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065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二、判断题

1、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需求的弹性越小。

×

2、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弹性是小于1的,这说明消费者在此类商品低价时的总支出将小于高价时的总支出。

3、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通过收人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

4、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区别在于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位基础。

5、一种商品在其既定的需求曲线上,需求弹性肯定是相同的。

6、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大于1的商品更适合于薄利多销。

8、某种产品的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

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10.对于消费者均衡,如果从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则结果肯定不同。

11、预算约束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

12、如果一个人选择继续升学而不是参加工作,他的机会成本是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1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4、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下降。

15、在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其代表的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下部所代表的产量。

16.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从其本身用途的多样性结果来解释。

三、选择题

1.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则会(C)。

A.增加B,减少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D向左下上方平行移动

2.当消费达到饱和点时,总效用曲线呈(C)。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

C.水平状D.向左上方弯曲

3.当产品A的价格下降,产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应归结为(A)

A.A和B是替代品B.A和B是互补品

C.A是次品,B是优质品D.A、B都是次品

4.某地区的居民收入从去年的1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5亿元,对X商品的需求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该种商品是(A)

A.必需品B.奢侈品

C.低等品D.吉芬商品

5.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公式是(D)。

A.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B.价格下降的绝对值除以需求量增加的绝对值

C.需求量变化的绝对量除以价格变化的绝对量

D.需求量变化的相对值除以价格变化的相对值

6.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价格是(C)

A.价格上限B.均衡价格

c.价格下限D.市场价格

7.在保持既定产量下,减少的一种投入量与增加的另一种投入量的比率是(C)。

A.机会成本B.商品替代率

C.边际技术替代率D.成本替代率

8.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将停止营业(B)。

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5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

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10。

效用的时候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应该是(C)。

A.20B.30

C.45D.60

10.假如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A)

A.下降B.上升

C.不变D.都可能

1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称为(A)

A.资源的稀缺性B.机会成本

C.规范经济学D.生产什么的问题

12.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C)。

A.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汽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汽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于我国国情

13.同一条曲线,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这是(C)

A.需求的变动B.价格的变动

C.需求量的变动D.需求和价格变动

1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均不断下降

1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B)

A.边际成本大小于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D.与边际成本无关

16.经济学家认为,工会的存在是:

(A)

A.对劳动供给的垄断B.对劳动需求的垄断

C.对劳动供求双方的垄断D.不能构成对任一方的垄断

17.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几个国家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4

18.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A.同质的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D.以上都不对

19.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

A.外部性B.排他性

C.竞争性D.以上都是

20.以下现象属于市场失灵的是(B)

A.收入不平等B.自然垄断

C.市场控制D.以上全是

四、名词解释

1.需求弹性: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之绝对值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用来说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

2.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3.恩格尔定律:

是指的是视频恩格尔曲线的特征,即随着消费者收入得增加,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将减少。

4.基尼系数:

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5.等产量线:

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所有可能投入量的组合

五、计算题

1.在商品X的市场中,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10-2P;

供给函数为S=4P-2。

(1)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并表示出均衡点。

(2)求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销量。

(3)假定消费收入增加了,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6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

(4)假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供给曲线向右移动6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

解:

(1)图略

(2)令D=S则,10-2P=4P-2得:

P0=2,Q0=6

(3)令D=S则,10-2P+6=4P-2得:

P0=3,Q0=10

(4)令D=S则,10-2P=4P-2+6得:

P0=1,Q0=8

2.设某水泥厂的需求函数为Q=400-2P,问:

(1)该厂计划每日销售水泥180吨,价格应为多少?

(2)每吨水泥售价150美元,每日能销售多少?

(3)价格提高至多少,销售量为0?

(4)每吨水泥价格P=120美元时的价格点弹性。

(1)Q=400-2P180=400-2PP=110美元

(2)Q=400-2P=400-2*150=100吨

(3)Q=400-2P=0P=200美元

(4)P=120Q=400-2*120=160

3.若某人对X商品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如下:

MUX=20-2X且PX=2元

MUY=40-8Y且PY=4元

现此人有24元且想全部用完,请问他对X商品和Y商品的购买量各是多少?

(1)

2X+4Y=24

(2)

得:

Y=3,X=6

4.某企业总的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平均总成本50万元,平均可变成本为10万元,求企业现在的产量。

√C=×

C+VC50Q=1000+10QQ=25单位

5.假设某人把价值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并将这1000万元存入银行A。

这种新存款最初增加了1000万元的货币量。

另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2,。

该笔存款引起的货币扩展过程(部分)如下表。

单位:

万元

第n轮

新存款

新贷款

新准备金

货币增加量

累积的货币增加量

1

2

3

1000

800

200

1)请将货币扩展过程填入下表,

2)计算货币乘数。

计算这笔存款在对整个银行体系造成的最终货币增加量是多少?

640

512

160

128

1800

2440

六、问答题

1.简述什么是通货膨胀,在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通货膨胀的衡量方法是什么?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理解时需要注意:

第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缺乏自动调节纸币供给量的功能;

政府可以强制纸币进入流通并在技术上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这就可能使纸币中的供给大大超过对它的需求,造成纸币供给量的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密切相关,但不等同。

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但是物价上涨并不一定反映通货膨胀。

物价的上涨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商品供不应求、商品内在价值量的上升、货币本身价值的下降以及商品价格的人为上调等。

这些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能看作通货膨胀。

另外,物价不上涨也并不一定不存在通货膨胀。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严格控制物价和工资,并实行商品的票证化、强制性储蓄和商品供应不足等所造成的物价不上涨的纸币供应量过多现象,称作隐蔽性或变相的通货膨胀。

因为只要政府放松物价管制,物价即刻就会上涨。

第三,“通货膨胀”中的“物价”,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不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资产。

第四,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的、普遍的上涨过程。

因而,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原因引起的部分商品价格上升,则不应视为通货膨胀。

第五,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在初期,物价上涨现象并不明显。

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社会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便会将餐余的纸币尽可能地转换成商品,社会购买力由此增加,物价即呈上升趋势。

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政府无限制地增加纸币供给,社会公众对纸币丧失了信心,开始抢购、囤积商品,从而使银行储蓄急剧下降,物价暴涨。

第六,通货膨胀期间,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程度并不一致。

物价上涨最快的是那些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消费品,然后才逐步涉及其他商品。

从地区看,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存在差别。

纸币集中投放地区,物价上涨最快,而后,纸币流向物价低的地区或商品流向通货膨胀严重的地区,这时,物价低的地区因纸币的大量流入或商品的大量流出,引起物价上涨;

而原来通货膨胀地区,则因纸币流出和商品流入,使物价上涨明显趋缓。

由于商品和纸币的盲目流动,造成通货膨胀期间地区间不同的价格水平。

衡量方式:

度量的基本方法分两大类:

指数度量和直观度量:

第一类,指数度量。

通货膨胀既然是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那么,测算物价上涨水平也就是度量通货膨胀。

测算物价上涨水平的指数大致有:

(1)消费物价指数。

是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水电煤等劳务费用的价格而编制成的综合性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对纸币购买力的影响。

(2)货币购买力指数。

这是消费物价指数的倒数,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纸币实际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单位纸币购买力与物价成负相关。

(3)批发物价指数。

这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物价指数,用以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从生产进入流通时价格变动的情况,也称生产者价格指数。

(4)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这个指数较为特殊,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用以描述通货膨胀的程度。

第二类:

直观度量。

在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受到人为的管制,不能反映纸币供给的具体情况,因此还需要采用直观度量方法测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1)市场商品官价与黑市价的背离程度,用背离程度的大小,说明通货膨胀的加重或缓和。

(2)储蓄率的升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银行的储蓄存款会稳步增长。

若无其他原因,储蓄率急剧波动,则反映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当储蓄率急剧下跌,可能就是通货膨胀严重引起存款的大量提取。

(3)价格补贴状况。

政府为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往往通过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补贴来稳定市场。

价格补贴涉及的商品数量和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此外,国民生产总值、商品供应量的增长与纸币增长量的比率、商品库存的变化以及纸币流通速度增减率为指标,也都可以用来推算通货膨胀的程度

2.简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区别:

基数效用论由马歇尔提出,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且有较为苛刻的假设条件,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

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

而序数效用论由希克斯提出,认为效用不可计量,但是可以进行比较,其假设条件也较为宽松,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

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

Ux=U(x1,x2,x3,…,xn)。

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

联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

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线得来的,而效用曲线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

序数效用曲论是基数效用论的完善和补充。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