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56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x

电大《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1、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不是和现代汉语语音都有关系

(1)在汉语普通话中,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同声调、语调密切相关。

一个字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音高在汉语里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意义不同主要决定于音高变化的形式不同。

同样一句话,读音高低的变化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句调。

比如:

“梅花开了”,如果句调平直,表示的是陈述语气,如果句调是高开的,表示的则是疑问语气。

(2)在汉语普通话中,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主要是构成重音、轻音。

例如:

帘子(liánzi)、莲子(liánzǐ)语义不同,是由于使用了轻声。

在这里,轻声主要决定于音强的弱化。

“莲子”和“帘子”中的“子”的区别,就是由音强决定的。

地道(dìdào)、地道(dìdao)前者是名词、地下通道之意,后者是形容词,表示纯粹,正宗之意。

两者的词性、语义不同决定于“道”的轻重音。

“我买了一盆花”重音在“我”这个音节上,强调是“我”买了一盆花,不是别人买的。

动词“买”加重音表示花是“买的”不是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的。

重音在“一盆”上,强调花的数量仅限于“一盆”。

重音在“花”上,强调买的东西是“花”,而不是别的东西。

重音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语义表达的侧面重点是有差别的,这种语义的差别是依靠重音来体现的。

(3)在汉语普通话里,音长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态、语气、语速,例如,同是一个“啊”的声音,表示应答时的声音就比较短,表示思索时时间就比较长。

语音的长短跟发音速度的快慢也有关。

语速较快,语音音长就短,语速较慢,语音的音长就长。

(4)在汉语普通话里,音质是声音的本质,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

但是语音各要素在语言中被利用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在任何语言里,音色无疑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在汉语里,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声调主要由音高变化构成的。

音强和音长对轻声和语气也起得要作用。

2、音素、音位、音标和字母之间是什么关系?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系统中能起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位可以包括一个音素,也可以包括几个音素。

音标是精确地记录语音的符号,音标可以用来记录音素,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音位。

音标是语言的标音符号。

一套精确的音标应该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素,既不能借用,也没有变化。

例如,国际音标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每个音标的音值都是确定不变的。

字母是标记语音最基本声音的符号,是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里最小的书写单位。

它虽然也代表一定的语音,但它和音素并不对等,常常是一个字母代表几个不同的读音。

音素、音位、音标都要以字母为书写符号。

例如,字母a可以表示一个/а/音位,[а]、[A]、[a]、[ε]四个a音素。

而[а]、[A]、[a]、[ε]是四个不同a音素的音标的注音形式。

3.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共有几个部分?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的,该方案共有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4.《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途有哪些?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给汉字注音;其次是可以用来作为教学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此外,《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兄弟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可以用来翻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可以用来编制索引、电报、旗语和工业产品代号;可以用来为汉语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编制各种程序符号等等。

5.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

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

声母虽然主要由辅音充当,但声母和辅音并不相等,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ng;有的辅音则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母中的韵尾,如n;有的音节的开头还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即零声母。

可见,辅音是大于声母的。

韵母虽然主要由元音充当,但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韵母不仅可以由一个元音或两个、三个元音组成,而且也可以由元音加辅音构成,可见,韵母是大于元音的.

6.什么是发音部位?

声母从发音部位看可以分为几类?

语音学上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叫发音部位。

普通话声母从发音部位看可以分为7类:

(1)双唇音,如b、p、m;

(2)唇齿音,如f;(3)舌尖前音,如z、c、s;(4)舌尖中音,如d、t、n、l;(5)舌尖后音,如zh、ch、sh、r;(6)舌面音,如j、q、x;(7)舌根音,如g、k、h。

7.什么是发音方法?

声母从发音方法上可以分为几类?

语音学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法叫发音方法。

普通话声母从发音方法上可以分为5类:

(1)塞音,如b、p、d、t、g、k;

(2)擦音,如f、h、x、s、sh、r;(3)塞擦音,如j、q、z、c、zh、ch;(4)鼻音,如m、n;(5)边音,如l。

8.韵母按构成的音素情况可以分为几类?

每类各有哪些韵母?

韵母按构成的音素情况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单韵母,有a、o、e、ê、i、u、ü、er、-i(舌尖前单元音韵母)、-i(舌尖后单元音韵母)等10个;第二类是复韵母,有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等13个;第三类是鼻韵母,有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等16个。

9.韵母按韵头情况可以分为哪几类?

每类各有哪些韵母?

韵母按韵头的不同及有无情况可以分为四类,即四呼。

开口呼是没有韵头而且韵腹不是i、u、ü的韵母,共有-i(舌尖前单元音韵母)、-i(舌尖后单元音韵母)、er、a、o、e、ê、ai、ei、ao、ou、an、en、ang、eng、ong等16个;齐齿呼是用i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i、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等10个;合口呼是用u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等9个;撮口呼是用ü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ü、üe、üan、ün等4个。

10.什么是声调?

为什么说声调是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的情况?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汉语是声调的语言,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普通话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每一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而且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同样的声母和韵母构成的音节,如果声调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四个音节(字/词)的意义不同,是由于声调的不同造成的。

11.什么是调值和调类?

分别说明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的情况。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类是声调的种类,调值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就是一个调类。

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是:

阴平   高平调   调值是55;阳平   中升调   调值是35;上声   降升调   调值是214;去声   高降调   调值是51

作业2

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有哪些主要特点?

(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3个部分构成,韵母还可以再分为韵头(介音)、韵腹、韵尾3个部分,有些音节可以没有韵头、韵尾、甚至声母,但每个音节必须有韵腹和声调;

(2)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4个音素,包括元音和辅音,最少只有一个音素,但这个音素一般必须是元音音素;(3)元音音素不仅是每个音节必须有的音素,而且在多音素音节中,元音一般占多数,且发音响亮,这样就形成了汉语音节发音清晰、响亮、优美动听的音乐性;(4)辅音音素在音节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能在音节的开头充当声母或者在音节的末尾充当韵尾;(5)现代汉语的一个音节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相连的现象,即没有复辅音;(6)汉语音节中必须有声调贯穿始终。

2.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有哪些?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如下:

双唇音b、p、m可以和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以及合口呼韵母中的u相拼;唇齿音f只和开口呼韵母及合口呼韵母中的u相拼;舌尖中音d、t可以和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相拼;舌尖中音n、l可以和开齐、合、撮四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能同合口呼韵母中的uei相拼);舌面音j、q、x只能和齐齿呼韵母、撮口呼韵母相拼;舌根音g、k、h,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只能和开口呼韵母、合口呼韵母相拼。

当然,若着眼于韵母也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些声韵配合的特点,如er、ueng只有零声母音节,不能跟声母相拼,ong没有零声母音节,舌尖单韵母韵母只能跟zh、ch、sh、r、z、c、s相拼且没有零声母音节,等。

3.举例说明“ü”上两点的省略规律。

“ü”上两点的省略规律有二,一是前拼舌面音j、q、x时,ü上两点省略,如juan(卷)、xu(许)、qu(去);另一是自成音节前加y时,如yu(鱼)、yue(月)、yun(韵);需要注意的是ü跟n、l相拼时两点不能省略。

4.举例说明为什么i可以用来表示三个不同的音素?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一个字母“i”代表齐齿呼韵母i和舌尖单韵母-i、-i,因为这三个韵母在普通话音节中出现的环境是互相补充的,即出现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齐齿呼韵母不能跟zh、ch、sh、r、z、c、s相拼,舌尖单韵母韵母又只能跟zh、ch、sh、r、z、c、s相拼,另外,舌尖前单韵母跟舌尖后单韵母出现的位置也是互相补充的,舌尖前单韵母只能出现在z、c、s后面,舌尖后单韵母只能出现在zh、ch、sh、r后面,正因为它们出现的位置各不相同,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不会发生音节的混淆,同时又节约了字母。

5.举例说明y、w的使用规律,并解释使用它们有什么作用?

当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声母为零时,《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要使用y、w。

具体说,当齐齿呼韵母自成音节时,若i的后面没有别的元音时,就在i前加上y,如i—yi、in—yin,若i的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换成y,如ie—ye、iao—yao;当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一律在ü前加上y,并省去ü上两点,如ü—yu、üe—yue;当合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若u的后面没有别的元音时,就在u的前面加上w,如u—wu,若u的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换成w,如uo—wo、ueng—weng。

y、w的使用主要作用是起隔音符号的作用,如dayi(大衣),若不使用y,就成了dai(带),另外,y、w的使用也反映了音节的实际读音,这类零声母音节在发音时,音节前面伴有轻微的摩擦音,即半元音,y、w本身就是半元音。

不过,起隔音作用是主要的。

6.为什么要使用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ku’ai(酷爱),否则就成了kuai(快),再如dang’an(方案),否则就成了dangan(单干),还如xi’an,否则就成了xian(先)。

可见,使用隔音符号是为了使音节界限清晰,不发生混淆。

7.举例说明iou、uen、uei省写的规律。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ou、uen、uei三个韵母在跟声母相拼时,韵母中的o、e省去,写成iu、ui、un,如d—iou—diu,zh—uei—zhui,t—uen—tun,同时调号要标在i和u上,这样就使拼写简短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韵母自成音节声母为零时,按y、w使用规则来写,不省写。

8.什么是轻声?

轻声有哪些作用?

轻声是指某些音节在说话时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的语音变化。

轻声在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一定的作用,轻声可以区别词义,如“东西”,读本调时,表示“东方和西方”,“西”轻声时表示“物品”;再如“地道”读本调时,表示“地下坑道”,“道”读轻声时,表示“真正的”的意思。

轻声还可以区别词性,如“花费”读本调时是动词,“费”读轻声时“花费”是名词;“人家”读本调时是名词,“家”读轻声时“人家”是代词。

9.为什么轻声不能成为一个固定的调类?

因为同一个轻声音节在四种不同声调字的后面其音高是有区别的,如轻声音节在上声后面比在其他三种声调后面略高,在阴平、阳平后面次之,在去声后面最底。

这说明轻声不像其他四声有固定的调值,因而不能成为一个固定的调类。

10.什么是儿化?

儿化有哪些作用?

儿化是指韵母“er”跟韵母结合并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的语音现象。

儿化韵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同词汇、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关系,儿化韵有区别词义、确定词性的作用,如“头”是脑袋,“头儿”则是口信、消息;“眼”是眼睛,“眼儿”则是小孔;再如“盖”是动词,“盖儿”是名词;“尖”是形容词,“尖儿”是名词。

另外,儿化还表示细小或可爱的感情色彩,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如“小鸡儿”、“苹果脸儿”、“小孩儿”。

11.请指出“爱、衣、碗、月”四个音节开头元音发音的不同。

“爱、衣、碗、月”这四个音节在汉语普通话中叫“零声母”音节,即音节前面没有辅音,音节是以元音开头的。

这些音节在发音时,起始部分带有一些轻微的摩擦成分。

(1)以i或以i起头的音节,例如“衣”,前面带的摩擦成分是半元音[j]。

(2)u或以u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碗”,前面带的摩擦成分是半元音[w]。

(3)ü或以ü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月”,前面带的摩擦成分是半元音[Ч]。

(4)i、u、ü以外的元音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爱”,根据个人不同的发音,可以带有轻微的舌根摩擦成分或喉音。

所以在汉语普通话中,以i、u、ü起头的零声母音节,i前要加y或变y,ü前要加y,u前要加w或变w,这是符合这些零声母音节发音的实际情况的。

作业3

1.教学用语同朗读有何不同?

朗读是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教学用语是教师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用语,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作用语。

2.教学用语的启发性具体要求是什么?

(1)话不说透,留有空白。

(2)适时点拨,循循善诱,恰当运用提问语、设问语、反问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多方位、多角度设计启发语。

作业4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各有什么功用?

(1)叙述语的运用。

能把客观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在空间上的状态位置,以及事物间的联系性,清楚有序的叙述出来。

(2)描述语的运用。

能把复杂的情境具体地、情景交融的描述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同感共鸣。

(3)解说语的运用。

教师把自己对概念的认知和分析,用浅近的语句解释出来。

(4)评述语的运用。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请回忆你听到过的好课,谈谈这些教师的表达特色。

(略)

3.一位初上讲台的教师,在执教《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结果写成了“放下机器,开动包袱”。

这是,台下学生已一片混乱。

他该怎么办?

(1)调侃式。

说自己第一次上课,过于紧张,就成了背着包袱来上课了。

可见我们要开动机器,就要放下包袱啊。

(2)诚恳式。

说自己第一次上课,过于紧张,请同学们谅解。

4.课堂教学中,就某一问题,教师与学生发生了分歧。

如果你就是这位教师,你打算怎么办呢?

首先肯定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积极思考问题。

然后就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行深入阐述。

分析学生的理解和自己理解之间的偏差。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课堂教学中,学生因为紧张,回答问题时误喊了执教老师的姓名。

这位教师应作何反应?

教师可以采用幽默来化解这一尴尬,同时也缓解学生的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