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85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docx

杭州市车辆模型竞赛规则拟定发布

2014年杭州市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规程

一、比赛时间

小学组项目:

2014年10月16日

中学组项目:

2014年10月31日

二、比赛地点

小学组项目:

白马湖动漫广场(建国饭店)

中学组项目:

杭州康华RC赛车场(地址:

拱康路100号)

三、比赛项目

小学组

1.1/18两驱电动遥控公路车

2.风力小车直线竞速赛

3.重力小车竞赛

中学组

1.1/10四驱电动房车竞速赛

2.1/10两驱电动公路车竞速赛

3.橡筋动力车负重赛

四、比赛对象

中小学生。

五、参加办法

1.各区、县(市)推荐小学组每项目6队,每项限报5人,(教育集团可以校区组队报名)。

中学组每项目不少于2队。

每校每项参赛人数不限制,但每人限报1项。

2.直属学校直接向组委会报名,每校每项参赛人数不限制,但每人限报1项,每校限报1队。

(教育集团可以校区组队报名)

六、录取名次及奖励

1.遥控车项目分三轮进行,两轮预赛一轮决赛,取两轮预赛中最好一轮成绩的个人成绩前10名进入决赛,以决赛成绩记个人成绩。

其余选手以预赛中最好成绩为个人成绩。

非遥控车项目分二轮进行,取最好一轮成绩为个人成绩。

2.个人各组各项目设一、二、三等奖。

3.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获一等奖的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奖。

报名时须报指导教师名单,指导教师必须为本校在编在职教师。

如发现现场指导教师为非本校在编在职教师,则取消该优秀指导教师奖。

七、报名方式

比赛采用网上报名与书面报名相结合。

被各区、县(市)推荐的参赛学校、直属学校登陆官方网站报名,通过审核方可参加。

同时纸质报名表须加盖学校公章于10月1日前寄至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潘晓帆老师收,地址:

杭州市昭庆寺里街22号科技楼116室,邮编310007,电话85821052,E-mail:

phan.ny@。

报名表需按栏目要求填写完整,学校名填写全称。

报名资料不全、逾期报名或更改报名将不予受理。

八、其他

比赛辅导和领队会时间另行通知。

比赛不明事宜可与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联系。

附件:

2014年杭州市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规则

2014年杭州市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规则

第一章总则

1.参加比赛的模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将采用自审和抽查的方法审核模型,合格后做上标记,取得名次的模型将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的成绩无效。

2.每名参赛选手在1次比赛中只可使用1个模型(特别规定的项目除外)。

3.凡危及安全、妨碍比赛的模型或装置,裁判长有权禁止使用。

4.比赛开始前15分钟静场。

同时开始检录(遥控项目不进行检录,安排定时间表进行竞赛),并核对参赛选手和模型;3次点名不到者,该轮比赛作弃权处理。

5.所有比赛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维修区、赛场内,按规定入场的助手(限学生)只限于做协助工作。

6.以下情况该轮判为0分或弃权:

声明弃权、检录点名未到、在比赛时间内未能完成任务(特别规定的项目除外)及其他严重犯规。

7.比赛须按规定日程连续进行。

如遇能见度差、变动场地、气象条件改变或其他原因不适宜比赛的,组委会有权提前或推后竞赛或以已有的完整的预赛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8.参赛选手应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不得影响裁判员的工作,对破坏纪律、无理取闹、弄虚作假的参赛选手或运动队,组委会可视情节予以批评、警告直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

9.参赛选手对裁判工作有异议时,有权通过领队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组委会提出;对成绩名次评定有异议时,应在公布成绩1小时内提出。

第二章制作类项目规则

(一)风动力车竞速赛

1.技术要求

(1)参赛选手须自行设计制作模型,以风能为动力。

模型须现场制作装配,工具自带。

(2)比赛时车体制作材料由组委会现场统一提供,包括:

空气动力车2辆(红映科教捷豹电动两用赛车1辆、中天新F1空气浆电动赛车1辆)、3*3*600毫米木条2根、1*55*600毫米木片1块、3*55*600毫米木片1块、棉线500毫米,502胶水1支、双面胶1卷、70克A4纸、塑料袋1只。

车轴允许自带。

(3)小车车身最大尺寸长度22厘米,宽15厘米,高度30厘米。

(4)现场制作装配,制作调试时间1小时。

2.竞赛方法

(1)比赛跑道长6米、宽1.5米。

30秒时间内必须跑完全程。

以车头驶出起点,并到达终点而结束,超过30秒以车辆当时所在位置计分。

场地示意图:

(2)起跑时车辆自行起跑,不可助力。

小车驶出起点后,不得触摸小车,违者本次成绩无效。

(3)比赛风源由组委会提供统一风源(10寸家用电扇最高风速档,比赛时可以使用挡板,挡板自带),放置在起跑线后50厘米处圈线内,放置位置将于制作比赛开始前抽签决定。

(4)模型行进中掉零件、倾翻则为零分。

3.成绩评定

(1)模型通过各门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进门得分计算成绩。

1号门为100分,2号门为90分,侧边门分以靠终点门和起航线门分别为80分、70分、60分、50分。

(2)完成直行竞速赛选手成绩根据其车模通过的门分来评定,如门分相同以行进时间计算成绩,行进时间短的成绩列前。

(二)重力小车竞赛

1.技术要求

(1)参赛选手须自行设计制作无动力车辆模型,模型须现场制作装配,工具自带。

(2)比赛时车体制作材料由组委会现场统一提供,包括:

空气动力车2辆(红映科教捷豹电动两用赛车1辆、中天新F1空气浆电动赛车1辆)、3*3*600毫米木条2根、1*55*600毫米木片1块、3*55*600毫米木片1块、棉线500毫米,502胶水1支、双面胶1卷、2*300钢丝1条。

(3)小车车身长度不超过22厘米,车宽不超过15厘米,车辆高度不超过10厘米(车高指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高点之间的距离)。

(4)现场制作装配,制作调试时间1小时。

2.竞赛方法

(1)竞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跑道长5米,宽2米。

30秒时间内必须跑完全程,坡度15度、30度、45度,坡长50cm坡宽50cm(竞赛跑道抽签决定)。

以计分轮驶出起点,并到达终点而结束,超过30秒以车辆计分轮当时所在位置计分。

(2)只有完成第一阶段竞赛(通过终点线)的车辆,方可进入第二阶段竞赛。

第二阶段设置长2米,宽2米的得分区域,区域内有大小不一的得分,每个区域分值不同(区域图纸赛前由组委会确定4套方案,比赛当天抽签决定),得分区域离发车线1米。

以计分轮驶出起点,并停止(停留超过3秒)在得分区域而结束(计分轮赛前由队员确定)。

(3)起跑时车辆自行起跑,不可助力。

小车释放后,不得触摸小车,违者本次成绩无效。

(4)模型行进中掉零件、倾翻则为零分。

3.成绩评定

(1)第一阶段中,模型通过各门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进门得分计算成绩。

终点分值为60分,侧边门分从终点门至起航线门分别为50分、40分、30分、20分、10分。

(2)第二阶段中,以计分轮停止区域的相应分数得分,最高得分为40分。

(3)参赛选手的最终得分为两个阶段得分相加。

(三)橡筋动力车负重赛

1.技术要求

(1)模型车辆现场制作,比赛时车体制作材料由组委会现场统一提供,包括:

空气动力车2辆(红映科教捷豹电动两用赛车1辆、中天新F1空气浆电动赛车1辆)、3*3*600毫米木条5根、1*55*600毫米木片2块、3*55*600毫米木片2块、棉线500毫米、2*300钢丝1条,车身材料必须由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包含车轴、车轮),其它材料自备。

(2)仅以橡筋为动力源,动力橡筋为国产橡筋(现场发放),最大质量2克(包括固定在橡筋上不可拆的零件),车体、驱动方式不限但橡筋的两端在工作时必须固定在车身上。

(3)负重方式自行设计,但负重平台必须在车身上方且不可拆解(平台重量不计入负重质量),2000克以下可以使用钩码,2000克以上负重物为杠铃片或专用负重物体(固体)。

(4)模型车长≥250MM,宽≥200MM,高≥100MM。

(车高指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负重平台之间的距离)。

(5)车身外露部分不得有可能伤及身体的尖锐突出物等构件。

2.竞赛方法

(1)比赛跑道长5米、宽3米。

比赛时间1分钟,以车头驶出起点,车头到达终点而结束,超过1分钟不得分。

(2)起跑时车辆自行起跑,不可助力。

3.成绩评定

(1)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距离比赛的运动员成绩按负载重量除以车辆自重的比值.如比值相同则以竞赛用时判定成绩,用时少者胜。

(2)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距离比赛的运动员,记录实际所负的重量和行走距离及所用时间,成绩列完成规定距离选手之后。

4.竞赛时间

制作调试时间:

1小时,准备时间2分钟,比赛时间1分钟。

第三章遥控车竞赛规则

(一)模型

1.车辆模型必须安装车壳,车壳必须经过美化。

2.车辆模型上的螺钉不能伸出车壳外。

车底板下部不得有螺钉等突出物。

3.车辆模型必须在底盘前端安装非金属材料的防撞缓冲器。

4.车辆模型必须有可靠的刹车。

内燃机车辆模型必须安装离合器,在发动机转动时车辆模型能停止不动。

5.内燃机车辆模型必须安装效果良好的消音器,消音器损坏或脱落均不得比赛。

(二)遥控设备及感应器

1.所有参加比赛的遥控设备必须工作在业余频段上,频率精度达到0.001MHZ。

可使用2.4GHz遥控设备。

2.非2.4G遥控设备须有不同频率的备用晶体,并在报名时注明参赛时所用频率。

比赛中发现使用与报名不符的频率,即取消使用者该轮比赛资格。

决赛中若有两位或以上选手使用相同频率,排位在前的选手可以继续使用该频率,排位在后的选手必须更换频率。

3.比赛采用电子计时,鼓励使用个人感应器,个人感应器需在报名时提供。

如使用公用感应器的车辆模型,须有安装电子感应器的位置及装置(7mm安装孔及大卡销),赛后队员须立即归还感应器,如有意隐藏、损毁感应器导致赛程延误的,取消当日该队的比赛成绩。

因安装不牢固等原因造成感应器损坏、遗失等情况发生,使用者须照价赔偿(价值2000元/只)。

4.所有参赛车辆禁止使用陀螺仪及含带陀螺仪的设备,如发现有使用取消当轮比赛资格。

(三)竞赛方式及成绩评定

1.竞赛在封闭跑道内进行,预决赛时间为5分钟。

2.竞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最多10人。

竞赛过程按赛前排定的的时间顺序进行,不再检录,如规定时间未到按弃权处理。

3.预赛时采用独立发车,决赛时根据预赛成绩排列先后,同时发车。

发车时因故未能出发的车辆同样计时,修复后由维修区自行出发。

4.竞赛采用电子计时方式时,裁判发出“收车”口令时,参赛车辆应驶回终点,结束该轮比赛。

5.每轮比赛的成绩按其行驶的完整圈数及所用时间为该轮成绩,完成比赛圈数多者名次列前,圈数相同时间短者名次列前。

6.如因天气等原因不能完成全部轮次比赛时,则按已有成绩评定最终名次。

(四)助手及公共助手

1.每名选手可有一名助手。

发车时助手不得用外力帮助发车,发车后应立即退出场外。

2.竞赛中车辆维修须在维修区进行,所用时间不予扣除。

维修后的车辆应从维修区发车。

3.竞赛中各参赛队员须互为公共助手,即上一轮比赛队员为下一轮队员担任公共助手。

公共助手需自觉担当,处理场上车辆碰撞停驶的复位、故障车辆拿出场外的任务,一旦发现不自觉承担公共助手责任时,将被处以警告直至取消上轮比赛成绩。

(五)处罚

1.在竞赛时间内,违规的选手将会依照情节轻重接受通过维修站、进维修站罚停5~10秒、扣圈或取消该轮比赛成绩等处罚。

如处罚在竞赛时间内没有完成,将在该轮比赛后追加罚时5~10秒、扣圈或取消该轮比赛成绩等处罚。

选手在接受处罚后应在2圈内完成处罚,如不及时完成处罚,将会受到追加的处罚。

2.竞赛中禁止车辆之间发生任何形式的碰撞,选手有义务避免车辆发生任何碰撞。

如某位选手因碰撞而获得优势,应主动或在裁判提示后让出优势,如在裁判提醒后仍没有让出其所获得的优势,则将视情形受到相应处罚。

3.在竞赛中,恶意造成碰撞的选手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4.竞赛中被套圈的车辆应主动避让快车,不得有阻碍快车超车的动作,在裁判发出提醒后,被套圈车辆应在3个弯道内让快车通过,违者将视情节轻重将给以处罚。

5.在预赛中,抢跑者将受到通过维修站处罚。

在决赛中,如果比赛正常发车,抢跑者应在第一圈回到维修站,让所有其他选手通过后方可起步;如果抢跑影响了比赛发车,抢跑者将受到退至最后一位发车的处罚。

(六)指定竞赛器材

1.竞赛过程中规定使用指定器材的项目必须按规定使用,指定器材不可转借。

所有器材只有通过审核裁判组审核才可参加竞赛,如审核中发现使用器材错误,选手需及时更换。

选手更换器材期间竞赛照常进行。

2.指定马达不得做任何拆卸及改装。

如果比赛时遭遇意外事故而使马达无法继续使用时,选手可以携带故障马达向审核裁判组提出更换马达申请。

每位选手最多只能更换一次马达,更换下的马达必须交回裁判。

3.指定轮胎不得转借他人使用,不得做任何拆卸与改动。

如果比赛时遭遇撞车等意外而使轮胎无法继续使用时,选手可携带一对报废轮胎向审核裁判组提出更换申请。

每位选手最多只能更换一次轮胎且一次必须同时更换两个轮胎,更换下的轮胎须交回裁判。

(七)1/18两驱电动遥控平路车

技术要求

(1)使用后两驱1/18电动遥控平路车及选装件,车长不得大于240mm,车宽不得大于115mm,轮胎直径不得大于40mm。

不得对车辆外型进行改动。

(2)限用镍氢、镍镉电池,最高标称电压4.8v,电池容量不限。

(3)轮胎使用海绵轮胎,每位运动员一套,不得做任何改动。

(4)马达使用180有刷马达,于赛前统一发放。

(5)车壳品牌不限,但须为1:

18比例平路车壳。

(6)舵机、电子调速器及遥控器品牌不限,不得外接接收机电池。

(八)1/10四驱电动遥控房车竞速赛

技术要求

(1)车辆可使用1/10田宫TT系列、1/10飞神电房、carisma1:

10M40S、vaterra1:

10电动房车等车架,车辆必须使用原装塑料底盘并不得改装,A臂必须为塑胶材质。

车辆其余部分可以进行改装,但车辆改装件不得使用碳纤维材料。

(2)动力系统中,马达使用13.5T以下等级有感无刷马达,品牌不限,且无感状况下实测KV值不得高于2700KV;电子调速器使用好盈速龙系列(Xerun)车用无刷动力电调、dualsky系列电调或MUCHMOREFLETA系列电调。

马达在报到时必须交审核裁判组检验通过方可使用。

(3)正式比赛时由组委会统一提供轮胎,每位运动员一套,于比赛开始前发放。

轮胎不得转借于他人使用,不得做任何改动。

如果遭遇撞车等意外而使某个轮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运动员可以向组委会提出更换轮胎请求,组委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同意更换的裁决。

每位运动员最多只能更换一次轮胎且一次必须同时更换两条轮胎,更换下的轮胎必须交回组委会保管。

(4)电池使用镍氢或镍镉电池(电压≤7.2V)或2slipo锂聚合物电池或life锂铁合物电池(电压≤7.4V),必须具有硬质保护外壳,电池品牌及容量不限,充电和使用电压不得高于8.42V。

充电时建议使用锂电专用防爆袋,因锂电池使用而引起的一切事故后果由各队自负。

(5)车壳宽度限制195毫米以下四门房车车壳,品牌、款式不限。

车壳必须着色并标示出前后车灯及车窗。

(6)舵机及遥控器品牌不限,不得外接接收机电池。

(九)1/10两驱电动公路车竞速赛

技术要求

(1)车架限制使用飞神F11,编号FS-52101,只可使用飞神原厂市售零件及改装件,不得改动原产品结构。

大齿、小齿轮不限,舵机保护器品牌不限。

(2)车辆使用好盈XerunJustockSPECRace车用无刷动力系统套装(编号:

Combo-JS5,17.5T马达)或飞神RC540马达和相应调速器。

(3)轮胎必须使用飞神原厂市售的F11海绵胎。

(4)电池限制使用镍氢或镍镉电池(电压≤7.2V)或2slipo锂聚合物电池或life锂铁合物电池(电压≤7.4V),必须具有硬质保护外壳,电池品牌及容量不限,充电和使用电压不得高于8.42V。

充电时建议使用锂电专用防爆袋,因锂电池使用而引起的一切事故后果由各队自负。

(5)舵机、电变及遥控器品牌不限,不得外接接收机电池。

(6)车壳限制使用原厂F1车壳,编号521024,车壳必须着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