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62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Word格式.docx

(注意掌握:

语境的名词解释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1.1923年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琳诺夫斯基提出“语境”这一术语,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情景语境:

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

2.“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把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由语言因素构成)、情景上下文语境(由非语言因素构成:

参与者的有关特征、有关事物、言语行为的效果)

3.韩礼德在语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域”(1964)术语,并把“语域”分为三个方面:

话语的范围:

即言语活动涉及的范围,如:

政治、文艺、科技、日常生活等

话语的方式:

即言语活动的媒介,如:

口头方式、书面方式

话语的风格:

指交际者的地位、身份、关系等。

4.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进一步发展了语境学说,他把语境归纳为八个部分:

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

5.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于1977年在论述话语的合适性时归纳出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

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每个参与者必须能明辩语言活动情景的正式程度。

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对特定情景来说,什么是合适的交际媒介。

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怎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合语言活动的话题,以及话题对选定方言或选定语言(在双语或多语社会中)的重要性。

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怎样使自己的话适合情景所归属的语域。

孔颖达在《春秋大传正义》即“数句”是“一字”的语境。

刘勰《文心雕龙》从字、句、章、篇的互相关系来说明上下文(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重要作用。

6.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提出了“六何”说,即:

“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这六何说构成了语境的基本要素。

7.语境的定义: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这个定义指明:

我们研究的是运用自然语言(而不是人工语言)进行的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有成效地进行(即说话人恰当地表达话语意义和听话人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必须依赖言语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而不是语言环境。

语境包括:

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沿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客观因素:

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主观因素:

交际参与者(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

8.研究语境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修辞学中,语境起着重要作用

语义学、语篇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的学科,都重视研究语境。

语用学,尤其重视语境。

研究语境对语言教学,如教学法有重要作用。

9.语境的作用:

(1)从说话人角度:

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方式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

(2)从听话人角度:

确定指称对象消除歧义

(3)充实语义

3、指示词语

(注意指示词语的名词解释、指示词语的用法、常见指示词语)

1.指示词语的语用含义:

“dexis”这个术语来源于希腊语,原意为“指点或指明”,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2.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于1954年发表《指示词语》一文认定指示词语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提出指示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3.现代英语中,离开了语境就无法确定其意义的词语是指:

人称代词:

IYou

指示代词:

thisthat定冠词:

the时间副词:

nowtodayyesterdaytomorrow等地点副词:

herethere等。

4.指示系统一般地说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5.指示词语的指示中心一般是:

中心人物是说话人

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

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

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位

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的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交地位

6.指示词语的不同用法:

(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

指示词语是指主要用作指示的语言成分,但不可忽视指示词大多还有非指示的用法。

(1)菲尔默把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

身势用法和象征用法

身势用法的指示词语只需要知道言语事件的实在的听觉、视觉、触觉才能理解。

如“这是真货,这是假货”必须以看到这货为基础

象征用法的只是词语只需要知道言语事件的基本时间空间参数就可以理解。

如“这座城市真美”,只要你在北京,无论具体哪个位置,都可以知道“这座”指的北京。

(2)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

照应用法:

一个词语的所指对象跟前面的出现的别的词语的所指是同一对象。

如“约翰走进来,他点起了火”“约翰”与“他”是照应的。

非照应用法

如“我在那一天遇到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家伙”,“这么”无照应对象。

注意:

一个指示词语可以同时用作指示和照应

7.指示词语的分类:

依据菲尔默的《指示词语讲义》和列文森《语用学》的归纳指示词语分为以下五类:

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

语篇指示

社交指示(传统分法只有前三者)。

(1)人称指示(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人称指示的基本语法区别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是不可缺少的,但第三人称可有可无。

如“我们去看电影吧”

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在普通话里,“咱们”是包括式,“我们”多为排除式。

在英语里,letus的缩略let’s只适用于us作包括式理解。

(2)时间指示(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提到的时间,在交际中,时间指示是以说话人在说话的那一刻作为参照来计算和理解的。

编码时间(CT):

指说话人将其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语言编码的时间

接收时间(RT):

指听话人收到说话人所发出的信息的时间

英语里,today,tomorrow,yesterday这些指示词有“先用权”,即优先使用这些词之后就不能再用表示历法等绝对时间的词语指同一时间。

如“我星期四(thursday)见你”。

如果是在星期三说的,由于“tomorrow”有先用权,“thursday”就只能指下一个星期四了。

(3)地点指示(是指明言语事件中相对于指示中心的方位,人或物的空间的确定必须以其他的人或物为参照点)

英语中,纯地点指示词常见的有:

方位副词here(近指,靠近说话人的地方)\there(远指,远离说话人的地方);

this、that表示地点指示的词:

come、go

礼貌的观点转移:

即说话人不以自己为参照点,而把参照点转移到听话人所处的方位上去,以示礼貌。

如:

I’mgoing变为I’mcoming

(4)语篇指示(即用词语指语篇的某一部分,而所用的词语就包含在这语篇的话语中。

用时间指示词语,如last,next,preceding,following等指示语篇的一部分

用地点指示词语,特别是指示代词this,that指示语篇的部分

在语篇中用来表示前后话语之间关系的一些词和短语。

(但是)(最后)

如:

“下一段,我将告诉你”“你一定没听过这个故事”

(5)社交指示(社交指示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和相处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

涉及一下三个方面:

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身份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说话人和所谈到的人(第三者)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4、会话含义

(注意:

什么是会话含义(名解),会话含义的分类,会话含义怎么推导)

1.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来的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格赖斯于1957年《哲学评论》上发表《意义》一文,正式提出了“非自然意义理论”意义:

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

非自然意义特征:

S发出U,具有非自然意义,当且仅当:

)S发出U,试图在H那儿引起某种效果Z

)通过H认可S的意图而使S的愿望不折不扣地实现。

S代表说话人;

H代表听话人;

U代表由语言符号构成的话语;

Z粗略地代表在听话人那儿产生的信仰或意志力,或做出的反映。

3.合作原则

(1)定义(名解):

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2)四条准则及相关次准则:

量的准则:

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

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质的准则:

所说的话力求真实,尤其是:

不要说自知的虚假的话;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相关准则:

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即所说的话是个、相关的。

方式准则:

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出的话,尤其要:

避免晦涩;

避免歧义;

简炼;

有条理

(3)四种可能不遵守准则的情况:

说话人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以及有关准则,如“我不能说更多的话了”“无可奉告”

说话人可以悄悄的,不加声张地违反一条准则。

如“说谎”

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冲突”的情况,即为了维护一条准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

如“xx住哪?

湖南某个地方。

(违背量。

但没违背质)”

故意违反或利用某一准则来传递会话含义。

4.会话含义(当说话人违反了这些准则或次准则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投诉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

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就是“会话含义”)

(1)分类:

一般性会话含义:

不需要特殊语境就能推导出来的含义。

特殊性会话含义:

需要依赖特殊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含义。

(2)会话含义的推导(大题)

利用“量的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故意违反“量的准则”的第一条准则:

“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以使听话人推导出会话含义”。

某教授为谋求哲学工作的学生写推荐信。

“某同学精通英语,经常出席讨论会”。

故意违反“量的准则”的第二条准则: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以使听话人推导出其含义。

即指除了回答必要的答案外,还讲一堆废话。

利用“质的准则”推导会话含义

故意违反“质的准则”的“不要说你自知是虚假的话”这条次准则,而故意说些不符合事实的话,让听话人推导出会话含义来。

例如:

说反话、隐喻、缓叙、夸张、掩饰等。

故意违反“质的准则”的“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条次准则,而说一些不诚实不负责任的话,从而使听话人推到出来某种含义。

利用“相关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高雅的茶会上。

A:

某某是个丑八怪。

B:

今天天气真好。

即避开不文明的话题,另换话题。

利用“方式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避免晦涩”,而A跟B说话故意晦涩,使在场的第三者听不懂,以此传达不可告诉第三者的含义。

外国父母在谈到不要给孩子吃巧克力时。

不是说“巧克力”这个单词。

而是拼出它的每个字母。

避免让孩子知道。

“避免歧义”,而故意使用歧义句来产生会话含义”

如“isoughttotellmylove”。

这里的“mylove”即可指我的爱情,也可指我的爱人。

(道是无晴却有晴)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三条次准则:

“简练”,而说出啰嗦话。

如“某某费一百九十九块五。

这个星期的汽车费七十六块五·

·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四条次准则:

“有条理”,而说出杂七杂八无条理的话。

比如:

现在是原子时代,大家都在研究原子、电子·

这个我懂,原子、电子、离子、包子·

5.会话含义的特征:

可取消性

不可分离性

可推导性

非规约性

不确定性

“合作原则”的三种态度:

弃之不用、另立新原则、接受、修正、发展。

6.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列文森三原则

列文森于1987年发表的《语用学和前指代语法》的论文中提出了列文森会话含义“三原则”,即:

量原则(Q-原则)

说话人准则

在你的知识范围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说信息量不足的话,除非提供足量的信息违反信息原则。

听话人推论

相信说话人提供的已经是他知道的最强信息

运用举例:

{all、some},即A“allofthemarestudent”和B“someofthemarestudent”。

在这里,A蕴涵B,如果说话人说B。

表示他知道说A是不符合事实的。

(2)信息原则(I-原则)

说话人准则:

最小极限话标准,尽量少说。

听话人推论:

“扩展规则”

如“玛丽买了一条新裙子。

拉链坏了”则推导其会话含义是“玛丽的新裙子有一条拉链坏了”

信息原则的推导:

常理型推导、联系型推导、联袂型推导、隶属归类型推导、条件完备型推导、模式型推导

(3)方式原则(M-原则)

不要无故使用冗长、隐晦或有标记的表达形式

如果说话人使用了一个冗长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形式,就会有跟使用无标记表达形式不同的意思,这种情况表明:

说明人尽力避免无标记的表达形式带来的常规性联想和做出信息含义的推导。

如“约翰打开了门”和“约翰导致门开了”。

前者推导表示为正常的开门。

后者则有标记成分,暗示约翰不是按照寻常方式开的门。

列文森指明:

量原则、信息原则、方式原则这三个原则的运用是有顺序的,总的来说是:

量原则>

方式原则>

信息原则。

具体说明如下:

符合“荷恩等级关系”的表达形式实行量原则的推导先于信息原则的推导

其余情况则由信息原则得出特定的理解,除非:

并存两个意义相同的表达形式,一个有标记,一个无标记。

无标记的由信息原则推导其会话含义,有标记的由方式原则推导出无法应用恰当的信息原则推导出来含义。

标记性→无标记

↓↓

有标记荷恩等级关系→无

↓↓↓

方式原则推导有信息原则推导

量原则推导

7.得体原则:

得体原则的三个准则:

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

我们所说的“礼貌准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紧密相关

“礼貌原则”是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中把它作为“合作原则”的“援救”原则提出来的。

8.利奇“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在强制和承诺中):

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得益

(2)宽宏准则(在强制和承诺中):

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

(3)赞誉准则(在表态和断言中):

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

(4)谦虚准则(在表态和断言中):

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在断言中):

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

(6)同情准则(在断言中):

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

准则和分别关注未来行为对人对己的损益,准则

分别关注说话人对人对己传递的某种或好或坏评价的程度。

9.“礼貌准则”有关的次准则:

赞誉次准则、谦虚次准则、一致次准则、同情次准则、宽宏次准则、恰当次准则

(1)赞誉次准则:

有点过分但不太过分的赞誉,是一种礼貌

因听话人为说话人办了有益的事,说话人赞誉听话人。

“老赵,你了不起,真有民主精神,将来准做大总统”

因崇敬听话人,说话人赞誉听话人。

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梦中的白马王子

(2)谦虚次准则:

有点过分但不太过分的谦虚,是一种礼貌。

自我谦虚,以此赞誉听话人。

没想到我这篇稿子也能有稿费,要不是您给我修改,估计都不可能登上去”。

受到别人的赞誉,听话人自我谦虚。

a:

(夸赞)。

B:

不要这样说,我不过是一个平常人,跟你一样的人。

(3)一致次准则:

减少分歧或对立,力求一致,至少达到部分一致。

(4)同情次准则:

减少反感,增进谅解,加深情谊。

说话人同情听话人。

如“某某,真是辛苦你了”

交谈对方互相同情

(5)宽宏次准则:

得理让人,给别人留面子。

(6)恰当的称呼次准则。

如“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

10.礼貌准则的三个特征

(1)级别性:

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准则具有不同礼貌级别。

A、依据使他人得益,使自己受损的不同程度区分礼貌级别。

B、依据不同的语言手段区分的礼貌级别。

(2)冲突性:

指礼貌准则中的某些次准则在同一话语中可能发生冲突。

利奇把礼貌准则中的某些次准则在同一话语中可能发生冲突现象叫做“礼貌的语用悖论”。

(3)适合性:

运用礼貌原则时,一定要依据语境的要求选用礼貌级别。

A、依据不同的交际内容选用恰当的礼貌方式

B、依据不同的交际对象选用恰当的礼貌方式:

要注意听话人的身份、亲疏关系。

C、依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用恰当的礼貌方式:

要注意区分正式和非正式场合。

11.幽默准则

(1)定义:

“幽默”外谐内庄,它引人发笑,不轻浮,它语言含蓄,话里含哲理,存机智,是一种具有诉诸理智的“可笑性”的精神现象,是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学识、经验、智慧的结晶。

(2)幽默具有一下三大特征:

不协调性(首要的、不可或缺的特性)

情趣性(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特性):

会心的笑、甜蜜的笑、苦涩的笑、顿悟的笑、嘲人或自嘲的笑。

适切性(一个重要的特征)

如何创造幽默?

(3)幽默的六条次准则:

岔断次准则、倒置次准则、转移次准则、干涉次准则、降格次准则、升格次准则。

岔断次准则

特点:

话语语义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结局在意料之外,然而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顿悟式的笑。

表达方式:

A、衬跌:

是幽默的常用手段之一,应注意:

a衬的级数应越升越高,这样才能形成明显的方向动势,才能跌出理想效果;

b在“衬”的过程中要严守秘密,“跌”,要跌得干净利索,这样才能使听话人发现变化的奇妙,引出笑声来。

B、顿跌:

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故意把一句话拆开来,先说一半,“顿”一下,暗示出发语义发展方向,使听话人产生误会,然后再把后一半说出来,而造成“顿悟式”的笑。

C、歇后:

由“引语”和“说明语”两部分组成。

倒置次准则

话语中先肯定一个内容,随之再跟前面相似的语言形式中“装入”新的内容,变成对前面肯定内容的否定或对立,造成语义逻辑发展方向的颠倒而引发笑声。

倒置的四种情形:

主客关系倒置、因果关系倒置、事物逻辑关系倒置、轻重关系倒置

转移次准则

在话语中,词语的言语意义转移,违拗了其语言意义,造成了主体语言经验、审美观念与现实话语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情趣。

转移分为:

转移基本意义,如:

反语,飞白;

转移附加意义,如:

易色、降用

干涉次准则

A、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音现象,故意使话语具有双重意义,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造成幽默情趣,包括借义双关和谐音双关)

B、矛盾(指人们对同意事物又肯定又否定的矛盾态度而形成的幽默情趣)

C、精细(在言语交际中,如果在可用概略数据表述时,说话人偏用精确的数字作精细的表述,从而产生一种不和谐,就会造成幽默情趣)

降格次准则

具体表达方式:

比喻、比拟、夸张、自嘲

升格次准则

歪解、妙答、归谬

(4)幽默的基本功能:

增添欢乐(主要功能之一)、消除隔阂、缓解矛盾、显示超群才智、摆脱困境、回敬挑衅

12.克制准则

克制准则也是得体原则的一个准则。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不直言不讳地训斥他人,而采用克制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不满和责备。

克制视语境不同,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别。

讽刺挖苦指桑骂槐说谎话

5、预设

1.预设(名解):

近代第一位探讨预设问题的哲学家是德国人弗雷格,他说:

在任何问题中都有一个明显的预设——使用的简单或复合的专名是有所指的。

(两个句子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第二句是判断第一句真假的先决条件)预设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理,它跟逻辑含义或蕴涵不同,它是从指别词语的使用规约得出的一种推理。

即蕴涵之外再增加一种新的性质截然不同的语义关系:

预设

2.蕴涵:

是指两个句子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

第二个句子的真必定取决于第一个句子的真实(S2真是S1真的一种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而S1真是S2真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3.预设与蕴涵的区别:

蕴涵预设

S1S2S1S2

TTTT

FF-(TVF)F

FTVFFT

怎样区分蕴涵和预设:

“否定测试法”:

把句子否定之后,未必真(可真亦可假)的推断是该句子的蕴涵,把句子否定之后,仍然真的判断是该句子的预设。

(见书130页)

4.预设触发语:

引发预设的某些特定的词

(1)定指描写(也叫特指描写)(约翰看或没看见有两个头的人<

即存在一个两个头的人>

(2)叙实动词(能够预设其宾语真实性的动词,如知道、明白、懂得;

非叙实动词:

认定、打算、说、告诉、发誓、后悔)(保存该动词后面句子为真)如:

约翰不后悔或后悔喝了自家的陪酒<

喝了自家陪酒是真>

(3)含义动词(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