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4995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政府支出方面则厉行节约,量入为出。

“廉价政府”是当时政府所应追求的目标。

②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出现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贫富两极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

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社会政策学派,一方面反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国家具有干预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谋求通过财政政策矫正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遭到空前的大危机,烫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并促进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于是催生了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特色的凯恩斯主义,财政学也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占据了显赫的位置。

凯恩斯抛弃了政府只当“守夜人”的教条,认为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私人部门需求不足,使市场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凯恩斯首次系统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典的“量入为出”原则。

在税收方面,凯恩斯超越了仅就增加收入和税负转嫁问题研究收入的古典眼界,着重分析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变动私人部门有效需求,从而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并设计一套以直接税为主和以累进税率为特色的租税体系。

在财政支出方面,凯恩斯在卡恩“乘数理论”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倍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由于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的作用,人们通常对他及其信奉者冠以“财政学派”的名称。

④20世纪50~~60年代,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者,经过对凯恩斯的理论不断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显赫一时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并不断吸收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学派观点,在二战后长期居于学术的统治地位。

譬如强调税收既是经济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可运用的稳定经济的“人为稳定器”。

⑤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于是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在内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借此发起一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革命”,力图复苏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责难国家干预窒息市场经济活力,力图以“货币最重要”的政策结论,代替“财政最重要”的政策主张。

其中供给学派的拉弗描绘了一条表示税率、政府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拉弗曲线”,为刺激供给的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里根总统和布什总统实行以减税为核心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值得强调的是:

20世纪80年代初,货币主义学派的弗里德曼也成为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

在1979年至1990年期间,弗里德曼还是英国首相撒切尔的经济顾问。

在里根和撒切尔这两位“高徒”的推动下,西方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这股经济自由主义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开放有着深远的影响。

⑥20世纪90年代,民主党人克林顿入主白宫,凯恩斯主义又以新的面貌“复兴”。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但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修正。

新凯恩斯主义更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即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与市场是互补而不是替代关系;

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财政政策的调节要深入到经济运行的内部,强调增加人力资本、研究开发等具有创新性的投资等等。

⑦值得强调的是,在各学派围绕凯恩斯主义展开讨论时,以布坎南为首的经济学家则将财政作为公共部门经济,集中研究社会的公共需求及公共物品问题,分析了决定公共物品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机器:

国家的组织和机构。

布坎南等人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政治制度的运行,该学派被称为“公共选择学派”。

因此当代财政学(publicfinance),也有公共财政学,甚至是公共经济学的称谓。

⑧当前科学迅猛发展,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经济学的研究,已经突破主要依赖于分析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自然观察、相关性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尝试将经济研究搬入实验室(因果陈述,虽然无法100%消除其他变量或者使其保持恒定,该陈述无法100%正确),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经济学,从而开创了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Economics)的新领域。

弗农-史密斯由于在奠定实验经济学基础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史密斯将经济分析引入实验室,发展了一系列的经济学实验方法,并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提倡在实施经济政策前可以先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运行,如“是否开放电力市场,是否对公共部门私有化等”,都可以将实施方案在实验室模拟运行而后再做出决策。

4)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和借鉴西方财政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经济不发达阶段,所以我国财政具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某些共同特征。

5)专业核心词汇

Marketfailure市场失灵

Externality外部性

Publicfinance公共财政

Monopoly垄断

Qualitative/quantitative定性/定量

Monopolisticcompetition垄断竞争

Naturalmonopoly自然垄断

Perfectcompetition完全竞争

Oligopoly寡头垄断

Positivestudy实证研究

Externality外部性

Negative/Positiveexternalities

负/正外部性

Publicprovision公共提供

Normativeanalysis规范分析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Thecountrywasfoundedontheprinciplethattheprimaryroleofgovernmentistoprotectpropertyfromthemajority,andsoitremains.----AvramNoamChomsky

1)【市场失灵(包括公共物品问题)】这个核心概念将是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

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经济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

亚当·

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去实现社会福利。

市场配置资源往往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严格假设条件的,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而且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2)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垄断理论的发展,对垄断现象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许多人认为,适度的垄断甚至比自由竞争更有利于资源配置。

这牵涉到规模经济问题和研究与开发(R&

D)的重要作用。

于是,在市场失灵理论这个范围内,对垄断谈得少了,而相应更集中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甚至在泰勒•科恩所编著的《市场失灵理论》一书中,干脆就认为,市场失灵的两个特征就是外部性和公共品,而其所选的论文无一不围绕这一点。

因此,我们就认为现代市场失灵理论的核心点就是对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研究。

3)【外部性】:

经济主体的行为以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或者说某个体经济行为影响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现象。

解决外部性私人对策:

①道德约束②企业合并③明确产权和谈判。

解决外部性公共对策:

①征税②补贴③排污权交易制度④政府管制。

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

一是从庇古传统而来的,认为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而必须依靠政府的介入,依靠征收一个附加税或者发放津贴,来实现一个附加的影响私人决策的变量,从而使私人决策的均衡点向社会决策的决策点靠近。

二是以科斯为代表的自由市场途径。

科斯认为,重要的是明确产权而不管权利是属于谁。

只要产权关系明确地予以界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不可能发生背离,而一定会相等。

虽然权利界定影响到财富的分配,但如果交易费用足够小,就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权利的买卖,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4)众所周知,政府广泛地执行政治、社会和经济职能。

而财政部门首先是直接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经济职能来保证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实施。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

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政府干预经济手段包括:

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5)应当指出的是,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也会存在失效的问题。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包括:

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的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越位”或者“缺位”等。

财政学专家罗森(2002)甚至这样讽刺道:

“把钱和权都交给政府,就如同把威士忌酒和车钥匙都交给小孩子一样”。

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的低效率运作屡见不鲜。

迫使经济学家反思:

尽管市场机制有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说明政府就会做得更好。

为检验判断此观点,需要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决策机制进行考察。

6)人类社会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根据需求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

有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有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7)【公共物品】:

所谓公共品,意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未减少其他人同样消费或享受利益,如国防、路灯、无线电广播等等。

公共品的特征表现为:

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②消费的非竞争性(边际成本为零);

③受益的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别的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非排他性是指,对一种物品未付费的各个人不可能被阻止享受该物品的好处。

深入分析下,非排他性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

①是搭便车问题,免费享受公共物品而不付费,致使供给方在市场条件下,无从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

市场无法达到有效配置水平的机制。

②是偏好显示的不真实,消费者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品的主观需求状态,致使公共品生产者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

参考附图。

8)公共需要(PublicWants)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

市场和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他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他们的目的却相同,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目标。

因此,公共需要和公共物品共同构成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

社会的公共需求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

9)【“财政”的概念】,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是一个经济范畴: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基本特征:

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和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

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10)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特别是经历了30年代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以及“凯恩斯革命”,政府的经济活动大为扩展,过去的所谓“公共财政”越来越不能解释当代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已经开始酝酿“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来代替财政学。

理论方面,20世纪初逐步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和随后的凯恩斯主义,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直到1959年马斯格雷夫《财政学原理:

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概念;

关键不在于称谓的改变,而在于内容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

公共经济学主要是充实和增添了以“公共物品”为基础的支出理论,并首次提出市场经济下财政“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工作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反过来又对财政工作起理论指导作用。

11)专业核心词汇

Publicgoods公共物品

Collectivegoods集体物品

Free-riderproblem搭便车问题

PaulSamuelson保罗萨缪尔森

Nonexludability非排他性

Nonrivalry非竞争性

Publicwants公共需要

JamesBuchanan詹姆士布坎南

Rationalignoranceofvoters

选民的理性无知

Special-interestgroups特殊利益集团

AdolfWagner阿道夫瓦格纳

第二章政府支出的基本理论

※Thriftshouldbetheguidingprincipleinourgovernmentexpenditure.----MaoZedong

1)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求得。

但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立足于许多不可能存在的假设条件,因此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是个特殊问题,无法通过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决定,西方学者先后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公共选择理论,来寻求公共物品提供的特殊方式和配置效率。

2)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巴托在《市场失灵的剖析》中,运用传统的均衡分析方法,得出公共物品的生产在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确切均衡解的结论。

尤其是萨缪尔森认为,无解的原因是由于自利行为下,消费者偏好无法通过市场来表达,而且消费者对公共品的需求是联合和集中的,与市场的分散决策特征在内部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这两篇文章,构成对公共品研究的里程碑,也为市场失灵理论纳入新古典传统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空间。

自此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市场失灵的研究,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着力于公共品的生产。

3)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而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则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譬如,表面上纯公共物品的免费享用,事实上以纳税为代价;

当然,相对于市场买卖中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言,纳税人负担与公共物品享用之间的关系缺乏精确的经济依据。

由此可见,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恰当的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为此,需要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减少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

4)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因此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有两种类型:

一类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如公园、路桥;

另一类具有外部效应,如教育、医疗。

对于具有高度的排他性的混合物品,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即政府征税、免费使用;

也可以采用市场提供方式,即收费弥补成本。

对于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混合物品,其提供方式的确定,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大小。

但实际上,各国政府为减轻政府负担,避免过度拥挤,资源浪费,往往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政府授权、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对于混合物品的提供,政府应当关心的是:

合理制定收费标准,严加管理,避免利用垄断地位滥收费或任意提高收费标准,以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5)20世纪80年代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研究和实践;

学术渊源:

科斯1974年《经济学中的灯塔》。

美国布坎南中心研究员,泰勒柯文认为:

人们之所以支持政府干预的最主要经济学依据,是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物品或无法解决外部性,于是公共保健、教育、道路等都被泛滥地贴上了公共物品的标签;

而实际上,人们往往忽视了,市场依然能提供各种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并举出了许多例证:

①企业通过开发某种技术,解决搭便车问题;

②公共物品可以在人们购买私人物品时由卖主“捆绑”提供;

③灯塔的服务转让给附近港口的所有者,不再是经典的公共物品案例;

④有些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可以通过明晰经济资源的产权关系的办法来解决。

考恩认为:

实际上,市场解决公共物品的不完善,必须和政府解决公共物品的不完善进行权衡。

譬如:

①官僚机构为消费者服务的激励作用很弱,且效率低下;

②政治家提供公共物品往往掺杂了自身的利益,而不完全是为了公共利益;

为了政绩或选票浪费公款比比皆是。

③如有可能,让私人来解决公共物品提供,通常要比由政府来解决更具有效率。

6)世界各国公共物品私人提供实践悄悄进行。

当经济学家对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和政府提供的效率问题,争论不休时,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模式正在迅速扩展,譬如:

慈善事业、“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公共项目“BOT”方式,吸引外资和私人投资进行城市垃圾处理等。

但在取得改革成果的同时,暴露出的尖锐社会矛盾,依然值得学者深思。

7)公共定价:

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化提供。

市场化提供自然不可能是无偿的,即使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也不是全部无偿的,提供公共物品如同私人物品交易一样,也存在一个出售(提供)价格或收费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

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如能源、通信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等基础产品行业);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如金融、农业、高等教育和医药等行业)。

政府实施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

不论是纯公共定价还是管制定价,都涉及两个方面,即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

在管制行业,定价水平是依据正常成本加合理报酬得到的总成本计算。

定价体系是把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考虑进来的各种定价组合。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包括:

平均成本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

负荷定价法。

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中:

按边际成本定价时的产量>

按平均成本定价时的产量>

按利润最大化定价时的产量。

而价格情况刚好相反:

按边际成本定价时的价格<

按平均成本定价时的价格<

按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

若按边际成本定价,价格最低,而满足社会需要时产量最大,此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却提供了较多的社会需要的基础性产品或服务。

亏损的弥补,部分可以通过财政渠道以补贴形式来进行,部分则可以通过自身的收费来弥补。

(图2-2)

8)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私人物品满足个人需要,是通过价格机制经由民间部分的资源配置实现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只能通过特定的预算安排或政治程序经由财政的资源配置来实现。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的恰当组合问题。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或政府的)需求。

也就是说,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率的。

这种有效率的政治制度就是“公共选择”制度。

然而,现实的困难是,公众是一个集体的概念,公众的愿望并不总是一致的,每个人的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差异,因而体现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决策机制,就称为问题的关键。

9)财政支出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表现,即通常说的,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结构应当合理,要完善支出制度并加强管理,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即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核心问题。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支出项目在性质上千差万别,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存在重大差别:

①两者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大相径庭;

②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财政收支研究的理论支点,这就要求财政支出的安排和使用,必须效率优先,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厉行节约,提高效益。

10)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原因:

①效益或成本有很多是很难以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

②效益或成本很难直接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隐性的;

③效益或成本往往是长期性,甚至跨代;

④不同的支出项目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

因此,对财政支出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