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38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docx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

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

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

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

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

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

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

老师指导。

(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

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

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

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

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篇二

教学要求

1、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习列宁做了错事主动认错的好品质。

2、理解词和句;掌握生字和相关词语,能用“互相”“注意”口头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提示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齐读后问: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

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3、思考:

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强调“宁”“岁”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

四、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五、再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句子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课文读流利。

2、思考:

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同桌可讨论解决。

(出示书后练习3的提纲,讨论与自然段对应起来)

六、分段细读课文。

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列宁小时侯做错事后来又主动认错的事。

要想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我们可以仔细读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哪几个人出场了?

)列宁去姑妈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是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花瓶是怎么打碎的?

(提醒:

注意“不小心”)

3、讨论:

花瓶是怎么打碎的?

结合朗读句子回答。

(板书“不小心”)

4、练读第二自然段,指导:

第一句突出高兴;第二句注意在房间里;第三句读时要突出“不小心”,读的轻一点、打碎了可以读慢一些,读出惋惜的语气。

花瓶碎了有人承认吗?

有人看见吗?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读后面的课文。

七、小结。

八、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

(课后练习2的所有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知道在姑妈家列宁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时有人看到吗?

今天我们继续读下面的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阅读第三自然段。

1、花瓶打碎了,孩子们发现了吗?

他们还在你追我赶,姑妈进来了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人小组)

2、指名分角色朗读。

首先讨论:

A、姑妈的话应该怎么读?

B、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说的都是“不是我”三个字,语气一样吗?

(提醒:

他们的心理不一样,标点符号也不一样。

)读第一句话的重音应该在哪个词?

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语气是否正确。

3、评议。

结合理解“注意”“互相”在句子中的意思。

4、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感觉列宁是个爱说谎的孩子吗?

注意“也低声”“都笑只有列宁没有笑”看书上的插图观察个人的表情。

5、列宁确实不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场面表演出来,(一个同学做列宁,一个演姑妈,两个男的两个女的演表兄弟表姐妹)评议。

三、阅读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谈想法,

2、列宁给姑妈写信了吗?

写了什么?

读姑妈的信,理解意思。

四、总结全文。

读课题,结合课文再一次理解“诚实”的含义。

列宁做错了什么事?

(1、打碎花瓶;2、当时没有承认。

五、识记生字。

出示书后的生字。

1、边读边记,特别注意:

”岁表房互“这几个字形。

”互“字的笔顺。

2、指导书写”表、互、岁、房“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练习复述课文。

1、出示作业3的提纲,每小组说一部分,先说完的可以多说。

2、各小组派代表说。

评比那一组。

3、练习说全文。

重点说花瓶怎么打碎的,列宁怎样认错的。

三、完成作业2的听写和造句练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听写。

3、理解互相、注意在课文中的意思,练习造句

四、作业。

1、用”互相、注意“造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你对列宁的看法、

板书设计:

3、诚实的孩子

做客

捉迷藏打碎花瓶(不小心)

写信认错不说话

姑妈回信认错诚实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文教案范文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

3、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佳句,有诵读古诗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

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

(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二、合作交流

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

烟:

指云雾。

紫烟:

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

产生。

生紫烟:

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遥看:

川:

水道、河流。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四、巩固延伸

1、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

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自读识字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

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

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

(“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窗户。

教师讲解:

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

(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

东吴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四、巩固延伸

1、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2、指导书写。

“柳”左右结构,“窗”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学生描红练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