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51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实施方案.docx

《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实施方案.docx

课题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6—2017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

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实践研究子课题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好像走了样。

褚宏启教授说:

“现在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学生发展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相对而言,我们的孩子睡眠都不足,身体发展受到损害;精神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在考试中考不出来,教师不重视。

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和能力,中国孩子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突出。

”进入21世纪的课改十年以后,从理念到实践基础教育做了大胆尝试,教育界审视走过的路,2011年又进一步完善课标,很快六年转瞬即逝。

这六年,各地从学校到教育行政部门,从家长到校外培训机构,课改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社会发展到当下,未来生活愈来愈不确定,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生命必须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现实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家长的焦虑包括课外辅导机构(比如学而思)都成了孩子生命的绞索;另一方面却是各种炮制出来新概念新名词满天飞,教育越发浮躁。

究其原因我们因为走的太远,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

我们到底要实现怎样的教育目的?

在不确定的未来社会发展现状面前,应该培养哪些恒常不变的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设置课程,再去选择教材,再去设置教法。

因此,本课题研究试图解决教育“不忘初心”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基本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梳理和反思我们十多年课改的探索,科学构建新时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系统,让核心素养在学校在课堂落地生根,形成教育新的生长点。

同时作为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就是要从学校层面研究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新常态”,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给我们怎样的“大视导”。

因此,我们将继续以我校大爱教育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作科学的理论回归和实践探索,使之更加完善,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不可多得的教育品牌。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三、国内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我们主要介绍几个代表性国际组织和美国(西方国家代表)、新加坡(亚洲国家代表,与我国具有同样的儒家文化背景)两国所开发的核心素养框架。

1.三个国际组织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

(1)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包括三项素养:

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用(新)技术。

(2)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

包括三项素养:

了解所处的外部环境,预料自己的行动后果,能在复杂的大环境中确定自己的具体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也知道自己的局限与不足。

(3)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包括三项素养: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

该框架对于PISA测试具有直接影响,进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发的核心素养框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6年12月,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八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构成。

这些核心素养作为统领欧盟教育和培训系统的总体目标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在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中能够实现个人成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

2013年2月,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

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2.美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

(1)学习与创新技能。

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

(3)生活与职业技能。

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3.新加坡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

其中,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负责、正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

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

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包括活跃的社区生活、国家与文化认同、全球意识、跨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包括合理的推理与决策、反思性思维、好奇心与创造力、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

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包括开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有效地交流。

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就是为了培育这些素养,最后培养出充满自信的人、能主动学习的人、积极奉献的人、心系祖国的公民。

(二)国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强,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历时三年,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

1.精心开展研究,提出素养框架。

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构,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况;通过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开展传统文化分析,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传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相关表述,明确课标修订任务。

同时,通过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各界对核心素养的期待。

课题组访谈了12个界别的608名代表人物,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为建构符合国情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供实证依据。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召开专家论证会60余次,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的主要结论,初步提出了核心素养总框架。

此后,又召开征求意见会20余次,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对总框架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2.开展转化研究,对接课标修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提交了核心素养总框架初稿。

2014年7月,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了审议。

为做好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修订的衔接工作,2014年8月,呈请教育部基础二司委托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

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2015年1月,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了衔接转化研究成果,赞同研究组提出的核心素养落实方式。

3.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

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两次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将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

同时,正式征求了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并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征求各省市教育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意见。

此外,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一线教育实践专家意见。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随后各地各类学校努力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表达,实现从“喊出来”到“干出来”的转变,思考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学校融入课堂,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了解全国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动态,找准当前课改的着力点,研究我省最先进课改案例,比较寻求推进课堂改革具体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

2.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全国课改典型案例,结合我校实践经历,弄清当前课改前沿目标和方向。

3.研究我省课改优秀案例,发现优势找出问题及症结,总结矫正策略和实施方法步骤。

4.通过不断总结实践,验证有效促进我省课改的新路径新方法并加以推广。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及分析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全国典型案例

主要对全国课改起着风向标作用的清华附小、北京实验二小以及近年新课程建设方面有突破代表性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北京市中关村二小、三小等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对比找出思维焦点、实践亮点,思考其成功点,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新动向和课改着力点。

2.研究及分析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全省典型案例

主要从我省关中、陕北、陕南找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对课堂教学中已经创建的新方法、新经验与新模式等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把脉,科学总结深刻反思发现共同优势和存在问题。

3.对比研究确定我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及质量标准

主要是就全国课改案例和我省课改案例特别是结合我市、我校改革经历比较研究,探明我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与新课程改革精神不太适应的环节,找准后续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三)研究重点

1.基于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课改的突破口和实施策略。

五、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文献研究+行动研究。

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源起,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以及未来指向的目标,通过查找文献,明确概念及内涵,廓清外延,形成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同时,回顾反思我们在课堂改革的历程和长期徘徊中不能解决的思维问题、操作方法问题,对照找出问题症结,坚持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和发扬的,摒弃形式主义或者局部放大的错误做法,让理念、概念、工具、方法以及基础各得其位,形成基础牢靠又特色鲜明的智慧课堂、魅力课堂。

2.日常研究+案例研究。

针对目前课改特点,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找并形成规律,形成可推而广之的方案。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研究、论证方案;撰写申请评审书。

(2)召开开题会,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进行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学习。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0月)

1.学习核心素养及教学改革相关理论,研究全国典型案例。

2.组成调查小组,在省内外选择2—3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课改具体实施的途径和学校需求。

3.整理、分析调研资料。

撰写《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研究内容撰写研究论文。

4.形成中期分析报告,召开座谈会,对前期研究进行评估,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总结提炼《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整理研究论文,形成工作报告。

2.全面总结课题,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结题鉴定。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理论文献资料,进一步提升理论认识,形成相关的“研究综述”。

2.行动研究法:

课题注重行动研究,以研究促行动,用行动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包括三级课程体系的完善的与实践、课堂质量标准的初步制定和考核实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标准与实施策略等,使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争取课题研究的突破和深入,取得第一手研究信息和实践经验。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备注

郭冬梅

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大学本科

行政主持人

王润岳

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大学本科

学术主持人

齐双喜

小教一级

品德教学

大学本科

赵丽君

小教一级

品德教学

大学本科

宋殷斌

小教一级

英语教学

大学本科

王菲

小教一级

音乐教学

大学本科

董芳玲

小教一级

心理健康

大学本科

马海林

小教高级

语文教学

大学本科

蔡玉蓉

小教一级

语文教学

大学本科

闫小荣

小教一级

语文教学

大学本科

李晗

小教一级

数学教学

大学本科

刘雁翎

小教一级

数学教学

大学本科

何娟

小教一级

语文教学

大学本科

张晓梅

小教一级

数学教学

大学本科

余虹蓉

小教一级

英语教学

大学本科

七、预期成果

1.《“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2.《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省内典型案例)3份

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全国典型案例)3份

4.《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及质量标准》论文

5.《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论文

6.论文集《让核心素养融入课堂——学科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2015年11月17日《中小学管理》2015年第0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