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92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答案】

(1)快乐;

危险

(2)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3)老鼠每天都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与鼠“化敌为友”,不再捉老鼠,最后该市鼠患成灾。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

②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所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快乐、危险

(2)①虽然、但是;

②因为、所以(3)老鼠每天都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与鼠“化敌为友”,不再捉老鼠,最后该市鼠患成灾。

(4)C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1)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纵 

蹿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在老虎的心里,“漏”像________;

在贼的心里,“漏”像________。

②老虎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贼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

(3)你觉得文段的哪个地方有意思?

为什么?

(4)看到老虎和贼狼狈的样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答案】

(1)歪;

纵;

蹿

(2)粘胶;

旋风;

用树把“漏”蹭下来;

蹿上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1)做贼心虚的贼和老虎都以为“漏”是________,一心想逃命。

( 

老爷爷 

老婆婆 

对方 

D. 

厉害的角色

(2)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3)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内心活动的语句。

(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

歪 

驮 

贴 

纵 

①“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②“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③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答案】

(1)D

(2)C

(3)老虎:

”“终于甩掉‘漏’了!

”贼:

(4)贴;

蹭;

驮;

蹿;

歪;

(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是夸张。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然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1)D

(2)C(3)老虎:

”(4)贴、蹭、驮、蹿、歪、纵(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

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顺顺溜溜:

________。

②严丝合缝:

(2)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________

①“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②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③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3)考考你: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__;

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方向一致,有次序;

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

(3)益虫;

害虫

(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

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回答这种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角度分析作答。

(1)①方向一致,有次序。

②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3)益虫、害虫(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只蚂蚁

①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它们呼吸着 

的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

它们觉得山更青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到树下的大水坑里。

②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也没有。

它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往下沉,它想“我不行了,我完了……”

③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

“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弟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势力!

如果不与逆______(nì

)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它拼命地挣扎______(zhá

)着,用尽______(jǐnjì

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④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______(zhuà

nzuà

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在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两只蚂蚁掉到大水坑时想到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堆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

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的意思是________。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中的“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句子中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答案】

(1)小燕子

(2)乌黑发亮;

清亮圆润

(3)秧苗;

柔柳;

桃花;

小燕子

(4)亮晶晶;

白花花;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

春雨;

烟、雾

(6)窜;

掠;

跃;

(7)晴天;

活泼;

略。

(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绿莹莹”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找出即可。

(1)小燕子

(2)乌黑发亮;

清亮圆润(3)秧苗;

小燕子(4)亮晶晶;

自由自在;

烟、雾;

射(7)晴天;

(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7)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8.【答案】

(1)B;

C

(2)A,C,D

(3)“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地,没了精神。

(4)“没头脑”是一个想事情、做事情都不周全的人。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

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①B②C

(2)ACD(3)“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4)“没头脑”是一个想事情、做事情都不周全的人。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

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

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

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

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

啊!

多么艳丽的朝霞!

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

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

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

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用“________”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2)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先出现朝霞,红日才慢慢升起 

红日出来以后才有朝霞

(3)短文中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朝霞的,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日出的。

我更喜欢第________自然段,因为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日出”来替换吗?

( 

可以,因为短文描写的对象就是日出前后的景色。

不可以,因为从短文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

短文中朝霞和日出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都很重要。

【答案】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3)一,二;

三;

二;

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1)寻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3)依据段意分段相对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看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然后再进行综合。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分析。

把二者做一对比即可。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颜色词语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段意分段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把握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

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

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

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

D

(3)潮汐;

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列数字;

⑤作比较;

⑥下定义;

⑦列图表;

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这是下定义。

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这是列数字。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