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0246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初步形成时期——公元前21~前8世纪(夏、商、西周)

l主要著作:

《军政》、《军志》

l贡献:

A、明确提出了军事三职能:

维护本阶级统治;

镇压奴隶反抗;

抵御外族入侵和对外扩张

B、天命论的战争观:

“天行罚”“胜败乃由天命”

C、“礼”、“刑”治军:

“礼”------上下有序、“刑”-----治众规范

D、步、车结合的作战形式和方法

孔子:

周礼、礼记

昭穆制度(周昭王、周穆王):

古代丧葬位置

②基本成熟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

l成熟标准:

产生了流芳百世的作者、任务

形成了名垂千古的思想著作

《孙子》、《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

宋神宗:

武学:

术科、学科(武经七书)

l基本特点:

A、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不一定科学,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规律)

战争的实质:

“争名”、“为利”、“为义”、“为忿”;

义战、不义战

B、朴素的战争制胜因素:

五事七计

l五事:

道(天道:

客观规律)、天、地、将、法

道——孙子曰:

令民与上同意(意志相同)

天——天时:

天候;

天气(季节、时令)、时机

地——地利:

地形、地貌、河流、峡谷、平原

将——用人:

素质、特点、特色

法——法度、法纪

l七计: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等级观(夹杂朴素的民众思想→民之重)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C、提出了一系列战争指导原则:

未战先算,计必先定;

(二战保罗森提出“巴巴罗萨计划”偷袭波兰)

不战而胜,谋攻为上;

谋划战争层次:

最高层次——不战而胜

上等层次——谋攻

其次——伐交(断敌邦交)

再次——伐兵(带兵打胜仗)

再下——攻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智力结合,出奇(奇兵)制胜;

古代两种布阵战术:

正兵:

a、担任主攻b、担任正面进攻c、主要作战任务d、攻击

奇兵:

a、担任副攻b、担任侧面进攻c、警戒巡逻d、配合

我专敌分,速战速决。

D、提出了较系统的治/建军理论:

凡兵,制必先定;

以前:

礼、刑

军制:

军队体制编制

现今转变:

由:

军——师——旅——团——营——连——班

向:

军——旅——营——连——班

凡胜,备必先具;

备:

战备、训练先(一个、独个、首个)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治武理)。

③进一步发展时期——公元前3~10世纪(秦~五代)

●基本特点:

A、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

B、战略思想又较系统的发展:

谋略结合、战胜与政治结合,如孔明《隆中对》→摆脱了传统的单纯从军事角度思考战争的模式

步、骑、水兵协同作战,指挥艺术较高,如“赤壁之战”

C、战略防御思想趋于完善

提出了固边(长城、驰道)与睦邻(和亲:

蔡文姬、王昭君、文成公主)结合的防御思想;

筑长城,修驰道,重兵戍边等重大防御措施。

D、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得到发展:

如:

政治与军事关系、民众与士卒关系、刚柔关系、虚实关系、奇正关系、攻守关系等

④完善化、体系化时期——公元960~1840年(宋、清前期)

A、军事理论研究体系化

兵书数量多、门类全,共1815中,占中国古代兵书的70%

明朝:

《永乐大典》清朝:

《四库全书》

B、开办武学,设立武举,发展军事教育

宋神宗;

学科(武经七书)、术科(骑射、格斗、体能)

C、积极防御,远程奔袭,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

防御:

积极防御:

在总体防御的情况下进行积极进攻

消极防御:

单纯防御

守中有攻,积极防御思想(岳家军大破金兵)

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思想(元:

成吉思汗)

收民心,广积力,积极进攻思想(明:

朱元璋、李自成)

D、冷热兵器并用的军事理论形成:

元末:

热兵器出现——火药、火器装备部队

主要著作:

《车营扣答合编》(明:

宋承宗)

二、“武经七书”简介: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颁布“武经七书”为必读武书。

(一)《孙子兵法》(春秋:

孙武)

“十年面壁,潜心著书”(六千字,高度凝练)

吴王授予将(有军事生涯)

军事思想家:

有思想;

舞台

(二)《吴子兵法》(战国:

吴起)

魏国人:

政治家、军事家(建军思想家)

六部分:

图国(军事图谋)、料敌(预测敌人动向)、治兵、论将、应变(根据实际和军事规律做出相应变化)、励士

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自卫战而今:

印度航空母舰

(三)《司马法》(战国:

司马穰苴rangju)

战国初齐国大司马

五部分:

仁本、天子之义、定爵(军队等级制问题)、严位(不可越位)、用众(可以重用老百姓)爵:

权利、待遇和义务

(四)《六韬》(战国:

吕尚)

传说姜太公子牙(助武王灭商纣的功臣)

文韬——论充实国家力量及战争准备

武韬——论军事战略

龙韬——论军事布局和指挥

虎韬——论宽阔低于作战战术

豹韬——论狭窄地域作战战术

犬韬——论军队的指挥战略

(五)《尉缭子》(战国:

尉缭)

主体:

论治军、严军制

(六)《黄石公三略》(秦汉:

黄石公——四上老人)

传授张良(张子房)兵书

上略——论治国方略

中略——论帝王仁政

下略——治军原则

→阐述了政治对军事的影响

(七)《李卫公问对》(唐:

李靖)

与唐太宗李世民问对论兵,上中下三卷

三、杰出的大军事家——孙武

(一)历史契机,军旅世家

1、社会条件:

齐国重视军事政治

2、家庭条件:

田恒改土地制,建立封建制(小农经济领头羊)

田书(齐国大夫)功勋卓著,封地赐姓,改性孙

幼年有良好家教

3、个人勤奋:

中年父辈牵涉“四族谋乱”株连九族,逃难,领悟群众之重,到吴国,避居深山,潜心修书

孙武(吴国孙子)——孙明——孙斌(齐国孙子)

(二)避患深居,潜心修书

(三)扶吴破楚,功勋卓著(对楚)

伍子胥推荐孙武——伍子胥由齐国被株连九族,逃离楚国,后到吴国→同病相怜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

1、BC512年,灭徐国之战

2、BC511年,三师肆楚克养之战

3、BC508年,吴楚豫章之战

4、BC506年,破楚入郢(楚都)之战

在汉水以东,不渡江入郢:

声东击西——吴军攻打楚国的邻邦蔡国,楚军20万救援,吴军以一半军力虚张声势,另一路直奔楚国,随后两路兵马三万回合→形成楚军尾随吴军→在中原地区展开战役,以弱胜强→切割作战,我专敌分

吴楚郢之战小结:

①声东击西,调动敌军。

②以逸待劳,千里奔袭

③佯动目标,牵制敌军

④平原作战,分割歼敌(有生力量歼灭)

⑤渡过汉水,直取郢都(有生力量歼灭前提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二)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一)计篇——论计谋

1、军事战争学的地位:

兵者,国之大事

2、战争“制胜因素”:

五事七计(否定天命论的唯心战争观)

3、战争辩证法:

因利(长处)而制权(“利”得到发挥)

中国的优势:

人多、地大、物博

4、指导、管理战争的本质:

诡(狡诈)道(战争是变化的,有规律可循)

5、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兵不厌诈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视之远(把离你近的国家想得更远一点→中越),远而视之近,强而避之,实而备之,怒而挠之,备而骄之,佚而劳之,利而诱之,亲而离之,乱而取之。

(二)作战篇——论战略进攻思想

1、战争、进攻物质基础:

(战者)日费千金

2、战争、进攻获取资源原则:

因粮于敌

3、战争、进攻军队(军人)的带兵要点:

兵贵胜不贵久;

胜敌而益强

(三)谋攻篇——论谋攻原则

1、最高层次:

不战而屈人之兵

2、上等是谋划进攻→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再下攻城:

上兵伐谋

3、知敌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形篇——论军事态势

1、好的军事态势:

自保而全胜

2、胜兵先胜

3、示形造势

(五)势篇——论战术

1、军事行动要发挥将领优势:

择人任势

2、注意“奇”“正”变换:

善用奇正

3、我逸敌劳:

诱敌动敌(疲劳、分割战术)

4、用奇兵奠定胜利:

出奇制胜

(六)虚实篇——论作战指导思想

1、兵法不固定:

兵无常势

2、哪些是规律:

避实击虚我专敌分

因敌制胜(抓住敌方弱点)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十攻其一也(我方集中兵力,分割敌方)

二、一些重要的军事思想家:

1、林则徐:

海防论(第一个提出海防军事思想的思想家)局限:

当时炮台设施装备差

2、左宗棠:

塞防论

3、曾国藩:

兵制论——募兵制(湘军:

合同制)

4、李鸿章:

兵器引进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的军事实践及主要理论贡献

(一)土地革命战胜时期(1927.8——1935)

学者对此时间界限的划分→1935年中央红军到陕北(大围剿→长征)

→1936年西安事变→合作抗日

1、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理论,创建了人民军队。

2、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开展了人民战争。

3、在指导革命战争实战中逐步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游击战和运动战原则,游击战16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战略战术实践: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

4、指导了红军粉碎了敌人的清、会、围剿

5、在危难中挽救了红军和党,保存和发展了陕甘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6——1945)

1、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原则,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调动了全国各阶层抗日积极性。

2、提出了“持久战”理论,领导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击了侵华日军60%,伪军95%以上,有利地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行动,打乱了侵华日军日程表。

3、提出了国共两党合作条件下,我党我军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实践中壮大了人民军队,扩大了解放区,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趋向系统化。

现代军事技术

战争历史发展

一、农业时代战争:

主要依靠强大的军队人数,集体作战;

作战距离近(目测范围内)

装备的锋利程度,士兵的体型

战争→需要有专业化的军队和武器装备

二、工业时代战争:

以各种机械化武器装备为主站兵器,集团快速机动和火力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

依然是大规模的集团化作战

冷兵器和热兵器的不同:

能量的转换不同;

热兵器:

加入化学因素

达不到十分精确的打击:

地毯式轰炸

二战离目标2.5KM范围内就可以是精确轰炸,因此采取密集型投弹

三、信息时代战争: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

1、概念:

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战武器,被誉为“现代战争之神”E.G:

海湾战争

其核心是电子制导系统……(书)

2、分类:

导弹(90%)&

精确制导弹药(6%)

轰炸目标E.G大使馆:

卫星航拍;

实地人员确认(划上红叉)

导弹:

装有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制导设备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战斧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

导弹战斗部:

常规战斗部(炮弹:

通过火药爆炸形成杀伤)、核战斗部(核武器:

原子弹氢弹)、特种战斗部(电子能武器、生化武器)

3、地位:

A、是现代战争的三大支柱之一

现代战争的三大支柱:

精确制导武器、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融合作战→海陆空三军融合的必备强大支柱)、电子对抗系统

B、精确制导武器引发作战样式的改变

①、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能(以前:

在可视范围内点对点攻击)

②、抗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将被速战速决取代:

精确制导武器最本质的作战特点是快速、敏捷、高校,具有速战速决的能力。

③、远程火力袭击的突然性空前增大

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

海湾战争8%;

南联盟战争35%;

阿富汗战争60%(局限于当时地貌);

伊拉克战争90%

4、特征:

A、命中率高

常规武器偏差率大

B、作战效能高(性价比高)

威力大:

爆炸威力提高一倍:

杀伤力提高40%;

精确制导能力提高一倍,400%

射程远

高效能(性价比):

通常为常规弹药的25-30倍

E.G:

海湾战争8&

,摧毁的预定目标达80%以上

C、智能程度高:

智能化(发射后不用管):

自主制导、主动追寻制导、被动追寻制导

5、特点:

高精度、威力大、高效能、射程远、速度快

6、导弹分类:

(1)导弹按作战任务分:

战术导弹

战略导弹

攻击目标

战场范围目标

敌纵深目标反战略导弹

射程

1000km内

1000km外

指挥权

基层指挥员

国家最高统帅部

(2)按射程分:

1000KM内:

进程导弹

1000KM~3000KM:

中程导弹

3000~8000KM:

远程导弹

8000KM以上:

洲际导弹

(3)按弹道特性分:

(为突破对方的拦截:

①高、快②低→避开雷达)

①弹道导弹:

上:

主动段发动机点火工作,进入大气层下降时到达被动段,关闭发动机,自由落体,最快时速出现在被动段(高、快)→化学导弹发动机:

燃料必须自带氧化剂(助燃)

②飞航式导弹(巡航导弹):

下:

主动段较短(超低空飞行:

低空有电磁波等障碍物雷达很难捕捉)→普通空气喷气发动机(造价低)

(4)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类:

①发射点:

地空舰潜

目标:

②发射点:

空(A)面(S)空空AA

空面AS

目标:

空(A)面(S)

X:

试制M:

导弹

(5)按攻击目标分类:

反坦克、反舰(最多,针对台海问题)、反潜、反辐射、反导弹……

导弹简介

空空导弹:

美“响尾蛇”AIM-9B(被动红外制导;

尾追,受阳光影响)改进→9D(被动红外&

主动雷达);

9L;

9X(复合制导)苏AA-1.2(3;

8;

12)

面空导弹空面导弹面面导弹反坦克导弹

一、战略导弹

1、定义:

用于打击敌国土纵深战略目标和反击敌战略导弹的导弹。

(1)弹道导弹:

化学导弹发动机

①陆射:

固定式发射;

移动发射(弹道导弹车)(生存力更强,但导弹体积小,射程不超过8000KM)

铁路发射(在车厢内竖直发射→对铁轨要求高)

②潜射:

隐蔽:

潜航数月,最深1200M

机动:

时速20~45节(1节=1.85km/h)

容量:

12枚弹道导弹,24枚巡航导弹(夹带武器能力强)

定位:

导航卫星

俄罗斯第四代“北风之神”核潜艇

(2)战略巡航导弹:

飞航式导弹,……

①结构:

战斗部:

大部常规装药,个别核装药

动力:

空气喷气发动机(主动力装置),火箭喷气助推器

制导(复合:

自主+寻的):

全程惯性+地形匹配(GPS:

中段)+目标区域相关末制导(主动雷达寻的)

②发射方式:

舰射、空射、陆射、潜射

③性能:

射程:

2500KM飞行高度精度制导:

复合速度:

0.9KM

台湾“雄风“Ⅲ型导弹

新型超音速巡航导弹(美)

(3)轨道导弹:

发射近地卫星绕地球一圈,经过目标地时下落打击

苏联FOBS进攻

3、我国的导弹:

DF-5(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1.2万KM):

攻击性导弹

DF-31洲际战略导弹(8000KM):

移动发射

“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8000KM)

东风21导弹:

机动发射的固体导弹,陆射&

潜射(1800KM),针对航空母舰、巡洋舰(水面大型慢速移动目标)

新型094核潜艇携带多弹头核导弹

精确制导方式

1、自主式制导:

控制导弹飞行的导引信号的产生,不依赖于目标或发射点,而完全由导弹自身的指导系统按预先拟定的方案控制

(1)惯性制导(自主式制导的分支):

对导弹运动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测量的指导方式。

实现根据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计算出一条标准弹道存入弹上计算机,发射后有所控制(按照记忆好的路线进行→完全靠自身→数据偏差的调整);

主要运用在弹道导弹(高)的飞行全过程

优点:

制导作用距离远(采用复合式制导必须有惯性制导等自主式制导设备)

缺点:

在所有制导方式中制导精度最差(比对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误差累积较大)

(2)地形匹配制导:

先将预定航线所经地区的地形绘成数字地图,存入弹上计算机,与实际飞行中高度表测得的实际高度数字进行比对

主要运用在巡航导弹(低)制导的中段→贴地飞行,要避免障碍物→绘制立体数字地图

(需要提前进行高强度高空拍摄,设计隐蔽路线)

巡航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比弹道导弹长

(3)“GPS”系统制导(全球导航星定位)

利用导弹上导航接收机,接收3-4颗导弹定位卫星播发的信号,测出导弹的实际飞行弹道,与拟定飞行弹道比较,发现并修正偏差。

优点:

准确率更高(是自主式制导三种方式中精确度最高的)

自主式制导的特点:

不易受干扰

发射后不能控制

只能打固定目标

2、遥控制导:

制导站同时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导向导弹发出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导引信号的产生来自发射点,能随时随地改变信号)

(1)波束制导(最早出现):

在雷达波范围内接收信号

能同时在一个光束范围内发射多个导弹

导弹很容易脱离波束范围,抗干扰能力差(对雷达波进行干扰)

(2)无线电指令制导:

制导站通过无线电设备传输指令的制导。

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递(电磁波易受干扰)

(3)目视瞄准手控有线指令制导:

光学瞄准,用金属导线传递信号

抗干扰

飞行速度慢,射程有限

(4)电视指令制导:

遥控制导里精度最高、造价最高

只能在白天使用(受天气影响大),造价高

遥控制导的特点:

信息来自制导站,发射后可控制,适合打活动目标

制导作用距离近,抗干扰能力较差

3、寻的制导:

依靠导弹上设备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并行成导引信息,自动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智能化程度最高,基本上完全达到发射后不用管→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都能攻击,自主式只能是固定目标)寻的制导通过目标信号获得

(1)主动(雷达)寻的制导:

发射雷达波;

具备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

自行追踪目标(发射完后可离开战场)

抗干扰能力差,射程短(中短程导弹→雷达发射机功率小,只能攻击短距离目标)

(2)半主动雷达寻的:

飞机通过机载雷达,发射信号由外部指令站完成;

具备雷达接收机

射程较远(指令站的发射机功率大)

智能化较低(必须锁定目标,生存能力降低)

(3)被动(雷达/红外)寻的制导:

接收目标的辐射能量

红外:

发动机喷射口温度高,拥有辐射红外热能。

雷达:

对方战斗机机头部位发射出的雷达信号,定位对方飞机(反辐射导弹;

寻找电子波和无线信号发射源头)

寻的制导的特点:

发射后不用管,有效距离内自动命中目标,和遥控以及自主相比,制导精度最高。

但距离近,多用于复合制导的末制导(在飞行末端提高飞行精度)。

4、制导方式的实际运用

复合制导:

自主+寻的(抵消自主式制导中的偏差,达到精确制导)自主+遥控

自主(全程)+遥控+寻的

航空航天

一、航天器发射的基本条件:

——速度条件

卫星运行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圆轨道)R=0V=7.9KM/T

航空:

稠密大气层之内航天:

太阳以内航宇:

太阳以外

地球并不处于椭圆形中心:

7.9KM<速度<11.2KM(第二宇宙速度)

在椭圆形轨道上,航天器速度是变量,在近地点速度最快;

当速度达到11.2KM时,呈抛物线运行,离开地球引力场,在太阳系以内探索。

当速度达到16.7KM时,呈双曲线运行,可冲破太阳系,探索其外。

航天器环绕地球运行的条件:

①具有足够大的速度(7.9KM≤V<11.2KM)

②具有足够的高度(>120KM)

高轨道:

10000KM以上中轨道:

200~1500KM低轨道:

120~300KM

轨道越高,在上面绕行的航天器工作时间越长:

120KM:

2天350KM:

1年

二、卫星轨道:

2、轨道倾角:

①零度倾角:

轨道面和赤道面重合

②极地轨道90°

卫星几乎竖直通过南北两极(可在一天内对地球进行扫描)

发射卫星朝地球运行方向:

自西向东顺时针(利用地球惯性)

③倾斜轨道(0°

<a<180°

,≠90°

)0°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