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469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doc

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科学备考

——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及2008年备考策略

湖北省黄冈中学王实泉

一、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Ⅰ(湖北使用)],试题的风格与去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

现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和阅卷所见分析如下。

12007年理综生物试卷Ⅰ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

题号

题型及赋分

考查知识点

考查能力要求

1

选择题(6分)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传导

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文转换)

2

选择题(6分)

特异性免疫

理解能力

3

选择题(6分)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理解能力

4

选择题(6分)

微生物及发酵工程

理解能力

5

选择题(6分)

细胞与细胞工程(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文转换)

30

实验分析与设计题(26分)

C3与C4植物的结构及生理特点

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1

填空与简答题(16分)

伴性遗传及基因分离规律

综合运用能力

22007年理综生物试卷Ⅰ的主要特点

2.1试卷稳中有变、整体难度不大

2.2紧扣大纲教材、考查主干知识

2.3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

五个选择题的题干各自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选项和题干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如第3、5题),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包括一些单项能力,如图表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

非选择题已知条件明确,答案条理清晰。

第30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

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推理、综合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更注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推理的逻辑性。

属于考纲明确要求考查的能力范围。

第31题是一道遗传题,考查的是综合运用能力。

该题考查遗传学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这也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及主干知识。

该题的答案是唯一的。

参考答案科学规范、条理清晰。

上述两个大题学生都容易切入主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很难得高分。

考生认真仔细审题是前提,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书写的规范性、思维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是得分的关键。

这也警示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规范答题并能准确表达。

3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理综卷中生物部分非选择题有两个大题,第30题(含2道小题,共26分),该题全省平均得分10.9分;第31题(含2道小题,共16分),该题全省平均得分8.57分。

两个大题全省平均得分19.47分。

非选择题难度系数为0.46,看似简单的试题为何得分不高呢?

根据阅卷情况分析,在答题中学生主要出现下列问题。

3.1审题不认真:

忽略题中关键词,主次不分、抓不住主要矛盾。

3.2答题不规范:

书写潦草、字迹模糊,错别字多。

3.3书写不规范:

表述不清,因果关系不明确。

3.4概念不清楚,画蛇添足。

3.5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30题、31题出现较多的空白卷。

二、对2008年命题趋势的预测

(一)2007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及理解

(二)2008年高考生物的命题趋势

根据高考命题规律,结合近几年的命题情况,从当前的自主命题省份增加和新课改考试模式的开始的背景考虑,依据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预测2008年生物高考的命题有如下趋势。

1、基础题仍会占相当比例

在2008年生物高考中预计基础题仍然会占相当比例,涉及的知识点是三本教材的主干知识(尤其是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的六个D层次的知识点:

光合作用、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以考查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知识点分布会比较广。

2、以新陈代谢、生殖遗传进化、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生态学为重点

考查的主干知识依然是:

新陈代谢: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④微生物的代谢。

调节:

①神经与激素的调节;②稳态;③免疫。

遗传变异:

①生物育种;②基因工程。

生态:

侧重于生态系统,包括结构、功能、稳定性。

细胞结构和增殖:

干细胞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生物膜系统、减数分裂和种子发育。

3.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考查比例将会更加合理。

高三选修教材是高中必修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许多知识点都与必修教材的相关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如: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血糖平衡调节与健康、生物膜系统等。

当然,由于高三选修教材的许多知识点涉及到当前的诸多热点问题,如人体健康、现代农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环境问题等。

因此,高三选修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也逐渐加强。

根据课时比例,一般占到35%~40%。

增大选修内容的比重,有利于让考生了解人类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尝试着解释和解决自己生活实际问题及相关社会问题,培养考生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图、表、曲线仍然成为考试的重要形式

生物学考卷中离不开图形、表格、曲线等考查形式,很可能出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图、画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考查形式,注意加强此方面的规范训练。

5、实验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进一步加强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试验,学习生物学理论时,常常需要学习科学家所做的经典试验,培养生物学科学素养离不开生物学实验,教材中实验明显增多,高考还可能出现新的实验题。

6、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会更紧密

与农业生产、发酵工程、污水处理等方面结合的生物学知识会加大考查的力度,特别是与中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有关生物学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转基因生物、转基因产物、皮肤移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人类的食物与健康、减肥、SARS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内环境与稳态、艾滋病及其防治等。

同时还要注意青春期卫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点在高考中也可能涉及。

7、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2007年江苏、宁夏、广东、海南进行符合新课程的新高考改革,全国有不少省市全面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新课程提出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模式,重视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强化学生思维培养和动手能力。

”的理念,将会在2008年的生物高考命题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三、新形势下我们的应对策略

3.1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单元过关

(一)时间安排:

2006.8.6——2007.3月下旬

(二)目标与作用

(三)实施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立足课本,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基本上是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也可按知识体系进行,课堂教学“坚持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方法,突出全面落实考点及小范围内的知识综合的复习方法,但对非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拓展有限,“练”以基础题以经典的高考试题为主,以复习单元内的单元题为主,测验和考试的基本内容是正在复习或已复习过的内容。

教学方法:

坚持“以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是:

老师结合对历年高考试题及经典的测试题的分析,明确复习内容的重要考点和重要知识联系和运用方面,课堂教学将相关复习内容的考点及涉及的联系和应用等以问题形式提出,让学生分析和解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检查并提高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师通过对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重要的知识总结形成一幅图或一张表或简洁的几点等易于掌握的直观形式,或结合一些重要的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也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综合性的高考题来提问,以检查和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如对碳的循环主要是围绕碳循环图解进行分析及与其它知识联系,如对细胞呼吸复习我们是将学生应掌握的考点变换以问题形式提出来由学生回答,通过讨论和总结将主要内容总结以图解的形式显现出来。

过程见课例1细胞呼吸(见课件)课例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二轮专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时间安排:

2007.3月下旬——2007.4.30

(二)目标与针对

(三)实施过程与方法

1、根据高考重点内容及重要的知识体系设专题

按知识体系设立专题:

按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分设若干个专题,将知识联系紧密的不同章节的内容从知识内在联系及应用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这种专题设立的好处是使学生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加深对相关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难点在对于要求教师把握教材和挖掘知识联系和应用的能力强,教学要求较高。

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出发点构建专题:

近年高考的考试重点有向学科的主干知识集中的倾向,针对这一特点,专题设立可从命题可能大的学科主干知识出发,立足学科主干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外在联系和应用来设立专题。

这种专题设立好处是教师易于驾驭教材进行专题复习,难在如何立足学科主干知识去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应用,如何避免使学生感觉到专题复习是一轮复习的重复。

2、二轮复习设计专题示例

3、专题教学具体方法

专题设立以后,教师确定好每个专题讨论和讲解几个针对性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是立足学科主干知识,巩固基础,强化重点,挖掘联系,构建网络使学生学会运用。

专题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是:

通过对问题讨论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图、表及文字素材的分析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能力,通过专题训练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3三轮复习强化重点,调整心态

(一)时间安排:

2007.5.1——2007.5.30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三)关注几套模拟试题(2008年4、5月份)

1.我省两次八校联考试题2.北京三区(海淀、东城、西城)各三套模拟题

3.武汉市三套供题训练题4.我校最后三套模拟题;等等。

四、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查的几种形式

(二)生物学高考实验设计题取材特点

1.教材知识点:

实验设计题取材的基点

2.教材实验拓展:

实验设计题取材的重点

(三)实验设计的四个原则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五)复习实验的方法

1.复习经典实验,学会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

2.开放实验室,学生动手做实验

3.训练实验设计

4.挖掘潜在实验设计,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进行科学实验方法的应用

4.1挖掘教材中潜在实验设计

4.2挖掘生活、生产实践中潜在实验设计

200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