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676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docx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

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

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

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

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

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

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

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

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大卫·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对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比较利益论。

在他看来,所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具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势,就一定会在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处于劣势。

所谓优势或劣势,只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据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比较利益理论。

由于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或劣势,在进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原则进行选择,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作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代表,H—O模型,即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要素方面的优势,生产和出口自己要素禀赋较为丰富的那部分产品,而进口那些要素缺乏的产品。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

1.自由贸易的好处

(1)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

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

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2)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各国吸引外资,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2。

自由贸易的弊端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即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以墨西哥为例,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后,墨农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而且随着农产品关税的进一步解除,这一状况还将继续恶化。

自1994年以来,墨西哥农牧业所占GDP的比重已由6。

34%降至5.5%。

享受高额补贴的美国农产品也大量涌入墨西哥市场。

(2)本国民族工业可能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就业水平受到冲击,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3。

实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带来的利弊

2010年1月1日,根据中国与东盟签定的有关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之间最终将取消90%的产品的关税,正式建成一个拥有19亿人口的超大自由贸易区,远景规划将最终成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核心),和欧盟(以法德为核心)相匹敌的三大自由贸易区之一. 

(1)带来的好处:

首先,区内贸易中90%的产品关税都将取消,货物与服务,人力与资本在区内的流动都将更加自如,成本也更低,这对于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而言,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区内关税等障碍被一一消除,区内各国人力、原材料、货物、资本、服务等资源充分流动,将迫使各国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应对区内竞争,最终通过改善区内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佳配制.就中国与东盟而言,中国拥有巨大的制造业优势,而东盟中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具有服务业优势,譬如新加坡,另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最终中国将主动或者说不得不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将自身的优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提升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而中国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中国西部和东盟相对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转移.这会拉动中国西部的发展,为东部城市减少农民工数量,利于中国内部地区的稳定.

其次,随着区内贸易壁垒的拆除,区内各国更加依赖区内贸易,随着美元的疲软和信用的丧失,就客观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作为区内贸易的结算货币。

中国已经在逐步开放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尝试分阶段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目前实施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人民币自然可以首先向东盟推广。

(2)带来的弊端:

首先,东盟内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与我国发展模式相似。

在一体化进程中,这将导致国内部分相关产业生存环境日趋严峻,产业的长远整体利益与当前局部利益的冲突也会日益显现,引起国内的相关社会问题,如失业、热带产业发展严峻等,不利于稳定团结。

此外,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以及人民币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并可自由兑换,中国更加容易受东盟经济波动的影响。

 其次,第三国干预和外部压力将时刻影响中国的发展。

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政治势力对区域内的控制和影响十分强大。

为此,一方面美国会时刻警惕区域经济一体化威胁其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区域内某些国家和地区会企图挟美自重,遏制其他国家,特别是遏制被美国某些势力视为最大潜在竞争对手的中国.   

二、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就是指一国运用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以防止外国商品无序竞争的政策,其关键在于一国采取何种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并对本国出口商品予以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也就是说,贸易保护就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保护本国利益不受损害的政策,也是商品生产成本处于劣势国家免受优势国家侵害的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显然不可能涵盖一个国家全部的贸易行为,只可能涵盖一个国家在贸易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的行动。

因为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来说,商品生产的成本是不可能完全处于优势或劣势的,或者说一个国家处于优势或处于劣势的商品只可能是某一种、某一类或某一些商品。

因此,所谓贸易保护就是一个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对于自身处于劣势的商品进行保护的行为,也是一种保护民族经济不受外国经济伤害的行为。

  

(一)贸易保护理论观点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处于巨大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危机之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低迷,失业率较高,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十分严重,汇率长期失调,贸易保护压力巨大。

为此,美国政府中断了二战以来一直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实行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掀起了战后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并延续至今。

为了便于区别它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同,人们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一切货物贸易领域,还涉及到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不仅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还通过“内外有别”的政策和集体谈判的方式,将非成员国的贸易排除在区域之外.近年来新福利经济学、地区主义、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环境优先等新贸易保护理论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更关注政治、社会、环境等综合问题。

  

(二)贸易保护的利弊

  1。

贸易保护的好处

(1)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贸易保护措施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能对一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产生有效保护。

(2)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贸易保护主义能够有效的保护一国的幼稚产业,进一步缓解该国的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状况.

(3)实例:

韩国对汽车产业实行贸易保护,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在汽车工业起步时期,韩国政府为保护国内汽车市场,实行了严格的汽车进口管制措施。

1962年《汽车工业保护法》开始实施后,进口汽车关税大幅提高。

虽然在“入关"前夕,韩国政府降低了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关税,但是对于政府扶持的汽车工业,却保留了高关税政策和各种非关税保护措施。

直到1987年,韩国政府对进口轿车还加收60%的关税.为了加入WTO,到1994年韩国政府将进口轿车的关税减低为10%,到1995年正式加入WTO时降到8%,此后关税基本保持稳定。

韩国汽车逐步成长起来之后,虽然关税降低了,但是韩国政府保护本国汽车市场的努力并未减弱,而是采取了多种非关税保护措施,包括通过立法限制外国汽车进口,尽力保护民族汽车工业,使本国汽车企业免受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扶持汽车工业的自主发展;推行反奢侈和“买韩国货”运动,鼓励使用国产车;对进入汽车工业的外资予以限制;限制建立进口汽车销售网络,限制进口零部件;对每辆汽车进行单项技术验收,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进口车车型;对购买外国高级汽车的顾客进行特别税务检查,通过课征高额消费税限制进口轿车的使用;通过贷款限制,限制进口商一次性大量进口国外汽车;禁止在电视和报刊上做广告等。

在对本国汽车市场给予有效保护的同时,韩国政府通过各种补贴和优惠措施,降低本国汽车生产成本,鼓励本国汽车出口.为培养本国汽车工业的独立自主发展能力,韩国政府在鼓励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一直通过股权比例限制、外汇平衡和本地化要求等方式,对国外投资进行限制。

这些保护和扶持措施在汽车工业发展之初,对促进韩国形成独立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贸易保护的弊端

  

(1)与自由贸易相反,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一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会降低世界的福利.

  

(2)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将使贸易壁垒林立,各国大打贸易战,从而造成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秩序的恶化。

3.实例:

从“美国轮胎特保案”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正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并从9月26日开始生效.

       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

据中方统计,2008年中国对美轮胎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中国的轮胎产量已经达到3.5亿条,其中40%出口,出口中又有30%是出口到美国。

美国对中国轮胎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中国轮胎将失去美国市场,有10万人可能因此失业,而美国则有2。

5万人要失业,加上轮胎销售、仓储、运输、装卸等环节,受影响的也将近10万人.

(1)中国对美出口的轮胎中,有2/3是由美方在华企业生产的,对轮胎实施“特保”将直接影响这些美资企业的利益;

(2)对轮胎实施“特保”不但不能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因为美国轮胎制造商根本不愿重返中国轮胎主打的、利润较少的低端市场。

许多美国轮胎经销商指出,他们之所以从中国购买轮胎,就是因为美国企业已放弃在本土生产这一薄利产品,即使实施了特保,美国厂家也不可能重开生产线,而不过是迫使美国经销商到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品。

       (3)美国就业市场将受到明显冲击。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主要在零售市场上销售,为美国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特保”实施将导致2.5万人失业.

       对中国来讲,这种惩罚性关税是极其不公平的,影响如下:

       

(1)对中国轮胎生产行业,乃至相关行业(如橡胶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行业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中国工人也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轮胎将被挤出美国市场,造成大约10万名中国轮胎业工人面临失业威胁.

(3)助长贸易保护风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欧盟已将陆续对中国各种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对中国造成相当的影响。

         三、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关系

经过上述分析,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都存在利与弊,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最大化。

(一)长远与短期的关系.从长期来看,自由贸易无疑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根本目标,从短期来看,各国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利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政策组合,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服务。

(二)利益一致化的关系.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殊途同归,实质上都在提倡参加对外贸易,都在尽力保证贸易利益一致化和利益最大化.

(三)基本取向与适度的关系.面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新形势,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应在以自由贸易为基本取向的同时,进行适度的贸易保护,以提升外贸结构和效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民族品牌。

(四)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制定自由贸易协定牵制一些不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适当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自由贸易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