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488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打造 铁的纪律免费 收集 分享 全Word格式.docx

战场上,军人直接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一场战斗下来,身边的战友们死的死,伤的伤,刚才还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转眼间血肉横飞,撒手人寰。

战士们身历其境,难免产生人生如梦、死生无常之感,进而生发放纵情欲、及时行乐的念头。

所以,从战场下来的人,往往火气特别大,常需一个发泄的渠道,要有一个逐渐放松的过程。

再加上军队是武装集团,官兵手中握有武器,无须特别担心老百姓的反抗和法律的制裁,因而一些人胆大妄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为什么一场战争过后常出现军队劫掠的现象,为什么二战时期的日军要组织"

慰安妇"

,为什么驻伊美军虐俘丑闻不断,军人特有的反差生活无疑是原因之一。

  正因为军队对纪律有特殊要求,维护纪律又特别难,所以古往今来,所有军队都视纪律建设为管理重点,强调"

军令如山倒"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主张军队抓管理,必须从严明法纪入手。

像人们熟悉的历史典故"

孙武练兵"

,面对一大群嘻嘻哈哈、毫无军人意识的宫女,孙武首先做的就是杀一儆百,强化纪律观念,然后才着手训练。

孙武指出,一支队伍如能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则止,"

虽赴水火犹可也"

,便可以承担战斗任务了。

  有过军旅生活经历的人都清楚,观察一支部队是否有战斗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拉出来遛遛"

凡是训练有素的主力部队,拉出来往操场上一站,成千上万人的队伍鸦雀无声,所有动作整齐划一,各种武器装备准确到位,喊起口号来地动山摇,那种威风,那种气势,本身就给人强烈的震撼。

兵带到这种程度,可不是一日之功,不经过长期训练、严格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人们所能想到的军队中,又以我军的纪律最为严明。

像大家十分熟悉的邱少云烈士,宁肯被烧死也不违反战场纪律,便是突出的典型。

其实,在我军历史上,类似邱少云的英雄成百上千。

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愿打下去了,只有南朝鲜军队不肯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还想在战场上捞些便宜。

为此,我志愿军总部决定再给敌人一点教训,命令60军组织2个团前进指挥所、4个营部、15个半步兵连、4个机枪连共3500多人,利用夜色潜伏到敌阵地前沿,其中突击连距敌不到200米。

第二天,敌人产生怀疑,不断往我潜伏区开枪打炮。

邱少云就是被炮弹引发的山火烧死的。

同一天,潜伏部队中有的战士腿被炮弹炸断,怕暴露目标而未敢包扎,直到鲜血流尽而牺牲;

有的战士腹部被弹片击穿,肠子滑了出来,就自己塞进去,仍一声不吭。

一天下来,像这样壮烈牺牲的官兵就有30多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铁的纪律,才保证了战斗打响后,我军仅用70分钟,就取得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胜利。

据说,此役战报传到板门店,南朝鲜的谈判代表马上老实了,停战谈判很快达成了协议。

  可见,纪律是构成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正如毛泽东所说:

"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我军不仅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

陈毅元帅曾说过:

纪律好即是向人民说明自己的政治面目,人民根据军队的纪律,即可判断革命军队及革命政权的性质,来决定其拥护或反抗的态度。

他还向准备进驻新解放城市的部队提出了"

眼不花,心不想,手不痒,嘴不馋"

的"

四不"

要求。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持,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秋毫无犯的群众纪律。

这一点连外国人都看明白了。

据说当年解放上海时,枪炮声响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有位美联社记者想外出采访。

推门一看,大街上睡满了激战后疲惫不堪的解放军战士。

他马上给报社发去一则消息,说解放军的纪律这么好,共产党在上海站住脚肯定没问题了。

  铁的纪律已成为我军的光荣传统和明显标志。

有时,仅从官兵纪律状况就能分辨出敌我。

电影《大转折》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曾一度化整为零,与几十万追兵在山区周旋。

敌我双方犬牙交错,部队常常与敌军擦肩而过。

有一次,刘伯承的司令部竟然与敌军同时宿营在一个村庄。

第二天清晨,大雾迷漫,刘伯承带着警卫员出村散步,迎面碰见一位老乡,随口问道,部队是否打扰了群众。

老乡回答说,没什么,长官们只是砍了几棵树修工事。

刘伯承一听,感觉不对,这可不是解放军干得出来的事,马上转身回村,命令机关迅速转移。

由于发现敌情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危机。

我军之所以被世人公认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纪律严明是重要原因,也是显著标志。

看过建国50年时的大阅兵。

那么威武雄壮的队伍,那么整齐有力的步伐,真是举世无双。

如果没有长期正规化建设打下的基础,根本不可能训练出这样严整的队伍。

哪个企业内部的纪律和秩序若能达到解放军的水平,那该是一支多么有战斗力的队伍!

事实上,多数学者提出向军队学管理,首先想到的就是学习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近些年,不少地方单位组织员工到部队接受军训,有些已形成惯例。

为什么要军训?

恐怕首要目的就是增强员工的组织纪律观念,

一、建军必先立法,立法务求完备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是建军之初毛泽东为红军规定的纪律。

后来,我军的纪律法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纪律、军事纪律、组织纪律、财务纪律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纪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共同条令为基础的、相当完备的管理制度,使部队所有场所的管理、所有工作的安排、所有环节的控制、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毛泽东同志在给军事学院的训词中强调:

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

为此,就需要克服在过去时期曾经是正确的,而现在则是不正确的那种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简单现象和游击习气,等等,而必须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这就是对我军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

五统四性"

  70多年来,我军纪律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给企业管理者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军自创建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纪律问题。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转移时,就作出过不准鸣枪抓夫,不准摘食田里的瓜果,住宿民宅用了柴米油盐要照价付款等规定。

毛泽东在率领工农红军上井冈山途中,发现有士兵刨食老百姓的红薯,当即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

第一,行动听指挥;

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1月,工农红军占领江西遂川,有的士兵借用老百姓的门板睡觉后不主动归还。

为此,毛泽东又提出六项注意:

一、上门板;

二、捆铺草;

三、说话和气;

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9年夏天,毛泽东根据当地群众的习俗和俘虏兵增多的情况,听取林彪的建议,又增加了"

洗澡避女人"

和"

不搜俘虏腰包"

两项注意。

后来,毛泽东对上述要求作了一些文字修改,于1930年秋正式颁布。

这就是著名的"

  说到军队纪律,地方同志包括外国朋友都知道解放军有个"

,一些人以为我军的纪律就这么几条,这实在是一个误解。

只是建军之初,毛泽东为红军规定的纪律。

后来,红军的纪律法规不断完善,先后颁发了《暂行内务条例》、《奖惩条例》等规定,逐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纪律、军事纪律、组织纪律、财务纪律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纪律体系。

只不过"

在历史上的影响较大,又被编成歌曲到处传唱,所以人们常以它作为我军纪律的代名词。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有了较大发展,但大都分散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针对当时部队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统一和作风纪律松弛等现象,中央军委相继颁发了《内务条令》、《内务制度》和《军队纪律条令》草案,系统地阐述了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申了我军管理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纪律规定,用以规范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的生活秩序和行政管理工作。

这些条令条例的颁布执行,使我军依法治军的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1947年10月,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革命见到胜利曙光的新形势下,毛泽东听取各方面意见,亲手修改并以解放军总部名义重新颁布了"

现在人们见到的有关"

的经典表述,就是那时确定的。

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全军各部队普遍加强了纪律教育,各级领导带头讲纪律,模范执行纪律,广大官兵的法纪观念又有新的提高,对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及顺利接管大城市,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年朱德总司令曾总结道:

纪律是军人的生命。

我们纪律好,秋毫无犯,人民到处欢迎,胜利就快。

  以日常生活管理为例。

部队要求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官兵行为,使之始终处于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状态。

为此,部队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仅《内务条令》规定的日常管理制度就有:

一日生活制度、值班制度、警卫制度、军官留营制度、查铺查哨制度、请假销假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点名制度、保密制度,等等。

每一项制度展开后都包括许多具体细节。

通过落实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军营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起相当正规的战备秩序、训练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为什么任何时候走进军营,都能给人一种整洁大方,井然有序的感觉?

为什么有过军旅生活经历的年轻人身上,都有一些特殊的气质和良好的习惯?

应该说,这与军队常年坚持正规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启示之一,法纪建设是组织的根本建设,正规化是管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古人云:

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

将帅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齐严肃为先。

要建立有战斗力的组织,高明的管理者通常是从严肃法纪入手,通过建章立制,树立纪律的权威,为其他管理措施的出台创造条件。

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当年是这样走过来的,一些优秀企业也有类似经历。

如张瑞敏刚到青岛电冰箱厂时,面对百废待兴、一团乱麻的局面,所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13条纪律,其中包括"

不准在车间大小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海尔公司的发展也是从抓纪律起步的。

  随着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落实,管理势必走向正规化。

管理正规化是组织成熟的标志,不仅是军队建设需要,其他组织也无例外。

企业也需要通过正规化建设,克服决策随意化、办事无章法等现象,不断强化内部秩序,以此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

实际上,一些跨国公司包括高科技企业,都非常重视向军队学习,建立严格的纪律和正规的秩序。

如英特尔公司原高级副总裁虞有澄就表示,"

有关纪律在庞大的组织中的作用,军队也许是最好的证明。

每一天准时开始,一切都井然有序,所有的武器随时保持清洁。

事实上,士兵所接受的第一项训练就是纪律。

原因很简单,在战争中,严谨的纪律是制胜的关键。

在商场上,纪律同样重要"

  启示之二,纪律和秩序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应根据组织发展水平提出相应要求。

在组织内部,纪律、秩序和正规化经常是有争议的话题,特别是对应不应该提倡正规化管理,常常出现分歧。

从我军历史看,必须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在初创时期,要防止脱离实际,照搬所谓成熟的管理模式,一上来就搞正规化;

二是当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防止因循守旧,强调特殊,将游击习气当宝贝,否定正规化管理的必要。

这两方面我军都有过教训。

而要想防止这两种倾向,就必须深刻理解为什么毛泽东说,一些东西"

在过去时期曾经是正确的,而现在则是不正确的"

  我军正规化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重视。

实际上,当前企业管理中也存在教条主义和游击习气两种倾向。

前者主要发生在一些"

海归派"

身上。

他们不熟悉国内小公司的运作方式,在制定管理办法时经常图省事,照搬跨国公司的一些做法,企图将正规化管理一步到位。

其实,真正适用的规章制度往往都是管理者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的。

这些规章制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又需适时加以整合,以实现正规化管理方面质的飞跃。

后者在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他们缺乏在正规机构或大企业工作的经历,对正规化管理的价值认识不足,习惯于怎么方便怎么来,办事无章法,随意性很大,因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

  启示之三,要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特殊性的矛盾。

纪律说白了就是画一个圈,规定组织成员不得跃出圈外,而在圈内则可以自由活动。

这个圈怎么画,画多大,必须从实际出发。

圈画得太大,组织容易失控,而画得太小,又容易影响下属单位及成员的积极性。

从军队经验看,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重要方面统一制定管理章程,要求全军上下必须严格执行;

同时允许各单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管理作出灵活的规定。

如毛泽东在《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所说:

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

现在统一规定,重行颁布。

望即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

至于其他应当注意事项,各地各军最高首长,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若干项目,以命令施行之。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1页。

  企业同样存在维护纪律与保持活力之间的矛盾。

不同性质的单位、不同类型的工作,对纪律和秩序的要求是不同的。

综合性企业特别是大的集团公司,在制定管理章程时,必须注意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一方面,要有自己的"

,即任何人不得违犯的管理"

天条"

,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对内把该管的真正管住;

另一方面,要允许下属单位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制度,不宜统得过死,以致什么都管而又管不好。

  启示之四,要特别注意防止形式主义。

正规化管理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可形式搞多了、搞过了,很容易出现形式主义。

进入和平时期后,我军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减少,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逐渐抬头,有些方面甚至成为一种顽症。

从军队情况看,形式主义害死人,千万学不得。

所以,部队各级领导常常说两句话:

一是一定的形式还是需要的,二是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一般来说,在正规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应主要强调前者,因为不造成一定的声势,正规化搞不起来;

而一旦群众发动起来,正规化建设步入正轨,就需特别警惕形式主义。

  企业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

现在一些管理正规的跨国公司,其内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似乎并不比军队差。

所以,从实际出发,防止管理不到位以及管理过度,也是企业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二、管理教育并重,建立自觉纪律

  毛泽东明确提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与旧军队完全不同。

一方面必须建立铁的纪律,命令必须执行,规定必须遵守,不得违犯;

另一方面,纪律又需建立在官兵自觉的基础上。

  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是我军有别于其他军队的两个主要特点,其中通过思想教育培养起来的自觉纪律是基础。

正因为我军的纪律建立在广大官兵自觉的基础上,所以才能真正成为铁的纪律。

自觉的纪律是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真谛。

  自觉的纪律有三点好处:

一是可以解决管理者不在场的问题,二是可以解决法不责众的问题,三是可以解决关键时刻的表现。

  自觉纪律之所以优于"

棍棒"

纪律,是因为它符合人的行为规律。

中国古代儒家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仁,二是礼。

一般来说,君子都是"

发乎仁,止乎礼"

只有具备了仁义的道德情怀,才能不折不扣地遵从礼仪的要求。

  从纪律教育的内容看,部队通常强调三个问题。

一是讲清建立铁的纪律对军队的意义,二是讲清纪律问题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三是讲清"

严是爱,松是害"

的道理。

  纪律教育的方法,一是搞好入伍教育,打牢守纪思想根基;

二是搞好经常性教育,不断强化纪律意识;

三是结合典型事例,开展随机教育;

四是多种形式宣传,使纪律观念深入人心。

  纪律一向是军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古今中外军队的治军经验,可以发现两个基本套路:

一是纵容。

将领对部属特别是打了胜仗部属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难以避免,甚至以此作为犒赏部队、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

史书中常可找到这样的记载:

某某城池久攻不下,为激励士卒,将领在阵前允诺,破城之时,可大掠三日。

二是强制。

将领对违纪官兵给予严惩,靠加大惩罚力度来威慑士兵。

西方一位很有名的军事专家说,士兵的勇敢精神和纪律性,只有至少挨过50皮鞭后才会具备。

中国古代兵书《尉缭子》说得更绝:

会带兵的人,能杀掉所属士兵的一半,便可威行天下。

  我军初创时期,这两种带兵套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时部队成分复杂,直接带兵者大都为原来的旧军官,受旧军队影响较深,认识不到红军与白军的根本区别,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纪律问题,认为只要官兵作战勇敢,把仗打胜了,纪律方面差一点没什么了不起。

而一强调要维护纪律,所能想到的方法也十分简单,就是靠打骂体罚、军法制裁。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明确提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与旧军队完全不同。

毛泽东一再强调,"

要从政治教育去提高红军的自觉的纪律,使他们明白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武器。

要使指挥员真正懂得,革命靠自觉,不能靠强迫命令。

战士都是懂得道理的人,只要把道理讲清,他们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勇往直前,所向无敌。

朱德也明确提出,"

红军的纪律绝不依靠打骂来维持,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的团结上面,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教育的精神,互相督促和勉励,达到自觉遵守纪律。

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

  自觉的纪律是我军的主要特点,也是我军维护纪律的主要经验。

与外力强制下形成的纪律相比,这种自觉的纪律有三点好处。

  一是可以解决管理者不在场的问题。

纪律是对人的约束,常常有违于当事人的主观意愿。

有管理者现场督促时,不管主观上愿意与否,一般人都会老老实实地按要求去做。

可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时时在场,处处在场,更不可能一直盯住每个人。

所以,维护纪律最难解决的,就是管理者不在场的问题。

张瑞敏曾讲过一个观点,"

如果一个员工思想不通,你就是派10个人去管他,也未必能将他管住"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建立起自觉的纪律,便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什么叫自觉的纪律?

不妨举两个例子。

过去部队搞纪律教育,经常要讲"

锦州苹果"

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48年秋的辽沈战役时期。

攻打锦州战斗开始前,四野专门召开了政工会。

会上罗荣桓政委特别强调了政策和纪律问题。

他指着会场外的一片苹果林说,锦州地区出苹果,各部队要教育官兵,保证不吃人民一个苹果,不论是长在树上的,还是收获回家的,都不准动,就是掉在地上的也不准捡。

按照四野首长的指示,各部队普遍进行了教育,将不吃群众苹果作为一条纪律,要求官兵严格执行。

后来,部队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好,包括一些驻守在苹果园里的连队,主动将满地的落果捡起来,一个个码放整齐,可就是一个不吃。

战地记者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也给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后,他在一次内部讲话中仍动情地说,"

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

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另一件事也发生在辽沈战役中。

部队打下沈阳后,某部8连占领了火车站,正赶上轨道上停着一辆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

连队还要执行其他任务,便留下战士张庆山看守。

由于只有一个人留守,张庆山不便离开岗位,饮食就成了问题。

无意中他发现,列车上有许多军用饼干。

饥寒交迫之中,张庆山本能地拿起一包,可突然想到战役打响前连队进行纪律教育,要求不准随便动用缴获物资,于是便将饼干放回了原处。

就这样,张庆山在车站守护了整整三天,渴了就吃一把雪,始终没有动用列车上的任何东西。

直到三天后,部队派人到火车站查收战利品,张庆山交代完任务,当场就昏了过去。

这件事虽小,却是人民解放军自觉纪律的缩影。

一位普通的士兵遵守纪律自觉到这种程度,部队建立铁的纪律还能有什么问题?

  二是可以解决法不责众的问题。

靠惩戒维护纪律,只在少数人违纪时有效。

如果违反纪律的人多了,以致形成一种风气,那惩戒就会失去威慑作用。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不责众。

而自觉的纪律建立在多数官兵觉悟的基础上,一般不会出现同时违纪的情况。

不但多数人不违纪,而且他们会帮助领导做工作,督促不够自觉的少数人,共同维护部队的纪律。

因为在他们看来,维护纪律不仅是领导的职责,而且也是全体官兵共同的义务。

大多数人自觉地遵守纪律,坚决地维护纪律,对少数违纪分子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

  三是可以解决关键时刻的表现。

纪律意味着服从。

一般情况下,只要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多数人都会听从。

可当管理者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时,情况就不同了。

只有高度的自觉性,才能确保官兵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始终严守纪律。

电影《决战宁、泸、杭》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解放上海时,部队曾明确了两条纪律:

一是为保护城市,避免伤及无辜,进攻中一律不准用炮;

二是进城后任何人都不准进民房,尽量少扰民。

上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守军果然利用楼房和街道顽强抗拒。

如果我军允许使用火炮,这本不是难题。

可上级不准用炮的规定,却直接限制了我军的攻击力,部队进攻受阻,伤亡很大。

一些基层指战员不理解,甚至提出"

是要资产阶级的大楼,还是要无产阶级战士的生命"

这样尖锐的问题。

面对质疑,我军指挥员态度坚决,反复做官兵的思想工作,强调上海是人民的城市,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让它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部队攻入上海后,按规定露宿街头。

许多战士打了几天的仗,没有水喝,嘴唇干裂,听到附近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一直在响,可就是严守纪律,不入民宅。

显然,这些都不是一般军队所能做到的。

只有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部队才能在关键时刻过得硬。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年曾国藩统率下的湘军攻入太平天国都城后,纵兵劫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把一座繁华无比的六朝古都,搞得像人间地狱。

湘军从上到下都发了横财,包括曾氏兄弟。

据史书记载,当年清廷曾电敕曾国藩,追问太平天国国库里的金银到哪里去了。

为了阻止湘军将掠夺来的财富运回老家,清廷曾派人在长江上拦截船只进行检查,逼得湘军官兵将财宝藏在撑船用的竹杠里。

时间久了,这一秘密被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