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29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x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常州市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精英与荣誉

梁文道

在“我爸是李刚”那件事刚传出来时,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

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学飞车撞死人的年轻男子出事之后,马上下车查看情况,然后说的不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是“大家赶快帮忙救人,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整件事的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这么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像中的那句“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其实也很符合“常理”;只不过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

李刚也算社会精英了吧。

自古以来,各个社会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权;但这种特权不是没有代价的。

去过剑桥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见过他们纪念二战阵亡校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华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荫广被的权贵之后。

本来等着他们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战火一启,他们要率先参军,在长空与怒洋间抵抗纳粹,为国捐躯。

这正是古代贵族传统的最后霞光。

那些贵族平日养尊处优,接受平民献税纳贡,战时就得挺身上马,迎敌护国。

这种传统没有中西之别,我们的“士”比这些欧洲贵族还要古老。

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凭什么你不用付出?

这不只是赤裸的交换,它还演化成了荣誉的一部分。

著名伦理学家阿皮亚在其近著《荣誉规条》中定义荣誉为“值得尊敬”,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尊贵的”或者称他“有荣誉”的时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

这种品质往往具体表现为一套规范、一组规条,凡是享有荣誉的人都应遵从这套规条,并做到最好。

那都是些什么样的规条呢?

英国绅士阶层一向被认为是有荣誉且值得尊敬的,身为绅士,他就应该诚实不欺、保护弱小、尊重妇女、言行得体……只有完全达到这些标准,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绅士,不辱家声,也不负他人的尊重。

假如有人指控他违犯规条并且全都属实的话,他就应该感到羞愧;要是他人的批评乃无中生有的诽谤,他就得奋力捍卫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决斗。

历史上大部分的绅士决斗都和荣誉受到冒犯相关,而不是通俗剧中常见的感情纠葛。

看似卑之无甚高论,阿皮亚对荣誉的定义却点出了一项关键,那就是荣誉与尊敬的联系。

财富、权力甚或直接的暴力都能胁迫他人对你折腰,你应该晓得这个不叫做荣誉。

“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人对精英荣誉的讲究甚至更加严苛,哪怕是到了别人根本看不见你在干什么的境地,君子仍要“慎独”。

然而,从“我爸是李刚”到一连串精英后代惹出的祸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番完全不合理想的景象。

这批中国精英不讲究荣誉,却期待尊敬;他们拥有配得上精英身份的财富和权力,却不具备精英引以为荣的品质。

15.“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

试分析两者依循的逻辑有何不同。

(6分)

16.文章以英国权贵之后和绅士为例,并两次提到中国的“士”,有哪些作用?

(6分)

17.本文围绕“精英与荣誉”展开论述,作者对此表明了哪些主要观点?

(6分)

15.真实情况的逻辑是:

因为“我爸是李刚”,有权有势,“我”就可以不负责任,可以嚣张,你也拿我没办法。

(3分)作者假设的逻辑是:

因为“我爸是李刚”,我要维护他作为社会精英的荣誉,所以我会负责;而且事关父亲的名誉,我肯定能负责。

(3分)

16.①举例论证精英享有特权必需付出代价的传统,精英只有遵守一系列规条,才能享有荣誉并值得尊敬;②通过类比,说明有关精英的责任和荣誉的传统中西无别;③古今对比,使文章对当下中国所谓精英的批评有理有据。

(6分,每点2分)

17.①自古以来,社会精英的特权都是以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关键时刻的付出为代价的;②社会精英只有遵从一套为世人推崇的规条才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获得社会的尊重;③批评当下中国所谓的精英不讲究信誉,不具备精英引以为荣的品质。

(6分,每点2分)

连云港市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

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

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

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

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

《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

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

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

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

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

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

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

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

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

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

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

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

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

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6分)

17.“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5.(6分)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

然后,阐述“什么是大悲悯”。

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

(每点2分,共6分。

只答“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套话,没有分析不得分。

16.(6分)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

(1)例证法,以《圣经》、《金瓶梅》为例,阐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

(2)喻证法,以“羊羔、小鸟”和“狮子、鳄鱼”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刻内涵。

(3)对比论证法,将《金瓶梅》与《圣经》、佛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的异同(论证方法至少答出两种,2分;对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各2分)

17.(6分)①要有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命运感。

②要有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

③要正视人类之恶,认识到自我之丑。

④要善于描写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南京市、盐城市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雅与俗

莫邪

①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来,鞭打几死。

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

有人问他缘故,他说:

一开口就俗了。

②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

然而这样的做作,不也有一些太雅之嫌否?

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与雅无关。

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③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

当时一般斗方名士,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讽了一阵,至今当为话柄。

④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厉,有行必雅,无事肯俗。

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雅之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⑤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

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

可是一人始倡,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

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雅事,明之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⑥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

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也有一些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

倪云林之俗,我就为了他的有意。

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的,所以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

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学朱元璋,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

⑦莫君利哀(仿高君尔基的雅称)所写的《装腔作势》,就是为这些雅人写照的。

我想要收集这项材料,恐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正可以车载“之”计量,汗牛“之”充栋吧——用两个“之”字,文气便雅。

⑧不过雅事只止文人有份,不识字的浑人是无份的。

因此既有文人的太雅成俗,也就有了浑人的太俗成雅。

党太尉的销金帐里,羊羔美酒,就是个明证。

而梁山黑旋风开口老子,闭口铁牛,实在妩媚可爱,端的不俗。

就是鲁迅笔底下的阿Q,几声我要……,我也认为是近代第一雅人。

为什么呢?

也不过为了他们的一片天真,无心于雅。

其所言所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却自然地绝妙千古,俗得太雅耳。

⑨文人中毕竟黄山谷是有点道理的:

到了宣州,有人请他写字,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有人因为他给了俗人,为他可惜,他就笑着说,有不俗的人,引一个来看看。

这话真正痛快极了!

反过来说,谁是雅人呢?

谁不是俗人呢?

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雅与俗的究竟来。

⑩我时常听见人们说,文章要做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

这话,我有些不相信,因为雅能赏的,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

因此,我想,也许“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

至于我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只好“雅俗不共赏”了。

15.文章认为应怎样区分雅与俗?

结尾处画线的句子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文章观?

(6分)

▲▲

16.第⑧段的议论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概括。

(6分)

▲▲

17.请简要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15.“始倡”(首倡)和“无心”(天真)是雅,“从风”和“有意”(做作)是俗。

好文章既不刻意“追雅”,也不刻意“谐俗”。

【评分建议】6分。

第一问2分,第2问4分。

16.多用事例,妙引古诗,亦庄亦谐。

【评分建议】6分。

每点2分。

17.先由倪云林的故事入题,点明其是“太雅而成俗”,并指出此“雅习”至今依然未绝;进而举例剖析什么是雅与俗,阐明雅者实际上皆俗的道理;最后指出“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

【评分建议】6分。

每层2分。

苏州市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被废黜的国王

周国平

帕斯卡尔说: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

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

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

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

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

正如黑格尔所说:

“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

”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

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

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

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

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

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

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

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

“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

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15.文章开头借用帕斯卡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6分)

16.请简要分析第

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7.在作者看来,“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质量?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5.点明题目(或“呼应结尾”,2分),把人类的精神史比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2分),引出“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的观点(2分)。

16.首先指出精神圣洁是衡量历史进步的重要一维(2分);接着引用黑格尔的话阐明没有信仰、价值、敬畏等的民族会变成一个吵闹的“市场”(2分);最后指出今日中国正在沦落为这样的“市场”(2分)。

17.坚持做“精神贵族”(1分),坦然于物质的清贫(2分);坚持理想和信仰(1分),在阅读和沉思中获得精神财富(或“提升灵魂生活的质量”,2分)。

泰州市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

——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

老舍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

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地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

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日本人是相当的细心的。

对中国的一切,他们从好久就有很详密的观察与调查,而自居为最能了解中国人的人。

对中国的工矿农商与军事的情形,他们也许比中国人还更清楚,但是,他们要拿那些数目字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正好像拿着一本旅行指南而想作出欣赏山水的诗来。

同时,他们为了施行诡诈与愚弄,所接触的中国人多数的是中华民族的渣滓。

这些渣滓,不幸,给了他们一些便利,他们便以为认识了这些人就是认识了全体中国人,因而断定了中国文化里并没有礼义廉耻,而只有男盗女娼。

国际间的友谊才是了解文化的真正基础,彼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世界上才会有和平。

日本人的办法,反之,却像一个贼到一所大宅子中去行窃,因贿赂了一两条狗而偷到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从此,他便认为宅子中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而以为宅子中只有那么一两条可以用馒头收买的狗。

这教日本人吃了大亏。

他们的细心,精明,勤苦,勇敢,都因为那两条狗而变成心劳日拙,他们变成了惯贼,而贼盗是要受全人类的审判的!

他们没有想到在平津陷落以后,中国会有全面的抗战。

在他们的军人心里,以为用枪炮劫夺了平津,便可以用军事占领的方式,一方面假装静候政治的解决,一方面实行劫抢,先把他们的衣袋装满了金银。

这样,他们自己既可达到发财的目的,又可以使军人的声势在他们国内继长增高。

因此,上海的抗战,使在平津的敌寇显出慌张。

他们须一方面去迎战,一方面稳定平津;他们没法把平津的财宝都带在身上去作战。

怎样稳定平津?

肆意的屠杀固然是最简截明快的办法,但是,有了南京政府的全面抗战,他们开始觉到屠杀也许是危险的事,还不如把他们所豢养的中国狗拉出几条来,给他们看守着平津。

假若在这时候,他们能看清楚,中国既敢抗战,必定是因为在军事的估量而外,还有可用的民气,在物质的损失中,具有忍无可忍的决心,他们就会及时的收兵,免得使他们自己堕入无底的深渊。

可是,他们不相信中国是有深厚文化的国家,而只以枪炮的数目估计了一切。

人类最大的惨剧便是彼此以武力估计价值,像熊或狗似的老想试试自己的力气,而忽略了智慧才是最有价值的,与真有价值的。

  (题目为命题者所加,有改动)

15.请理解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的含意。

(6分)

⑴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3分)

⑵拿着一本旅行指南而想作出欣赏山水的诗来。

(3分)

1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6分)

17.作者认为“智慧才是最有价值的,与真有价值的。

”请结合全文内容,阐述“智慧”在本文中的具体内涵。

(6分)

15.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有成见,不能客观地了解中国文化。

(1分)他们急于证明他们心中的成见,刻意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糟粕(1分),有意漠视中国文化的精华(1分);⑵日本人自认为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多,但只是先入为主、以偏赅全(2分),并不能真正触及中国文化的内核,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文化(1分)。

16.⑴痛斥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狡诈。

⑵表现出对敌人愚蠢偏见的极度轻蔑和否定。

⑶讥刺了抗战中的民族败类。

⑷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的热爱。

⑸鲜明昭示着抗战必胜的信心。

⑹指出了和平的途径,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期盼。

(1点1分)

17.⑴不可忽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影响。

⑵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以偏赅全。

⑶看问题要触及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⑷彼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世界上才会有和平,靠武力只能让自己陷入困境。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扬州市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中国当代文学中为什么没有忏悔录蔡益怀

(1)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文革”浩劫,我们的民族有许多劣行,但是,为甚么在我们的文学中看不到一部足以警醒世人的忏悔录?

(2)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俄罗斯为甚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3)我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作品中有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宗教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

就以托尔斯泰的《复活》而言吧,书中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因为奸污了使女玛丝洛娃,使她走向沦落。

当聂赫留朵夫知道那个受到审判的妓女就是当年被他奸污的女子后,他的内心也受到一种道德的审判,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充满罪恶,于是,他一路跟随这个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的女子,以自我的流放来赎罪,使自己成为一个得到救赎的人。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巨著也是这样,写尽人的灵魂煎熬。

从俄罗斯的大作家身上以及他们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赎罪与忏悔的宗教情怀。

(4)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鲁迅和巴金应该说是最有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的作家吧。

可是,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像鲁迅、巴金、郁达夫那样直面人生、直面我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作家了。

我们的很多作家,敢于批判社会、反对建制,却没有勇气面对我们真实的灵魂,不敢说真话,更不敢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怕将自己卑劣的另一面暴露在人前。

这就是我们的创作失去价值的根本原由所在。

作为一个作家,有赎罪和忏悔的宗教情怀,证明他有一种求真、求善的人格力量,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乃至民族的灵魂,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救赎,最终走上自新之路。

(5)这些年,我对我们的文学愈来愈不看好,最感到痛心的是:

虚假与浮躁。

从上而下的虚假和浮躁,已经令我们的写作人沉不住气,既没有勇气去审视我们的灵魂,又没有耐性去进行一种纯粹的心灵写作。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面前,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将“票房”价值看成理所当然的追求,将炒作当作成名成家的必然手段;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作家“富豪榜”,而没有多少人关心作品的“含金量”,人们一窝风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谁还会“忏悔”、“赎罪”,这么“憨居”?

(6)这些年,我时有机会回内地,接触一些作家和学者,我愈来愈感到别扭,感到不适应。

我觉得,他们不是在搞文学,而是在搞“文学关系学”,互相抬轿、互相吹拍、互相贴金。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文学也深受“官本位”之害,不少作家关心的是政治地位、官职,关心的是座次怎么排,千方百计向建制靠拢,龟缩在体制之内,完全失去了作家应有的独立人格。

中国作家骨子里的这种侏儒基因,决定了他们成不了文学的巨人。

也正是这样的原由,我们的文学缺少一种精神,缺少一种骨气,缺少一条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脊柱。

(7)我想,如果我们的身边多一些沉浸于纯粹的艺术人生的创作人,而不要去管那些商业利益、官本位,或为自己贴金,而是多关心天下苍生,关心人的生存和价值,我们就会像俄罗斯那样,出现一个又一个背负起民族苦难十字架的优秀作家,就会出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忏悔录”。

(选自《时代报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路。

(6分)

16.文章第三、四小节列举了俄罗斯文学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几位作家有什么作用。

(6分)

17.结合全文,谈谈我们这个时代怎样才能出现“忏悔录”。

(6分)

15.首先提出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中为什么没有忏悔录;(1分)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以俄罗斯作家和中国现代作家为例说明真正的文学所需要的精神内涵:

面对真实的灵魂,敢于说真话;(2分)接着列举当代文学的怪现状并分析其危害;(1分)最后指出只要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灵魂,敢于说真话,沉浸于纯粹的艺术创作,就会出现当代的“忏悔录”。

(2分)

16.①举例论证作为一流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应有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敢于说真话;②对比论证。

与中国当代作家形成对比,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缺少“忏悔录”的原因。

(答对1点3分)

17.①要有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②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乃至民族的灵魂,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救赎(答“勇于面对自我真实的灵魂,敢于说真话”也对);③远离商业利益和“官本位”的毒害,去进行一种纯粹的心灵写作(或“杜绝虚假与浮躁”);④关心天下苍生,关心人的生存和价值,背负起民族苦难十字架。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得6分)

镇江市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肖复兴

放翁晚景颇惨:

“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

他以笔写心,聊以用读书和写作维持着清贫的自尊。

看《剑南诗稿》末几卷,更多的是平常之心。

“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

”他兴趣盎然,不断地杖藜外出。

“买尽烟波不用钱”,他那时对外出接触世风民情与大自然的理解,和我们如今某些豪华的旅游大相径庭。

所以,他从司空见惯中看出“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看出其中我们容易忽略不计的迂回有致的曲线;他从屡见不鲜里看到“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看到其中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斑斓色彩。

同时他看到农事稼穑,体味到乡间情味:

“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新茶”。

在家,“羹煮野菜元足味,屋茨生草亦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