增强运动和对环境趋避能力。

✓★马氏管:

昆虫体内排泄和渗透调节的主要器官。

从中、后肠交界处发出的多数细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经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

13、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何为次生性辐射对称?

后口动物,辐射型卵裂,主要特征:

1)次生性辐射对称,常为五辐对称;

2)真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

3)具有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

✓次生性辐射对称:

由两侧对称的幼体发展而来的辐射对称体型。

14、脊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分为几个亚门?

并分别列举几个代表种类。

三个主要特征:

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分类:

1)尾索动物亚门:

海洋生活,成体固着生活,幼体脊索只在尾部,海鞘;

2)头索动物亚门:

终生存在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

脊柱(成体)代替了脊索;神经管分化为脊髓和复杂的脑,出现了明显的头部;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用肺呼吸;出现了完善的捕食口器,具有能动的上、下颌;具有收缩功能强大的心脏和构造复杂的肾脏;极大多数种类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15、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几个纲?

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认识代表种类。

16、鱼纲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有上、下颌;

3)成对的附肢(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4)脑分为明显的5部分(一对鼻孔和3个半规管的内耳,感觉器官——侧线)

5)体被鳞片,体形多呈梭形;

6)以鳃呼吸,血液循环是单循环,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

代表种类:

鲨鱼、孔鳐(软骨鱼类);中华鲟、带鱼、鲫鱼(硬骨鱼类)。

17、两栖纲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成体用肺呼吸,皮肤是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幼体和个别水生生活种类用鳃呼吸;

2)成体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

3)具有五趾型附肢;

4)表皮出现角质化;

5)发育中有变态现象。

代表种类:

鱼螈(蚓螈目);蝾螈、大鲵(蝾螈目);蟾蜍(蛙形目)。

18、爬行纲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端黄卵);

2)皮肤角质化,完全用肺呼吸,心脏机能增强,胸式呼吸;

3)有机结构和机能进一步完善,骨化程度很高,附肢骨与中轴骨联系更紧密;

4)新脑皮出现。

代表种类:

楔齿蜥(喙头蜥目);棱皮龟(龟鳖目);有鳞目:

避役、巨蜥(蜥蜴亚目);眼镜蛇(蛇亚目);鳄鱼(鳄目)。

19、鸟纲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高而恒定的体温;

2)前肢变为翼,具有飞翔能力,能主动迁徙;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各种复杂的行为;

4)心脏为4室,具有完善的双循环、呼吸系统(双重呼吸);

5)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筑巢、孵卵、育稚),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代表种类:

鸵鸟(平胸总目);王企鹅(企鹅总目);鸳鸯、天鹅、丹顶鹤、蜂雀(突胸总目)。

20、哺乳纲有什么重要特征?

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全身被毛,具有高度适应能力;

2)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3)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4)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5)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6)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代表种类:

原兽亚纲:

鸭嘴兽、针鼹;后兽亚纲:

袋鼠;真兽亚纲。

21、动物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

并以具体动物为例分别说明。

1)细胞内消化:

低等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

如原生动物草履虫,由于纤毛的摆动,使水在口沟里形成漩涡,水中细菌等小生物被漩涡送到口沟深处,进入体内(细胞内),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在细胞内流动,与溶酶体融合,称为次级溶酶体,食物在次级溶酶体中被消化为小分子而陆续透过膜进入细胞质,不能消化的残渣从细胞表面排出(外排作用)。

2)细胞外消化:

动物将摄食的食物先在细胞外的消化道中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然后以小分子物质由细胞吸收。

如蚯蚓,其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食道、砂囊、胃、肠和肛门等部分,其消化道既有口,又有排泄废渣的肛门,食物能按一定的方向运行,提高了消化和吸收的效率。

由腔或管壁的腺细胞或腺体分泌消化酶,比如咽外有单细胞咽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润湿食物和初步消化的作用;胃里有一圈胃腺,功能类似于咽腺。

22、★简述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消化系统基本结构的变化。

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腔肠动物内胚层细胞围成的原肠腔即其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兼有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两种形式;线形动物消化系统进一步分化,原肠腔的末端,外胚层內褶,形成后肠和肛门,消化管也分成一系列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部分;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高度分化,形成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大部分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其消化管只有3个部分:

口腔、咽和一个没有明确界线的管状咽后肠管;脊椎动物的咽后肠管逐渐分化成一系列在解剖和功能上可以区别的区域,即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鸟类的食道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嗉囊,能暂时贮存和软化食物。

食虫动物肠道短,无盲肠;哺乳动物中的反刍类常分成几个部分而构成复胃,没有复胃的食草动物如马、兔等,其小肠和大肠交界处出现发达的盲肠,具有复胃的功能;食肉性动物肠与结肠短,盲肠小。

23、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关系。

包含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道

消化腺

功能

口腔

唾液腺三对:

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含蛋白及唾液淀粉酶。

牙齿咀嚼食物,将食物变为小颗粒,蛋白酶起润滑作用,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控制吞咽过程,将食物正确导入食道。

食道

通过有节奏的蠕动将食物推向胃部,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胃(贲门、胃底和胃体、幽门三部分)

胃腺:

胃蛋白酶、凝乳酶和脂肪酶。

初步消化食物以及吸收部分无机盐、水、醇和某些药物等。

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凝乳酶将乳中的蛋白质凝集成块(乳酪)以更好地为蛋白酶所消化,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二脂。

(*注:

胃黏膜分泌胃泌素刺激蛋白酶原和盐酸的分泌;十二指肠分泌三种激素:

胆囊收缩素CCK,刺激胆囊收缩和胰腺酶的分泌;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碳酸氢盐;肠抑胃素,抑制胃的排空。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肠腺:

肠激活酶、氨基肽酶、二肽酶;胰腺: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酶、核酸酶;小肠上皮:

双糖酶。

食物吸收和消化的主要场所。

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腔内,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进入肠腔内,这些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食物残渣、部分水和无机盐借助小肠的蠕动被推入大肠,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吸收水分、电解质,形成粪便。

肛门

24、肝脏的重要功能有哪些?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主要功能有:

1)肝脏在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中起着中心作用,是体内贮存糖的主要器官,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也可将糖原分节为葡萄糖。

肝脏也是贮存多种营养物质的器官,如维生素A、D、E、K等等;

2)肝脏是体内把糖转化为脂肪的主要器官;

3)肝脏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及脱氨的器官,也是体内氨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4)肝脏具有合成许多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的功能,胚胎时期是产生红细胞的器官;

5)肝脏具有解毒作用;

6)肝脏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25、★了解反刍类胃的结构。

反刍类的胃分为四室:

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只有皱胃才是真正的胃,其他三个胃是食道的分化产物。

反刍动物吃草时稍加咀嚼吞入瘤胃,休息时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返回口腔仔细咀嚼后再吞下。

26、什么是内呼吸?

什么是外呼吸?

内呼吸:

细胞内的氧化代谢;外呼吸:

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7、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分别有哪些呼吸器官,并举例。

水生:

鳃: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呼吸树:

海参(棘皮动物门海参纲);鳃囊:

圆口类;书鳃:

鲎;

陆生:

体表:

低等种类如环节动物;气管:

昆虫等陆生节肢动物;书肺:

蜘蛛;肺: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8、★鸟类的呼吸方式有什么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