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690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docx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

第一节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1.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石英B.方解石C.黑云母D.正长石

2.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A.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B.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

C.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D.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

3.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

A.断口B.节理C.层理D.解理

4.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5.岩石按成因分为()

1.岩浆岩2.沉积岩3.花岗岩4.片麻岩5.变质岩

A.1、2、3B.2、3、5C.1、2、5D.2、4、5

6.按照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分类,浅成岩是()。

A.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冷凝而成的岩石

B.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到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

C.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D.岩浆沿地表裂缝侵入到地表某部位冷凝而成的岩石

7.根据物质组成的特点,沉积岩一般分为:

()

A.碎屑岩类、化学岩类、生物岩类

B.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C.粘土岩类、化学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D.碎屑岩类、生物化学岩类、粘土岩类

8.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

A.矿物化学性质及结构发生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B.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C.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D.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9.下列属于沉积岩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是()。

A.大理岩B.石灰岩C.花岗岩D.石英岩

10.下列结构中,()不是岩浆岩的结构。

A.全晶质结构B.隐晶质结构C.玻璃质结构D.化学结构

11.下列结构中,()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斑状结构B.碎屑结构C.生物结构D.化学结构

12.下列结构中,()不是变质岩的结构。

A.变晶结构B.隐晶质结构C.变余结构D.碎裂结构

13.下列结构中,()是岩浆岩的结构。

A.全晶质结构B.变晶结构C.碎屑结构D.化学结构

14.下列结构中,()是沉积岩的结构。

A.斑状结构B.碎屑结构C.玻璃质结构D.变晶结构

15.下列结构中,()是变质岩的结构。

A.碎屑结构B.隐晶质结构C.变晶结构D.化学结构

16.下列构造中,()不是岩浆岩的构造.

A.块状构造B.气孔构造C.流纹构造D.片理构造

17.下列构造中,()不是沉积岩的构造.

A.平行层理B.波痕C.斜层理D.气孔构造

18.下列构造中,()不是变质岩的构造。

A.块状构造B.片麻构造C.杏仁构造D.千枚构造

19.不属于按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02的含量)和矿物组成分类的为()。

A.酸性岩B.基性岩C.中性岩D.喷出岩

20.下列构造中,()是岩浆岩的构造。

A.层理构造B.气孔构造C.层面构造D.片理构造

21.下列构造中,()是沉积岩的构造。

A.层理构造B.杏仁构造C.片理构造D.气孔构造

22.下列构造中,()是变质岩的构造.

A.流纹构造B.片麻构造C.杏仁构造D.层理构造

23.按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02的含量)和矿物组成岩浆岩分为()

1.酸性岩2.中性岩3.深成岩4.浅成岩5.基性岩6.超基性岩

A.1、2、4、5B.2、3、4、6C.1、2、5、6D.1、3、4、5

24.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三大类。

1.酸性岩2.中性岩3.深成岩4.浅成岩5.喷出岩

A.1、2、4B.2、3、4C.3、4、5D.1、3、4

25.不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

A.流纹岩B.花岗岩C.正长岩D.砂岩

26.不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是()。

A.页岩B.砾岩C.大理岩D.石灰岩

27.根据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可将沉积岩分为()。

1.碎屑岩2.粘土岩3.化学及生物化学岩4.中性岩5.片理岩

A.1、2、3B.2、4、5C.2、3、5D.1、3、4

28.不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

A.千枚岩B.大理岩C.片麻岩D.白云岩

29.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石灰岩B.花岗岩C.片麻岩D.砾岩

30.变质岩的典型构造是()。

A.杏仁构造B.片理构造C.层理构造D.流纹构造

31.沉积岩的典型构造是()。

A.片理构造B.流纹构造C.层理构造D.块状构造

32.下列岩石中()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B.石灰岩C.千枚岩D.石英岩

33.沉积岩常见的胶结方式有()三种

1.基底式胶结2.接触式胶结3.铁质胶结4.孔隙式胶结5.硅质胶结

A.1、3、5B.2、3、4C.1、2、4D.1、4、5

34.下列结构中,()是变质岩的典型结构。

A.变晶结构B.隐晶质结构C.碎屑结构D.斑状结

第二节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

 

1.褶皱构造有()两种基本形态

1.倾伏褶曲2.背斜3.向斜4.平卧招曲

A.1和3B.2和3C1和4D.3和4

2.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A.向斜B.节理C.背斜D.断层

3.两侧岩层向内相向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A.节理B.向斜C.背斜D.断层

4.如图所示的褶曲要素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核、AHB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轴面、DH为褶曲的轴、BH为褶曲的枢纽

B.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核、ABH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轴面、DH为褶曲的枢纽、BH为褶曲的轴

C.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轴面、ABH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核、DH为褶曲的轴、BH为褶曲的枢纽

D.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核、ABH和G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枢纽、DH为褶曲的轴、BH为褶曲的轴面

5.关于褶曲分类正确的是()

A.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直立褶曲

B.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C.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直立褶曲

D.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6.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两大类。

1.节理2.断层3.向斜4.背斜

A.1和3B.2和4C.1和2D.3和4

7.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

A.断层B.解理C.节理D.背斜

8.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

A.断层B.向斜C.节理D.背斜

9.下列节理不属于按节理成因分类的是()

A.构造节理B.原生节理C.风化节理D.剪节理

10.节理按成因分为()

1.构造节理2.原生节理3.风化节理4.剪节理5.张节理

A.1、4和5B.1、2和3C.2、3和4D.2、4和5

11.节理按力学性质分为()

1.构造节理2.原生节理3.风化节理4.剪节理5.张节理

A.4和5B.1、2和3C.2、3和4D.2、4和5

12.按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情况,将断层分为()

1.正断层2.逆断层3.平移断层4.走向断层5.倾向断层

A.1、3、4B.2、3、5C.1、2、3D.3、4、5

13.上盘相对下移,下盘相对上移的断层是()

A.正断层B.平移断层C.走向断层D.逆断层

14.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的断层是()

A.正断层B.平移断层C.走向断层D.逆断层

15.下列不属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A.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16.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A.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17.同一地区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产状一致的是()

A.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18.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但有明显的沉积间断的是()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19.上下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上下地层产状不同的是()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20.某一地区出现的地层C、P和J地层,P和J地层之间呈一定角度相交,则P和J地层之间为()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21.某一地区出现的地层为C、P和J地层,P和J地层之间在地质图上地层分界线相互平行,则P和J地层之间为()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22.某一地区出现的地层为?

3、O1与O2地层,O1与O2地层之间产状一致,则它们之间为()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

23.若质平面图上岩浆岩的边界线被沉积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侵入接触D.假整合接触

24.侵入岩先形成,其上沉积了较新的沉积岩层,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侵入接触D.不整合接触

25.沉积岩与岩浆岩接触面附近的沉积岩中有岩浆岩风化碎块,但没有蚀变现象,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侵入接触D.不整合接触

26.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侵入接触D.不整合接触

27.地壳运动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变位,从而产生地质构造,所以地壳运动亦称为()

A.构造运动B.造山运动C.造陆运动D.造海运动

28.“大陆漂移说”认为地壳以()

A.水平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B.水平和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C.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D.构造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29.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A.代、纪、时B.代、纪、世

C.代、纪、期D.代、系、世

第三节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1.构造和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单元是()

A.山地、丘陵、剥蚀残山、剥蚀准平原

B.山地、沙漠、剥蚀准平原

C.山地、丘陵、构造平原

D.山地、高原、剥蚀残山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是()

A.最高山、高山、中山、低山B.最高山、高山、中山、丘陵

C.最高山、高山、高原、丘陵D.高山、中山、低山

3.由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

A.褶皱断块山B.断块山C.高山D.剥蚀残山

4.构造平原分布极广,依照其所处的绝对标高的高度进行划分,绝对标高在200m以下的平展地带是()

A.洼地B.平原C.高原D.盆地

5.下面()情况不是河间地块的特点。

A.河间地块表现为较平坦的地形;

B.河间地块上的地表水从一个微高的地表流入河流;

C.河间地块的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

D.河水补给河间地块中的地下水

6.洪积扇是由()作用形成的。

A.山坡漫流的堆积作用;B.山谷洪流堆积作用;

C.降雨淋滤作用;D.淋滤与漫流堆积作用。

7.坡积物主要分布在()

A.山沟沟口处;B.河流漫滩处;

C.山坡坡脚处;D.山顶处。

8.阶地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

A.横阶地、纵阶地;B.堆积阶地、侵蚀阶地;

C.基座阶地、堆积阶地;D.上叠阶地、内叠阶地。

9.河漫滩是洪水期()

A.能被淹没的浅滩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0.牛轭湖地区的堆积物主要是()

A.泥炭、淤泥B.泥沙、泥炭

C.粘土、淤泥D.泥沙、淤泥

11.()属于大陆停滞水堆积的地貌

A.河口三角洲B.湖泊平原C.河间地块D.河漫滩

12.砂堤和海洋之间与大海隔离的部分海面称为()。

A.砂咀B.海滩C.泻湖D.半轭湖

13.黄土能保持高耸的直立陡壁是因为(

A.黄土中含有钙质结核B.黄土强度高

C.具有垂直的节理D.含有植物根系

14.主要的冰蚀地貌是()

A..冰斗、幽谷、冰蚀凹地B.冰斗、幽谷、冰前扇地

C.冰斗、幽谷、冰碛平原D.冰斗、峡谷、冰蚀凹地

15.终碛堤是由()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A.河流B.冰川C.湖泊D.海洋

16.戈壁滩主要是由()物质组成的

A.细砂B.砾石或光秃的岩石露头C.粘土夹砾石D.各种大小颗粒的细砂

17.北京城位于()冲积扇上。

A.桑乾河B.温榆河C.海河D.永定河

18.第四纪分期中的Q4是指()

A.中更新世B.早更新生C.晚更新世D.全新世

19.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A.人类出现、火山活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20.土壤是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成土后,再在一个相当长的稳环境中经受()。

A.生物及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B.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C.生物及物理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D.生物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21.工程地质学中的土体是指()

A.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所形成的土体

B.受外力剥蚀、侵蚀而在破碎、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土体

C.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经过地质作,时代较老的土体受上覆沉积物的自重压力和地下水作用,以受压密团结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土体

D.经过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土体

第五节动力地质

1.关于地层的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是正确的。

A.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B.震级越低,烈度越大

C.震级与烈度无任何关系

D.烈度的大小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浅、地质构造有关

2.各种地震波破坏能力大小的关系是()

A.纵波<面波<横波B.横波<纵波<面波

C.纵波<横波<面波D.横波<面波<纵波

3.有关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基岩埋藏越浅,震害越强

B.孤突地形可能导致地震振幅增加而使震害加重

C.在一定土质条件下,地下水越浅,震害加重

D.当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与地基的卓越周期相等或相近时,震害加重

4.地震易发生在()地区。

A.强烈褶皱带B.活断层分布带C.节理带D.沉积岩与岩浆岩交界带

5.根据断层面位移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可将活断层划分为倾滑断层与走滑断层。

其中走滑断层又称()。

A.正断层、逆断层B.平移断层

C.横断层D.逆掩断层

6.按断层活动方式可将活动断层分为()两类。

A.地震断层、蠕变断层B.粘溶断层、逆断层

C.正断层、蠕溶断层D.地震断层、粘溶断层、

7.有关活断层与工程之间相互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物场址的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若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也应尽量使基与之高角度相交避开主断层

B.活断层上修建的水坝宜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和拱坝

C.有些重大工程必须在活断层发育区修建,应在不稳定地块中寻找相对稳定的地段,即所谓“安全岛”作为建筑场地

D.有活断层区的建筑物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型式和结构措施。

8、下面几种识别活断层的标志中其中()不能单独作为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A.伴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断层

B.山区和平原直线相接的地方

C.泉水呈直线状分布

D.第四纪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

9.风化作用按风化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类型。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4.风蚀作用5.侧蚀作用

A.1、2、3B.2、3、4C.3、4、5D.1、4、5

10.岩石在()过程中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变。

A.碳酸化作用B.温差风化C.水化作用D.氧化作用

11.岩石在()过程中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逐渐破坏并产生新矿物。

A.温差风化B.岩石释重C.冰劈作用D.氧化作用

12.有关岩石的风化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为()。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恶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13.河流的截弯取宜是河流地质作用中哪种作用造成的?

()

A.下蚀作用B.侧蚀作用

C.向源侵蚀作用D.机械侵蚀作用

14.河流的袭夺是由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向源侵蚀作用由于河流地质作用的()

A.下蚀作用B.侧蚀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D.机械侵蚀作用

15.如果地壳经历多次的间断性上升,即可在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好

A.一级阶地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D.四级阶地

16.牛轭湖相沉积是()地质作用造成的

A.河流地质作用B.湖泊地质作用C.海洋地质作用D.风的地质作用

17.海水侵蚀作用的动力,包括()3个方面

A.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B.海水运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C.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D.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物理作用

18.海水运动有()4种形式

A.蒸发、降雨、洋流和潮汐B.蒸发、降雨、海浪和洋流

C.蒸发、降雨、海浪和潮汐D.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19.在海洋的侵蚀作用中,对滨岸带破坏作用最强烈的是海水运动4种形式中的()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0.()是一股沙泥搅和的水团在清澈的海水中运动。

它的冲刷作用被认为是海底峡谷的成因。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1.海水对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

其中()是海水搬运作用的主要动力。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2.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A.宇宙物质B.生物物质C.大陆物质D.火山物质

23.风沙流中含有多种粒径的砂、粉尘和气溶胶,其中()是风蚀的风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A.多种气溶胶B.粉尘C.流动的砂D.风的上举力

24.风蚀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

其中吹蚀作用的主要对象是()

A.干燥的粉砂级和粘土级的碎屑B.风吹扬起的沙和砾石

C.基岩风化座粉D.气溶胶

25.风的搬运力的大小与风速的()成正比

A.0.5次方B.1.0次方C.2/3次方D.2.0次方

26.当风速大于5.0m/s时,粉砂的运动方式主要为()

A.悬浮B.跳跃C.滑动D.滚动

27.下述四种地貌中,()不属于风的沉积作用的结果。

A.沙丘B.沙堆C.风蚀谷D.荒漠

28.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以一定的加速度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是()。

A.崩塌B.错落C.滑坡D.岩堆

29.斜坡体上的滑动部分是()。

A.滑坡体B.滑坡台地C.滑坡床D.滑坡壁

30.由于各段滑体下滑速度不同,在滑坡体上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

A.滑坡舌B.滑坡壁C.滑坡台地D.滑坡体

31.滑坡体在滑运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移动速度不同,受力不均而产生滑坡裂隙。

其中分布在滑坡体后缘,多呈弧形,与滑坡壁大致平行的是()裂隙。

A.扇形B.拉张C.鼓张D.剪切

32.分布在滑坡前缘,因滑坡体受阻土体隆起而形成的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张裂隙称为()

A.扇形裂隙B.拉张裂隙C.鼓张裂隙D.剪切裂隙

33.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因滑坡体与滑坡床相对位移而产生的裂隙称为()

A.扇形裂隙B.拉张裂隙C.鼓张裂隙D.剪切裂隙

34.分布在滑坡体前缘(尤以舌部为多),因滑坡体向两侧扩散而形成的射状分布的张裂隙,称为()

A.拉张裂隙B.鼓张裂隙C.剪切裂隙D.扇形裂隙

35.从滑坡形式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地段不易发生滑坡。

A.高陡斜坡B.山地缓坡,地表水易渗入C.山区河流的凸岸

D.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级坡脚被地下水侵蚀和地下水浸润

36.地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

在()地层中不易发生滑坡。

A.第四系粘性土与黄土B.煤系地层

C.泥质岩的变质岩系D.不易风化的凝灰岩

37.滑坡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斜坡的稳定状态受到破坏。

此时滑坡面基本形成,但未全部贯通。

这个阶段称为()

A.压密稳定阶段B.蠕动变形阶段

C相对平衡阶段D.滑动破坏阶段

38.滑动面贯通后,滑坡开始整体向下滑动。

这个阶段称为()

A.崩塌破坏阶段B.滑动破坏阶段

C.蠕动变形阶段D.塌陷阶段

39.滑坡在滑动面摩阻力的作用下停止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岩土被压密,裂缝被充填。

该阶段称为()

A.相对平衡阶段B.压密稳定阶段

C.蠕动变形阶段D.滑动破坏阶段

40.“马刀树”是用于判断下面哪种地质现象的?

()

A.崩塌B.滑坡C.地面沉降D.地震

41.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出脱离母体向下坠落或滚动的现象称为()

A.错落B.崩塌C.滑坡D.塌陷

42.崩塌产生的地形条件,一般是()的斜坡上。

A.坡度大于200,高度大于10mB.坡度大于350,高度大于15m

C.坡度大于450,高度大于25mD.坡度大于550,高度大于30m

43.从岩性条件分析()组成的斜坡,不易形成崩塌。

A.块状,厚层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