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86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融总复习.docx

国际经融总复习

导言什么是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是研究货币资本在国际间周转与流通的规律、渠道和方式的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科。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1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

(1)动态的外汇指汇兑活动,即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或通过金融机构和信用工具将资产转移到国外,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2)静态的外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结算)的工具和手段。

静态的外汇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外汇指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即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广义外汇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用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以外币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和支付手段。

简单地说即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

2中国关于外汇内容的规定

外汇是指:

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的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

⑤其他外币计值的资产。

3外汇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国际性:

是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不是外汇。

(2)可偿性:

能在国外得到补偿的债权。

空头支票等拒付的汇票不能视为外汇。

(3)可兑换性:

能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不可兑换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一般不能视为外汇,只是一种记帐单位。

“只有那些能自由地转入一般商业帐户之内的外国货币或银行票据才可称为外汇”。

4外汇的功能(作用)

(1)外汇可作为计价和支付手段,便利国际结算;

(2)外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通过国际汇兑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3)外汇可调剂国际间资金余缺(国际资本流动);

(4)外汇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5)外汇同时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及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5外汇的种类

按来源和用途分:

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

按限制(可否自由兑换)分:

自由外汇与记帐外汇

按交易的交割期限分:

即期外汇与远期外汇

按管理对象分:

居民外汇与非居民外汇

按持有者分:

官方外汇与私人外汇

6汇率(exchangerate)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或者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

种货币的价格(又称外汇价格或外汇行市)。

(1)即期汇率(spotrate),也叫现汇汇率,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

进行交割的汇率。

(2)远期汇率(forwardrate):

是一种使用于远期交易的汇率。

远期外汇买卖是一种

预约性交易,事先由买卖双方签定合同,规定在未来指定的期限内,按合同上载明的汇率和数额进行交割。

一般远期有30、60、90、180天。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有差额,叫远期差价。

7汇率变动货币的价格会发生变动,其基本影响因素是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和需求。

1)贬值(depreciation):

一种货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单位本币值更少的外币)。

2)升值(appreciation):

一国货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提高(单位本币值更多的外币)。

外汇汇率上升时,用外汇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竞争力提高,有利于促进出口。

外汇汇率下降时,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需求上升,有鼓励进口的作用。

8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2)相对通货膨胀率(3)利率水平(4)经济增长的国民差异

(5)心理因素(6)政府(中央银行)干预

第二章汇率制度及其选择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为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

2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4)国际结算的原则(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

3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可以根据两个重要标准划分:

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

(1)货币本位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储备资产的性质。

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储备可分为两大类:

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

(2)汇率制度在国际货币制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因而我们可以根据汇率制度来

划分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

根据上述类型的划分,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演变过程分成三个时期:

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牙买加货币制度。

4

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政府规定有关货币的兑换比率,本币与外币按这些规定的汇率进行兑换,只有极小的波动幅度。

浮动汇率制(flexibleexchangerate)一国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的比价在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关系调节和决定,汇率完全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波动。

5浮动汇率的类型

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

6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汇率是确定的;如果是绝对的固定汇率,就没有投机;防止所谓“不负责任的”政府政策。

缺点:

存在内外宏观经济目标的矛盾;有竞争性通货紧缩的危险;存在缺乏国际流动性问题;一国面临冲击时难于调整;对投机的抵御力差。

7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根据冲击和不平衡调整汇率;受投机冲击的影响小些;无国际收支失衡,储备稳定;

货币政策有效;不需要提高利息率或引致衰退来维持固定汇率。

缺点:

汇率和价格波动;降低通货膨胀更难些;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大;投机更多(波动更大);经济约束变小。

第三章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1国际收支指把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进行的经济交易所作的系统记录称为该国在该时期的国际收支。

2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相等。

如果收支相等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

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

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

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

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不平衡,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

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类型

(1)结构性失衡:

因一国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3)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4)货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5)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6)偶发性失衡:

突发事件引致贸易收支不平衡;汇率浮动风险、游资、投机等因素引致资本帐户收支不平衡。

4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初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

5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本币升值,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不利出口。

(3)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4)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5)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

6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1)支出变更政策:

指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经济中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以此来调节国际收支

失衡的一种政策。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汇率政策:

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由此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资本流出入的实际收益,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

(3)资金融通政策:

一国动用官方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便利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

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4)直接管制政策:

指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用严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政策:

加强国际清算制度以及国际间信贷成为平衡国际收支的一种手段。

7弹性分析要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所起的作用。

具体而言,是讨论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贸易收支。

其基本思想是:

当一国出现持续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本币贬值的方法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以增加出口、抑制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

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

(1)只考虑了汇率变动的替代效应而忽略了收入效应,且供给弹性为无穷大与充分就业假定有逻辑上的矛盾;

(2)忽略了资本流动,实际上,汇率变动对资本帐户有重要影响;(3)弹性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实际上,贬值与贸易数量的变动

存在时滞;(4)弹性理论分析了货币贬值后初始阶段的价格,而没有考察继发的通货膨胀;(5)弹性分析的局部均衡方法具有局限性,“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是不对的。

通胀、国民收入、利率等都在变化。

8收入分析法(乘数论)

总收入Y=C+S+T总支出Y=C+I+G+X–M

在政府财政收支平衡(G=T)时,有C+S=C+I+X–M即S=I+X–M

从而有:

I+X=S+MX–M=S–I

公式表明,在国民收入均衡水平上,一国贸易差额上的盈余等于储蓄超过国内投资的部分;另一方面,该国贸易差额中的赤字等于国内投资超过国民收入均衡水平上的储蓄。

9国际收支调整

(1)当出口增加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时,

若k大,m小,则该国会在长期保持顺差;若k小,m大,则顺差被进口增加所抵消。

(2)当出口萎缩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时,

若k大,m小,则进口缩减程度较小,国际收支逆差更大;

若k小,m大,则进口缩减程度较大,有利于国际收支调节。

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政府可以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减少国民收入,从而降低进口支出,改善国际收支。

相反,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国民收入增长,进而提高进口支出,达到降低国际收支盈余的目的。

10吸收分析是从乘数分析发展而来。

国民收入核算公式Y=C+I+G+X–M

吸收是国内总支出,定义为:

A=C+I+G

贸易差额定义为:

B=X–M

国民收入核算公式就可改写为:

Y=A+B或B=Y–A

B=Y–A=X–M=If这就是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

如果一国出现收入小于吸收的情况,该国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它只能通过资本输入来弥补,If是该国对外投资,If<0时为资本输入。

]

上述公式表明,如果国内吸收大于收入,则该国国际收支将出现赤字。

原因是,因为吸收来自生产,在吸收大于生产时,若无储备,其差额必然由净进口来弥补。

即:

国际收支的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多的表现。

公式同时也说明,调节国际收支要调整收入或改变吸收。

方式有:

收入水平增加而国内吸收保持不变;在收入水平不变情况下减少国内吸收;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减少吸收;使收入增加的速度超过吸收增加的速度;使收入水平降低的速度低于吸收下降的速度。

11货币分析法认为,尽管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诸如收入、消费、生产率等实际因素,但它在本质上却是一种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存量之间的不均衡:

当一国的货币需求超过货币供给时,这部分超额需求必须由外国货币的流人来弥补,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如果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多余的货币就要流到国外去,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

通过货币流量的调节,最终就能实现货币供求存量和国际收支的均衡。

12几种国际收支分析方法的特点

(1)几种分析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经济学理论的特点:

①弹性分析法反映了新古典经济学局部均衡和供求弹性的分析特点;

②收入分析法和支出分析法显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收入和支出的强调;

③货币分析法反映了货币主义经济学对货币的重视。

(2)相应地,它们所得出的政策结论也是有所不同的:

①收入分析法和支出分析法强调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流量分析和总需求管理。

②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主义对货币存量的重视和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

13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点

简单地说: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的总和。

特点:

①官方持有性:

必须是掌握在该国货币当局手中的资产,非官方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持有的黄金和外汇尽管也是流动资产,但不能算是国际储备资产。

②普遍接受性:

必须能同其他货币相兑换,并是国际间能普遍被接受的资产。

③充分流动性:

必须是随时可以动用的资产,这样这种资产才能随时用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干预外汇市场。

④无条件获得性:

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由一国货币行政当局能够无条件地获得,为此该国政府对该类资产不仅要具有使用权,而且要具有所有权。

14国际储备的构成

①黄金储备也称为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②外汇储备是指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国可兑换货币以及用它们表示的有价证券和支付手段。

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

③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是指在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

包括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25%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档头寸)和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两部分(超储备档头寸)。

普通贷款的特点:

贷款的方式是换购;贷款对象限于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政府或政府财政、金融部门;贷款额度大小与成员国所缴份额成正比;贷款条件随贷款额度的增加而越来越严格。

④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特点:

人为创造的账面资产;由基金组织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会员国;只能由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及基金组织各成员国政府持有;价值比较稳定。

15国际储备的作用

①调节国际收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②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

③增强金融信用,作为向外借债的保证。

16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基本原因:

①有利于解决外汇储备资产供应不足的问题。

②提供了国际储备货币结构管理的手段。

③有利于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使世界经济运行不再受某个国家的过大影响。

17国际储备规模管理的调节手段

(1)短期:

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国际储备数量;

(2)长期:

使用国际收支调节措施,

包括:

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外汇贬值;外汇管制;延期支付;借入储备。

18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并在三者之间实现最佳组合:

第一,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即储备资产存放可靠、风险性小。

第二,储备资产的流动性。

即储备资产要容易变现、灵活调用和稳定地供给使用。

第三,储备资产的盈利性。

即尽可能地使储备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19储备货币流动性结构管理一般将外汇储备资产分为三个级别:

(1)一级储备资产:

流动性高,收益率低,例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债等;

(2)二级储备资产:

兼顾变现性和收益性,例如中期国库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等;

(3)三级储备资产:

在满足安全性基础上,以中长期投资为主,兼顾收益性,以实现增值的目的,例如长期国库券、A级股票等。

20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原则

(1)保持外汇储备的货币多元化,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

(2)根据进口商品、劳务和其它支付需要,确定各种货币的数量、期限结构以及各种货币资产在储备中的比例;

(3)在确定储备货币资产的形式时,既要考虑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也要考虑流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化,及时或不定期调整不同币种储备资产的比例。

21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考虑的因素:

该国贸易与金融对外支付所需币种;该国外债币种构成;在外汇市场上干预汇率所需币种;

各种储备货币的收益率;该国经济政策的需要。

第四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目标

经济增长主要指标:

GDP(GNP)增长率、人均GDP(GNP)

物价稳定主要指标:

CPI、PPI、GDP(GNP)

充分就业(资源充分利用)主要指标:

失业率(就业率)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引致失业

缩减指数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标:

国际收支差额(顺差、逆差)、经常账户余额(顺差、逆差)

2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1)支出变更政策(支出调整政策):

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求国际收支平衡。

(2)支出转换政策:

政府采用汇率变动和直接管制措施使国内相对价格与国外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对国货与外货的需求发生转换。

(3)财政政策:

指利用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包括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来平抑商业周期波动、实现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具体一点,就是政府利用预算的赤字或盈余来调整经济。

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①财政支出政策:

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a:

逆差时,紧缩政策b:

顺差时,扩张政策

②财政收入政策:

主要是税收政策,影响总需求、总供给和国际资本流动。

(4)货币政策:

指利用改变货币存量、信贷以及利息率等手段来调整经济、实现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有:

A法定存款准备率

间接影响: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影响总需求→影响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

直接影响:

对居民存款和非居民存款实行差别准备金率→抑制或促进资本流入或流出。

B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改变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率→

①影响资本流入与流出,②影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影响国际收支。

C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家债券

①中央银行买入债券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加有效需求。

②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货币供应量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投资,减少总需求。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称M-F模型)是“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是一种短期分析,假定价格水平固定;又是一种需求分析,假定一个经济的总供给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以经济中的总产出完全由需求方面决定。

Mundell-Fleming模型的结论可以概括为:

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4BP曲线是收入与利率组合(使国际收支平衡)的点的轨迹。

出口是自主变量,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资本流入是利率的增函数。

收入变动会改变贸易差额,但同时会改变利率并引起资本流入或流出。

①在小国的时候,BP线是水平线,具有完全弹性,表示国际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因此,只有当i=i*时,国际收支才能均衡。

②在取消小国假定时,BP曲线不是水平线,代表资本不完全流动,i必须上升才能维持对外平衡。

BP线具有正斜率,即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上升,使贸易差额恶化,要求汇率上升以恢复收支平衡。

如果i

余来弥补资本项目赤字。

5BP曲线与资本的流动性

(1)资本完全流动时,BP为一条水平线,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相等。

在BP线的上方,国际收支盈余,在BP线的下方,国际收支赤字。

(2)资本不完全流动时,BP曲线斜率为正,BP线右边,国际收支赤字,BP线左边,国际收支盈余。

资本流动程度越高,BP线越平缓。

(3)资本完全不流动时,BP线为一条垂线,表明国际收支不受利率的影响,只受收入的影响。

在BP线的左边,国际收支盈余,在BP线的右边,国际收支赤字。

6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1)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货币供应的增长会引起:

短期:

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恶化。

长期:

收入、利率、国际收支恢复期初水平,但基础货币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外汇储备下降。

(2)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引起:

短期内:

利率上升,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恶化。

长期内;利率进一步上升,收入与国际收支状况恢复期初水平,但基础货币与总支出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7固定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在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恶化。

长期内,利率、收入、国际收支均恢复期初水平,但基础货币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2)财政政策

在短期内,利率上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依据资本流动性高低而存在多种可能。

(资本流动性高,国际收支处于顺差,资本流动性低,国际收支有逆差)

长期,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变化取决资本流动性的高低,但同期初相比,利率与收入都有提高。

8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短期内都是无效的。

(2)财政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不能影响利率,但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提高。

9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利率下降。

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2)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利率上升。

财政政策有效。

10浮动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对利率的影响难以确定。

(2)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收入与利率,但对汇率的影响则必须依资金的流动性不同而具体分析。

11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货币扩张会使收入上升,本币贬值,对利率无影响。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2)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本币升值,对收入、利率均不能产生影响。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12IS-LM-BP分析(总结)

(1)固定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短期内,利率上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顺差;

长期内,收入进一步增加,利率上升幅度减少,贸易收支逆差。

(2)固定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长期内,外汇储备减少,收入、利率和国际收支状况没有改变。

[无效]

(3)浮动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收入增加,贸易逆差,利率上升。

[效果差或无效]

(4)浮动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收入增加,贸易顺差,利率下降。

13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小结)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扩张的效应:

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