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64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docx

新课标Ⅱ卷高考地理冲刺卷07

(新课标Ⅱ卷)2016年高考地理冲刺卷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B.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D.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答案】1、D2、B3、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全球变暖的原因,治理关键。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意义。

温哥华是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图甲为世界局部地区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为温哥华附近等温线图。

据此完成4-6题。

4.温哥华7月的主导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5.读图乙,温哥华成为加拿大南部冬季暖和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海陆分布

6.图乙中能正确表示7月等温线的是

A、aB、bC、cD、d

【答案】4.C5.C6.D

【解析】

试题分析:

4.由图可知,7月,温哥华西侧海域为高压,温哥华处于高压的东部,其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5.温哥华位于加拿大南部,其其北部、东部都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温哥华成为同纬度冬季暖和城市。

6.7月,大陆上受热增温快,海洋上增温慢,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选D。

考点:

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世界主要地区。

下图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意图,该绿洲分布着数个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完成7-9题。

7.图中从a到b

A.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B.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C.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D.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

8.发育于祁连山脉的河流水源补给构成中,越往西,冰川融水补给所占的比重越大,主要原因是

A.光照西强东弱B.海拔东高西低

C.气温东高西低D.降水东多西少

9.图中绿洲区发展玉米种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气候干旱,利于种子晾晒B.耕地辽阔,利于规模生产

C.交通便利,靠近玉米产区D.技术先进,劳力资源丰富

【答案】7.A8.D9.A

考点:

本题组考查中国地理、农业区位因素。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要求。

下图示意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上海市人口调控的关键在于

A.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B.疏散过多城市职能

C.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D.降低工业用地规模

【答案】10、D11、B

考点:

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解决措施的影响,人口调控的关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多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

近几年来,寿光农民从国外和南方引种蔬菜品种,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开发程度较低的三角洲,有着丰富的石油等资源,区内拥有未利用土地近800万亩。

下图为山东半岛区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1)试分析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多暴雪的原因。

(6分)

(2)写出温室大棚工作原理,并从地理角度分析该生产方式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8分)

(3)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8分)

【答案】

(1)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海面时,增温增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雪。

(6分)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温室大棚,使棚内温度升高,而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大棚中。

(4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4分)

(3)合理:

石油资源丰富;靠近京津冀地区及东北重工业基地,市场广阔,临近海洋,陆上交通便利,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8分)

不合理:

石油化工等工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生态恶化;水资源不足制约石化发展:

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泥沙淤积严重,港口规模较小。

(8分)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工业区位因素。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

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4分)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8分)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6分)

(4)针对厄尔尼诺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6分)

【答案】

(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2分);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2分)。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2分),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2分),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2分)。

(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2分)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2分);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2分),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2分)。

(4)建立国家防灾指挥机构;积极宣传,全民预防;针对厄尔尼若现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调整捕鱼时间和空间;北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加强防洪工程,疏通排水道,加固路桥等;南方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增加露水。

(对3点得6分)

考点: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厄尔尼若现象及其影响。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新疆冰川分布示意图”,新疆旅游部门计划禁止游客攀登冰川,只允许远观。

其中,天山一号冰川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后退状态。

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后退及当地政府禁止游客攀登冰川的主要原因。

【答案】

气候变暖(2分);离城市近,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冰川消融加速(2分)。

避免攀登冰川带来的冰川破坏(2分)和环境污染(2分),减少人身伤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天山一号冰川后退是由于气候变暖和离城市近,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冰川消融加速引起的。

当地政府禁止游客攀登冰川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冰川融化而不稳定,禁止游客攀登冰川可以避免攀登冰川带来的冰川破坏和环境污染,减少人身伤害。

考点: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印尼国家减灾总局统计,2015年印尼自然灾害共1582起,其中拥有全国一半以上人口、经济处于支配地位的爪哇岛自然灾害发生率最高。

下图示意瓜哇岛位置。

分析爪哇岛自然灾害发生率最高的原因。

【答案】

爪哇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强度大;平原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灾害;多山地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人口多且密集,工农业的开发强度大;(任答3点,共6分)自然灾害关联性强;城市、人口、产业相对集中,成灾率高。

(4分)

考点:

区域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率高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

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面海拔3700米。

欧洲航天局2016年2月9日公布,由普罗巴5号卫星获取的图像证实,波波湖已完全蒸发。

(1)简述波波湖消失的主要原因。

(4分)

(2)分析波波湖消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6分)

【答案】

(1)波波湖的消失原因: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渡消耗;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

(4分)

(2)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年降水减少,荒漠化现象加剧;湿地的降解功能消失,当地土壤盐渍化更加严重;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平衡;旅游功能消失,环境恶化。

(6分)

考点:

考查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