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685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教案Word下载.docx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有时也会涉及到“结构构思”)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诗歌中)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

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铺陈)诗歌中的记叙不同于散文,通过意象的联缀,凸出意象,叙述事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叙述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这种手法在咏史、咏物、山水田园诗词中屡见不鲜。

(渲染)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和观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如: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跳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

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

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景写乐情比如: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2、以哀景写哀情:

比如: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登高(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3、以乐景写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4、以哀景写乐情: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

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乐,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再如: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写的是天上的志士忠魂骤然听到人间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蒋家王朝,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的喜讯,无法抑制的泪水飘洒在整个宇宙空间。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第二课时

(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具体句子而言的。

包括比喻、比拟(比兴)、对偶、夸张、双关、借代、互文、设问、反问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1.比喻:

就是打比方,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作用:

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比喻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琴声高低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人用“急雨”“私语”“大小珍珠”来比喻琴声高低变化的情景。

如骆宾王的《咏蝉》在第五、六句中,纯用比喻修辞手法:

“露重”“风多”比喻社会环境的压力;

“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响易沉”比喻言论上受压制。

蝉如此,人也如此,全诗诗人以蝉自喻,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

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

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

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对于比喻,我们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体之间的相似点。

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

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2.象征:

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

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并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

如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

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复杂的深刻道理浅显化、单一化等。

又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象征可以根据人们习惯和约定束成,往往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

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

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

在诗词中,松竹梅菊、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等自然万象往往被人们赋与某种情感和象征意义,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比喻与象征的差别:

前者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或者“神似”,后者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要求“神似”;

前者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后者是以物显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而让读者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前者只限于修饰语句,后者作为文学创作基本手法,它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

3.比拟: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拟人和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

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比拟与比喻不同:

(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都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

4.夸张: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

”(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设问:

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

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如杜甫《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

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6.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吴钩"

,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

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又如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7.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再如辛笛《风景》中的"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而后一句的"

新"

与"

旧"

则显露出同一对象本身的反差,恰当地形容了被迫当壮丁的士兵命运何其悲惨。

8.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仪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

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

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五言律诗中的第五、六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

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

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

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

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

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

9.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

“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10.赋、比、兴:

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

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

如《诗经•伐檀》中,"

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用了这种手法。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兴,就是"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伐檀》中的"

河水清且涟漪"

就属于"

兴"

,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

和"

比"

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

《孔雀东南飞》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

,又是"

11.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2.设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3.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4.互文:

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1)互文的分类

A.单句互文:

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B.对句互文:

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

a.近义式对句互文如: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又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b.反义式对句互文如: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C.隔句互文:

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王勃《滕王阁序》“十日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应解释为:

胜友如云,胜友满座;

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又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2)在古诗词中的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上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

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3)经典再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归有光《项脊轩志》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15、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