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50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

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

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

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

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课文6——8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练习3课时

第一单元预习卡

项目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

小组评价

第一课:

坪坝穿戴飘扬蝴蝶孔雀舞热闹粗壮铜钟敬礼摇晃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第二课:

盛开玩耍绒毛假装花瓣钓鱼手掌合拢

第三课:

似乎忽然终于辫子勇气峰顶

第四课:

槐树花苞耷拉缕缕炊烟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爬天都峰》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槐乡的孩子》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

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在自主预习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过关环节中,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同时运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

一、导入学习。

二、预习回顾,初知内容。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4、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座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议一议,教师小结。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这座民族小学的美,从哪里能看出来?

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

  环境的美:

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大家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窗外……

  人的美:

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2、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还是一座怎样的学校?

再读再议。

  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

团结、友爱。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来读一读,培养从阅读中感悟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习惯。

  3、这座小学是一座边疆的民族小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

找与我们的学校不同之处。

  四、整体回顾,细读品悟,感情朗读。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

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

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

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六、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_______野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

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

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教学反思:

第三模块:

自读提高课(3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根据学案自学:

《金色的草地》学案设计内容: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

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

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

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

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⑵ 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中午,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傍晚,花朵又(   ),是(   )色的,草地就变成(   )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

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课后反思】

 

 

《爬天都峰》学案设计内容:

一、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二、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谁爬天都峰?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

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

(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

(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

“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

”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

“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

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

“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

(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三、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学案设计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

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

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指读—齐读)

B、生:

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指读-----赛读—齐读)

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指读—齐读)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

”、“槐乡的孩子真勤劳!

”、“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如:

“劳动最光荣!

”、“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

”……(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

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

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懂事

    槐乡的孩子      采摘槐米         快乐    劳动是快乐的

                  勤劳                  辛苦

教后反思:

第四模块拓展阅读与实践课(3课时)

一、主题阅读

(一)个性阅读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五彩的童年”》中“童年故事”、“记忆中的童年”两组中的29篇文章,自己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

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二)阅读汇报

要求:

能讲一个书中的故事或能结合所读内容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二、主题活动

围绕本单元,做一张手抄报。

三、探索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研究主题,进行课外研究。

第五模块:

积累练习(5课时)(处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习作”等)

一、快乐习作(2课时)习作1

训练目的:

1、了解课余生活,从而熟悉写作范畴。

2、虽然不能千篇一律,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

3、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促使学生较好完成习作。

指点迷津:

一、导言:

课余生活简直就像个七彩的万花筒,全是精彩充实的故事。

踢球、跳舞、画画、探险、郊游……,不管是和同学还是家人,不管是干了好事、趣事还是傻事、错事,样样都是那么难以忘怀,总是那么感人至深。

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活动内容?

哪句话看出是课余生活?

哪句话说出了活动时间?

从这首诗中我们会知道些这次作文该怎么写。

二、师生互动,讨论可以写的内容。

1、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经常参加的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课余,还发生了许多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___________,那一次,我感到特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审题,可以写什么?

①内涵理解:

生活——学习生活

——课余生活——课外学习

——课外活动

——课外爱好

②习作之间:

我的课余生活和记一次活动(游戏)这两类文章的关系应是“子题”和“母题”的关系。

写题材范围大的作文可使用大中见小的开头,小中见大结尾方法,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③自由拟题:

三、出示范文谈写法。

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

3、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

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4、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

懂得使用些关联词,如“可是……”“于是……”“甚至”“才”“一……就……”让你的文章更有文理。

懂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如“首先……然后……接着……”“之后”“这时”“当……的时候”“前面”“顺江而上”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5、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

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

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6、写题材范围大的作文可使用大中见小的开头,小中见大结尾方法,重在写小。

写时域广阔的作文应注重以一当十,以十当一的叙事方法,重在写一。

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课余生活(大)——一次活动(小)

课余时间(十)——活动时间

(一)

7、写好自己,写出感受,能让人分享快乐。

四、帮你积累:

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七手八脚笨手笨脚探头探脑七嘴八舌

挤眉弄眼得意忘形笑逐言开欢呼雀跃哄堂大笑防不胜防

二、轻松练习(3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

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

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

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

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

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

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

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

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