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02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docx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前预习: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用电流表测出,用电压表测出

,就可以间接的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2)画出电路图

(3)根据电路图我们是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即:

实验的原理:

(4)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器材是否和我们电路上需要的相符,再观察一下小灯泡的铭牌。

想一想:

①电表的量程如何选?

②、实验的步骤?

③、记录表格?

④、结论?

2.实验探究

做一做: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把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记录下,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2)实验:

灯丝的电阻随的升高而。

3.教师点拨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在实验中注意三次电压值没有固定的顺序,但当实际电压大于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要及时断开开关,以免烧坏钨丝。

学习任务二:

实验过程的反思

想一想:

1、量程的选择:

选择的什么样的量程?

依据是;

电压表:

电流表;

强调:

只要不超过小灯泡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行。

2、实验步骤:

实验中需要注意:

(1)开关,连接电路

(2)滑动变阻器;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然后读取并记录;

3、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时候电压表和电流表要考虑什么问题?

4、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

交流讨论

电压减小,电阻;电阻随电压的增大;看自己做的数据是不是这样?

2、原因是什么?

结合我们做的实验数据和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个问题。

可能与;

3、结论:

,电阻增大

教师点拨

按照常规侧几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在这里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数据的话,是不妥的。

应确定一个量不变如电压

巩固提升

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向上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2.如图2是测量小灯泡(2.5V0.3A)电阻的电路,

(1)请你把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请在右侧方框内画出正确实验电路图。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是A,电压表的读数是V,则电阻Rx=Ω。

3、明明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已经连接如下图所示电路。

(1)同组的同学又给他补接了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请你将这两根导线画出。

(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端(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正确连接实物图后,合上开关S,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读数为零,但电压表读数等于电的电压,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4)明明利用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已经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将表中的空白格帮小明补上。

实验次数123

电压/V2.52.01.5

电流/A0.30.270.23

电阻/Ω7.46.5

灯泡亮度亮较亮暗

(5)明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丝

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

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6)明明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他的做法对吗?

,其原因是:

梳理、方法归纳

1、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2、不同温度下电阻下求平均值不妥

3、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板书设计

后拓展探究:

利用我们下的时间去研究一些其它的问题如电流表内接,数据会有什么变化,如图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所示的两种接法,若电压表的电阻不是很大,电流表的电阻不是很小,你认为图中电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目标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各类动物听觉范围的区别。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应用和多普勒效应。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危害及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人的听觉范围,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现象引出汽化的概念,通过对比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通过回想打针时擦酒精有凉爽的感觉和活动体验到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从晒衣服和晒粮食的例子猜想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再设计实验进行演示,通过解释“坎儿井”等相关问题巩固。

教学资

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亦可,前安排好)。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

创设情境

导入新

在空中回摆动几下手臂;

问:

你听到手振动发出的声音了吗?

你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吗?

能听到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吗?

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

没有

学生思考作答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新教学

交流展示1.可听声

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从20HZ到2万HZ,我们称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万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活动:

测一测你的听觉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连音箱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用同样方法再测一组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请阅读书本并引导学生小结:

请对图表发表你的看法:

2、超声波

(1)超声波的特点: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2)超声波的应用:

适度评价学生的汇报

总结: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

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1)次声波的特点:

(2)次声波的危害:

(3)次声波的应用:

总结:

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生1:

闭眼睛刚听到声音举手直到听不到声音手放下。

生2:

根据动作记录相应声音频率的数值,就是甲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总结:

生讨论作答: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围,比较猫、狗、蝙蝠、海豚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能听到次声波等。

A组同学汇报:

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同学汇报:

超声波可以成像。

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C组同学汇报:

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D组同学汇报:

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E组同学汇报: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

大自然中火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能轻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新总结1.人耳可听声范围。

2.超生波的频率和应用。

3.次声波的频率和应用。

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当堂反馈分析“WWW”的第1题。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交流与展示

作业布置1.完成对应学案

2.进一步查询与超声波和次声波相关的内容,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设计

一、1物质的属性有哪些?

但速度、温度、体积、面积等不能算属性。

铅笔芯硬度表示方法。

2、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如:

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二、质量:

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常用单位:

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个字:

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

把天平放在,把游码放在。

③“调”:

调节天平使指针指在,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用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

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

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右图所示:

甲>乙

6、测体积?

?

量筒(量杯)

⑴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

单位:

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读”:

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

=m/V

⑵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三、新材料(此部分内容详见八年级下册课本P91----93)

电话

●本概括

本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讯发展进行回顾,使同学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讲述电话的工作方式,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电话把电流信息传递到远方.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发挥着越越重要的作用.本简要地介绍了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并说明了数字通信的优势.

学生们已知道用小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发声体振动,空气中会产生声波.而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绘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和电视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讲述了广播和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时建议

本共分五节,建议5时.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5时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1时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5时

第四节越越宽的信息之路1时

第五节复习和总结?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和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

3.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学难点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废旧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一幅.

●时安排

1.5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请学生们看屏幕(微机播放电话的发明过程).

[师]电话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它为什么能传声呢?

这节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了解这方面的哪些内容?

[生甲]电话基本构造是什么?

[生乙]电话是怎样传声的?

[师]看挂图,讨论得出答案.

[生甲]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生乙]话筒由金属盒、碳粒(碳精)、膜片构成.

[生丙]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整体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生丁]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膜片)构成.

[生戊]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振动膜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它是使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让我知道电话是怎样工作的,也知道是电流把声音传到远方.

二、进行新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板书]

(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板书]

[师]思考下面问题,一个地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

(同学们都在画,并讨论)

[生]要架设10对电话线.

[师]你能否想出一个办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相互通话?

(二)电话交换机[板书]

[生]装交换机,这样只需要5对电话线.

[师]大家请看屏幕(微机播放交换机的发展),从片中我们了解了交换机的发展,是电话使人与人拉近.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听到“模拟”和“数字”这两个词,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你们知道什么是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吗?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板书]

[生甲]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

[生乙]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

[生丙]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生丁]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

[师]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同学们可以分成几组,每组独立设计出一种数字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游戏.

[生甲]我们组是用一面小镜子通过阳光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然后转动小镜子使它反射阳光,射向对面的同学,其有光代表“1”,无光代表“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生乙]我们组是通过举手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生丙]我们组用一面小旗,旗向上代表“0”,旗向下代表“1”.

[师]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都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话,大家把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三、小结

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2.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电话的种类很多,学生能举出两、三种就可以了.录音电话机是一种和录音机结合在一起的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具有自动应答和录音功能,当录音电话机接收到呼叫时,若振铃数次无人摘机应答,它就向对方发送无人留言,并启动录音装置,记录对方讲话.投币电话机是一种具有投币控制和通话计费功能的电话机.另外还有移动电话机、无绳电话机、磁卡电话机.

2.略

3.通过此项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要求他们记忆这些功能.

程控电话具有很多功能,如电显示,是指接到电话的一方,可以通过电话的显示屏幕看到打电话的电话号码.三方通话就是办理了此项业务的用户,当与甲方通话时,如需第三者加入,可在不中断与甲方通话的情况下,拨叫第三者,实现三方共同通话或分别与两方通话.遇忙回叫,是当用户拨叫对方电话遇到忙音时,使用此业务,可不再拨号,等待对方电话空闲时,即能自动回叫接通.缩位拨号,是利用较短的缩位号码代替原的`电话号码,进行拨号,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少拨号错误.

4.略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二、电话交换机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声音的产生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重点和难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的重点

理解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声波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前准备:

学生探究器材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准备:

设计图示: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向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用尺、纸、笔帽发出声音;朗读时触摸喉头的振动弹动橡皮筋、击鼓、敲音叉发声.观察发声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土电话、放在水中的八音盒、音叉和点燃的蜡烛真空铃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声音的传播条.

3声波及人耳听声的过程利用媒体,对比水波讲述声波

4声音的反射及回声利用媒体,展示声学在建筑、测距等方面的应用

5声速教师讲述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分组探究小实验用身边的物体发声.

教师演示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猜想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用生活实例或分组实验验证猜想,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概括声音的传播条.

利用媒体学习声波、回声、声速等知识及其应用.

堂检测

布置作业

教学点评:

学生参与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深切,兴趣浓厚.并通过交流讨论,总结概括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学习声学在建筑、测距等方面的应用,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分析

新课自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

叫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等;

人造光源,如篝火、、、等。

2、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这样的物质叫做传播光的介质。

光也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规律:

光在什么条件下是是沿直线传播的?

演示实验:

观察激光在固、液、气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视频:

日食月食的形成。

4、自主实验:

在一个圆筒或纸杯的一侧中间钻一个小孔,另一侧盖一层薄纸,用小孔对着

光源,你会在盖的薄纸上看到什么?

5、应用:

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6、光速:

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m/s=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课堂练习:

1.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哪个能用物理知识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①镜花水月②坐井观天③水照云光

④立竿见影⑤隔岸观火⑥水中捞月

2.图10是一幅电视截屏照片。

描述的是在08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场景。

位于幕布后面的表演者利用自己的一双手做造型,观众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

这个节目利用了光在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km/s。

光在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4.图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多选)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6.在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7.如图1所示几种现象中,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8.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课程目标

1.知道物质的形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一、备课要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点:

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

二、导入新课情境: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冬腊月,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在展现冰灯奇景.而南方的海南岛却仍鲜花盛开,新疆沙漠地区在盛夏

时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吗?

三、知识点击

1.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到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6℃.气候变暖,将会出现:

长期干旱,土地干裂;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树木干枯,经常出现森林火灾,这些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2.物质的形态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会发生物态之问的变化,例如:

钢锭在高温下变成钢水;火山爆发时,岩石变成岩浆;干冰变化成二氧化碳气体等.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形态外,科学家还发现物质还有:

第四态,叫做等离子态;第五态,叫做中子态.

3.温度和温标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常用的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

规定纯净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4.温度的读法

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