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465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十六课今天的天气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能利用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2、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天气情况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教法:

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对今天的天气观察得怎么样知道今天的天气是怎么的吗

学生对自己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情况进行汇报,互相交流课前的准备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恰当评价.

活动一:

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天气情况.

师:

谁能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让学生模仿气象员到前面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

气温、风向、风力等.

师:

同学们观察、记录得真不错.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

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

老师将天气的其他内容写在黑板上(如降水、运量、空气湿度等).

二、探究活动

活动二:

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汇报交流时,应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允许学生对他人的汇报当场置疑,也允许小组同学随时补充交流结果或对置疑进行解答.根据各组的汇报,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

师:

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老师通过查阅资料,也知道了一些方法,请看资料.读完后,教师提问:

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2)学习目测获得天气的方法.

(3)讨论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方法.

观测天气主要观测那几个方面呢(教师补充)

三、拓展活动

活动三:

组织室外观测活动.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板书设计:

16.今天的天气

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云量

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我的雨量器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雨量器的特点,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降水等级名称及不同等级的判定标准;认识雨量器,简单了解雨量器各部分的构造特点、用途和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雨量器;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察雨量器,了解雨量器的组成和特点。

这都是大家的感受,其实要确定一场雨究竟下得有多大,是有标准的。

请看屏幕,这是一张降雨等级表,在12小时时间范围内,降雨量小于5mm的为小雨,在5.1mm—15mm之间的为中雨……

(学生根据教师的解说,了解图表中的内容。

师:

你们知道气象台的叔叔阿姨使用什么仪器收集雨量的数据吗(学生猜测。

师:

他们是用雨量器完成测量的。

大家见过雨量器吗想看看真正的雨量器吗(将雨量器展示在同学面前。

师:

请大家围拢过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我们都能发现什么。

组织交流。

(交流观察所得──雨量器的组成与特点。

活动二:

学生自制雨量器,了解使用方法。

师:

根据雨量器的特点,如果让你自己来做一个雨量器,你想怎么做?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使用何种工具以及制作步骤与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师:

雨量器做完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师:

有了雨量器,怎么用(学生简单陈述)

师:

讲的有道理,老师也有几点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出示幻灯片并作讲解。

师:

完成了雨量器的制作,并知道了使用方法,接下来最想做的是什么?

活动三:

用自制的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

活动四:

拓展延伸。

师:

我想大家一定盼望着下一次的降雨吧,也好把我们的雨量器派上用场,但是别忘了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17.我的雨量器

雨量器量筒

量杯单位:

毫米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我的风向仪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在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互助与交流的精神,享受成功的快乐。

3、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仪,并了解它们的构造。

教学准备:

每组制作材料:

软木杆、卡纸、彩笔或彩纸、钉子、吸管、木块、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看)现在想看吗(想)看时请你注意录像中的信息,等一会儿我有问题要问大家。

刚才预报员最后说什么风北风、南风、东风等统称为风的方向,简称风向。

风向是用什么测定的(风向仪)板书:

风向仪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认识风向仪

1、启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看到这个风向仪,你想了解关于它的哪些问题呢(生提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探究问题:

①构造?

②测风?

③制作?

2、讨论探究方法

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谁肯动脑筋想出办法来

3、小组探究,师巡视指导。

4、汇报探究结果

活动二:

做个风向仪。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1、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设计方案

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风向仪你们想制作一个怎样的风向仪呢请各小组同学悄悄的讨论一下,订出你们的秘密方案。

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活动三:

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测风向。

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的风向仪箭头指向哪方说明了什么(箭头指示风向)板书,齐读。

三、课堂评价。

四、拓展活动。

同学们,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课后请大家利用自己的风向仪进行观测,了解我们这个地区在初冬的风向特点,并做好记录,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板书设计:

18.我的风向仪

风向仪:

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

教学反思:

第十九课一周的天气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的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重点、难点

1、分析、归纳是总结材料的是重点。

2、对天气情况观测、记录是难点。

教具:

各种统计表格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

一、导入

师:

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一周的记录了。

你们都记录了那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生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谈话:

这样的记录拿给别人看能看明白吗?

生:

看不明白。

师:

怎样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讨论整理方案。

1、分小组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利用表格和曲线图等方法

进行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资料的汇报。

3、同学们都整理的很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整理风向时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采用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整理降水量、云量风力等采取图表形式(出示例子条型统计图)

4、师提示在整理表时,一定要在上面或下面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

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5、学生整理资料:

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活动二:

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发言。

我们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有什么用呢?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拓展活动:

今天我们只是对一周的天气进行了统计。

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相信你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板书设计:

19.一周的天气

气温风力风向云量降水量

预测天气

教学反思:

第二十课空气在哪里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重、难点]空气占据着空间。

[材料准备]水槽、气球、塑料袋、杯子、软塑料杯、三角漏斗、平底烧瓶、杠杆尺等材料。

[教学过程]

魔术导入

1、首先,教师取出一个装三分之二水的水槽和一个乒乓球。

问:

老师把乒乓球放在水槽里,乒乓球会怎样?

师取出一只玻璃杯,问:

如果老师用这只玻璃杯罩住乒乓球,那么乒乓球会跑到什么位置?

生猜

2、教师继续调动学生。

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有没有颜色用鼻子嗅一嗅,空气有没有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用眼睛观察一下,空气有没有形状

3、师继续:

既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存在呢?

(一)、学生活动

1、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

(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1、再来做一个魔术。

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

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3、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

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

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

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

拓展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可后想干些什么还想探究那些问题例如:

水里面有空气吗其它星球上有空气吗我们想办法去了解吧

 

 

板书设计:

20.空气在哪里

像空气这样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

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反思:

第二十一课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的解释。

重、难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

一、空气的组成

头脑风暴:

你对空气知道多少?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

学生提出

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什么是空气?

②空气确实存在吗?

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

【实验探究1】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空气确实存在?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空气的存在。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获取结论:

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

提出假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

收集证据做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思维延伸:

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小结】

①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

②空气中有1/5体积的氧气,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

③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2、空气与人类的关系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1)憋住气,短时间内不呼吸,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运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就越多。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体会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自由阅读课本的“资料卡”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何收获

4、课后拓展活动

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用途

 

板书设计:

21.空气的成分

支持燃烧(氧气21%)

空气是由等多种气体组成

不支持燃烧

(氮气---78%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二课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知道空气污染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相协作,愿意探究的精神。

3、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楚是什么东西污染了空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摄影吗?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一起看看吧!

(课件播放)

3、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4、对!

这里的环境的确很美,空气也很清新,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1、现在我们再看一些图片。

(课件播放)

2、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3、哦!

燃烧的烟尘!

燃烧时是不是排放出烟尘呢?

4、我们经常看见烧垃圾时就有这样的塑料泡沫,(出示塑料泡沫)想不想试试?

二、实验验证

1、我们就来点燃它,仔细观察,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多!

2、你又想到了什么3、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4、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酒精灯、蜡烛、煤油灯、石棉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调整

网和试管夹,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制订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5、谁先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学生交流)

6、你们对他们的研究方案有什么疑惑或补充的吗?

7、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8、考虑的真周到,科学研究就应该这样!

做实验之前,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别小看这简单的实验,其实里面有许多奥秘等待大家去发现,去解决,希望你们能及时观察,记录实验中的新发现。

在实验中,老师也给大家几点建议(课件)请一个同学帮老师读一遍。

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参与)

9、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小啊!

谁先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10、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机生命。

请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个小资料。

(播放)

1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学生交流)

12、燃烧时还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增多还会形成酸雨,请看(播放)

13、我们生活离不开燃烧,怎样才能减少污染呢(学生交流)

14、老师觉得你们都棒极了,请你们也给自己打打分吧!

三、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空气污染的原因

危害

防治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