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61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docx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

近视眼的防治

近视眼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焦点聚合在视网膜前,光线到视网膜时已散开,所以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必须将物体移近才能看清。

病因:

近视眼主要由于眼轴太长或调节过强而引起,在青少年学生中以后者因素为多见,如(遗传因素,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睡眠不足,课桌椅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体质差,偏食(如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等)。

症状:

开始时主观感觉视远物模糊(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阅读时间较多时会出现眼胀、头痛、视觉疲劳感,严重的可有头晕、恶心、怕光、流泪等。

危害:

得了近视眼,看远物模糊不清。

如果在教室上课,往往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体,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不深,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有的学生得了近视虽能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优良,但由于近视眼往往不能报考某些学校,报考专业受到限制,参军更不合格,高度近度配带眼镜体育锻炼时担心眼镜摔坏,而不能尽情。

碰到雨天、冬季镜片上往往被蒙上一层雾气,而视物模糊不清。

防治:

1.认真学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注意用眼卫生,培养自己良好的用眼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3.认真做眼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天天操练,并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通过检查视力了解自己的视力变化情况,当早期出现假性近视时,必须及时采取矫治措施,防止真性近视的发生、发展。

5.视力下降至5.0以下时,应及时到医院验光诊断,以确定屈光性质和屈光度并按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和矫正。

6.合理安排生活,不偏食,积极锻炼身体。

营养不良的防治

营养不良有多种。

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

病因:

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

主要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及吃零食过多,动物性食品、豆制品摄入过少,长期消化不良,寄生虫病等。

表现:

皮下脂肪减少,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严重的可出现生长迟缓,智力也低于同龄人。

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一般属轻型。

危害:

营养不良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身体的其它功能也下降(如抗病能力下降)。

防治:

1.定期检查(患病学生每年不少于一次)。

2.了解合理营养知识。

膳食要做到多样化,比重要合理,应适当增加鱼、禽、奶的比重。

一般早、中、晚所占热量和蛋白质分别为一日总量的30%、40%、30%。

早餐,应选择体积小,热能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花生米等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主食以谷类如包子、油条等作为热能来源(但因早餐食欲差、提倡课间营养餐)。

中餐,在一日三餐中最为重要,既要补充上午消耗,又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因此,除热能应达一日总量的40%外,其它各种营养素应达半数以上。

晚餐,宜清淡、易消化(高中因学习就寝稍晚可适当增加饮食)。

强化食品,也是补充营养的一种新方法。

龋齿的防治

龋齿也叫蛀牙、虫牙,是学校常见病之一。

病因:

口腔环境特殊,因此龋齿病因复杂。

一般与细菌在口腔内滞留、牙组织本身结构的易感性、饮食习惯、唾液分泌量、营养、体质、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

病初并无不适感觉,仅在牙齿上有一个小洞,当龋洞渐渐发展变深,接近牙髓的感觉神经未梢时,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时就会有酸痛感,将嵌入龋洞的食物剔除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危害:

破坏咀嚼功能,并引起牙髓骨的炎症。

当成为慢性病灶而往往诱发肾炎、风湿病,严重者引起牙髓炎和败血症,危及生命。

防治:

常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一、维护牙颌系统与机体的健康,提高对龋病和牙周病的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卫生:

1.控制致龋性食物:

控制食用过多的粘性或精制的糖类食品,改正吃零食的习惯,减少产酸的量和次数。

2.保持牙齿的清洁: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睡前不吃甜食的习惯。

3.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顺着牙缝上下旋转牙刷(竖刷)。

4.使用保健牙刷。

三、定期检查。

每年检查和复查一次龋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小治早。

四、其他防龋措施:

1.氟化物防龋(氟能使牙面固硬,耐酸,有抗龋力):

如饮水氟化,氟化钠水溶液含漱,氟化钠溶液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饮食中加氟,多吃含氟食物(如菜叶、芋头、豆类、葱等)。

2.涂料防龋:

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封闭剂,涂在牙齿表面,阻止了致龋菌对牙齿的侵袭。

沙眼的防治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

病因:

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症状:

急性发病时有异物感,眼分泌物增多,畏光和流泪。

慢性期患者有眼痒、异物感及眼易疲劳。

部分病人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病人由于重复感染或因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而使病情严重、症状明显。

危害:

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防治:

提倡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

毛巾应挂在通风处或晒干。

局部滴0.1%利福平或10~30%磺胺醋酰钠眼液,每日滴4~6次,连用1~3个月。

也可采取间歇用药疗法,即滴

眼3~5日后停药,2~4周再用药,效果亦佳。

附:

滴眼药水的注意事项

1.滴眼药水前,应注意手的清洁。

2.头向后靠椅背,紧闭眼睑,将下睑皮向下拉,呈一个小袋状,将药水滴入。

3.药水滴入后转动眼球(增加眼药水在眼内的容量,并及时产生药效。

)再轻轻的闭上眼睛。

4.眼药水瓶口应保持清洁,滴药水时应离眼睫毛1—2厘米,以防止触及眼睛,同时避免污染眼药水。

蛔虫病的防治

蛔虫病是指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最常见肠道寄生虫病。

病因:

不良的卫生习惯是蛔虫病感染的主要原因。

不洁的手、喝生水或吃了沾有成熟卵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食物,是感染蛔虫病的主要途径,蛔虫感染者是蛔虫病的唯一传染源。

症状:

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磨牙等。

危害:

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或出现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贫血等严重并发症。

防治:

1.定期检查,服药驱蛔。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或重复感染。

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和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

生吃蔬菜、水果时要流水洗净或消毒。

药物驱蛔时注意:

凡肝、胃功能不好,发热、传染病恢复期,过敏体质者应待情况好转后再驱蛔。

在蛔虫病急性发作时暂不宜服药,以免发生外科并发症。

预防缺铁性贫血

除了吃鸡蛋、牛奶之外,适当吃肉类,肉类中的铁易吸收,利用率高,牛奶中含铁少,鸡蛋中的铁不易吸收。

(1)多吃绿叶蔬菜。

多吃鸡血可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防止挑食、偏食。

饮食疗法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

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铁的食物 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

其外 铜的生理功能是参与造血,铜缺乏也能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上述食物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调配,尽量做到食物的多样化。

在贫血期间如服用铁剂时,不要喝茶,以免妨碍铁的吸收。

对于重度贫血者可口服铁剂或口服液。

预防脊柱弯曲异常

(1)从小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培养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尽量用双肩背书包,如用单肩背书包应两肩轮换。

(2)提重物要两侧轮换。

(3)经常检查脊柱形态,有小毛病及时矫治。

胃病的防治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生胃病发生率正逐步上升,已经成为中学生常见病这一,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胃病主要是指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总称

临床症状: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泻、腹胀、食欲不振。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吃酸辣食物或在饮用橙汁、咖啡或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发生。

严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

急性胃炎起病急,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如果有胃粘膜糜烂和出血可伴呕血黑便。

急性感染或食物中毒常合并肠炎出现吐泻、寒颤、高热。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型、萎缩型和特殊型三大类

主要原因:

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吃酸辣、油炸、烧烤食物,以及早餐或空腹吃冰泠食品和饮料,喜欢吃面包、方便面及热烫食物等,以上均容易损伤胃粘膜,使其保护屏障受到破坏,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胃炎;②由于学习压力,身体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是引发加重胃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防止胃病的发生,中学生首先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少吃油炸食物、少吃腌制食物:

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另外较多的盐制食物可致癌,不宜多吃。

2.少吃生冷过热食物:

过冷过热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3.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如酸、辣、油炸、烧烤食物等,这些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的食物,对患有胃病的人应避免食用。

4.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要按时吃好早餐,不宜空腹吃冰冷酸辣以及面包方便面等食物,经常不吃早餐除了会引起胃病以外,还会引发胆石症。

6.细嚼慢咽,少吃硬食:

以减轻胃肠负担。

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7.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时就适当喝些汤或水,不宜喝饮料。

8.不抽烟、不喝酒:

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

酒精对胃粘膜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胃粘膜,引发胃出血。

9.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

减少无谓的烦脑,调节学习生活压力心情保持愉快。

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注意防寒保暖,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

10.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要吃些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低血糖

常在饥饿和运动后出现,多在清晨空腹或下半夜发生,少数病人也可在午饭前或午饭后3小时~4小时后发生。

症状

最早出现的症状有:

心慌、心悸、饥饿、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

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

出现低血糖时应积极处理:

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2.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也是青少年膳食中绝对不可缺少的。

在人体中,维生素虽不能提供热能,也不是机体的成分,但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分类

维生素种类较多,主要有A(视黄醇)、B6(吡哆醛)、D、B1(硫胺素)、B7(生物素)、E(生育酚)、B2(核黄素)、B9(叶酸)、K、B3(烟洗胺)、B12(钴胺素)、B5(泛酸)、C(抗坏血素)、PP(尼克酸和尼克洗胺)等。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主要来自食物,少数可在体内合成。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并不大,一般只需要几毫克甚至几微克就够了。

在营养上比较重要的维生素有:

维生素A、D、C、B1、B2、PP等。

(1)维生素A有多种生理作用

主要跟人的视觉有关。

缺少了它会使人的暗适应能力(从亮处到暗处)减弱。

重者还会出现夜盲症。

另外,维生素A对人的抗感染能力、生长维生素A繁殖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各种动物肝脏、肝油、鱼子、奶油、鸡蛋等富含维生素A。

绿色及黄色蔬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

(2)维生素D

对骨骼的形成、牙齿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严重缺乏的会得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

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中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

此外,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皮肤或脂肪组织的物质也可以转变成维生素D。

(3)维生素C

预防坏血病(轻者是牙龈出血,重者有皮下、肌肉、关节出血及血肿)。

它还有促进体内铁的吸收、保护体内维生素E、维生素A少受损失和有抗感染、抗感冒等作用。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

(4)维生素B1

抵抗脚气病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B1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造成神经炎、肌肉萎缩、心动过速和水肿。

在谷类粮食中,全粒谷物和杂粮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

如果长期只吃又精又白的大米、面粉,不吃杂粮的话,就容易得脚气病。

(5)人体缺乏维生素B2

引起物质代谢障碍,容易生口角炎、舌炎、唇炎、眼结膜炎等病症。

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牛奶、鸡蛋等。

此外,豆类及绿叶蔬菜中也都含有维生素B2。

(6)维生素PP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

缺乏它易出现皮炎、腹泻及痴呆等病的典型症状,严重者会有肌肉震颤、精神失常的表现。

在酵母、花生、豆类、动物肝脏及肉类中,维生素PP的含量较为丰富。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以上介绍的只是容易缺少并在营养方面应该特别注意的几种。

青少年在选择膳食方面,要全面考虑营养的均衡需求,做到不偏食。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最常见的传染病。

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病毒存在于苞疹的苞浆内、血液和咽分泌物中,经呼吸道飞沫传染,另一种则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

水痘是冬春季节的流行传染病,患者多是1~6岁的小儿。

流行病学

水痘传染性强。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一周都有传染性。

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

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一)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四)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

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

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

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

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

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

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

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

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

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

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

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每日肌注维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

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感染水痘并非终生免疫;

疫苗保护不是终身的,在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五年后有必要再次接种疫苗。

注射后有不良反应,皮疹、发热等

医务室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