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04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42光的反射课后习题

第2节 光的反射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

如图所示,EF为平面镜,OA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NOA等于45°。

已知∠BON等于30°,∠CON等于45°,∠DON等于60°,与反射光线OA对应的入射光线是(  )

A.NOB.BOC.COD.DO

2.

“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个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所示),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

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

A.沿OA方向B.沿OB方向

C.沿OC方向D.沿OD方向

3.下列四个实验是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探究光现象的四幅插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实验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和反射角是相等的

B.乙图实验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丙图实验说明在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中,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D.丁图实验说明在光的漫反射现象中,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4.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5.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地上暗处发生镜面反射

B.地上发亮处发生镜面反射

C.地上发亮处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6.夜晚,当汽车灯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的时候,司机看到尾灯的反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图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7.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8.

如图所示,当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转过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

A.增大30°

B.增大60°

C.减小30°

D.减小60°

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激光灯顺着一条棉线照射,将另一条棉线拉直,调整棉线位置,使得棉线被照亮,即为反射光线位置。

棉线的作用是 

 。

 

1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

 

11.

大城市中建造的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墙,由于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墙上发生了        ,使附近的住户受到较强的光照射而不能很好地工作和休息,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污染,而我们平常的墙壁发生的是      ,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12.下图为上午8:

00太阳光经过水平镜面反射的光路图,请大致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

13.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1) 。

 

(2) 。

 

探究创新

★1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比较           。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已知EF为平面镜,OA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NOA等于45°。

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入射角也是45°。

因为∠BON等于30°,∠CON等于45°,∠DON等于60°,所以入射角为∠CON,则与反射光线OA对应的入射光线是CO。

2.D 解析:

皮球射到镜面时也会和光一样发生反射,反射时也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沿OA、OB方向的不会反弹到目标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沿OC方向的也不会反弹到目标区,只有沿OD方向的才可能击中目标。

3.D 解析:

在漫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正是因为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所以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才会出现光向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

4.B 解析:

皮革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能使鞋油填补到皮革表面的小孔中,能使皮革表面变得光滑,增强镜面反射的效果,故B正确。

5.B 解析:

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强;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多数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上去是亮的,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上去是暗的。

6.A

7.B 解析:

题目图中只画出了入射光线,根据目的可以确定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方向竖直向下;要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应先画出法线,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最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

故选B。

8.D 解析:

如图所示,当镜面逆时针转过30°时,法线也随之转过30°,原来的入射角是∠AON,转动后的入射角是∠AON',显然入射角减小了30°,反射角也一定减小了30°,两个角的和减小了60°,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60°。

9.解析:

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本题中利用棉线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答案: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便于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

10.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答案:

30° 10°

11.解析:

反射分两种,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

玻璃墙表面光滑,所以是镜面反射;平常的墙壁粗糙,所以是漫反射。

答案:

镜面反射 漫反射

12.解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答案:

如图所示

13.解析:

当激光灯掠射在光屏表面时,可显示光线,当将光屏折转一定的角度时,通过观察在光屏上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则可以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同时还可观察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答案: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任选其二)

14.解析:

(1)多次实验,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就是为了比较二者的大小,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

若将AO向ON靠近,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要减小,所以OB会靠近ON。

(2)本步实验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是要和第一步实验对比“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研究三线共面的规律。

(3)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归纳出结论。

答案:

(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靠近

(2)使E、F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结果不能发现反射光线,从而证实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共面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对于公式密度ρ=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

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4.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作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5.如图所描述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湖水中楼阁的倒影B.

露珠下树叶的叶脉

C.

阳光下指针的影子                   

D.

平面镜中的花瓶

6.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A.

B.

C.

D.

7.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8.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B.医生利用B超査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倒车雷达帮助司机倒车D.发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10.如图中展示的是穿越公园的“隔音蛟龙”,这样的道路设计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凸透镜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它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而作为放大镜时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2.小丽同学研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下图是她利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的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

请根据图象归纳出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

______。

13.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m,镜中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4.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写酒精会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降低是因为酒精___________吸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6.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为参照物。

小红骑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红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计算题

17.一巨石体积60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3,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1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四、实验题

19.洋洋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移动;

(2)天平调节平衡后,洋洋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洋洋说:

“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②。

(3)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测出物块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物块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该物块的质量是g,密度g/cm3。

20.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如图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在图甲实验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_____放置,纸板的作用是为了_____

(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多次改变入射角并测出反射角大小后,分析得出:

反射角_____入射角。

(3)图乙中,将纸板F往后折时,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图甲实验中,有两位同学的眼睛分别位于A、B处时,均能通过镜子看到对方的眼睛,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若光沿NO入射,则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度。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______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请在如图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

(5)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让水尽快沸腾,除了给烧杯盖上纸盖,请另外说两种合理的方法①________,②________。

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声音听起来低呢?

小明想利用一把钢尺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被测液体的温度为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D

B

B

C

D

D

D

二、填空题

11.会聚实放大正立

12.

13.虚

14..热胀冷缩汽化

15.相同相同不同

16.云月亮静止

三、计算题

17.

(1)3×103kg/m3;

(2)180t.

18.

(1)68m;

(2)34m;(3)超速.

四、实验题

19.

(1)左

(2)用手直接拿砝码;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3)57.4;2.87

20.0倒立、放大B远视

21.垂直呈现光路等于(或=)在可逆0

22.④②③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减小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23.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长时,振动变慢,音调变低;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时,振动变快,音调变高物体振动得越快,即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即声源振动频率越小,发出的音调就低;控制变量法

24.-192.13(2.11-2.15均可)337.5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细沙面上,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C.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D.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

3.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

A.还是平行光

B.发散

C.会聚

D.以上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5.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

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

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6.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

7.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

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动越快响度越大

C.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但不可以测月地距离

9.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0.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面处“折断”了

B.月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平静的河面映出桥的“倒影”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形成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

11.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13.身高1.78m的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14.2018年1月3日亳州大地普降瑞雪,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_____,且是_____(吸热/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加快冰雪的_____.

15.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6.小明在探究某个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

s=_____。

t/s

2

4

6

8

10

12

s/m

1

2

3

4

5

6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体积为5

10-4m3的长方体木块沒没在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2N,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

(2)木块的密度;

(3)若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后,剩余木块的重力。

18.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

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跺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s,汽车行驶距离35m。

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

(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接打手机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43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

(3)根据以上计算,请分析并初步提出对安全行车的建议。

四、实验题

19.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_________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______位置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________使天平平衡。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_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