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983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docx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章后习题

参考答案或提示

第1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1.1判断题

(1)×

(2)×(3)×(4)×(5)√(6)√(7)√

1.2单项选择题

(1)A

(2)D(3)D(4)B

1.3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E(3)ABC

技能题

1.1答:

第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1)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2)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

(3)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

(5)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

(6)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1)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作出了贡献。

(2)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的,充实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供应,为各国、各地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3)中国的进口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4)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2答:

外贸代理制是指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代生产、订货部门办理进出口业务,收取手续费,盈亏由委托单位负责的一种制度。

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公司在出口方面一直是采取收购制,即由外贸公司用自有资金向国内供货部门收购出口商品,然后由外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自营出口、自负盈亏。

推行外贸代理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即改为由外贸公司接受国内供货部门的委托,代其对外签订出口合同,代办出口手续,收取约定的佣金,至于出口的盈亏则由国内供货部门自负。

这项改革的主要好处在于:

它有利于国内供货部门了解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促使他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国内生产供货部门对履行出口合同的责任感,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减轻外贸公司在收购出口货源方面的财务负担,并使外贸公司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对于工贸双方都十分有利。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规不健全,立法不统一。

我国外贸代理中,当事人的责任和利益不相称,权利和义务不公平、不符合代理制度的一般原则。

现行的外贸代理制难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也不符合国际贸易代理制的发展趋势。

观念应用

1.1答: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分层次、有重点的由外向内逐步推进的历史进程。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首先是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沿海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兴办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起步的;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层次;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层次;内地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四个层次。

其次是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0年4月,按照邓小平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市开发、开放浦东。

这是我们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又一个重大部署,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四大报告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确定了发展目标: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因此,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市、镇,还开放了一些沿江(长江)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2答: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最根本的内容。

因为扩大出口是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物质基础,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关键,它决定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范围。

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都与对外贸易密切相关,都要通过外贸来实现。

我国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广大地区,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第2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选择题

(1)B

(2)C(3)D(4)D(5)C

技能题(略)

观念应用

答: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主要从一国价值增值的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的,而国际价值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同一商品拥有两种价值尺度,即国内(别)价值和国际价值。

国内交换以国内价值为尺度,即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国际交换以国际价值为尺度,即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

(3)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即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

在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情况下,对外贸易双方都可通过出口具有优势或相对优势产品,进口具有劣势或相对劣势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国内价值的增值。

(4)可见,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各国通过国际贸易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价值总量,也就是取得经济利益的理论依据。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取得贸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

第3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3.1判断题

(1)√

(2)×(3)√(4)×(5)√

3.2单项选择题

(1)B

(2)C(3)D(4)C(5)A

3.3多项选择题

(1)BD

(2)ABE(3)ABCD(4)ABCE(5)CD

技能题

3.1答:

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力争到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占到50%左右;高科技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

3.2答:

(1)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

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

(2)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

3.3答:

(1)从国际环境看:

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保护主义盛行,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种种限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市场的重新组合,必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新的困难;南亚、东盟等新兴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从国内因素看: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原料成本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到位,产品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以来的优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轻纺工业比较优势的削弱,我国必须转换轻纺产品的出口模式。

观念应用

3.1答:

科技兴贸的重要意义: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科技兴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适应了经济、科技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潮流。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4)“科技兴贸”与“贸兴科技”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兴贸“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出口产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表现为:

(1)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2000年占外贸出口15%的基础上,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到2005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0%,到2010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0%。

(2)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以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农产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到2005年,使上述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

科技兴贸“十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区别: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因而从战略高度认识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对于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为将科技兴贸战略推向深入,2001年,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规划“十五”计划期间贯彻“科技兴贸”战略的目标任务以及保证措施。

(1)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出口产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是科技兴贸“十五”规划的核心。

科技兴贸战略的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2000年占外贸出口15%的基础上,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到2005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0%,到2010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0%。

二是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以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农产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到2005年,使其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保证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确立了以下工作重点及相应措施: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包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体制创新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资金投入机制创新。

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首先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其次要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以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水平。

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不仅要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外贸领域的推广应用,而且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这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调整重组的机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我国能否解决贸易摩擦加剧等突出矛盾,跨越国外的各种贸易壁垒;关系到我国能否处理好外贸发展速度与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提高到35%,软件出口超过100亿美元,医药产品出口超过200亿美元。

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系。

到2010年,在信息、医药、软件、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建设100家出口创新基地;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培育1000家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同时重点扶持一大批科技型出口骨干企业。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到2010年,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同时,重点培育160个高科技自主出口品牌。

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到2010年,将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合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配套资金比例,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体系。

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到2010年,大幅提高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重,重点扶持的出口免验和绿色通道企业达到2500家,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3.2答:

重要意义:

(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体制创新。

(2)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

(3)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

(4)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

具体措施:

(1)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减少对某些市场过于依赖而带来的风险。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的地位。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合作。

第4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4.1判断题

(1)√

(2)√(3)×(4)×

4.2单项选择题

(1)A

(2)C

4.3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3)ABCDE(4)ABCDE

技能题

4.1答: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主要通过下列法定制度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1)出厂前的质量监管和检验制度。

(2)认证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进出口商品实施认证管理。

(3)验证管理制度。

商检机构对国家实行强制性认证及其他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出口商品进行相关验证。

(4)加施商检标志和封识制度。

经商检机构加施封识的商品,不得擅自启封、涂改、移动和销毁。

(5)复验、复议、诉讼制度。

进出口商品的报检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原商检机构或者其上级商检机构以至国家商检部门申请复验,对复验结论不服或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除上述监管制度外,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还通过对报检代理人的管理、对经许可的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等措施,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4.2答:

第一,登记。

根据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法律的政策规定,凡是经批准具有出口货物经营权的企业,必须自被批准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

第二,申请。

由经营出口产品的企业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报“出口产品免税申请表”,并按规定提交有关单据和证明。

凡由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产品,需提交销售发票和经海关加盖出口印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凡由生产企业委托外贸或工贸企业代理出口的产品,需提交由受委托企业出具的并经受托企业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代理出口产品证明”;凡由外贸企业和执行外贸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工贸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需提交“自营出口销售明细账”或“出口主要产品销售利润(亏损)表”以及“出口货物报关单”。

观念应用

4.1答:

经济调控手段与其他管理手段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

政府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第二,间接性。

国家通过影响利益分配格局,间接影响企业利益,进而影响企业行为决策。

第三,非歧视性。

企业置身于相同的宏观环境,面对相同的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参数,因而,经济调控手段具有公平性、非歧视性的特点。

第四,非强制性。

经济调控手段遵从物质利益原则,主要通过影响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间接地引导企业的行为,对企业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4.2答: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具体管理手段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审批许可管理、登记管理、对重要货物实行国营贸易、指定经营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海员管理、外汇管理等。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依托的是国家的行政权力,与对外贸易其他国家管理手段比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速效性。

凭借行政组织权力,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行政手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及时反应,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速效性。

第二,与法律手段不同的强制性。

对外贸易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管理手段,是一种直接干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措施。

第三,纵向性。

对外贸易行政手段在组织机制上具有自上而下的纵向特征,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由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提出的特定要求,运用行政权力发布命令、指示,依靠行政组织从上到下、逐级下达和贯彻执行,每一级行政机关都对其上一级负责。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进行必要的国家宏观管理,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3答:

我国新的外贸法既是适应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要求的产物,也是我国作为WTO成员履行WTO协议的义务的体现,新的外贸法体现了WTO的基本原则。

(1)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关系原则。

(2)市场准入原则。

这一原则所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的。

(3)透明度原则。

(4)公平贸易原则。

第5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5.1判断题

(1)√

(2)×(3)×(4)√(5)×(6)×

5.2单项选择题

(1)C

(2)B(3)D(4)A

5.3多项选择题

(1)AD

(2)ADE(3)BC(4)ABCDE

技能题

该国在乙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设出口N单位乙产品,可换回3/2N单位甲产品,实现3N小时的价值增值。

案例分析

提示:

我国当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低成本、低价格为核心的数量扩张型出口增长模式,其带来的消极效应包括:

(1)出口创汇能力低;

(2)贸易条件恶化;(3)易招致贸易报复;(4)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的过度、低效率的开采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遏制。

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效应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按国别地区政策,体现不同销售意图,制定合理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价格。

第6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6.1判断题

(1)×

(2)√(3)×(4)√(5)×

6.2不定项选择题

(1)AC

(2)B(3)ABC(4)A(5)D

技能题

6.1答:

芒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在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间自由流动,而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贸易的结果会达到均衡并实现商品价格以及要素价格的均等。

假如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使得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流动障碍全部取消,但同时存在贸易障碍,这必然会引起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

资本的流动同样会达到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

因此,芒德尔实际上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论解释商品的国际流动。

由于贸易障碍会对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贸易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

6.2答:

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母国)的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

6.3答: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进口替代效应、出口创造效应和进口引致效应。

6.4答: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1)它使我国迅速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促进出口增长,以换取本国发展所需的外汇。

(2)优化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其一是提升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其二是提升进口商品结构,由消费型进口转变为生产型进口。

(3)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

(4)推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6.5答:

我国对外投资具有以下的必要性:

(1)发展对外投资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发展对外投资是规避贸易壁垒、确保出口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3)发展对外投资是有效利用国外资源、保证资源供应的捷径。

(4)发展对外投资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

(5)发展对外投资是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观念应用

6.1提示:

我国发展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分阶段推进对外投资的发展。

(2)选择对外投资的战略重点。

(3)促进对外投资的措施建议。

6.2提示: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案例分析

提示:

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热国,主要是因为:

(1)随着中国入世,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2)具有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

(3)劳动力成本较低。

(4)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

(5)经济发展快速。

(6)绕过一定贸易壁垒,利于开发我国市场。

第7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7.1单项选择题

(1)C

(2)A(3)A(4)C(5)B

7.2多项选择题

BCE

技能题

7.1答:

联系实际分析中国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货物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增长波动较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与进口的增长波动较大。

进出口的频繁波动说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2)货物出口与进口的增长速度不对称,结果是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225.4亿美元提高到2002年的303.7亿美元,降为2003年的255.3亿美元,2004年又回升到319.8亿美元。

(3)货物出口贸易结构仍呈低级化。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即便是近年来机电产品出口有所增加,但由于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国内企业只能收到加工费,因此,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出口效益的改善并不明显,反而是货物出口贸易结构的低级化使国内出口企业随时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危险。

(4)出口经营方式粗放。

第一,出口制成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第二,低价恶性竞争激烈。

由于片面追求出口创汇,加上宏观管理乏力,引发出口贸易经营秩序混乱,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使得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国外反倾销指控不断。

(5)产业内贸易水平低。

中国货物贸易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从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因素来看,中国仍处在国际分工的底层,产业内贸易还处于较低水平。

(6)出口市场高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市场的国别(地区别)非常集中。

2004年,中国货物贸易的十大对象依次为:

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征短期内不会改变。

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7)东、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

在中国对外货物贸易中,沿海地区省份和城市的贸易规模一直名列前茅,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在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却很小。

虽然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加快,但中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在地域空间上仍体现出很强的从东到西梯度递减的特征。

(8)贸易争端也呈现增加的趋势。

中国货物贸易争端的趋势是:

①从关税上的反倾销向动植物卫生检疫和技术壁垒发展。

②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发展。

③从“入世”承诺向国内相关法规延伸。

7.2答:

(1)出口结构的特点表现为:

①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

②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2)进口产品结构的两个显著特征:

①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

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大增。

③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下降,但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

7.3答:

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是:

(1)加工贸易的国内地区分布和海外伙伴均比较集中。

(2)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

(3)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

(4)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案例分析

提示:

(1)

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净出口贡献率降低。

进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