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820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下载.docx

农家乐发展优势问题对策研究

OntheProblemsandDevelopingStrategiesabouttheRuralTourismoftheDaiVillagesinDehongDistrict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rapid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largeandmedium-sizedcitiesneartheruraltourismisgrowingthefastest.especiallyforminoritiesparticularlyinruraltourism,itsrichcitypeople'

sleisuretime,onthedevelopmentoftheruraleconomyhaveplayedapositiverole,but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ThispaperproducesthecorrespondingsolutionstotheaboveproblemsasforDehongDaivillage.

Keywords:

Nongjiale;

developmentadvantage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从19世纪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这对当时农村经济的不景气现象有了缓冲。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

在旅游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生活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品农家茶、享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正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认同。

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城市,使得城市居民萌发出回归自然的意识,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渐起,特别是对民族村的好奇和向往,广大游客对那些非名胜古迹的田园风光,乡村风情的依恋,导致了“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形式由此诞生,成为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乡村旅游”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由低到高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德宏,傣语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她有秀丽迷人的南亚热带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遐迩,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誉为“孔雀之乡”、“葫芦丝之乡”、“歌舞之乡”,她是西南边疆一块神奇、美丽而又充满希望的沃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她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与缅甸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是我国西南对外交往的一条重要陆路通道,边境贸易在全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

潞西市(芒市)为州府所在地,是州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胜古迹众多,盛产优质大米,“芒市谷子遮放米”自古称道。

在气候上,由于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德宏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4.8℃-20℃,最高38℃,最低2℃,即使是冬季,白天气温也可达25℃。

日照长,温差小,四季温暖,雨量充足。

全年都可领略迷人景致,品尝热带鲜果。

境内的瑞丽江、大盈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奇观很多。

秀美的瑞丽江、亚热带雨林奇观—扎朵河的雨林瀑布、圆你发财梦的南菇河淘宝场、全国最大的树—榕树王、橡胶母树等等。

2005年,全州;

旅游接待总人数292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59%,实现旅旅游外汇收入6382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50.8%;

国内旅游总收入实现21.5亿元,比2000年增长283%,旅旅游业总收入实现26.8亿元,比2000年增长193%。

从整个十五期间来看,德宏州旅游业处于打基础、蓄力量,蓄势待发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及意义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

1、城市人有很多的闲暇时间,但又不均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也逐步取消了工作6天制,还提出了“双休日”、“黄金周”,在加上春节,目前我国城市工作人员每年的闲暇时间已达120天,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年就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闲暇的。

但这种闲暇的方式不均衡,特别是“双休日”,两天的时间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就是休息、洗衣、买东西等。

有些人为了能更好的工作,身体上的放松,决定了他们选择旅游的方式只能是就近原则。

在成都,每到周末假日,一些城市居民都会自驾车到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农家,打牌、打麻将、到农家的池塘里垂钓。

到了用餐时间,游客就会选择当地居民家里的家禽、自种的蔬菜吃一顿农家饭。

这样来看,“乡村旅游”就解决了中国“休息是为了上班,上班是为了休息”最好的办法。

2、城市人相对富裕,但又不是很有钱

马克思曾经说过:

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就会开始新的追求。

这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就集中的体现了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城市的经济发展尤为突出,使得城市比农村更加富裕,富裕的地方越来越富裕。

2000年我们国民收入达到了849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来看,国民收入在545——2000美元的为中下收入国家,这么看来中国还属于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但对于城市来说,他们的收入一定超过849美元,与乡村比起来就比较富裕,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逐渐的兴起。

3、城市人工作繁忙,使得他们有渴望回归大自然的心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发展,我们给那些大中城市里一味只知道上班的人们取了一个形象的称号——“上班族”,工作的繁忙随之已成为城市人一个共同的症状。

由于许多城市居民长年生活在城市里,工作已经是他们全部的精神生活,繁忙的工作让城市“上班族们”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蓝领“上班族”,面对的是“头上脚下”管理,他们不得不更加小心,心情的不愉快、工作的繁杂、在加上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城市居住的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4、乡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作为提供乡村旅游服务的乡村,目前也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条件。

首先,乡村具备了改善乡村旅游设施的经济基础;

其次,乡村居民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

第三,乡村大量的潜在过剩人口为发展乡村旅游储备了一定的乡村旅游服务人员;

第四,许多乡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经济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大约为4.4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为1.2亿。

那么多的剩余劳动力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一个低投入高成本的行业,它的发展并不只需要一个或几个人的作用,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的就业机会,就会产生3个间接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发展需要“一条龙”的服务,如:

导游、住宿、旅游交通设施、商品的营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服务人员等,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使农业产品的特色化,这就有利于对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促进吸收并利用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这就决绝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2、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巩固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并能促进消费

农村有着与城市不一样的景观,特别的那些纯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城市居民有特殊的吸引力,民族文化、特色小吃、低成本,都能为乡村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城市对农村的全方位投入,比如:

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使乡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保护,还能优化城市的环境,扩大城市旅游的功能。

并且对这些经济好转的当地居民来说,就能够购买一些比较好的日常用品,提高生活方式,加快生活的节奏,甚至可以去别的地方观光旅游,又一次促进了消费。

据中国专家研究,中国人都喜欢把钱存放在银行里,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取出来,他们不会想着去进行很好的消费,因此,消费不积极是我国目前,特别是乡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乡村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能够为各种农产品带来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找不到市场的问题,这样还有很多的乡村劳动力就可以像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地刺激各方面的消费,扩大需求,可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加,发挥旅游业的作用,充分挖掘潜在的游客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达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样循环的经济不仅使乡村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也达到了二次消费的形成,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缓冲城市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了农业产业机构的步法。

3、增加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意识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尤其是对土壤和水的破坏,容易引起环境恶化。

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和谐,乡村有丰富的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建筑,对城市及周边的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游客可以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是当地居民感到无比的自豪。

乡村有着优美宁静得环境,可以释放城市居民的各种压力,使人精神愉悦,提高乡村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这样当地的居民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所带来的实惠,让他们发现乡村旅游的价值,自觉地去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旅游享受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就近旅游,尤其是在工作紧张繁忙之后的双休日提供一个集放松、休闲、自然风关、民族文化、民族风味等于一体,并且价格较为便宜的旅游享受。

这对当今城市居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旅游将逐步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德宏州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傣族,被称作“水一样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近代发现的傣族历史文献中,记述了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是古代百越中的一只。

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傣族传统的节日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

小吃主要是以酸辣为主,也喜欢吃酸菜,酸辣能让胃口大增,也容易消化,还有特有的风味菜肴,比如:

酸菜鱼、青笋煮鸡、火烧鱼、萨大胬、以及“螃蟹南米哺”等酸辣小吃。

傣族人民还喜欢吃一些昆虫,他们以昆虫为原料制作的菜肴,是傣族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蝉、飞蚂蚁、蚂蚁卵、蜂的幼虫、竹虫等。

傣族人民也喜欢喝酒,特别是自家制作的“糯米酒”清香无比,有股香甜的味道,度数也不是很高,喝一口很是让人回味。

他们的服饰淡雅美观,生活在德宏州的傣族人民男子服饰一般是无领或者短衫,下穿长筒裤,包头为白色或蓝色;

女子大部分是穿短上衣长筒裙,紧身、色彩鲜艳优美,显出女性的窈窕。

各个年龄段穿着也不一样,但都能体现出傣族人民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个性。

傣族人民喜欢住在竹楼里,上层住人,下层养畜,竹楼为杆栏式建筑,整个竹楼几乎全是竹子编制并涂上桐油,内设卧室,客厅,火塘即能接待客人又能做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傣家竹楼也在演化,很多的竹楼已不是全竹的结构,很多也只有一层,两层的也已经是上层放杂物,也有住人的下层是客厅或者卧室。

一般都会有很大的庭院,客人们在庭院或登上竹楼,静静在芭蕉树下入坐,慢慢的饮酒、细细地品茶、尝着香气扑鼻的烤乳猪,烧鱼,酸辣可口的萨大胬,香脆的炸蝗虫、飞蚂蚁,色鲜味美的笋子鸡,清清爽爽令人食欲大增,在一边观赏着傣家小扑少的孔雀舞,让人回味无穷。

2、价格相对便宜

乡村旅游大部分是由当地傣族居民利用闲置房屋或者生产资料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相对他们来说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的特征,加上旅游消费较低,物美价廉,傣族人民的消费较低,价廉是相对于城市和旅游地来说,而物美一指环境;

二指饮食方面,他们就地取材,也比较新鲜,很多当地居民还是家里自产自销,加上傣族都非常好客,又热情,只需要每人花上20-30元就可以好好的和亲戚朋友在傣族朋友家里享受一天的美好时光,对于工薪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交通便捷、环境优雅

大部分乡村开发旅游的选址都会在城郊或者成熟的旅游区附近,交通就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据。

便捷的交通可以为游客避免旅游的长途劳累之苦,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比较有时空优势。

傣族村寨离城区大部分就是15分钟时间左右,有的直接就在城区,比如芒市水库旁边的一些乡村旅游区,是芒市城区及周边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着便捷的交通通讯,依山傍水,碧水蓝天,或竹林幽幽,或花果飘香,清香幽静,小桥流水,绿野成片,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身心舒畅之感,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傣族是水的民族,他们都喜欢居住在有水的地方,杆栏式的建筑也会建在竹林深处,庭院周边钟上芭蕉树,这对城市的居民来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二)劣势

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村旅游的开办者大多是当地居民,文化水品相对较低,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于专业人员的服务必然存在一定差距,而游客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娱乐的同时享受优质的服务,游客在需求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时必然会对乡村旅游打折扣,从而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

一些当地居民为了追求发展,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开发一些小型旅游资源,导致生态压力增大,这些旅游区大部分建在湖泊边或流水旁,建筑成“三围”结构,也就是说靠近水的一边没有墙,只由竹林或者三名也没有,然后生活垃圾就随手扔在水里,让其自身毁灭。

乡村相对于城市是截然不同的地方,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思想形态、人生观、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存在隔阂,很难使游客有一种在家的感觉,也肯定新鲜感过后就会觉得哪都不舒服。

2、乡村旅游缺乏科学的管理。

乡村旅游数量不少,但规模比较小,大都处于无序的状态。

从远的客源地来说,每个乡村旅游村寨都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服务理念,缺乏也没有宣传的意识和技巧,很难做好,难以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并且受各种条件限制,更难达到理想的规模效益。

这在一定长度上又影响了旅行社为其提供客源。

从近的来看,回头客的“回头率”是支撑一个旅游地、旅游区的重要标志。

乡村有自然、带着泥土气息的环境正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游客的进入,汽车尾气、生活垃圾都在影响着当地的环境质量。

特别是固体垃圾,如:

塑料袋、饮料瓶,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

不合理的开,破坏性的建设,无规划好的娱乐场所,以及游客的乱扔乱摘现象都会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地设施设备较差。

城市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地方,各个方面的服务设施都是齐全、完善的,比如:

卫生,交通,娱乐设施等到处都是方便的。

多数乡村现在还是比较落后的,许多对城市居民来说很普通的设施,也许乡村并没有比如大型超市等等这就给常住城市的游客带来不方便。

傣族村寨大部分设施都选择竹子为材料,竹桌、竹椅、竹凳、土地板等,虽然这些都是方便且实惠的材料,但长久的使用和不注意卫生的清洁,使很多设施损坏严重、抗脏不堪,游客对此会有反馈心理,乡村的医疗设施和卫生条件是比较差的这必然会引起游客的担心甚至不满。

一般的旅游地都会有两个不一样的院子,一大一小。

这些土地结构的大院子用来停放车辆,而小的院子通常就喂养一些牲畜,如养猪。

猪圈通常都是靠水的地方建造,排泄物随之流入河流,在夏天游客们也会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这就大大降低了乡村旅游在游客们的地位。

4、客源有限

乡村旅游的游客的数量较为有限,客源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城镇居民,而且主要是自驾游。

因此,对较近的客源地可以形成“回头客”,带来教多的游客,而对于较远的就只能是一次游览,甚至失去远地的客源市场。

游客由家人或朋友结伴而行,很少通过旅行社组织的乡村旅游。

当然,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或者具有独特的资源的乡村除外。

三、解决发展德宏州傣族乡村旅游问题措施

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彩云之南的西南边陲,是镶嵌在祖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傣族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交通信息开始发达,但对傣族同胞们他们大多都以种植业为主,因此,教育上就相对比城市落后。

傣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业,使客人得到满足时乡村旅游生存的主要条件,首先:

(一)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1、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傣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让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发展大藏村寨的乡村旅游,让当地的傣族居民在工作中从旅游业的发展出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游客至上”的旅游服务宗旨紧密地结合起来,热情的为游客提供服务;

要有高尚的情操,傣族居民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提高明辨是非、分清荣辱的能力,积极抵制各种各样的“破坏思想”,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还要遵纪守法,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树立好高度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要求服务质量标准,比如说:

客人是我的好朋友,或是同一个民族,该怎么办?

这就要求当地傣族服务人员设身处地的为客人着想,方便傣族居民在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意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傣族当地居民在服务的时候还应该穿上傣族的民族服装,当然乡村旅游不像大型酒店等高档的服务区,哪怕是穿上简单的民族便装,都能很好的提高服务质量。

2、要有渊博的知识

虽然只是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但是渊博的知识也很重要,首先当然对傣族的历史、民族风俗等有关傣族的信息非常的了解,还有其他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自我调节,表现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从业人员还要有传递美的信息,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高质量的服务就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服务方法、技巧、还要不断的总结,形成让客人满意的服务。

3、还要有较高的技能和创新精神

熟练地运用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客人谈话,使他们在心里上就得到了放松,并灵活的回答游客的咨询,在面对不同的游客,如:

老年人和儿童,和他们说话要语速稍慢,行走的速度适应放慢,要有耐心,不厌其烦的听取客人意见,说话柔和、动听。

总之要表现出端庄稳重,落落大方,不要给客人傲慢的感觉。

通过运用自己的技能,把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积极地发挥,向客人们展示自己最佳的一面,从业人员还要不断充实、不断进取,才能面向竞争挑战。

4、加强人员的培训。

培训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对当地傣族居民的培训是提高党自傣族村寨乡村旅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需要。

一般来说,培训的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实践培训、直观教学等。

比如思想道德教育就适合课堂讲授,服务和操作技能就因该有很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指导,积累经验。

俗话说“微笑是永恒的介绍所”是自信的象征,微笑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真诚的笑,善意的笑都能够产生感染力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且还要指导当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才能使客人在消费的过程中满意,让这些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到“客人就是上帝”,“客人是至高无上”的。

服务技能的培训主要表现在操作上,比如有客人需要点菜,就应该面对客人,眼看客人,做好点菜的记录后还要在重复客人点的菜,让客人有一种受尊重的感觉。

还需要做到发生特殊事故的应急办法,就拿最简单的来说,给客人上菜是最容易造成游客受到伤害的环节,如果在上汤时客人不小心碰到服务员,汤洒在了客人的身上,明知不是自己的过错,也应该马上向客人道歉,让客人有台阶下。

对男士,应该马上为男客人清理,如果是女客人,就应该把清理的工具交给女客人,让其自己清理,以免让女客人以为是占她便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等等。

(二)政府的支持和宣传

在政府的支持下,多渠道的筹措资金,完善相关设施,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比如说在当地的傣族旅游村寨举行各种有关傣族历史文化的比赛,孔雀舞、做烟斗、“火烧乳猪”节,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都会有竹子,还可以举行竹笋节等等,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激发他们心中的人情,提高当地傣族居民的收入,这页无形中对傣族乡村旅游做了宣传)积极解决乡村旅游地的交通,通讯,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开发和经营。

加强管理,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调动当地傣族居民特别是剩余劳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协调好投资商、管理者和当地傣族居民的利益分配问题,避免不要的问题产生。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当地的傣族居民的利益,进行卫生、服务、安全、价格等各方面的管理,还可以制约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通过宣传处销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

政府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应该把精力放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上,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宣传,为乡村旅游经济开拓更大的市场,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乡村旅游地要把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