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646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5药学综合一

I考查目标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ﻩ2

III考查内容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药剂学专业药学综合一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药剂学专业《药学综合一》考试是为我校招收药剂学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药剂学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医药事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药学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

1.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临床药物监测及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3.掌握中西药物制剂分析的基本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特点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150分,有以下几种题型:

名词解释  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填空题    22空,每空1分,共22分

单项选择题   8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多项选择题  6题,每小题1.5分,共9分

简答题      8题,前7小题7分,第8题10分,共59分

计算题  3题,共34分

药物分析(含分析化学)  150分,有以下几种题型:

名词解释 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填空题     6题,每空1.5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   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多项选择题  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6~8题,共50分

计算题  1~2题,共10分

III考查内容

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2. 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3.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4.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几种转运机制。

5.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

6.胃肠道的结构、功能和药物的吸收过程。

7.运用药物胃肠道药物吸收特性,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制剂。

8.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皮肤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口腔粘膜给药、眼部给药的吸收过程、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9.药物分布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0.表观分布容积的重要意义。

11.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部位与过程。

12.药物代谢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3. 主要代谢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性质和代谢条件。

14. 首过效应的定义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5.肝提取率的概念及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6.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掌握酶抑制和酶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7. 药物肾排泄的三种机制,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

18.肾清除率的意义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9.肠肝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0.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1. 药物动力学中隔室模型的概念及药物转运过程中的速度表达式及意义。

22.速率常数、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的定义和意义。

23.房室模型等基本概念及其判断。

24.掌握单室模型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及利用血药浓度数据计算参数的方法。

25.静脉注射给药后,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26.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及求算。

27. 多剂量函数、稳态血药浓度、稳态平均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蓄积因子、波动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8.从单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方程式转变为重复给药后方程式的方法。

29.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及可能存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体内过程。

3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识别方法及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31.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及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剂量调节方法。

32.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33.熟悉给药方案个体化和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

34.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与试验方法。

35. 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二、药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

1.误差、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表达,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

2.  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酸碱滴定、非水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法等基本原理;滴定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 朗伯比尔定律以及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荧光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及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色谱法分离原理,色谱有关术语,色谱法基本理论,分离度,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着重掌握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其应用;薄层色谱分离操作过程,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构和工作流程,色谱分离及检测条件的选择。

5.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熟悉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国药典现行版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6. 一般鉴别试验、专属鉴别试验、空白试验、灵敏度等基本概念;有机氟化物、芳香第一胺类、典型有机酸、无机酸根和无机金属盐等的鉴别原理和实验条件。

7.掌握杂质、一般杂质、特殊杂质、杂质限量、恒重、热分析法、热重法、炽灼残渣、差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基本概念;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的区别;药物纯度与化学试剂纯度的区别; 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检查项目;药典常用的杂质检查方法;杂质限量检查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干燥失重等杂质检查原理、方法及注意点;TLC法检查特殊杂质常用的方法。

8.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类型、原理及操作要点;重点掌握氧瓶燃烧法与凯氏定氮发的原理、仪器及操作要点;掌握分析方法效能指标的定义、意义、计算方法以及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9. 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性质与常用鉴别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巴比妥类药物常用含量测定的方法及其原理,着重掌握银量法、溴量法。

10.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结构、性质与分类,熟悉代表性药物及其鉴别、检查方法。

药物的结构、合成路线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之间的关联。

典型药物的杂质检查内容与方法。

水杨酸类和苯甲酸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酸碱滴定法、双相滴定法、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

11.芳酰胺类和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结构、性质与分类;代表性药物及其鉴别、检查方法;苯乙胺类药物的杂质检查。

芳酰胺类、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苯乙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重点掌握:

亚硝酸钠滴定法、溴量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提取容量法。

12. 杂环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喹啉类、托烷类、吡啶类、吩噻嗪类、苯并二氮杂艹卓类代表性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重点掌握非水碱量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比色法、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杂环类药物的方法原理与要点。

13.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常用的鉴别方法、杂质检查项目与方法;重点掌握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原理、方法要点和计算;GC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原理与方法要点;硫色素荧光法、非水滴定法测定维生素B1含量的原理与方法要点;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方法要点。

14.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分类、特征官能团;本类药物常用的鉴别方法;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法、比色法的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15.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类与结构特征;熟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四环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与鉴别试验;掌握微生物检定法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HPLC法测定庆大霉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要点,抗生素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来源、特点及控制方法。

16.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片剂和注射剂分析的常规检查项目、含量均匀度、溶出度、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常用附加剂对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干扰及其排除方法;复方制剂的特点;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与计算方法。

17.生物药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掌握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熟悉生化分析法与生物检定法测定生物制品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18.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及基本程序;中药制剂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和分离提纯方法;各类中药制剂的基本质量控制项目与要求;中药制剂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杂质检查项目及含量测定方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19.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制订的目的、意义及原则;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20. 药物现代色谱法、光谱法、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包括1—6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Absolutebioavailability

2.血药浓度变化率

 3.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4.enterohepatic cycle

 5.Renalclearance

  6. loadingdose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6题共22空,每空1分,共22分)。

1. 消除是_______与_______过程的综合效果。

药物在体内的_______与_______过程一般总称为处置。

2. 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_______和_______。

它是衡量制剂_______的重要指标。

4.肾排泄的机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组织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药物吸收受随pH变化而产生的_______和_______的比例及_______所支配的假说,称为_______假说。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8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序号内)。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3

4

5

6

7

8

答案

1.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2.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A.消耗能量    

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

3.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

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

4.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

A.0.05小时-1  

B.0.78小时-1    

C.0.14小时-1    

D.0.99小时-1    

E.0.42小时-1

5.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一般

A.游离药物浓度高,作用强

B.游离药物浓度低,作用强

C.游离药物浓度高,作用弱,排泄慢

D.游离药物浓度低,作用弱,排泄慢

E.游离药物浓度低,作用弱,排泄快

6.硝酸甘油口服后血中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浓度,必需舌下给药,这是因为

A.此药口服不吸收

B.此药口服吸收入血量少

C.首过消除量大

D.此药排泄快

E.此药分布速率高

7.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

A.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B.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C.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D.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E.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8.已知某药的t1/2为3小时,vd为130升,据以上资料所能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A.此药从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

B.此药主要在肝脏被药物代谢酶代谢

C.此药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D.此药的消除速率常数约为50

E.此药的血浆清除率约为30L/h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9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序号内)。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4

6

答案

1.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

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

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

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

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

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 

2.影响达峰时间tm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

A.K     B.tm    C.X0    D.F    E.Ka

3.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 C.食物的组成和性质D.药物的多晶型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4.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B.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

C.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

D.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

E.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

5.下列有关药物尿清除率(Cl)的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尿清除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具体到每个人不论用什么药,其尿清除率是大致接近

B.尿清除率高的药物,排泄快,清除速度常数K大,其t1/2必然就短

C.如果药物在肾小管完全吸收,则其尿清除率约等于零

D.尿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ml)内的药物被清除,常用的单位为ml/min

E.药物清除速度常数K的大小与尿清除率呈反比,并和表观分布容积呈正比

6.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A. 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

B. 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

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药均相等

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3题共3题,1题10分,2、3题12分,共34分)。

 1.谋药物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静脉注射后1小时、3小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8μg/ml及4μg/ml。

求(1)t1/2;

(2)经过6个半衰期,体内残余药量在c-t曲线下的面积。

(10分)

2.某口服药物给药量为500mg,F=0.60,Ka=0.1093min-1,设该药物在体内为一级消除,K=0.0171min-1,经测定Vd=626 L,求该药的tp和Cp。

(12分)

3.某抗生素最大安全治疗浓度(MTC)为35μg/ml,最小有效浓度(MEC)为10μg/ml,生物半衰期为3小时,已知7.5mg/kg可产生C0=25μg/ml。

问以怎样的给药间隔,多大的剂量做重复注射,使血药浓度在10~35μg/ml之间。

(12分)

六.问答题(本题包括1-8题共8题,1-7每题7分,8题10分,共59分)

1.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轻微变化,药理作用强度是否显著变化?

为什么?

2.设计缓控释制剂给药是否需要负荷剂量?

为什么?

3.如何判别药物在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4.由于疾病导致患者低蛋白血症时,弱酸性药物还是弱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更容易发生变化?

为什么?

5.重复给药血药浓度关系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6.何谓残数法?

怎样求Ka?

7.判别隔室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8.试述新剂型的开发与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的关系。

药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本题包括1-8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翻译成中文后再解释之)

1.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

2.Sensitivity

3.Specificity

4.Linearity

5.SolidPhaseExtraction

6.SelectedIonMonitoring

7. ExternalStandard Method

8.Pyrogen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6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中国药典从年版起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其中第三部收载      。

药典规定:

“称定”是指准确至所称重量的   之一;“精密称定”是指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 之一。

2.重氮化反应为   反应,反应速度较 ,往往加入适量   以加快反应速度。

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先将滴定管尖端   ,一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

然后将滴定管尖端    ,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

3.在水中,高氯酸和盐酸都被均化到H3O+的强度水平,结果使它们的酸强度水平都相等,这种效应叫做    ;但是在醋酸溶液中,由于醋酸碱性比H2O弱,HClO4和HCl不能被均化到相同的强度,HClO4显示为比HCl更强的酸,这种效应称为     。

4.用非水碱量法滴定生物碱的硫酸盐时,只能滴定至   这一步,用高氯酸直接滴定硫酸阿托品时的摩尔比为  。

5.我国新药命名原则规定药品的名称原则上按     编订的   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和拉丁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

6.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在于:

色谱峰数表明  ;根据色谱峰的  进行定性;根据色谱峰的峰高或进行定量。

分配系数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两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后,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 比;容量因子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两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  比。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8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序号内)。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5

6

7

答案

1.苯骈噻嗪类药物易被氧化,这是因为( )的缘故

A.低价态的硫元素    B.环上N原子    C.侧链脂肪胺 

D.侧链上的卤素原子   E.蒽环结构

2.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生物碱氢卤酸盐时,须加入醋酸汞,其目的是( )

A.增加酸性        B.除去杂质干扰  C.消除氢卤酸根影响

D. 消除微量水分影响E.增加碱性

3.易碳化物是指( )

A.药物中存在的有色杂质

B. 药物中遇H2SO4易碳化或易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C.药物中遇H2SO4易碳化或易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无机杂质

D. 有机氧化物

E. 硫酸灰分

4.胃复康中检查二苯羟基乙酸的方法如下:

取本品0.5g,酸性下用乙醚提取后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在25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2。

求胃复康中二苯羟基乙酸的限量(以百分表示,二苯羟基乙酸在258nm波长处的E1cm1% =19.7)()

A.0.2%  B. 0.02%   C.0.1%   D.0.01%E.0.3%

5.关于阿司匹林的两步滴定法,下面哪一种阐述是正确的()

A. 第一步滴定是为了中和所有的酸,含量以两步中样品总消耗的硫酸滴定剂量计算。

B. 第一步滴定是为了消除干扰,含量以两步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剂量的差值计算。

C.第一步滴定是为了水解样品,含量以第二步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剂量计算。

 D.第一步滴定是为了中和所有的酸,含量以空白试验与第二步消耗的硫酸滴定剂量差计算。

E.第一步滴定是为了中和所有的酸,含量以空白试验与第二步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剂量差计算。

  6.精密量取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规格为2ml∶40mg)13.64ml,参照永停滴定法,在15~20℃滴定,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0.0492mol/L)20.00ml。

每lml亚硝酸钠滴定液(0.0500mol/L)相当于13.64mg的盐酸普鲁卡因。

则标示量的百分含量为(  )

  A.100%   B. 99.95%  C.98.40%  D.102.0% E.101.6%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9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序号内)。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对维生素E鉴别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反应中维生素E水解生成生育酚显橙红色。

B.硝酸反应中维生素E水解为α-生育酚后,又被氧化而显橙红色。

C. 维生素E无水乙醇溶液无紫外吸收。

D.FeCl3-联吡啶反应中,Fe3+与联吡啶生成红色配离子。

E.FeCl3-联吡啶反应中,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配离子。

2.黄体酮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下列哪些试剂反应呈色( )

A.2,4-二硝基苯肼   B.三氯化铁  C.硫酸苯肼 

D.异烟肼    E.四氮唑盐

3.符合四氮唑比色法测定甾体激素药物的条件为( )

A. 在室温或30℃恒温条件下显色。

B. 用避光容器并置于暗处显色。

C. 加入试剂后可以往容器中充入氧气。

D.水量增大至5%以上,使呈色速度加快。

E.最常采用氢氧化四甲基胺为碱化试剂。

4.青霉素具有下列哪类性质(   )

A.含有手性碳,具有旋光性。

B. 分子中的环状部分无紫外吸收,但其侧链部分有紫外吸收。

C. β-内酰胺环在酸、碱、青霉素酶、某些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可使β-内酰胺环开环或发生分子重排,而失去抗菌作用。

D. 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二氢噻嗪环组成的双杂环。

E.具有碱性,不能与无机酸形成盐

5.加入NaOH试液加热后放出碱性气体的药物有( )

A.苯甲酸钠  B.尼可刹米   C. 异戊巴比妥   

D.丙磺舒  E.四环素

6.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下面哪些条件可采用()

A.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B. 冰醋酸为溶剂  C. 高氯酸为滴定剂

D. 甲醇钠为滴定剂     E. 麝香草酚蓝为指示剂

7.《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各品种项下的HPLC条件中,不得任意改变的应为

A.流动相组成  B.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    C.固定相的牌号

D.固定相的种类 E. 检测器类型

8.抗生素活性以效价单位表示,它是指(  )

A.每毫升或每克中含有某种抗生素的有效成分的多少

B.每毫升或每毫克中含有某种抗生素的有效成分的多少

C. 用单位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