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48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docx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分值120

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

时量:

120分钟分值:

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拱券(xuàn)额枋(fānɡ)毗邻(pí) 气息奄奄(yǎn)

B.逮捕(dǎi)戗兽(qiànɡ)阈值(yù) 战战兢兢(jīn)

C.逋慢(bū) 岑寂(chén)蚁冢(zǒnɡ)模棱两可(lénɡ)

D.悖时(bèi)纸鸢(yuān)混沌(tún) 筋疲力尽(jīn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考古学家所发崛的殷代遗址证明,公元前15世纪,中国建筑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B.林冲到了天王堂,与原来看管的老军进行交割后,就准备安分守纪地在那里服刑了。

C.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

D.祖父话虽不再说了,翠翠却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边乱晃着,向前泱泱地走去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临近期中考试,学习压力陡增,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整天疲于复习,朝不虑夕。

B.《水浒传》前十二回,有史进、鲁达、林冲、杨志等重要人物逐一地粉墨登场。

C.语文课上,围绕着翠翠爱情悲剧的根源,同学们见仁见智,讨论得不亦乐乎。

D.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字字珠玑,龙飞凤舞,实乃千古佳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球迷们观看了阿根廷足球队在本次世界杯外围赛上的表现,就会发现马拉多纳的确算不上是一个好教练。

B.时值深秋,湘江长沙段进入枯水期,水体自净能力大幅降低,疾病防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注意饮水卫生。

C.影片《建国大业》的演员,除了唐国强、张国立等内地明星外,还有刘德华、黎明等香港明星也参与了演出。

D.2009年中网公开赛决赛将于10月11日进行,届时俄罗斯名将库兹涅佐娃将与波兰新秀拉德万斯卡争夺冠亚军。

5.将

(1)—(5)句排序后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括号内。

  黑洞还很小,并且具有强到使光线都不能逃逸的引力场。

(     )。

不管星系或星系团中的暗物质是什么,可以预料它们也会落进这些非常巨大的黑洞中去。

 

(1)并且最终会集中一起

 

(2)余下的会渐渐地在中心附近更近的轨道上稳定下来

(3)在星系的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

(4)然而,这些残余物仍然继续绕着银河系中心每一亿年转一圈。

(5)这些残余物的相撞会使一些抛到星系外面去。

A(4)(5)

(2)

(1)(3)B(5)(4)

(2)

(1)(3)C(5)

(2)(4)

(1)(3)D(4)(3)

(2)

(1)(5)

6、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天,“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

C.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根子符合礼仪。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 《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

他在《堂吉诃德》就是喜剧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悲剧因素,形成了一种“含泪的笑”。

阅读下列文段,选择正确答案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象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象抛出钓蹲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

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象远远看去的蚁群。

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象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象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蚂蚁的确太象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象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中“这种话”所指代的内容的一项是

A.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艺术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B.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

C.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D.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

9、下列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表述,属于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B.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绝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C.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D.昆虫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以高空作为观察点,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把人类生活小型化,形象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B.描述昆虫行为的书籍的作者会从“有异于人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认为昆虫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完全是非人性的、非世俗的。

C.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明确的观点:

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相比照的。

D.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在作者看来,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第II卷(共90分)

二、11、诗句默写:

补出下列名句的前句或后句。

(每空1分,共5分)

⑴,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来兮辞》)

⑵倚南窗以寄傲,。

(《归去来兮辞》)

⑶,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

⑷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⑸,形影相吊。

(《陈情表》)

三、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2分)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

“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1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驼业种树从事……职业

B早缫而绪你们

C故病且怠生病

D抑耗其实它的果实

14、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鸣鼓而聚之旦视而暮抚

B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吾又何能为哉

C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其置也若弃。

  若不过焉则不及。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真实的传记,主要的创作意图是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

B、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

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

C、本文写作的特点是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即以种树之道,“移之官理”。

郭橐驼种树贵在得树之天性,为政也贵在使民得其天性。

D、文中那些不善种树的人的做法,与“好烦其令”的为官者是一样的。

这样写体现了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在平凡的种树中寄寓了深刻抽象的哲理和治民之道。

16、翻译下列句子。

(9分,每句3分)

(1)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四、语言表达

17、校园广播站有一档节目叫“校园访谈”,最近一期校园小记者准备就“高二个别男生多次恶意破坏寝室门锁,导致同学不能按时上课”的问题采访高二年级刘主任,请你为小记者准备100字左右的采访开场白,应根据访谈目的,选择恰当的方式(或开门见山,或由远及近,或由浅入深)切入话题。

(6分)

18、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半张纸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

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

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

银行。

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

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

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

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

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9、小说标题是“半张纸”,“半张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分)

五、20、作文(5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

800字,议论文体,注意审题。

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14

15

答案

第II卷(共90分)

11:

⑴,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来兮辞》)

⑵倚南窗以寄傲,。

(《归去来兮辞》)

⑶,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

⑷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⑸,形影相吊。

(《陈情表》)

12、

16、

(1)

(2)

(3)

17、

18

20、作文: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1A/C岑寂(cén)蚁冢(zhǒnɡ),B逮捕(dài)战战兢兢(jīnɡ)D混沌(dùn)筋疲力尽(jīn)。

2.C/A崛——掘 B纪——己 D泱泱——怏怏。

3C/A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B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D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4.B/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湮没主语,“如果”应放在“球迷们”之后。

C.句式杂糅,可以把“也参与了演出”删去。

D.逻辑错误,“争夺冠亚军”应改为“争夺冠军”。

5A6A7A8B9C10C

二、11诗句默写(5分)

⑴舟遥遥以轻飏⑵审容膝之易安⑶舸舰弥津

⑷声断衡阳之浦  ⑸茕茕孑立

三、12 答: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

(2分)

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远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

(或:

“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远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分)

“引”和“衔”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

(2分)”。

13C14C15A

16、

(1)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

所以他们都不如我。

我又能做什么呢?

(3分。

虽、故1分,“故不我若“。

“吾又何能为”各1分)

(2)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3分。

每句1分)

(3)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3分。

若、是、其、类2分,语句通顺1分)

17.省略(在访谈中,要以诚恳的态度、轻松的话题为开场白,先介绍自己的背景与兴趣,减少对方对自己的陌生感与不安全感,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然后要说明访谈目的,强调一下访谈的重要意义。

访谈者要注意礼貌,遵循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和地方化的原则进行。

18、1.“半张纸”是一条线索。

作家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以半张纸上的名字(电话号码)为顺序,一一展开对往事的回忆,并将一个个并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

2.“半张纸”是一个盛放了故事、情感、人生哲理的容器。

看半张纸之前,男主角在房间里徘徊,左顾右盼,人去楼空,哀伤,留恋,显得若有所失,但又决心要忘却,因为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当他看完半张纸之后,领悟到了曾经拥有的可贵,于是他吻了这半张纸,此时这张险些丢弃的半张纸,竟成了年轻房客弥足珍重的纪念物,是情感的象征。

半张纸给了他那么多的人生欢乐,给了他那么多精神慰藉,他不能抛弃它,不能忘却它,他要把它深藏在心底。

于是放进口袋,他将带着半张纸给他的人生启迪,珍藏曾经拥有的幸福,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

可见,作者不仅仅是利用半张纸来来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而且通过半张纸实现主人公情绪上的转变,开始懂得要珍惜曾经拥有的幸福,乐观地面对生活,满怀希望地开拓新生活,很好地揭示了主题。

死在草丛中的蜗牛

19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

800字,议论文体,注意审题。

[写作指导]1.  立意

蜗牛最后死了,但死并不可悲,所有人最后都要死的;问题是蜗牛最后死在了“草丛中”,它生前没有任何行动,这才是可悲之处。

蜗牛没有行动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大目标自知做不了,便不做;二是小目标根本不屑做,最终什么也不做。

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