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638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

  杭州市发展目标:

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

规划期限

人口

城镇化水平

(%)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占规划区总面积比重(%)

市域人口

市区常住人口

2001-2010(近期)

715

570

约70

305平方千米

9.94%

2011-2020(远期)

820

650

约84

370平方千米

12.06%

三、城市规划布局:

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

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

一“中心城区”三“副城:

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

  ①中心城区:

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

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③临平城:

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

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

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④下沙城:

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

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

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

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①塘栖组团:

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余杭经济开发区(临平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基地。

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区。

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

  ②良渚组团:

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严格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西南为生态农业旅游区。

  ③余杭组团:

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

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假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7万人。

  ④义蓬组团:

是城市东部大型综合性工业发展基地。

东部和东南部为工业区,西部和西南部为居住生活区,北部和东部临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

规划城市人口16万人。

  ⑤瓜沥组团:

是城市东南部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北部为工业、物流区,南部为居住生活区。

规划城市人口5万人。

  ⑥临浦组团:

是城市南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高新科技园区。

  ●六条生态带:

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①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②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

  ③超山风景区--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

  ④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

  ⑤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大型苗木基地);

  ⑥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

  ●双心双轴:

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城市新中心、城市生态轴、城市发展轴

  双心:

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

临江地区--由北岸的钱江新城和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共同组成的城市新中心。

  双轴:

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

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

 四、城市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布局与住宅建设:

一主三副六组团

主城

江南城

临平城

下沙城

五个居住片区:

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

53个居住区

三个居住片区:

城厢、城北、滨江

12个居住区

临平、运河、星桥

10个居住区

东西两个居住片区:

工业区和高教区配套

  主城:

设置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个居住片区,共设置53个居住区改造老城区内低标准住宅区,重点发展城东、城北居住片区。

  江南城:

重点形成城厢、城北、滨江三个居住片区,共设置12个居住区。

  临平城:

主要形成临平、运河、星桥三个居住片区,共设置10个居住区。

  下沙城:

主要安排为工业区和高教园区配套的居住区,形成东、西二个居住片区,共设置10个居住区。

  外围组团:

按照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并举的方针,在塘栖、良渚、余杭、义蓬、瓜沥、临浦等组团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居住区。

  ●公共设施用地:

二个市级中心为主体,三个城市副中心、十四个地区级(城市组团)中心为骨干,居住区级中心为基础,小区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网络型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①市级公共中心:

两个——旅游商业中心(延安路及近湖地区);

中央商务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

  ◎改造延安路及近湖地区--旅游、商业中心区:

中河路以西、环城北路以南、河坊街以北、西湖以东地区,承担商业、旅游服务、文化休闲等功能。

  ◎新辟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中央商务区:

西兴大桥与钱江二桥之间两岸临江地区,承担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是区域性商务中心。

在钱塘江南岸预留城市远景商务中心用地,近期以控制为主。

  ②市级副中心:

疏解市级公共中心容量,延伸其服务功能。

进一步完善萧山市心路地区、临平城中心区,建设下沙城中心区等城市副中心。

  ③地区级和城市组团中心:

重点建设城站地区、铁路东站地区、江滨五号区块、卖鱼桥-大关-拱宸桥、滨盛路中段、庆春路东段、文三路西段和三墩等地区级中心,以及塘栖、良渚、余杭、临浦、瓜沥、义蓬组团中心。

 五、城市综合交通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图

  ①城市公共交通: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为主导,高效方便的换乘系统为依托,常规公共汽(电)车为基础,其它公共交通工具为辅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

  2050年轨道交通线网8条线路总长约284千米,2020年建成总长约171千米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②城市道路交通:

一环三纵五横

  一环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

三纵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时代大道、石桥路-秋涛路-风情大道、东湖路-通惠路组成;

五横由东西向的石祥路及延伸线、德胜路及延伸线、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江南大道、彩虹大道组成五横。

  发展方向:

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推行智能化交通。

形成路网完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管理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路,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线,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

  ③对外交通——“一主一辅”“一小时半圈”“一港五线四支”

  

(1)铁路:

铁路编组站按“一主一辅”设置,客运枢纽由杭州东站、杭州站、杭州南站(萧山站)组成。

新的浙赣线从望江门以南开始下穿,以隧道方式穿越钱塘江及北塘河北侧绿带至杭州南站出地面。

铁路望江门道口以南既有浙赣线铁路以及所有场站设施的功能转化为城市交通设施。

规划沪杭甬高速客运专线、宁杭城际列车和沪杭磁悬浮列车引入杭州东站,在钱江二桥附近选择越江通道。

  

(2)公路:

强化城市对外交通,完成绕城公路及十七条对外公路,加强与上海、南京、宁波、黄山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形成市域“一小时半”公路交通圈。

  (3)水路:

建设“一港五线四支”骨干航运网,提高钱塘江通航能力至四级,改造京杭运河,在九堡东规划建设京杭运河二通道。

  (4)航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远期年旅客吞吐量约3000万人次,远景用地控制规模约10平方千米。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图

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严格保护名城整体环境,重点保护好十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十六个历史地段;

  ◎加强对市区16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9处文物保护点及历史建筑的保护;

  ◎启动京杭运河申遗工作,实施京杭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

  ◎严格控制八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建设,加强文物发掘工作;

  ◎保持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五个特色文化保护区的文化特色;

  ◎加强对余杭塘栖镇、萧山进化镇、衙前镇三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名镇)的保护;

  ◎对古树名木实行分级保护,建立各类博物馆系列,加强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工商企业和“老字号”、传统地名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