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训练作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63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补充训练作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充训练作品.docx

《补充训练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训练作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补充训练作品.docx

补充训练作品

补充训练作品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生的美:

痛苦,斗争,忍受

   剥啄,剥啄,剥啄,

  你是那古树上的啄木鸟,

  在我沉默的心上不住的旋绕

  你知道这里藏躲有懦怯的虫子

  请瞧我多么顺从的展开了四肢

冲击,冲击,冲击,

  海啸飞似的挟卷起海涛

  朝向高竖的绝壁下奔跑

  每一个冷漠的拒绝

  更搅动大海的血液

沉默,沉默,沉默,

   像树木无言地把茂绿合弃

  在地壳下忍受黑暗和压挤

  只有当痛苦深深浸透了身体

  灵魂才能燃烧,吐出光和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

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兵车行

作者: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海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一封信》

刘墉

这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给他孩子的信,现在分开,让我们一块来咀嚼他的言语。

亲爱的孩子:

当我走时,留给你的,不是万贯的家财、广大的土地、富丽的居室,而是满架的图书。

在那些旧书中,你将可以发现我出汗的手泽,折角的痕迹、扉页的记载和文中的眉批。

它们或许包括幼嫩与苍老几种字体,那代表我不同年龄的记载;它们的内容可能武断而激情,那必是我年轻的言语;它们的笔迹也或许颤抖而歪斜,那是我病中卧在床上所书写。

当然你也可能发现有我对你母亲写的热情字句,那必是我恋爱时期,读不下书的杰作。

亲爱的孩子!

我留给你这些书,并非要你叹服父亲读书之多,更非强迫你同意眉批中的看法,而是因为这些书正反映了我一生和治学的态度。

如果你怀念我,便摸摸它吧!

如果你钦佩我,便礼拜它们吧!

如果你羡慕我,便阅读它们吧!

如果你想超越我,就去买更多的书来看吧!

黄昏

季羡林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

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

我要问:

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

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

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他们知道:

夜来了。

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

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

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

你看到黄昏了没有?

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他们怎能不茫然呢?

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

只剩下朦胧的夜。

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黄昏走了。

走到哪里去了呢?

——不,我先问:

黄昏从哪里来的呢?

这我说不清。

又有谁说得清呢?

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

从东方么?

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

从西方么?

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

从南方么?

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

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

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

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

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

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cheng)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

以后,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

我能想象:

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像—一像什么呢?

是不是应当像一阵灰蒙的白雾?

或者像一片扩散的云影?

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

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

但似乎又在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流动里。

它带来了阒静,你听:

—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但是死寂么?

却并不,再比现在沉默一点,也会变成坟墓般地死寂。

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象—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

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

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壳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

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

——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

 

给人们关在门外,是我这样说么?

我要小心,因为所谓人们,不是一切人们,也绝不会是一切人们的。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呆在天井里等候黄昏的来临。

我这样说,并不是想表明我比别人强。

意思很简单,就是:

别人不去,也或者是不愿意去,这样作。

我(自然也还有别人)适逢其会地常常这样作而已。

常常在夏天里,我坐很矮的小凳上,看墙角里渐渐暗了起来,四周的白墙上也布上了一层淡淡的黑影。

在幽暗里,夜来香的花香一阵阵地沁入我的心里。

天空里飞着蝙蝠。

檐角上的蜘蛛网,映着灰白的天空,在朦胧里,还可以数出网上的线条和粘在上面的蚊子和苍蝇的尸体。

在不经意的时候蓦地再一抬头,暗灰的天空里已经嵌上闪着眼的小星了。

在冬天,天井里满铺着白雪。

我蜷伏在屋里。

当我看到白的窗纸渐渐灰了起来,炉子里在白天里看不比颜色来的火焰渐渐红起来、亮起来的时候。

我也会知道:

这是黄昏了。

我从风门的缝里望出去:

灰白的天空,灰白的盖着雪的屋顶。

半弯惨淡的凉月印在天上,虽然有点儿凄凉;但仍然掩不了黄昏的美丽。

这时,连常常坐在天井里等着它来临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里。

只剩了灰蒙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门外,这幻变的朦胧的世界造给谁看呢?

黄昏不觉得寂寞么?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

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物品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了那个陶罐,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

”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

它就像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

”一个人说,“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谢谢你们!

”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也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特写

钱学森回国

(一声汽笛,朗诵人平稳地起)1955年9月17日,一艘从美国旧金山开往香港的邮轮停靠在洛杉矶港口。

一对华人夫妇,携着一双儿女匆匆地登上了甲板。

(海涛,远离喧嚣)当轮船缓缓离开港口驶向大海,中年男人长长地嘘了口气。

——他要回家了!

为了这次归程,他准备了(强调地)整整六年!

他叫钱学森。

五年前,钱学森得知祖国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中国的领导人也希望他能早日回到祖国!

同样,这也是他父亲的愿望。

二十年前他们分别时,钱学森曾为是否攻读航天理论与他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十年了,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

儿子要的并非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他要的是超越列强、崛起中国!

是的,在钱学森心中,甲午的硝烟还未褪尽,圆明园的伤痛犹在心底,八一九的炮声又萦绕耳际,南京城的血海流在梦里……弱国贫民、兵连祸结,灾难深重┄┄

发奋啊!

30岁的钱学森取得了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级的空气力学家。

6年后,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40岁的钱学森,又成为美国国防部空军咨询团和美国海军研究所顾问。

然而,这位科学的骄子,并不属于美国!

(汽笛,海浪声)他站在甲板上,遥望着那渐渐消失的特米娜岛。

在那个小岛的囚禁室里,钱学森渡过了黑暗而又屈辱的15天。

15天之后,他的夫人去接他,他形同骷髅,体重

减少了15公斤;他不再说话,他以沉默表达着最深沉的愤怒!

——这个在东海岸竖起了自由女神像的国家,却在西海岸关押了一个只是渴望自由、渴望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

为什么?

一位美国将军回答道:

“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杀了他,也不能放他走。

一位美国科学家说道:

“美国如果失去了钱学森,就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坚定地)他,不属于美国!

(汽笛,海浪声)邮轮驶入了公海,太平洋的上空已经罩上了浓浓的夜幕。

钱学森想:

地球的那一面,正升起黎明的曙光。

——那里,就是自己的祖国!

他的生命之帆在那里升起,他的力量的源泉同样也来自那个方向。

就在两个多月前,那张写着钱学森急切呼救声的香烟盒纸,远涉重洋,辗转飞到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手中:

“我身陷囹圄,省亲探友之愿难偿,回乡报国之梦难圆……恳请祖国,助我回家。

周恩来拍案而起:

“好,这就是铁证。

看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挠华人和留学生回国!

谈判桌上,那张烟盒纸,让那些鼓噪“民主、自由、人权”的对手们哑口无言。

钱学森离开美国的那天,洛杉矶《帕萨迪纳晨报》上印着特大字号的通栏标题——《火箭专家钱学森今天返回红色中国》;21天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电讯,醒目的标题是:

《钱学森到达广州》。

(长长的汽笛声)一声汽笛长鸣!

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近于呐喊)“我回来了!

我的祖国!

钱学森离开洛杉机时,一位美国学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钱学森达到广州时,一位美国战略家道出了一句真实的预言:

“由于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半个世纪”。

谭嗣同与李闰

[鼓声如雷,音乐起。

男生(有激情、但克制地)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女 生 临终之前,他给妻子李闰写了一封遗书,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又发出了自己视死如归的誓言——

男 生 “闰儿啊!

此身虽去,此情不渝。

小我虽灭,大我长存!

女 生 书信从京城传到浏阳,谭嗣同已是身首异处。

男生死生流转、阴阳相隔,谭嗣同的灵魂回到了爱人的身旁……

[音乐把听众带入规定情境,李闰如同在梦园中寻找爱人,那里有烟波、柳絮、小路、落花——

李闰(伤心地)神州遍野尽哀鸿

烟柳寻觅梦中人

小径一片残花色

不是花红是血红

[古筝如仙乐飘过。

谭嗣同     阴阳相隔两歧路

今夜梦里来相逢

李闰  轻风推开旧门宅

夫君果然今回来

谭嗣同  和妻相爱十五载

今更知两无猜

李闰十五个春夏秋冬

五千个月落日升

夫妻俩虽然是聚少离多

记忆里留下了无限温馨

谭嗣同十五个春夏秋冬

五千个月落日升

天地间留下那狂飙烈火

误了家报了国也是赤诚

李闰十五个春夏秋冬

谭嗣同五千个月落日升

二人夫妻俩虽然是离多聚少

回想来都是些美景良辰

谭嗣同身披火焰走天下

李闰胸怀碧水守闺门

谭嗣同君为我谱无声曲

李闰别时见琴如见君

谭嗣同铁马金戈忧国忧民

李闰独自凭窗怕看那些花好月圆

谭嗣同逐浪萍踪

李闰心相牵

谭嗣同月走云迁

李闰望眼穿

谭嗣同闰儿啊

辜负你一夜夫妻百日恩

李闰百日恩百年亲百思不解要问君

大难来时他人都逃尽

你为何坐以待毙束手待擒

你可知家里还有盼你等你的人

谭嗣同云起天边残阳血

一声傲笑甩长空

谭嗣同闰儿啊!

各国变法,无不是流血而成;今中国之所以不昌盛

是因为没有人敢流血。

既然如此,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天空中传来:

“斩!

”]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大笑如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音乐雄浑。

谭嗣同如雕像。

女生谭嗣同牺牲后,李闰自号“臾生”,“臾”,善也。

李闰表示要善待生命,好好地活着。

男生从此,她在浏阳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

1925年,她六十岁,康有为、梁启超赠予“巾帼完人”匾额。

这一日走云迁年,李闰逝世于浏阳。

二人英雄去时神州暗

巾帼唤来霞满天

烈火涅槃人顿悟

抛头浴血荐轩辕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春江花月夜

年代:

【唐】作者:

【张若虚】体裁:

【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