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748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1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8页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8页
亲,该文档总共1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文档格式.docx

/098

妈妈,我不是在耍流氓!

/103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我的6条亲子共读建议/109

第三章

自由:

不必完美,快乐就好

别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担当的机会/116

孩子,你的狗狗不值钱,但独一无二/122

我为什么要培养一个和自己“对着干”的孩子?

/128

我就是要“惯”孩子啊!

/134

嘿,来和我儿子打一架吧!

/139

仪式感让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146

与其说NO,不如让孩子自己去试错/152

生女孩是福气,如何养、如何教更需用心/157

第四章

陪伴:

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164

别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169

可以让孩子独立,但别让孩子觉得孤立/176

你确定你养的是孩子,不是手机?

/184

低质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192

究竟是谁,让人贩子有机可乘!

/198

第五章

围城:

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

父母反对的男人,到底能不能嫁?

/208

没有彩礼,你的婚姻就无法幸福了吗?

/212

婚后变得不幸福?

变的是人,还是心?

/219

老婆的病,90%都是被老公气出来的?

/225

好老公还是好儿子,这是个问题/231

尊重,才是婚姻里最大的平等/236

家一起养,钱分开放/243

讨不到好的架,我才不要吵/249

懂得接受他人的讨好,也是一种情商/255

婆婆不是妈,要把心放大/261

老人帮你带孩子是情分,不帮是本分/266

后记

致女儿:

人生没有童话

PART1 爱·

聪明的妈妈,

不吼不叫,不急不躁

去年的时候,我们楼下来了一个新租户,印象中,四楼的房子自从开始外租,已经换了无数租户了,没有一个靠谱的。

不是社会青年,就是来这边打工的,总之弄得整个楼里都不安生。

我日盼夜盼,都希望四楼大姐能将房子租给一个靠谱的人!

毕竟家里有孩子,晚上老公还要加班写文案。

真的要被那些不靠谱的租客弄到精神分裂了。

这不,昨天四楼的户主大姐又领了新的租客来,一男一女,看上去挺斯文。

女人手里牵着一大一小两个娃,这看上去应该是一家子。

女人看上去和我年龄相当,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大的应该和我们家女儿差不多大,小的也就两岁多,应该还没上幼儿园。

我路过,他们正看完房子。

四楼户主大姐看见我,热情地叫住了我,一边给我介绍他们家的新租户,一边跟我表示这半年来各种租户给我们带来的困扰的歉意。

户主大姐说:

“小娜,这小四口是新租户。

你放心,他们家都是有素质的年轻人。

我笑着,仔细打量了一下站在我眼前的女人,干净、利落,手里拎着的妈妈包,和我的是同款,而且孩子的各种用品都罗列得很整齐。

突然就有种,这位租户一定很有素质的感觉。

我对她笑了笑,她礼貌地冲我点点头,伸出手表示友好:

“以后就是邻居了,大家互相关照。

我和她握了个手,便上楼去了。

说实话,虽然对他们印象不错,可我总觉得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应该也不会安静到哪里去。

心里倒也安慰,庆幸总算是来了一家子比较有素质的人。

让我惊讶的却是,这小四口搬进来之后,居然很安静,甚至没有孩子蹦蹦跳跳的响动。

记得之前有一家夫妻带着孩子住,他们家孩子一哭二闹的,经常弄出各种声音来。

而这一家子的素质,的确让我非常佩服。

有天,我带着女儿下楼去玩儿,路过四楼的时候,看见他们家的门敞开,朝里面望了一眼,恰巧和邻居的眼神碰撞在一起,邻居看见我热情地打了招呼,要我们进去坐坐,说说话。

那是我第一次进邻居的家,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百合香,让人心旷神怡。

虽然是租来的房子,但是这个两室一厅真的让她收拾得非常干净、有条理。

两个孩子的表现,更是让我由衷佩服,大的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童话书,小的就坐在小板凳上堆积木。

异常安静的气氛,还夹杂着各种温暖的和谐。

老二的积木摆不好了,会喊姐姐来帮忙,这时候,姐姐会赶紧跑过来,帮弟弟来摆。

不急不躁,像个小大人一样沉稳,哄好了弟弟又过去继续看书。

这家的女主人举止优雅,一点儿也不着急浮躁,尤其是对待两个孩子非常有耐心。

老二才两岁多,自然对妈妈有各种刁难,可是孩子不论对妈妈有什么样的要求,她都尽量满足孩子。

孩子的要求有点过分了,她就用缓慢的语气给孩子讲解,你不可以这样,你吃这样的东西不好……

孩子虽然有些小情绪,妈妈的温柔却足以将孩子的暴怒化解,嘟嘟小嘴,小别扭也就消散了。

我们随便聊了几句,女儿和他们家的大宝一起去看故事书了,让我惊讶的是,女儿以前是从来没有这种耐心坐下来安安静静看一本书的,也许是这个环境,的确能让她安静下来,她居然也乖乖地坐在邻居家的大宝身边,拿起一本书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两个小家伙,偶尔还要交流一下书中的故事情节。

和这家女主人聊天,才知道她以前是做品牌设计的,因为生下了老二,不得不辞职在家全职带娃。

租这个房子,也完全是为了照顾老公上下班离得比较近。

为了让老公不每天奔忙在上下班的路上,也为了一家四口有够多的亲子时间。

这一点真是让人由衷佩服。

后来我在心中自问,若是我的话,带着两个孩子,能做到这么条理有序,不急不躁吗?

这个答案,还真是让自己汗颜。

想必,我未必能做到如这位邻居一般。

邻居说,也许是和自己的职业有关系,以前做设计的时候,就喜欢将身边的环境弄得干净利落又浪漫,然后静静地去画图纸,做设计。

在这样独立、舒服的环境中待久了,自己的心也就浮躁不起来了。

生了老二之后,自己也曾经抱怨过,只是发现自己越暴怒,孩子也会模仿自己去做一些暴怒的事情。

反之,自己安静下来,把家打理得干净有序,给孩子合理规划出一个玩耍区,无论孩子如何“刁难”自己,自己也学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脾气自然也养成了一种不急不躁的样子。

瑞典教育家爱伦·

凯指出: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环境教育包括了三个方面: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孩子的童年时光里,除了学校之外,待的最多的就是家庭,所以作为母亲,给孩子营造的氛围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就拿我女儿来说,来到这位邻居家,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环境和气氛,自然而然地就安静了下来,好像她闹一些,自己都会觉得别扭或不好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没听到四楼很吵、没有孩子的哭闹声的原因吧。

因为邻居妈妈从环境上给了孩子一个“思想制约”,整个家庭轻松、温暖的氛围,让孩子也感觉到了轻松,妈妈不急不躁,爸爸也有时间来陪伴自己。

在轻松氛围下成长的孩子,是不会有太多哭闹,或者更过激的行为的。

那天在邻居家小坐,却让我受益匪浅。

才知道聪明的妈妈,首先要学会给孩子制造轻松温暖的环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各位爱急躁,孩子稍不听话就各种暴怒的妈妈们,是不是应该自我反省一下了呢?

生二胎之前,看过一些文章,说两个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管平凡还是优秀,调皮还是懂事,都要给孩子平等的爱。

而且,孩子间出现了矛盾,要遵循“护大不护小”的原则,毕竟老二还小,老大却已经懂事了,所以不能让老大心里有芥蒂。

当时觉得,那还用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肯定是要公平的,而且,不能让之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感觉受了冷落,产生不安全感。

而自以为做足了功课、信心满满的我,却在二宝真正到来之后,乱了阵脚。

小月龄儿睡眠需要安静,大宝却正值活跃期,只要在家,就里里外外跑个不停,告诉她“小点声”,这边点头那边忘,一次一次进来找妈妈,推门关门叮当响。

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爆发,把她呵斥一通。

几个月的妹妹和姐姐争抢东西,我谨记“护大不护小”的原则,制止妹妹的“挑衅”,结果,一来二去,听不懂话的小屁孩被激怒,号啕大哭,东西得手后依然啼哭不住,多花了两倍的时间才哄好。

姐姐本来是和奶奶睡的,看到妹妹在怀里吃奶,非要过来和妈妈一起睡,而我仍在恢复期,精力有限不能兼顾,看到她失意离去的小背影,忍不住湿了眼眶……

而那些被“明令禁止”对孩子们说的话,我也常常挂在嘴边:

“宝宝快坐下,看姐姐吃饭多听话,从来不动来动去!

“看妹妹洗澡多勇敢,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如妹妹!

……

烦躁崩溃的时候,更深刻理解了所谓“养比生难”这四个字:

生,仅仅是一时疼痛,而养,则是一世责任,尤其是我这种,两个孩子的妈,还要时刻紧张姐妹俩的心理建设,于是更加疲惫。

冷静下来慢慢思考,觉得自己应该改变方式,适当减压:

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是两个孩子的年龄、心智、性格并不完全相同,人为刻意给她们同样的东西、同等的对待,其实属于“一刀切”的教育简单化。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一定需要时时刻刻的“公平”,而是需要根据她们的成长阶段、发育情况、真实需求,给予其独一无二的爱。

而且,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公平”,有时反倒会加重妈妈的焦虑:

觉得亏欠每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

想通之后,与孩子们的相处变得简单而自然多了:

有空就会单独搂过姐姐来,启发她回忆小婴儿的时光,或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她扮作小奶娃,重温那些与妈妈日夜依偎的日子,让她相信并明白,现在妈妈对妹妹所做的,不过是她当年都曾经历过的,是每一个初生的孩子都会享受到的待遇,打消“妈妈是不是更爱妹妹”的顾虑。

妹妹小的时候,出去吃饭游玩,经常只带姐姐,一方面,行动更方便,玩得更尽兴,另一方面,能给姐姐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陪伴,让她感觉到,虽然偶尔需要让着妹妹,但那只是暂时的,而且,自己享受到的一些“福利”,也是妹妹所没有的,妈妈其实并没有偏心哪个孩子。

偶尔有姐姐穿过但还不算过时的衣服,妹妹可以接着穿,并不觉得亏欠。

洗过的衣服更加安全环保,而非不舍得或偏心。

只要姐俩想要,妈妈会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满足她们的任何合理愿望。

不进行任何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运行轨道,父母要从内心做到宽容接纳,况且,孩子之间哪有绝对的优点或缺点,换个角度看问题,结论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渐渐的,我发现,小小孩是自带吸引力的,不仅对大人,对姐姐亦是如此。

妹妹一岁多开始,就变成了姐姐的小尾巴、小跟班,姐姐干啥她干啥,姐姐去哪她去哪,甚至有时候,大人喂饭喂不进去,而姐姐举起小勺子伸到她嘴边,立马乖乖吃饭了。

那掩饰不住的喜爱与崇拜,给了姐姐极大的虚荣心与满足感,同时,也激发了她的保护欲:

妹妹哭了,她第一时间跑过去安抚,好几次差点把妈妈绊个趔趄。

妹妹拉了,她会做出夸张的捏鼻子的动作,但也会赶紧去拿纸尿裤递给妈妈。

邻居的奶奶逗她说:

“把你妹妹送给我们吧!

”她马上严肃地说:

“不行!

你们自己生一个吧!

我们好不容易生出来的!

从幼儿园带了玩具回来,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给妹妹展示:

“快看,姐姐给你带了什么好玩的!

那清澈的眼神,闪着温柔的光,而妹妹扑向姐姐怀里的那一刻,也让我的心,在顷刻之间融化开来。

两个孩子,注定是做不到处处相同,时刻平等的,她们本就是不同的存在个体,有着不同的脾气禀性,所以,这并不会影响她们之间的爱与深情。

现在,她们还不懂,只知道你是姐姐,你是妹妹。

未来,她们终会懂,姐妹是陪伴你前半生,和你一个娘胎吃过奶,有着共同的爸爸和妈妈的那个人,也是陪伴你后半生,即使父母不在了,依然能延续对你的爱的那个人。

而作为她们的妈妈,我要做的,不是测验比较,评判鉴定,更不是削长补短,平均主义,而是爱其所爱,予其所需,然后,默默守护,静待花开。

你过得很“辛苦”是真的,

但这跟孩子没有关系

为了孩子早起,为了孩子熬夜,为了孩子拼命赚钱,为了孩子辛苦不易……你的“辛苦”生活都为了孩子吗?

1

表姐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初中毕业都自己打工谋生,小女儿丹今年考上了重点高中。

表姐从未操心孩子的学习,没想到女儿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惊喜,让表姐平淡的生活有了翻滚的波涛。

欣喜于孩子的出色,也憧憬着无限精彩的未来,连走路都有了不一样的精神!

欣喜之后,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三年高中、四年大学昂贵的费用,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要买房、要娶妻。

表姐一番纠结之后,大有破釜沉舟的气势,两个儿子已经到处打工了,指望都在女儿身上了。

丹喜气洋洋地去上学了,表姐一家农忙种地,农闲打工。

每次通电话,表姐都会说相同的话:

只要丹好好学习,再苦再累他们也情愿。

东家阿姨西家婶子,他们都不再这么辛苦了。

等丹毕业了,自己也什么都不干了,干了一辈子,累也累够了!

打工多么不易,老板不近人情,自己几十岁了,还被他呼来喝去的。

半年后,我再问时,丹已经辍学了。

我很惊讶,怎么会?

表姐说:

“孩子去了,在班级总考后几名,考不上什么好大学,还要花那么多钱!

毕业了还不一定有工作!

这样想来,这个问题就无解了,我们为什么读书呢?

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为了多赚钱……可是,大学毕业,没找到赚钱多的工作,那么,辛苦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我见到丹时,她说:

自己再读下去就对不起父母了!

因为成绩一直不好,自己没有信心。

如果真的没能考上好大学,还让父母为自己辛苦了那么久,实在是对不起他们。

其实,丹也不过才读了一学期。

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出类拔萃,更多的时候成功都是苦难累积起来的。

让丹如此不堪压力的真正原因——她觉得自己是父母额外的负担。

不知道如何解释他们才能明白,当考不上理想大学时读书的意义。

其实,孩子可以没有高学历,但却不能不读书,每一次阅读就是一种人生必不可少的精神跋涉。

一本书、一百本书可能都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是,一辈子读书的好习惯带来的能力和格局的变化,实在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也许,表姐不明白读书的意义,但丹未必就真的不愿意继续上学,只是在父母只为你才辛劳的重压之下,对于成功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对于未来也因为太过于恐惧而放弃了。

丹辍学之后,表姐一家还是农忙种地,农闲打工。

以前辛苦,都为了女儿上学;

现在辛苦,都为了儿子娶妻。

再后来,两个儿子都结婚了,表姐依然种地打工,依然几十岁了被老板呼来喝去,依然是不得不干的辛苦。

其实,丹上学,负担也没有那么重,父母加上两个哥哥怎么会承担不起丹的上学花销?

丹的两个哥哥,买房娶妻,也没有花父母多少钱。

真不至于表姐、表姐夫劳碌奔波,不至于让丹辍学回家。

一切,都只是我们以为在为了一个人而奉献,其实,我们远没有那么伟大,所有的辛苦也并非只为了孩子。

2

小易小的时候,每次我上班,他就很不情愿,有时还会哭一鼻子。

每到这个时候,我真是词穷啊。

“小易,妈妈要去上班,赚钱给小易买好吃的!

好像这个理由说得最多,妈妈上班为小易,爸爸工作为小易,连奶奶买菜去都是为小易……

后来,看到朋友和女儿的对话,再不敢这么说了。

朋友女儿不想妈妈去上班,在妈妈说了不知多少次之后,女儿问:

“妈妈,你上班累吗?

妈妈说:

“累啊,妈妈也不想上班,可是宝贝女儿要买新衣服、新玩具,所以,妈妈要努力赚钱!

女儿哭着说:

“我再也不要新衣服、新玩具了,妈妈不要上班了!

朋友当时觉得女儿懂事了,会心疼妈妈了,有些欣慰,以为哄哄孩子就没事了。

可是,后来孩子真的不敢要新衣服、新玩具了,感觉是有一种对不起妈妈的负罪感。

这样的场景太过常见了,我们小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被唠叨大的,好像是因为孩子,父母才会变得如此辛苦如此沉重。

仔细想来,我们的奋斗真的不都是为了他人,包括孩子,包括父母。

是的,我们奋斗了,宽裕了,孩子、父母因此有了好的生活条件。

但,相比于他们的受益,我们不是也满足于他们因为我们而幸福的快乐吗?

看着孩子健康成长,看着老人安度晚年,是不是对我们的奋斗的最大认可!

如果,没有了这份认可,我们的生活会是多苍白和空洞呢?

是的,我们奋斗所得开销在了孩子身上,可是,就算没有这些花费又能怎样呢?

也许,没有这样的压力,也就没有那样的奋斗,自然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收获了。

又或者,衣柜里多几件衣服,存折上多了几个零,相对于生活质量,远没有我们被需要来得幸福。

其实,孩子大了,不必负担了,我们还是会工作、会奔波,因为,奔跑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我们都需要由此带来的自信、成就、快乐。

所以,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自己,所有的忧伤都与人无关!

所以,别再说你的“辛苦”生活都是为了孩子,活成什么样,其实全在自己。

孩子,我为什么要上班?

因为,妈妈不只是你的妈妈,我还是我自己。

我们虽彼此相依相偎,但我们终将成为自己。

我在努力中,找寻更优秀的自己,所以,我的辛苦真的不只为你!

昨晚,因为一些琐事,打破心里的平静。

想着儿子早点睡,自由自在地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

可是,儿子一会儿光着屁股跑出来了,一会儿来商量“妈妈,你再陪我一会儿吧”,一会儿又开始摆弄自己的玩具……

我本来是想儿子早点儿睡,我自己安静一会儿,也早点休息。

可是,晚睡的他把我的计划都打乱了,我越来越烦躁,一大堆理由也不停地在脑海里晃!

“为什么别的孩子倒头就睡,你咋这么麻烦?

“这么折腾,你能睡着吗?

你瞎折腾啥?

“明天上学,不是应该早睡早起吗?

为什么就不能听话点儿?

“我不早点儿睡,我不累吗?

好多理由,好多烦躁!

其实,儿子睡得也没有比往常晚,听故事玩玩具,这都是早已习惯的,总之,一切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我的情绪。

儿子睡了之后,我其实也没安静地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拿着遥控器对着一大堆不想看的节目消耗了好长时间,躺在床上又浮想联翩了好久。

仔细想来,生活的方式全凭自己,所有的“苦逼”也真的与人无关!

放松一点,

你真的不必成为超人妈妈

于婶是个极其勤快的人,家里永远收拾得干干净净,厨房也总是锃光瓦亮。

关于操持家,她有一套一套的主妇经:

“咱当妈的,可绝对不能睡懒觉,必须早早起床,在孩子睁眼之前,把家收拾好,把饭做好!

对老公,也是无比宽容细致入微:

“男人哪会做饭啊?

家务事,得咱女人来!

她经常得意地说:

“我儿子总说,从来没见过妈妈生病的样子。

真的,我就算病了,也很少躺着休息!

闺密西西,有娃之后也变了个样,从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万千宠爱小公主,现在瞬间化身超能妈妈,一夜五六次起来喂奶,白天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上班,头发一梳掉一把,黑眼圈常年下不去。

即便是这样,她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因为体质差吃不下饭,奶水不足,八个月就给娃断了奶。

而这,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我这妈妈不合格,可怜孩子那么早就吃了奶粉……”

有一次因为太累,睡着没注意,娃从床上滚落下去,头上磕了一个大包,她心疼得直掉眼泪:

“我这妈当得太差劲了……”

而身边的妈妈们,一谈到孩子,也都如履薄冰:

奶粉辅食一定要原产地空运,服装玩具必须高逼格大品牌,而一两万块钱的早教,重要程度堪比九年义务教育……

每天研究科学育儿,对照检查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旦发现不足,赶紧画重点限时整改……

早教益智一齐上,花钱是小事,不能让娃输在起跑线,同时,又不能让娃有压力,学习积极性是大事,万一受了挫伤将来不好办……

从小要给娃养成好习惯,坏毛病得从根杜绝,但是,还得采用温柔方式,不能和娃大吼大叫,别给娃造成阴影日后难以消除……

而凡事太用力,都应该自省。

儿子结婚后,于婶的生活突然变得不美好起来。

操持家做家务,儿媳妇比她,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儿。

按照婆婆的标准,这样的媳妇简直就是不合格:

“连个袜子都要我儿子自己洗,要她干什么?

而在媳妇的眼中,这样的婆婆也是吹毛求疵自讨苦吃:

“难道老婆是女佣,是不花钱的保姆吗?

一次,儿子出差,于婶过去帮媳妇收拾家,儿子打来座机,听到是老妈接的,诧异说:

“妈,你来干啥?

无心的一句话,让于婶伤心不已:

“这小兔崽子,我对他那么掏心掏肺,竟然问我来干啥?

而好妈妈西西,现在看到网上类似的帖子,有时仍会感同身受掉眼泪,回想初次带娃的那一年,真是心有余悸不堪回首,简直比苦刑还要苦刑。

所以,当老人建议她要二胎,她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

“我那时候,离产后抑郁就差那么一点点儿,再也不要重来一次了,我不想没有了我自己……”

倒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不着调,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似乎幸福指数更高。

几年时间一晃而过,看似嘻嘻哈哈,却也没耽误啥事:

实在没奶就吃奶粉,母乳固然好,而奶粉也不影响妈妈的爱,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娃照样是身体棒棒;

偶尔磕一下碰一下没关系,只要没有大碍,安抚一下也就好了,未来还有太多挫折,从小培养点抗击打能力挺好;

玩具衣服鞋,不用非得高逼格大品牌,口碑好的小众品牌完全OK,价格虽然不同,但娃得到的欢乐感没有差别;

而学校考试的时候,上没上早教班,貌似一点儿看不出来诶……

3

都说要适应孩子生长规律,而妈妈其实也要遵循内心情感诉求,不要让自己压力太大。

妈妈不是超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二十四小时供电不间断,妈妈不是劳动模范,胸前别着大红花,里里外外一把手……

妈妈只是妈妈,虽然有了娃,但心里依然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小女孩,她想得到所有美好的事物,也想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她会哭,会笑,会累,会闹,她有小情怀,也有小情绪,时而成熟大方周全得体,时而幼稚简单不计后果,时而豪情万丈鸡血满满,时而受挫崩溃泪流不止……

所以,妈妈们,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只有足够幸福的妈妈,才能养育出幸福指数高涨的孩子,只有适当的放松自己不硬撑,才能以轻松愉悦不苛责的心态,来面对其他家庭成员。

而让我们担心焦虑夜不能寐的那些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家里不必时时刻刻窗明几净,又不是天天有客人来,况且有娃的日子有多混乱,人人都能够理解。

孩子磕一下碰一下是常事,不要过分责备自己,谁小时候不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呢。

轻松一些,你的心态和孩子一样重要。

物质条件尽力而为,适当的缺憾感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必备的成长要素,而知足常乐,则更是需要早早培养的幸福能力……

最重要的是,告诉自己:

你很努力,你很棒,你做得非常好,你是一个好妈妈……妈妈和她的孩子一样,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安全感与成就感。

多年以后,孩子会感谢你的辛苦付出,更会感激你给了他一个充满欢乐不焦虑的童年,而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放轻松,不苛责,要快乐,慢慢来,不要考核与评比,妈妈不戴大红花。

“一拖二”的妈妈生活,

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为了响应国家二胎政策,也是为了顺应老人的心意,我家的二宝就这样呱呱坠地了。

可是,关于如何带娃,之前,我和老公就商量好了,所以也算是做好了准备,可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老公会被公司派到外地任职,也没有算到,妯娌会这么快怀孕。

之前,因为工作强度大,不适合怀孕的我在怀孕五个多月后,就递交了辞职报告。

老公现在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不管怎么样,他的工作肯定要保住,只能公司需要他去哪,他就去哪。

妯娌呢,老大一周岁多一点,身体又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