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89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生态与遗传定律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月考

(生态与遗传定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题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  )

A.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  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

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D.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2.拜尔(A.Paal)在1914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有胚芽鞘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3.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

4.动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

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通过食用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而获得生长素,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

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最后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排出

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5.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

A.a>bB.a<bC.a=bD.无法判断

6.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8.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说明了(  )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9.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A.杨树顶芽的生长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10.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

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

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

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

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奈乙酸)的浓度

1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12.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

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13.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可以推断(  )

①在a、b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②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

③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可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

④若培养体积为20ml,则单独培养a,12天后种群密度为3.2只/ml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14.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

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

15.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往往会降低猎物的种群数量,使猎物变少,因此移出捕食者会使猎物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物种存活的机会。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捕食者若被移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反而会降低。

下列哪种捕食者若被移除,可能造成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  )

A.会捕食其它捕食者的捕食者B.会捕食属于竞争优势猎物的捕食者

C.会捕食属于竞争弱势猎物的捕食者D.食性专一的捕食者

1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17.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

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③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⑥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18.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19.某温带地区在自然状态下一年中鼠类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曲线中可以看出三种鼠具有强烈的竞争关系

B.该地区一年中灭鼠时期应为5月份和9月份

C.种内斗争是影响三种鼠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该地区三种鼠种群密度峰值的出现直接由温度决定

20.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21.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

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22.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23.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

2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是

A.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物种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5.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26.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过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括

A.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B.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

A.一条食物链B.种群密度改变的要素

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2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C.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少D.A和B的叙述都正确

30下图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在生物体内容易积累。

试问这种杀虫剂在下列何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

(提示:

A是生产者)

A.AB.BC.FD.H

3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以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32.黄色(Y)圆滑(R)豌豆与绿色(y)皱粒(r)豌豆杂交得到后代:

黄圆70,黄皱75,绿圆73,绿皱7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33.下列各项采取的实验方法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A.杂交、测交、自交B.杂交、自交、测交

C.自交、测交、杂交D.测交、杂交、自交

3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

A.3/8B.5/8C.3/8或5/8D.1/16或9/16

35.果蝇的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是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控制果蝇该性状的基因型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3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3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面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C.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

D.性染色体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只含一个DNA

38.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39.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l∶1。

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40.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41.(15分)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

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

于是,科学家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

(3)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

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雄蚕的过程。

42(15分)

43.(15分)下图虚线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能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图中的双翅目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代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其原因包括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_______。

①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44.(15分)下图表示该生态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内填写相应的字母):

 

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

⑵如果初级肉食兽发生瘟疫,大量死亡,C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C的总能量为5000kJ,D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____kJ。

⑷下表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①根据这些数据绘柱形图。

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②分析这两类动物受到威肋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为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与激素调节无关。

2.D(拜尔把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一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顶端存在的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从而说明有胚芽鞘的一侧生长快是由于有胚芽鞘的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3.D(D中类似于教材中温特的实验,说明了被胚芽鞘尖端接触了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会使之弯向另一侧。

4.B(吲哚乙酸属于小分子,由于人体中没有分解吲哚乙酸的能力,所以吲哚乙酸在人体中“旅游一圈”随尿液排出体外。

5.C(胚芽鞘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下部也没有横向运输,所以两侧应该是相等的。

6.C(由于“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摘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抑制被解除,侧芽发育成枝。

7.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等均有关系,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相对于茎来说敏感度更高,当茎是最适浓度时,对根起抑制作用;生长素类似物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8.C(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子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

无子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

番茄雌蕊未受粉自然不会有种子,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发育。

通常情况下,花未受粉就不会结果实。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涂抹生长素而得到了无子番茄,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促使雌蕊的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9.A(顶芽自身可产生生长素;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有关;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产生的生长素的刺激作用;侧芽萌发的抑制与顶芽的生长素在侧芽积累有关。

10.C(实验变量也叫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处理或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二者是因果关系。

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且要控制无关变量:

单一变量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的NAA(萘乙酸)浓度;各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

因变量往往就是最后实验要观察的结果,如本实验中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

11.D(种群是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集合,而①中的全部牛、②中的所有的鱼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密度是受其他种群特征制约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2.A(性别比例为种群中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比值,即60∶40=3∶2,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50/N=10/50,得N=250只,故其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只/hm2;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要高;此法适合用来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而不能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13.A(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无法判断b和a的数量;无论单独培养还是混合培养,曲线均表明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单独培养a,12天后种群数量为64,所以20mL的种群密度为3.2只/mL。

14.A(由题表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

故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3点之后。

15.B(捕食者喜食的是竞争中的优势种会增加物种多样性,而捕食竞争中的劣势种,则会降低物种多样性。

相反移除会捕食属于竞争优势猎物的捕食者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而移除会捕食属于竞争弱势猎物的捕食者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16.B(由图中曲线相互位置关系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间食性存在重叠,但食物来源又不完全相同,故A错。

由于食物存在重叠,对共同需要的食物甲、乙、丙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故B正确。

仅由图中曲线含义并不能说明物种丙与物种甲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之外的其他种间关系(如捕食),故C错。

由于不能确定为捕食关系,也就不能确定能量流动方向为:

甲→乙→丙,故D也是错误的。

17.C(①为共生关系,②为种内互助,③为种间互助,④为种内斗争,⑤为种间互助,⑥为竞争关系。

18.C(生物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对于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多的生物无法逐个计数。

19.B(该地区三种鼠的相对密度均呈现同步增长,不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灭鼠时期应在达到K/2之前进行,即每年的5月份和9月份;影响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同时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种内斗争、气候、天敌等。

20.B(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在该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21C22D23B24C25A26A27D28C29D30D

 

31C32A33D34C35D36D37C38B39B40B

43.

(1)3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竞争和捕食 (3)①②③

44.⑴B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⑵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⑶1000⑷①略

②鸟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

41(15分)

42.(共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