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070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万吨储油中转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照明设施规范》GB50034-200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地区建筑部分)》JGJ26-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93

主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地方有关部门节能的文件、通知等

1.5报告编制的原则: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法规、节能控制指标、报批程序原则。

2、按照积极、稳妥、可靠、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做多方案比较、科学论证、优化技术方案的原则。

3、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情况,贯彻节能一体化、社会化、国产化的原则。

1.6节能报告的范围:

1、项目节热

2、项目节电

3、项目节水

4、项目建设对节能的贡献

1.7节能报告编制的必要性:

当今能源建设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各国对能源问题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能源短缺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水平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节能工作基础很薄弱。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利用能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发送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

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1.8项目简介:

该项目为新建存储、销售渣油、油浆、重油、润滑油等燃料油和润滑油项目,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55000万元,实现利税2050万元。

1、项目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管理区鹏晟石油产品有限公司位于***管理区兴港路东、科迪泥浆公司北。

该项目建成后,主要储存中转销售渣油、油浆、重油、润滑油等燃料油和润滑油,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需要。

法定代表人:

史长亮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代以来,石油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素有“工业血液”之称。

在解放前,中国历来被西方地质学者判断是传统的陆相国家,不可能拥有大的石油储量。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李四光等著名地质学家的科学指引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战线职工先后开发建设了大庆、中原、胜利等大型油田,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了牢固的资源基础.但是,中国的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依赖于石油的进口,也从来没有对油价的变动如此的敏感。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韩国这样的新兴现代化国家都纷纷将其本国的生产线向中国转移,造成中国国内需求高涨,大大增加了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石油产品渣油、油浆、重油、润滑油等油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近年来,上述各油品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旺盛,我国燃料油、润滑油行业一直存在一定规模的供给缺口,特别是***周边地区随着本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一一***大港通航范围的扩大,工业项目日趋增加,各项设施的逐步完善,燃料油、润滑油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

下一步港口建设的重点是推进多元化和现代化,建设杂货码头、原油及成品油码头、液体化学码头、集装箱码头。

在此基础上,依托港口和铁路、公路干线,发展仓储、运输业和商贸服务业,***电厂二期即将并网发电、还将建设滨海化工区、大型现代化仓储区、临港工业区与保税区。

为此燃料油、润滑油的存储销售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当地需求,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油库建成后将辐射***区及所辖的13个区县(港口、沧县、青县、***、盐山、吴桥、东光、泊头、献县、海兴、孟村、南皮、中捷),目标销售市场稳定、网络健全;

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渣油、重油、润滑油、油浆储油中转库非常适时必要。

总之,项目产品社会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项目规模:

项目建成后,一次性储存渣油、油浆、重油、润滑油可达3万吨,年均销售收入为55000万元,利税2050万元。

4、建设内容:

项目总征地面积为30000m2,约45亩。

拟建二级油库,拟建28座储油罐,包括14座2000m3固定顶储油罐、14座1000m3内浮顶储油罐,办公楼及配套设施。

5、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6、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管理区工业园区,兴港路东、科迪泥浆公司北。

7、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该工程投产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6000

 

1.1

固定资产投资

3000

1.2

流动资金

3000

2

资金筹措

2.1

自有资金

6000

2.2

银行贷款

3

营业收入

55000

4

税金及附加

850

5

总成本费用

52950

6

利润总额

1200

7

所得税

300

8

税后利润

900

9

利税总额

2050

10

投资利润率

%

20%

11

投资利税率

34.17%

12

投资回收期

5.26

13

财务净现值ic=8%(税后)

3039.39

10年 

14

财务内部收益率

17.34%

第二章节能分析

2.1我国的能源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大,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秤量为12.87亿吨标准油,比2003年增长12.11%,占世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2.51%,居美国之后为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59亿吨标准煤,增长9.5%。

2004年我国消费总量为13.86亿吨标准油,增长15.11%,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56%,居美国之后也是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增长9.5%。

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

原油36.8%、天然气23.7%、煤炭27.2%、水电6.2%、核能6.1%;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

原油22.3%、天然气2.5%、煤炭69%、水电5.4%、核能0.8%;

2004年煤炭生产与消费:

我国煤炭生产19.56亿吨,同比增长13.19%,占世界的生产总量的35.32%;

煤炭消费19.17亿吨,增长14.64%,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4.4%。

2004年石油生产与消费:

我国石油生产1.75亿吨,增长2.9%,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51%,居世界第六位;

消费量为3.09亿吨,增长15.8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9%,对外依存度达到47.3%。

2004年燃气生产与消费:

我国天然气生产量为408亿立方米,增长18.5%,占世界份额的1.51%。

2004年发电量与水电、核电消费量:

我国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增长14.79%,占世界发电量的12.53%,居世界第二;

我国水电消费量为3280亿千瓦时,增长16.6%,占世界水电消费总量的11.7%,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核电消费量为501亿千瓦时,增长14.12%,占世界核电消费总量的1.82%,居世界第十一位。

2.2节能的必要性

2.2.1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2.2.2世界各国把能源安全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并把提高能效和节能作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措施。

2.2.3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需求呈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能源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2.4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因此,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节能,将始终伴随我们一路同行。

2.3设计依据

2.3.1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7、《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1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1993

1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1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8

14、《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189-2005

1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0、《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2006年5月4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1、《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冀发改投资[2007]152号)

22、《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冀水资[2002]3号)

2.3.2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能源紧张业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省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致使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能源自给率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建筑业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等指标高位运行。

2005年全省能耗总量比2000年高76.4%,高于GDP增幅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96和4.41吨标准煤,分别高于全国0.74和1.82吨标煤,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

加强节能工作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多项节能政策、法规。

其中国家《十一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到2010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25吨标准煤,2003-2010年年均节能为2.2%,到2020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4吨标准煤,2003-2020年年均节能率为3%,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

2010年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也提出“十一五”期末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6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总体节能降低20%左右,工业节能达到25%以上。

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新机制。

第三章项目用热节能分析

3.1编制依据:

3.1.1项目工艺流程

3.1.1.1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油库业务的要求

2)便于生产管理和操作

3)尽量提高设备和管道的利用率

3.1.1.2工艺参数

1)油品输送温度:

常温

2)油管利用系数:

均取0.9

3.1.1.3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的流程可实现公路发油、油品的存储和倒罐等功能。

卸车计量采用储罐检尺和槽车检尺联合方式

(1)卸车流程:

油罐车→电动卸槽→潜油泵→集油管线→储油罐。

(2)装车流程:

储油罐→出罐管线→定量装车系统→油罐车。

3.1.2.设备方案

3.1.2.1储油罐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资质单位承建。

3.1.2.2仪表选型及主要仪表和设备

(1)仪表选用原则

1)选择的仪表满足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满足被检测变量的精度等级要求;

2)位于爆炸危险性区域的仪表及电气设备选择防爆产品。

防爆标准:

GB3836或其他等效标准。

防爆等级不低于ExdIIBT4,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3)选择的仪表满足当地环境温度要求;

4)开关型仪表的输出接点一般采用无源接点。

(2)主要仪表选型

1)发油控制阀采用国产电液阀。

2)流量计选择精度等级为0.2级的国产双转子流量计。

3)温度检测仪表选择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4)每个下装发油车位设置一套现场多功能显示操作器,集成了现场操作、流量显示、IC卡读卡、下装溢油静电保护等功能。

5)储罐高液位监测选择音叉式液位开关。

6)消防水罐液位检测选择静压式液位计。

7)扫舱罐液位计选用磁翻柱液位计。

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数量

2000m3固定顶储罐

1000m3内浮顶储罐

定量装车控制阀

28

装车流量计

本项目在院内设置锅炉房1座,选用1台蒸发量为2t/h的锅炉,以满足冬季采暖、洗浴用水、项目用汽的需要。

3.2生产用煤年耗煤量的测算:

年消耗煤量的测算:

年耗煤量:

200吨。

3.3用煤费用的测算:

用煤费用按800元/吨测算,年用煤量为200吨,年总用煤费用为16万元。

项目用煤能耗测算表

耗能工序名称

折标系数

折标煤(吨)

耗煤(吨)

年耗值(万元)

原煤

0.7143

142.86

200

16

总计用煤量200吨,折标煤142.86吨,年耗价值16万元。

3.4节煤应采取的措施:

1、蒸汽锅炉采用节能锅炉。

2、车间、办公用房等门窗均采用塑钢门窗,塑钢门窗本身兼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果,从门窗使用的性能看,导热系数低,减少了传导热损失;

塑钢型不易与建筑物及玻璃之间产生缝隙,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了对流造成的热损失,其节能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门窗。

通过以上节煤措施预计用煤量可减少5%左右。

3.5节能效果的预测:

经采取以上措施年节煤量约10吨,年耗煤量降至190吨,年节约煤费约0.80万元。

第四章项目用电节能分析

4.1项目生产用电:

1、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见第三章第一节

2、设备选型

附表4-1主要设备一览表

4.2项目用电分类及耗电量:

本项目主要生产负荷为III类负荷。

设备装机容量约50kW,办公及照明容量约20kW,经计算有功功率为49.5kW,视在功率为51.95kW,经计算本项目年用电量15万kWh。

用电负荷计算详见下表。

用电负荷计算表

用电设备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Kx

功率因数

计算系数

计算负荷

有功

无功

视在

cosΦ

tgΦ

kW

kvar

kVA

生产设备

50

0.7

0.8

0.75

35

26.25 

办公及照明

20

0.9

0.48

9.6

小计

70

55

35.85

乘同时系数0.9

49.5

32.27

无功补偿

16.5

低压侧负荷合计

15.77

51.95

补偿后功率因数

0.95

4.3用电费用的测算:

用电费用按0.75元/度测算,年用电费用为11.25万元。

项目生产用电能耗测算表详见下表

项目生产用电能耗测算表

耗电(万度)

1.229

18.44

15

11.25

总计用电量15万度,折标煤18.44吨,年耗价值11.25万元。

4.4节电应采取的措施:

该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竞争力,是国家提倡的项目。

该项目用电量不大,可采取一定管理措施,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峰用电,以节约电费,并采取以下节电措施:

1.采用节电输送设备,节约电能。

2.选用的电机、风机、油泵等机电设备均为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

3.降低电力无功损耗及线损,采取电气控制室集中无功补偿,达到减少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素的目的。

4.本工程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效率高的优点,并选用节能型的灯具。

通过以上节电措施预计用电量可减少8%左右。

4.5节能效果的预测:

经采取以上措施年节电量约1.20万度,年耗电量降至13.80万度,年节约电费约0.90万元。

第五章项目节水分析

5.1项目节水的意义和必要性:

1、项目节水的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世界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水的供应相适应,不能无限制的采用水,不能超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由来已久。

从历史上看,我国是干旱发生频繁的国家,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在2200多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发生大的灾害就达1300多次之多。

我国水资源不仅有均占有量少,而且水分布极不平衡,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5%,水资源却占全国的19%。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

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为1600万立方米,每年因为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广泛有效地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

2、项目节水的必要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和不合理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不容忽视:

以黄河下游为典型代表的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导致了河道排洪能力下降,使工农业生产受损失,城乡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恶化了河口地区的生态与环境。

一些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全国困地下水超采已使漏斗面积达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

污废水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严重地破坏了有限水体的综合功能,全国主要江河有近46%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其中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5.2项目用水总负荷:

该项目用水为生活用水及绿化用水,严格按《河北省用水定额(试用)》规定进行。

该项目需要新增工人及技术人员30人,主要是食用水,洗涤用水,卫生间用水。

每人每月用量约1.5方。

则全年耗水约540吨。

绿化用水约660吨/年。

全年共计用水约1200年。

5.3生产、生活全年耗水额的测算:

1、测算依据:

储油中转库每年生产360天预测。

2、全年耗水量:

项目全年用水量:

1200吨/年。

5.4用水费用的预测:

该项目用水由新增深井水供给,市政给水作备用水源,用水是有保证的。

企业上缴水资源费和消耗电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