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1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docx

国际贸易习题集锦

第一章习题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年4月28日浏览次数:

21801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人保税仓库,不进人关境,称为(      )。

A.专门进口B.总进口  C.净进口D.间接进口

2.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于香港而言称为(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4.转口贸易的商品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      )。

A.只能采取间接运输

B.只能采取直接运输

C.既可直接运输,也可间接运输

D.只能过境运输

5.假如进出口价格指数不变,如果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在同期内高于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则贸易条件(      )。

 A.将会恶化    B.将会改善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6.二次大战结束初期至1973年是国际贸易的(      )。

A.迅速发展阶段  B.缓慢发展阶段  C.停滞阶段  D.倒退阶段

7.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中

A.原始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早期

8.某年世界出口货物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货物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较难

A.0.1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3.3万亿美元

9.1998年某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8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400亿美元,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00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2.8%    B.14.7%   C.16.2%      D.18.5%

10.2002年,美国的进口额约1.2万亿美元,出口额约8千亿美元,GDP约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2%  B.8%  C.4%    D.20%

11.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国家经济集团在世界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采用的指标是(      )。

A.贸易差额

B.对外贸易额

C.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二、多选题

1.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E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

2.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   D出超   E入超

3.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E.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

4.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

D.出超

E.入超

三、判断题

1.国际贸易额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之和。

(      )

2.净出口是指出口商品以净重计数的出口量。

(      )

3.以国境与关境划分的进出口,分别称为国境贸易和关境贸易。

(      )

4.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      )

5.总贸易的统计方法是以关境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

(      )

6.凡通过第三国或地区转运出口的商品,对第三国或地区而论,都属于转口贸易的商品。

(      )

7.复进口是指该国出口商品在国外未经加工改制又再进口。

(      )

8.复进口是指该国出口商品在国外未经加工改制又再进口。

(      )

四、汉译英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贸易量;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的地理方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有形贸易;无形贸易;总贸易;专门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双边贸易;多边贸易;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水平贸易;垂直贸易;贸易额

五、问答题

1.什么叫国际贸易?

它与对外贸易有何区别?

2.简述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概念或常用术语?

3.国际贸易主要有哪些分类?

试举例说明?

4.国际贸易是如何产生的?

5.国际贸易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 单选题

(B)(C)(A)(C)(C)(A)(B)(B)(C)(D)(C)

二、多选题

(AB)(BCE)(AB)(BCE)

三、判断题

1.对。

2.错。

同类商品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

3.错。

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4.错。

是各国或地区的货物出口额之和。

5.错。

以国境为标准。

6.错。

对第三国而言,是过境贸易。

7.对。

8.对。

四、汉译英

(International Trade)

(foreigntrade)

(quantityoftrade)

(balanceoftrade)

(favorablebalanceoftrade)

(unfavorablebal(ratio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

(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

(DirectionofTrade)

(exporttrade)

(importtrade)

(transittrade)

(entreporttrade)

(re-export)

(re-import)

(tangiblegoodstrade)

(intangiblegoodstrade)

(generaltrade)anceoftrade)

(balanceofpayment)

(Terms of Trade)

(specialtrade)

(directtrade)

(indirecttrade)

(bilateraltrade)

(multilateraltrade)

(free-liquidationtrade)

(bartertrade)

(horizontaltrade)

(verticaltrade)

(Value of Trade)

五、问答题

答案略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2、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

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西托夫斯基   B.范纳    C.小岛清   D.李嘉图

二、多选题

1.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表现为(   )。

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C.从分工类型看,从垂直型分工逐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D.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分工趋于加强

E.发展中国家被日益排除在国际分工体系之外

2.判断一国某商品具有绝对优势的方法是()

A.劳动生产率

B.相对劳动生产率

C.生产成本

D.相对生产成本

E.机会成本

3.判断一国某商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方法是()

A.劳动生产率

B.相对劳动生产率

C.生产成本

D.相对生产成本

E.机会成本

4.提供曲线是一条平滑曲线,它表示()

A.一国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

B.一国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C.供给曲线

D.需求曲线

E.既不是供给曲线,也不是需求曲线

5.判断一国某商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方法是()

A.劳动生产率

B.相对劳动生产率

C.生产成本

D.相对生产成本

E.机会成本

三、判断题

1.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不适用。

(  )

2.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说”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并提示了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   )

3.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后由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

(  )

4.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  )

5.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     )

6.净出口是指出口商品以净重计数的出口量。

(   )

7.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后由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

()

8.战后国际分工从水平型分工向垂直型分工过渡。

(   )

9.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垂直型国际分工。

(   )

10.当一国某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大于其相对工资率时,表示该国可以出口该商品。

()

11.在互利贸易区图中,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较线所靠近的坐标轴表示的商品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

12.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没有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开展国际贸易还是有利的。

()

13.在运输成本不为零的条件下,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可能不能出口,但也不能进口。

()

四、汉译英

国际分工;绝对优势;绝对成本;比较优势;比较成本;相互需求说

五、问答题

1. 2002年美国市场推出了一种可发声的地球仪,在美国商场的零售价为88美元,由美国公司设计经销,在广东和江苏两地生产。

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了一家香港公司,每件40美元。

香港公司将订单交给了相熟的一家广东外贸公司,每件20美元。

外贸公司再以每件15美元交给工厂,工厂的原料和生产成本为12美元。

美国公司以每件7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

试结合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对这一事例加以评析。

2.下表给出了两个国家为获得1单位的下列五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天数:

 面包 影碟机 灯具 地毯 书

英国 2 8 5 3 2

美国 3 6 2 2 2

   美国的工资是每天20美元,英国的工资是每天8英镑,汇率是1英镑换2美元。

(1)假设美国的工资不变,汇率不变,请计算出与两国间双向贸易一致的英国工资的上限与下限(用英镑/天来表示)。

(2)假设两国的工资均不变,计算出与两国间双向贸易一致的汇率上限与下限(用美元/英镑来表示)。

3.下表给出了两种产品、多个国家模型中的劳动投入量,假设国际贸易条件为1匹布:

3蒲式耳小麦,是否所有的国家都必定能从贸易中获利?

如果是,每个国家将进口和出口哪些商品?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注:

要画出多国互利贸易区图)(7分)

 布 小麦

英国 5小时/匹 2小时/蒲式耳

葡萄牙 4小时/匹 1小时/蒲式耳

美国 3小时/匹 3小时/蒲式耳

美国、英国向葡萄牙出口布(1分),葡萄牙向美国、英国出口小麦(1分)

4.下表给出了两个国家为获得1单位的下列五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天数:

 面包 影碟机 灯具 地毯 书

英国 2 10 4 3 2

美国 2 6 2 2 3

   美国的工资是每天20美元,英国的工资是每天8英镑,汇率是1英镑换2美元。

(1)假设美国的工资不变,汇率不变,请计算出与两国间双向贸易一致的英国工资的上限与下限(用英镑/天来表示)。

(2)假设两国的工资均不变,计算出与两国间双向贸易一致的汇率上限与下限(用美元/英镑来表示)

5.简述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6.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试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7.穆勒的“相互需求说”包括哪些内容?

用“提供曲线”作进一步说明。

8.西方经济学者是怎样修正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他们从中得出了哪些理论结论?

9.本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1/4,生产1单位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为1,生产1单位布的劳动投入为1/2。

(1)本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外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为什么?

(2)假如外国用1单位布换取本国3单位小麦,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

为什么?

(3)假如外国用1单位布换取本国1单位小麦,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益分别是多少?

为什么?

10.本国生产奶酪的单位劳动投入为6,生产面包的单位劳动投入为2:

外国生产奶酪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面包的单位劳动投入为4。

(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相对生产优势(即比较优势),为什么?

(2)对本国和外国而言,用奶酪表示的面包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在贸易均衡状态下,面包的价格大致如何?

(4)如果在世界市场上,面包的价格/奶酪的价格=2,为什么两国会展开专业化分工?

(5)证明外国通过专业生产奶酪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11.什么叫国际分工?

它对国际贸易有什么作用?

12.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之间是什么关系?

13.哪些因素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C)(A)(C)

二、多选题

 (ABCD)(AC)(BDE)(ABCD)(BDE)

三、判断题

1.错。

比较优势只与相对生产率有关,与机会成本是否递增无关。

2.错。

大卫.李嘉图。

3.错。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后由穆勒、马歇尔等人发展。

4.错。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占主要。

5.错。

占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6.错。

一定时间内同类商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7.错。

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8.错。

从垂直型分工过渡到水平型分工。

9.对。

10.对。

11.对。

12.对。

13.对。

四、汉译英

1.(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ur)

2.(absoluteadvantage)

3.(absolutecost)

4.(comparativeadvantage)

5.(comparativecost)

6.(reciprocaldemanddoctrine)

五、问答题

1.答:

(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侧重发展本国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提供出口。

我国具有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提供相关产品出口是符合比较优势理论观点的。

(2分)

(2)比较优势背后存在的问题:

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提供相关产品出口的确符合我国国情,但在各地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生产同类产品并出口,而世界需求没有同步放大的情况下,最终只能低价竞销。

这种机械地坚持以低价占领国际市场的策略,造就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量增价减的恶性循环,形成了低端出口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贫困化增长。

那些能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主或中间性的贸易公司可通过压低价格增加贸易量的办法来转嫁贸易条件恶化的后果,但广大的一线生产者只能成为国际剥削的受害者,在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下,他们只是低价销售的价格接受者,无任何讨价还价的能力。

只强调生产领域中低成本战略的运用而忽视国际商品流通领域里正常利润的索取,造成了商品国际增殖链国内部分的比重过小,最终形成了建立在我国劳动者长期低生活水平上的国际剥削。

(1分)

第二,创新型的动态比较成本学说所倡导的应根据一国主导产业的变化逐渐更新出口主导产业的主张在我国没有得到体现。

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出口结构雷同,反应了我国出口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1分)

第三,由于发达国家衡量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偏重数量而不偏重金额,数量扩张型的出口增长模式又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恶化,贸易摩擦及贸易争端不断。

(1分)

2.答

面包

影碟机

灯具

地毯

英国

2

8

5

3

2

美国

3

6

2

2

2

英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5

0.75

0.4

0.67

1

英国的相对工资率

8*2/20=0.8

0.8

0.8

0.8

0.8

(1)0.75*e/W<1

         0.75*2/20<1

          7.5<10                (2.5分)

(2)0.75*2/W<1

         0.75<8*e/20<1

         1.875              (2.5分)

3.略

4.

(1)0.67*e/W<1

                 1. 67*2/20<1

                 6.7<10               (2.5分)

      

(2)0.67*2/W<1

                 0.67<8*e/20<1

                 1.675              (2.5分)

5-13略

第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

A.绝对成本差异   B.相对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2.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

A.产业内贸易说         B.技术差距说    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说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     )

A. 30年代     B. 50年代   C. 70年代    D. 90年代

6.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7.系统地提出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经济学家是(     )

A.李嘉图           B.李斯特     C.凯恩斯            D.托马斯

8.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夕阳工业理论    C.国防论            D.资源禀赋论

9.现代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秉赋说》说明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和变化决定各国贸易品生产的选择,提出这一学说的是:

(     )

A.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B.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

C.瑞典经济学家俄 林

D.英国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

10.俄林认为区域间和国家间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

A.各国所生产的同一商品的价格的绝对差

B.各国之间不同的比较优势

C.规模经济

D.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

11.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倡保护主义,他认为一国处于(     )。

A.农业阶段,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农工阶段,应实行保护农业与工业政策

C.农工阶段,应实行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D.农工商阶段,应实行保护工商业政策

12.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

A.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B.商品出口战略

C.技术转让战略

D.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3.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

这种说法来自(     )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D.赫-俄的要素比例说

14.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的是(     )

A.哈罗德B.李斯特 C.诺克斯D.罗伯特逊

15.约翰•穆勒在比较成本基础上,以供求决定价值的观点解释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     )

A.最大利益问题 B.比率问题  C.绝对利益问题  D.等价与不等价问题

二、 多选题

1.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

A.绝对成本论 B.相对成本论C.生产要素禀赋论D.规模经济理论E.相互需求贸易理论

2.接生产要素秉赋进行国际分工的理论是由(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E.诺克斯

3.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原因是(     )

A.关税政策

B.自然资源缺乏

C.要素密集度逆转

D.需求偏好

E.产品生命周期

三、 汉译英

要素禀赋理论;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里昂惕夫之谜;规模经济;偏好相似理论;

四、问答题

1.下表给出了不同年份中国出口商品的要素构成状况,请根据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出口商品要素构成的这种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的要素构成(%)

      项目

年份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

1980 51.3 34.6 14.1

1985 51.27 27.6 21.1

1990 25.6 36.4 38

1995 15.7 50.8 33.5

1999 11.6 48.5 39.9

2.简述里昂惕夫之谜,并用两种观点解释?

3.请分析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开展国际贸易的影响?

4.为什么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5.为什么说赫克歇尔—俄林学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个里程碑?

6.试用机会成本分析法解释一国在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是如何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

7.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西方学者是如何解释它的?

8.具体举例说明新要素贸易说同赫—俄学说的关系。

9.根据产品差距理论,模仿时滞与需求时滞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10.产品生命周期说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11.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2.西方新贸易理论有何重大特点?

请举例说明。

1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D)(B)(B)(C)(C)(B)(D)(C)(D)(C)(A)(D)(D)(B)

二、多选题

(ABCE)(CD)(ABCD)

三、汉译英

1.(treoryofeadowment)

2.(opportunitycost)

3.(productionpossibil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