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914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医儿科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

  1.体重正常小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700g,粗略估计小儿的体重公式:

  1周岁内: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

0.7

  7~12个月体重(kg)=6+0.5×

月龄

  2岁~12岁:

体重(kg)=年龄×

2+8

  2.身长(高)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约50cm,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生长25cm,1岁时身长约75cm,第二年增长稍慢,约1Ocm。

以下公式粗略估计2~12岁身高:

  身长(高)(cm)=年龄×

7+70

  3.头围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为46cm,2岁时达48cm。

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4.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出生时胸围平均32cm,1~1.5岁时头围胸围相等。

  5.囟门前囟约在1~1.5岁时闭合,前囟检查对儿科临证很重要。

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或脑积水;

前囟饱满为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

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6.脊柱脊柱的变化反映椎骨的发育情况。

3个月的婴儿能抬头时,出现凸向前的颈曲;

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凸向后的胸曲;

1岁会走时,出现凸向前的腰曲。

  7.牙齿牙齿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种。

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6。

乳牙共20个,最晚2岁半出齐。

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

17~30岁恒牙出齐,共28~32个。

  【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

  1.各年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

  新生儿心率在120~140次/分,呼吸为其1/3,2~3岁100~120次/分。

8岁以后接近成人。

呼吸为其1/4。

  2.血压

  收缩压(mmHg):

80+年龄×

2

  舒张压(mmHg):

收缩压×

2/3

  【生长发育规律】

  1.一般规律

  

(1)头尾生长规律:

小儿生长为先头部后下肢。

  

(2)由近及远规律:

先躯干后四肢。

  (3)初级到高级:

智能发育为先感性认识后理性认识。

  (4)由简单到复杂。

  (5)由粗到细:

动作的发育为先粗运动后精细运动。

  2.各器官生长速度不平衡小儿生长是不断进行的,但各器官的生长速度有其阶段性。

一般体格发育在出生半年内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又稍加快;

神经系统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淋巴系统先快,在学龄期超过正常,以后逐渐减慢并恢复到成人水平。

  【感觉、运动及语言发育】

  1.感觉的发育

  

(1)视觉: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有对光反应,但视觉不灵敏,只能短暂注视较近处(15~20cm内)缓慢移动的物体,可出现一时性斜视和眼球震颤,3~4周内消失。

1个月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

3~4个月看自己的手;

4~5个月认识母亲面容,初步分辨颜色,喜欢红色;

1~2岁喜看图画,能区别形状,5岁能区别颜色,视力0.6~0.7,6岁后视力达1.0。

  

(2)听觉:

出生时听力较差;

3~7日后听觉已相当好;

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

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

1岁时听懂自己的名字;

2岁后能区别不同声音;

4岁听觉发育完善。

  2.运动的发育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是自上而下(头→躯干→四肢)、由近及远(先抬肩、伸肩,再对手握物至手指取物)、先取后舍(先握物而后放手)、从不协调到协调(3~4个月婴儿看到玩具会手足乱动但拿不到,5个月以后就能一把抓住)。

小儿运动分为粗运动和精细运动两种。

  

(1)粗运动:

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稳、走、跑、跳等。

一般小儿3个月俯卧时可以抬头,6~7个月能独自坐稳,8个月会爬,1岁能行走,2岁会跳,3岁才能快跑。

  

(2)精细运动:

指手指的精细动作。

4个月时两手可以握物;

9~10个月时食指和拇指可以捏起细小的东西;

1岁时可握笔乱画;

2~3岁会用筷子;

4岁能自己穿农、绘画及书写。

  3.语言的发育语言的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其发育与智能发育密切相关。

新生儿会用哭声表达饥饿或疼痛。

2~4个月是咿呀发音阶段;

6~7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

1岁时能叫出物品名字,如灯、碗;

1.5岁~2岁能讲2~3个字的词组,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部位,能用代名词等;

3~4岁能说短歌谣、唱歌;

5~6岁能讲完整故事。

  细目三:

小儿喂养与保健

  【营养基础】

  胎儿依靠孕母供给营养,出生后营养素则主要来自所摄取的食物。

小儿营养与成人不同之处在于其需要保证不断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故良好的营养可促进生长发育。

营养不足则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营养不良病症。

  【能量、营养物质、水的供应】

  1.能量的需要小儿能最的需要分五个方面:

即基础代谢、生长发育、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排泄消耗。

以上五方面所需热量的总和,称为能量需要的总量。

1岁以内婴儿能量需要的总量为每日460kJ/kg(110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kJ/kg(10kcal/kg);

到15岁每日约为250kJ/kg(60kcal/kg)。

  2.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与矿物质、水。

其中,蛋白质所供热量占总热量的10%~15%。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余种,其中8种必须由食物供给。

脂肪是供给热量的重要来源,占总热量的25%~30%,婴幼儿需要脂肪量每日4~6g/kg,6岁以上需要每日3g/kg。

糖类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占总热量的50%~60%,每克糖产热17.2kJ,婴儿需糖量每日10~12g/kg,2岁以上小儿需糖量约每日10g/kg。

维生素与无机盐每日需要量甚微,虽不产生热量,但对维持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均不可缺。

  3.水的供应正常婴儿需水量为每日100~150mL/kg,1~3岁约需每日110mL/kg,以后每隔3年减少每日25mL/kg。

成人需水量为每日50mL/kg。

  【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

  优点: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

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例为1:

3:

6;

母乳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

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

母乳温度适宜、经济、卫生;

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

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

  方法:

①时间:

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奶,满月前坚持按需喂哺,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定时喂养,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

②方法:

取坐位;

③断奶:

一般在10~12个月可完全断奶,最迟不超过一岁半。

  【人工喂养的基础知识】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不如母乳,但如能选用优质乳品或代乳品,调配恰当,供量充足,注意消毒,也能满足小儿营养需要,使生长发育良好。

  牛乳是最常用的代乳品,所含蛋白质虽然较多,但以酪蛋白为主,酪蛋白易在胃中形成较大的凝块,不易消化;

另外,牛乳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少,明显低于人乳,牛乳中乳糖含量亦低于人乳。

奶方配制包括稀释、加糖和消毒三个步骤。

稀释度与小儿月龄有关,生后不满2周采用2:

1奶(即2份牛奶加1份水);

以后逐渐过渡到3:

1或4:

1奶;

满月后即可进行全奶喂养。

加糖量为每100mL加5~8g;

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10mL/kg(100ml奶提供65kcal/kg,加上糖后约为100kcal/kg.婴儿需要110kcal/kg),需水每日150mL/kg。

  【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添加辅食时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添加辅食的原则有:

①从少到多,以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

②由稀到稠,如从米汤开始到稀粥,再增稠到软饭;

③由细到粗,如从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

④由一种到多种,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添加几种。

如出现消化不良应暂停喂食该种辅食,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

⑤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小儿保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

  1.各年龄保健原则及重点

  

(1)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儿童保健实际应从其父母婚前做起,胎儿的正常发育与孕母健康密切相关,母亲的遗传、营养、疾病、环境、生活、情绪等都可影响到胎儿,故胎儿期保健应以孕母保健为重点。

强调精神调摄,可令气血安和,身心健康,此外应调摄饮食,勿乱服药,谨避六淫,预防各种感染,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2)新生儿保健:

此期发病率、死亡率都极高,尤以出生第一周为显,故对新生儿在第一个月应访视2~3次,了解小儿出生后健康、喂养、疾病等情况,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随时进行具体指导和示范。

  (3)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易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及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仍高,故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定期体格检查,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4)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此期应继续监测生长发育,随时进行缺点矫治;

重视早期教育,培养小儿独立生活能力及良好的品德;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防止意外事故,加强传染病防治。

  (5)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

此期小儿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应保证营养,加强体格锻炼;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加强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性情、脾气;

重视青春期卫生,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教育。

  2.传染病管理对患者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管好传染源,减少交叉感染,控制播散。

应做到:

①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患者或转传染病院,对污染的衣物、环境进行消毒,对接触的易感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

②在集体儿童机构定期开展某些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普查,并宣传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

③集体儿童机构应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制度,其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重点查病毒性肝炎、慢性痢疾、结核病、滴虫等及带菌者;

④经常进行清洁卫生大扫除,消灭蝇、蚊、虱、恙虫等昆虫媒体,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3.计划免疫的实施应注意按期完成各种预防接种,建立预防接种档案。

1岁内婴儿需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预防接种。

此外,根据流行地区、季节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等的接种。

  细目二: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一、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人体的器官系统,娇嫩即娇气、稚嫩。

阳化气,阴成形。

形为有形之物,指形体结构,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指生理功能,如肺气、脾气。

充,即充盛、充实。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时期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均处在需要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指生命力、生长状态。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脏腑形态结构的成熟、生理功能的完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连续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

  二、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以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肾三脏病证更为多见。

  肺主气,司呼吸。

小儿“肺常不足”。

除反映在解剖、生理上,也表现在免疫上。

外邪袭表,侵犯肺系,肺失清肃,易致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及时行诸病,体现出“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的特点。

  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与此相比,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及运化功能就显得相对不足。

若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能自节,皆可损伤脾胃,使胃纳与脾运的功能发生紊乱,产生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病证,成为“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具体表现。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小儿的骨髓、脑髓、齿、发、耳等的正常发育与功能都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禀赋不足可出现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表现肾阳虚的证候。

  小儿发病,也易动肝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常见于小儿各种热性病,称为“肝常有余”。

小儿病后变化迅速,具体表现在病程中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

钱乙将此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清灵,即清嫩灵活。

小儿脏腑,少七情之伤,无色欲之念,处在生机蓬勃、活力充沛的发育过程中,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在不断增长、完善,故小儿患病,较成人易趋康复。

《景岳全书·

小儿则》说:

“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三、小儿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

  “稚阴稚阳”之说表述了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形体和功能未臻完善的一面,而“纯阳”之说恰指生长迅速。

由于稚阴稚阳,才需要迅速生长,由于生长旺盛,又使小儿形与气、阴与阳均显得相对不足,共同构成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

  细目四:

小儿诊法概要

  【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

  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

  

(1)望神:

神,是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也指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

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

目为心之使、肝之窍,内通于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察目是望神的重点。

  有神:

黑睛圆大,目光炯炯,转动灵活,精神充沛,表情活泼,常可逗乐。

其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四肢活动自主,此为脏气清灵,气血调和。

有神是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

  无神:

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疲乏嗜睡,呼吸不匀,肌肉痿软,为有病或病情较重。

  

(2)望色:

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

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青、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

面呈红色,多主热证;

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

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

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

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

  (3)望形体:

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

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毛发萎黄、皮肤干桔、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

  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伴眼眶凹陷者,为脱水征象。

  (4)望姿态:

“阳主动,阴主静”。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

  气促鼻煽,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

  2.局部望诊包括头面、苗窍、指纹、二便及斑、疹、痧、痘。

  

(1)舌象:

小儿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

望诊包括望舌质和舌苔。

  舌质:

正常舌质呈淡红,不胖不瘦,润泽柔软,活动自如。

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

  舌苔:

外感初起,病在卫表,舌苔薄白;

薄白而干,或嫩黄者,为外感风热;

薄白而润者,为外感风寒。

  

(2)察目:

首先观察眼神,若黑睛圆大、光亮灵活,为肝肾气血充沛;

眼无光彩,二目无神,为病态;

两目凝视,或直或斜,多为肝风内动;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病多危重;

瞳孔缩小,多为热毒内闭,见于中毒(有机磷、毒蕈或某些药物)。

注意眼窝有无凹陷,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有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

  (3)望鼻:

鼻塞,流清涕,伴有喷嚏,为风寒感冒;

鼻流黄浊涕者,多为风热客肺;

鼻流浊涕,有腥臭而反复难愈者,多为肺经郁热,常见于鼻渊;

鼻衄为肺经有热,血热妄行;

鼻孔干燥,为肺热伤津,或燥邪犯肺;

鼻翼煽动,兼有高热者,多为邪热壅肺。

  (4)望口:

依次观察口唇、口腔黏膜、齿龈及咽喉。

  唇干樱红,多为暴泻伤阴;

  上下唇紧闭者,多为风邪入络或肝风内动。

  口腔、舌部黏膜破溃糜烂,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为脾经郁热,多见于鹅口疮;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

  牙龈红肿多属胃火上炎;

咽红乳蛾肿大,为外感风热或胃热之火上炎;

  咽部有灰白色假膜,轻拭不去,重擦出血,白膜复生,常为白喉。

  (5)察耳:

耳内流脓,牵耳作痛者,为肝胆火盛,见于化脓性中耳炎。

  若以耳垂为中心的弥漫肿胀疼痛,则为流行性腮腺炎。

  (6)望二阴:

女孩前阴红赤而潮湿者,多为湿热下注,兼有瘙痒者,应注意有无滴虫。

肛门潮湿有红疹,多为尿布皮炎,肛门瘙痒,入夜尤甚,多为蛲虫侵扰;

便后直肠脱出,多属中气亏虚,见于脱肛。

  (7)辨斑疹:

应注意辨别斑疹形态、出疹部位、时间、顺序、按之有无退色、并发症状、发热与出疹的关系及恢复期表现。

  (8)察二便:

乳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哭吵,常为肠套叠所致;

大便呈灰白色者,可见于胆道闭锁。

  【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1.方法观察3岁以下小儿食指桡侧前缘的浅表静脉。

指纹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诊察时用手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在自然光下观察。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

  2.意义

  

(1)部位:

指纹在风关者,病邪初入,邪浅病轻;

达气关者,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透命关者,病情危重;

透关射甲,病情凶险。

  

(2)浮沉:

浮主表,沉主里。

外感初起,脉纹浮现;

病邪在里,沉而不显。

  (3)色泽:

纹色鲜红,为外感风寒;

暗紫,为邪热郁滞;

紫黑,为热邪深重或气滞血瘀;

色青黑者,多为血络郁闭;

指纹细淡、推之流畅者,多为正气不足。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侧轻重

  【小儿啼哭声的诊断意义】

  哭而有泪,哭声洪亮,是为常态。

婴儿可因饥饿、口渴、针刺、虫咬、困睡或尿布潮湿引起不适而哭。

哭声绵长,口作吮乳状,多为饥饿;

突然大哭,声高而急,时或尖叫,时作时止者,多为腹痛;

哭声嘶哑,伴呼吸不利,多为咽喉水肿;

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

  【儿科问个人史、预防接种史的内容】

  1.问个人史

  

(1)出生史:

包括胎次、产次、是否足月,母亲孕期健康状况,顺产或难产,接生技术,有无窒息、出血、感染,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后评分等。

  

(2)喂养史:

包括喂养方式,代乳品种类,体重增长,添加辅食情况等。

  (3)生长发育史:

身长、体重随年龄增长情况,动作发育、语言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

  2.问预防接种史了解实行计划免疫及免疫反应等情况。

  【小儿基本脉象】

  小儿脉象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

浮沉分表里,迟数辨寒热,有力、无力定虚实。

轻按能及为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重按才能触及的为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脉搏频速,一息六七次以上的数脉,多见于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肝病、惊风可见弦脉;

痰涎壅盛或积滞内蕴,常有滑脉。

  【小儿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

  1.按皮肤肤肿,按之凹陷不起者,多为脾肾阳虚;

按之凹陷即起者,多为风水相搏;

皮肤弹性差,多为伤津失水。

肤冷有汗者,多为阳气不足;

手足心灼热者,多为阴虚内伤或食积郁热。

  2.按头颅前囟早闭者,多为头小畸形;

逾期不闭,多为佝偻病;

囟门凹陷者,多为阴液脱失;

囟门突起者,多为热邪炽盛,或颅内压增高。

小儿颈项两侧有结节肿大,多为痰毒蕴结,伴发热、咽痛、肝脾肿大者,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若连珠成串,质地较硬伴盗汗者,应疑为结核病。

  3.按胸胁胸骨凸出,前后径增大,称鸡胸;

胸骨凹陷,呈漏斗状,称漏斗胸;

肋骨软化被膈肌牵拉内陷成沟,称郝氏沟;

胸肋触及串珠,肋缘外翻,均为佝偻病表现。

正常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婴儿不超过2cm,学龄期儿童肋缘下一般不应触及肝。

正常新生儿脾脏在左肋缘下1~2cm处可扪及,1岁以后不应触及。

正常肝脾质地软,无压痛。

  4.按腹部正常小儿腹部柔软、温和,按之不胀不痛。

腹痛喜按、按之痛减,多属虚属寒;

腹痛拒按、按之痛剧者,多为实邪内阻,或虫积、食积;

腹部胀满、叩之如鼓声者,多为气滞;

叩之浊音、有波动感者,多为腹水。

  5.按四肢四肢厥冷,多属阳虚;

四肢挛急抽动,为惊风之征;

一侧或两侧肢体细弱,活动受限,可见于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

  细目五:

儿科辨证的意义

  一、八纲辨证的意义

  将四诊收集的资料归纳、分析而概括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用以表示疾病的部位、性质及小儿体质强弱和病势的盛衰,这种分析疾病的方法就叫做八纲辨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虚实是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纲领;

而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总纲领。

八纲辨证的前列六纲,都可以分别归入阴阳,表、热、实证属于阳证范畴;

里、寒、虚证属于阴证范畴。

  二、脏腑辨证的意义

  脏腑辨证是按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来分析内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小儿药证直诀》则就儿科病五脏证治创立了系统的小儿脏腑辨证体系。

在儿科临床上,脏腑辨证是杂病辨证的基本方法,即使在外感病辨证中也时常应用,被认为是儿科病辨证最为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

  三、温病辨证的意义

  温病即热性病,大多属于感染性疾病的范围,以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为特点。

这类疾病的辨证施治,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发展的规律,运用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

一般来说,热性病的传变,在儿科可分为表证(相当于急性热病之初期,邪在卫分阶段)、表里兼证(相当于急性热病之初期或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