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615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体现

3、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决定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变化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铁生锈

动植物呼吸

海水晒盐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砂糖炭化

植物蒸腾作用

铁矿石粉碎

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可能有:

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生成新的物质

普通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此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答:

物理变化,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一定属于物理变化吗?

不一定,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但属于化学变化。

6、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例如:

物质燃烧都放出热量;

干电池放电释放出电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

7、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根本区别是: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反映出来。

举例: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变化”与“性质”不同:

“镁带燃烧”指化学变化,而“镁带能燃烧”指化学性质。

△“性质”的叙述中常有:

“能、可、会、易、是”等关键字。

8、物质的主要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金属铝制电线

用石灰石烧制石灰

用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做民用燃料

从水制得氢气

金刚石可切割玻璃

9、“铜绿”(铜器件锈蚀形成的绿色粉末)主要成分:

碱式碳酸铜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受热会分解,现象: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口有小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u2(OH)2CO3===2CuO+H2O+CO2↑

10、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

点燃

能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2Mg+O2===2MgO(利用这个性质可用镁粉做烟花和照明弹)

能与食醋反应生成氢气

11、药品的存放

固体:

广口瓶液体:

细口瓶、滴瓶气体:

集气瓶

(1)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药品:

高锰酸钾、硝酸、硝酸银等应放在棕色瓶中

(2)易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药品应隔绝空气密闭保存:

如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等。

(金属钠储存在煤油中,白磷储存在水中。

(3)易吸水、易潮解、易挥发的药品,如:

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浓盐酸等也应密封保存。

(4)存放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软木塞或橡皮塞。

12、药品的取用

(1)原则:

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和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方法:

取用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常用药匙;

取用块状或大颗粒固体常用镊子,操作要领为“一横、二放、三慢竖”。

倾倒液体时,应将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剂瓶口紧靠容器口。

(3)用量:

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取最少量,液体为1~2mL,固体为盖满试管底部。

13、用量筒,量液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时,读数>实际值仰视时,读数<实际值(仰多俯少)

14、物质的加热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蒸发皿、试管、燃烧匙、石棉网、玻璃棒等。

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需垫石棉网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等。

不可以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2)加热试管前,应把试管外壁擦干净。

给液体加热,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或1/4)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不可对着有人的地方),和桌面成45°

角。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应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15、玻璃仪器的洗涤:

(1)如果仪器内壁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等,可先用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如果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2)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形成均匀的水膜)。

实验室制CO2、H2、O2(用双氧水)

16、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后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

先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后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水,若液面不持续下降,则气密性好。

 

17、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后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3%~5%)和清水冲洗。

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8、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使用时灯帽应正方在实验桌上。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要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19、托盘天平(能称准到0.1g),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托盘上各放质量大小相等的纸,若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物质,应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称量。

20、过滤:

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

〖注意事项〗“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待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末端靠在烧杯内壁上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21、蒸发

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不能蒸发到干,待到出现大量固体时可停止加热。

玻璃棒要搅拌,作用:

防止液滴飞溅。

四.巩固练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知识归纳

1.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三大化学工艺、

、、都是举世闻名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提供了,为提供了,为提供了。

3.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

学习化学可以正确认识;

研究化学可以合理利用;

应用化学可以促进。

4.请将下列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可解决方法用直线连接。

人类面临的问题可解决的方法

a.淡水资源紧缺⑴将海水淡化或把污染的水净化后使用

b.化石能源紧缺⑵研制出可自行分解的新型塑料

c.钢铁制品的锈蚀⑶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源等

d.“白色污染”问题⑷研制出各种性能优异的不锈钢等

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使人类诸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保健和医疗方面,科学家

发现了青霉素,它的合成和应用,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病人;

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产生了等等。

方法研习

1.被誉为21世纪“材料之星”的是()

A.石英砂B.钛合金材料C.纳米材料D.半导体硅晶片

2.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地旅游。

我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如何将传统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化,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下列建议或认识不合理的是()

A.要求游客将垃圾分类处置

B.重点古建筑和自然景观要适当控制其接待游客量

C.提倡使用以电力或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D.将收集的一次性发泡餐盒餐具倒入长江,以减轻当地污染

3.下列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水能变成油B.吸烟有利身体健康C.用铁锅烧菜比较好D.电石成金

4.我国古代的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世界闻名的,其中在商代产生的是()

A.铁和钢的冶炼B.青铜器的制造C.火药的发明D.瓷器的烧制

5.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D.小心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6.“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A.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很小

C.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

7.引水工程的顺利竣工,缓解了我市市内供水紧张的状况。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C.我市濒临黄海、渤海,淡水资源丰富

D.水是“生命之源”

8.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9.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资源的保护与,

的开发、的和谐共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10.碳酸氢铵是一种色粉末状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时,在试管口闻到一股的气味,说明有产生;

管口可看到有,说明有产生;

同时还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说明有生成。

11.有人认为从DDT分明和应用的历史应得到如下认识:

①任何农药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②只有全面、正确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它

③DDT的滥用导致了环境污染

④农业应当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研制生物农药

你赞成的是

12.含硫火柴燃烧的生成物是,它是一种气体,能够使

褪色,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3.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受到硫的氧化物污染所致;

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引起的。

14.钢铁是使用十分普遍,可惜世界上将近总产量十分之一的钢铁因而损失。

化学工作者不仅研究的方法,还研制出,

延长了钢铁制品的使用寿命,扩大了这些制品的使用范围。

15.将下列左边的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用直线连接

a.高能燃料⑴制造计算机芯片

b.半导体硅晶片⑵航天飞机的防热瓦

c.石英砂⑶制造光导纤维

d.高强度陶瓷⑷火箭的动力

e.钛合金材料⑸制造航天航空器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包括,

,等。

3.是物理变化,如。

相反,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如

4.叫做物理性质,如。

叫做化学性质。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6.①煤油燃烧,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以上空格填所产生的现象),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都是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等现象,还伴随着的吸收或释放,如石蜡、酒精燃烧时,有和放出,干电池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可化学变化,释放出,绿色植物则需要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7.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⑴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⑵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⑶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⑷研究空气成分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

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造导线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5.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6.加热少量白糖,白糖先熔化后变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该实验研究了白糖的()

A.物理性质B.变化C.制法和用途D.组成

7.做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时,试管夹通常应夹在()

A.试管的口部B.试管的底部C.试管的周上部D.试管的中部

8.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B.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C.下一次月食的日期D.电炉发热的原理

9.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

10.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①镁带消失了,②看到耀眼的白光,③放出大量的热,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这一变化告诉我们。

A.镁能和氧气反应B.镁是金属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光、发热D.镁能和氮气反应

11.石英坚硬而石墨质软,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12.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钛制的坦克、潜水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属于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以下同)。

钛可以代替不锈钢,抗腐蚀性强,这是钛的

性质。

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变形后加热到95℃以上便可恢复原形,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反应”,这属于性质。

1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和葡萄糖。

14.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15.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⑴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能量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⑵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

⑶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量。

根据能连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3.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方便,科学家用来表示元素和物质。

利用它还可以写出表示物质组成的。

4.书写①氢、碳、氧三种元素符号、、;

②氧气、水、二氧化碳的化学式、、。

5.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就可用其表示为。

6.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是使用时绝对禁止,也绝对禁止,以免失火。

用完后必须用盖灭。

1.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净

2.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拨打火警电话119B.用湿抹布盖灭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D.逃跑

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

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做镁带燃烧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坩埚钳B.石棉网C.酒精灯D.铁架台

5.完成下列表格

元素名称

镁元素

氮元素

钙元素

元素符号

H

O

物质

氧气

石灰水

碳酸氢铵

化学式

CO2

NH3

HCl

6.⑴金属镁为色,燃烧时的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利用镁粉的这一性质可做。

若将镁带放入食醋中,可看到。

⑵“铜绿”的颜色为。

用酒精灯加热“铜绿”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盐酸作用时的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⑶在空气中灼烧红亮的铜丝,主要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

ClO2易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

试概括一下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⑴。

⑵。

拓展探究

1.区别等体积的铜块和铝块的方法:

(至少写两种)

2.写出“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探究报告。

(提示:

氧气的某些性质:

①不易溶于水,②能支持燃烧,与多种物质反应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易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等)

答案:

实验名称: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水槽、集气瓶、饮料管、澄清石灰水、火柴、小木条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1.化学带给我们什么:

⑴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⑵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2.化学研究的内容:

⑴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①物质的性质:

a两者的本质区别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②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⑵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⑶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3.如何学习和研究化学⑴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基本仪器及其操作等)

⑵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书本几个探究实验,如灼烧铜丝、加热碳酸氢铵、镁带燃烧等)

⑶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二、专题讨论

专题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要明确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特别注意,常说的化学变化中伴随的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只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而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要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一定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

专题二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概念。

物理性质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定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为有些物理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并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其次,要学会判断出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第三,要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

第四,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间的区别。

一般来说,在叙述中有“可以”、“能”、“易”等判断词出现,则是讲性质。

三、思维启迪

要认真观察好化学实验,做好探究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要学会如何观察。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为此,要学会如何做好探究实验,同时也要掌握好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第1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在“9·

11”事件中,纽约经贸大厦遭到毁灭性地破坏。

该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经贸大厦坍塌B.大厦玻璃被撞得粉碎

C.燃烧放出巨大的热量使大厦钢筋熔化D.被劫持飞机着火后发生爆炸

2.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A.蓝色晶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银白色金属

3.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则读数将()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炭燃烧B.燃放烟花C.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

5.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泉水

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

6.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

A.只有②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正确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电话

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想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8.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黑夜如同白昼,可以向天空发射一种照明弹,该照明弹选用的主要材料是()

A.铝片B.炭粉C.铁粉D.镁粉

9.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望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

如图,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丝片生锈B.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C.铁丝片消失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D.铁丝片生锈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10.液化石油气是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无色、无味的混合气体。

为能及时发现其泄露,以防危险发生,在民用的液化石油气中常加入可指示泄露的“指示气”。

在如下特性中:

①无色,②有特殊气味,③易液化,④可燃烧,⑤有醒目的颜色,⑥易溶于水,⑦能灭火,⑧易气化,“指示气”必须具有的是(C)

A.①③④⑦B.②⑤⑥⑧C.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