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15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菱湖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1、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Ù沼泽 ¢Ú耕地 ¢Û河流 ¢Ü海岸带 ¢Ý森林

A.¢Ù¢Ú¢Û¢ÜB.¢Ú¢Û¢Ü¢ÝC.¢Ù¢Û¢ÜD.¢Ú¢Ü¢Ý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湿地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作用

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

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

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弃物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自然环境优美B.电力廉价充足C.矿产资源丰富D.航运条件便利

5.决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是

A.流域的整体性特征B.流域的水文特征

C.流域的自然背景D.流域干支流的水量大小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思考并完成6~9题。

6.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图1),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A.?

?

?

B.?

?

?

C.?

?

?

D.?

?

?

7.导致¢Ù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8.导致¢Ú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9.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B.地下石油资源锐减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D.地质构造发生变化

10..在我国西北地区,图2漫画所示的人类行为会导致

 ①水资源短缺   ②大气环境改善  

 ③荒漠化加剧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

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

图(图3),完成第11~12题。

1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

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下面是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

读图(图4)

回答13~14题。

13.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原因是

¢Ù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 

¢Ú围湖造田 ¢Û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Ü湖滨土地沙化

A.¢Ù¢Ú  B.¢Ú¢Û  

C.¢Û¢Ü   D.¢Ù¢Ü

14.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Ù该湖流域内禁用含磷洗涤剂 

¢Ú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 

¢Û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Ü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A.¢Ù¢Ú¢ÜB.¢Ù¢Ú¢ÛC.¢Ú¢Û¢ÜD.¢Ú¢Û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图5),回答15~16题。

15.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16.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Ù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Ú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Û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Ü引发旱涝灾害

A.¢Ù¢Ú  B.¢Ú¢Û C.¢Û¢Ü D.¢Ù¢Ü

17.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是

¢Ù自然条件¢Ú经济基础¢Û人口密度¢Ü对外开放程度

A.¢Ù¢Ú¢ÛB.¢Ù¢Ú¢Ü

C.¢Ú¢Û¢ÜD.¢Ù¢Û¢Ü

18.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东部地区城市数量最多D.东北地区地域面积最广阔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9~21题。

19.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20.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

B.?

?

C.?

?

D.?

?

21.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

?

B.?

?

C.?

?

D.?

?

22.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

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宜耕荒地广阔—热量B.草原广阔—森林

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D.土地广阔—水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23~24题。

2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以能源工业为主,以南以重工业为主

D.秦岭—淮河以北水源不足,以南热量不足

2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图6)回答25~27题。

25.“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26.“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

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煤气产量大,气源多可以

为西气东输补充气源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27.“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调整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缓解能源紧张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图7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

图完成28~29题。

28.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29.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图8),回答30~32题。

30.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31.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B.11~12月

C.1~2月D.4~5月

32.田纳西河水力资源

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Ù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 ¢Ú流域内降水丰沛 

¢Û下游河谷较开阔 ¢Ü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

?

B.?

?

C.?

?

D.?

?

3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A.开发机构只受地方管理             

  B.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C.拒绝国内外投资者开发             

  D.流域开发降低开放程度

34.长江中游在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借鉴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是

A.找准开发重点,不断提高开发深度

B.加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流域发展的基础

C.大力开发流域的矿产资源,发展高耗能工业

D.加快流域经济的转型,发展高科技产业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下面是¡°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Ù表示1958年,¢Ú表示1995年)。

如图9,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36题。

35.图中反映出的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

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C.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36.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

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其主要原因是

¢Ù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Ú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Û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或作建筑材料 

¢Ü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A.¢Ù¢ÚB.¢Ú¢ÛC.¢Ù¢ÛD.¢Ú¢Ü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图(图10),完成37~38题。

37.珠江三角洲将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湖南、广西等地,主要是考虑迁入地有

A.先进的科技

B.广阔的市场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38.产业升级给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有

?

用工荒加剧

?

人均GDP下降

?

促进城乡一体化

?

优化产业布局

A.?

?

B.?

?

C.?

?

D.?

?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11,回答39~40题。

3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Ù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Ú地广人稀 

¢Û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Ü地势平坦 ¢Ý土壤肥沃

A.¢Ù¢Ü¢Ý

B.¢Ú¢Û¢Ü

C.¢Ú¢Ü¢Ý

D.¢Û¢Ü¢Ý

4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Ù劳动力充足 ¢Ú机械化程度高 

¢Û市场广阔 ¢Ü复种指数高 ¢Ý交通运输便利

A.¢Ù¢Û¢ÝB.¢Ú¢Ü¢ÝC.¢Ú¢Û¢ÝD.¢Ù¢Ü¢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图(图12),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大洲界线A山脉是?

;决定B河流注入里海的因素是?

(2)按性质分,C洋流属于?

,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3)D地区终年受?

(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

(填农业地域类型)。

(4)19世纪上半叶,E成为世界著名的以钢铁等为核心的重工业区,其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和便利的水运。

如今,通过?

等措施,该工业区的经济结构实现了多元化。

(5)F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其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决定该特征的重要因素是?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1年中国稻米产量居前十位的省区分布图(图甲)和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

目前全国范围内稻米镉平均含量为0.12mg/kg(国际限量值为0.4mg/kg),最高值为1.19mg/kg,稻米“镉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1)A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地区的地形以▲和高原为主。

(2)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最大的是▲省,与其相比,湖南省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有▲和 ▲。

(3)全国稻米镉污染呈现南重北轻、东重西轻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和东部地区水稻生长受▲污染和▲污染(填写环境要素)较北方和西部地区严重。

(4)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该问题,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B是▲,该工程把▲ 、淮河、黄河和▲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42、(10分,每空1分)

(1)秦岭—淮河  平原

(2)黑龙江  热量充足  降水量大

(3)土壤  水

(4)南水北调  长江  海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