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188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再接再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

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

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张教授把祖辈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②望着那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侯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③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悠远幽远俭朴B.留传幽远悠远简朴

C.留传悠远幽远俭朴D.流传幽远悠远简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今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二、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7—13题(21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师说》)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

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

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

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

糊涂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B、而耻学于师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学制的初级阶段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0.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三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第Ⅱ卷(共61分)

三、(共31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分)

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分)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名句填空(13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2)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此而已。

(6),问苍茫大地,?

(7)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⑴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杜甫,他与齐名,有的称号。

⑵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这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现代文阅读。

(11分)

巷柯灵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

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

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jiǎoà

i:

低洼狭小)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

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

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

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③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

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

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

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折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

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

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

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

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yí

nyí

n:

狗叫的声音)的狂吠。

  ④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

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

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①,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

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⑤你是否觉得人生草草,身心两乏?

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

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你有爱人吗?

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

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

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⑥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

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⑦爱争名逐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

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

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

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选自《柯灵散文选》,略有改动)

  注;

①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写六朝兴亡的咏史名篇《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7.文章开篇将“巷”比作“散文”和“图画”,下文又从三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小巷的特点。

请用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概括这些特点。

(3分)

 答:

特点之一:

特点之二:

特点之三:

18.第2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9.文章在第④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20.读文章第⑦段以“爱”开头的4个排比句,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五、语言运用(共9分)

21、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22、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

(3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

(1)。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

(2)。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3)。

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

——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

(1)—(4)处的诗句是:

(只填序号)

23.请将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改用“如果没有……就没有”这样的格式来表述,并做到语序恰当。

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8部课外名著,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只有阅读中外名著,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如果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没有。

六、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母亲呵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母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自选,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

--------------------------------------------装---------------------------------订--------------------------------------线----------------------------------------------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答题纸

一、二、选择题(共39分,每题3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14分)

(1)

(2)(4分)

(3)(2分)

(4)(4分)

(5)(2分)

15、(13分)

(1),。

(2);

(3),。

(4)______,___________。

(5),,

(6),?

(7)。

16.(4分)

⑴。

(2分)

四、(11分)

17.(3分)

 ;

18.(2分)

19.(4分)

20.(2分)

五、(共9分)

21、(3分)

22、(3分)

23.(3分)

如果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没有。

一律写在反面作文纸上

题目

400

500

600

700

800

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2、C3、B

4、B(留传:

遗留给后代.流传:

(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幽远:

幽深悠远:

离时间长或距离远.简朴:

侧重简单.俭朴:

侧重俭省)

5、C6、C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7、C8、C9、B

10、B11、D12、C13、B

14、略15、略

16、⑴李白诗圣(每空1分)

⑵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更明亮。

这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17、(3分)优雅,幽静,悠闲

18、(2分)第②段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任写2个即可得满分),

19、(4分)

(1)这样写,就使人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兴衰与社会的变迁一样不可避免(2分)。

(2)置身小巷,你就会忘记忧愁,心境平和(2分)。

(意思对即可)

20、(2分)表达效果:

语言明快流畅,形式整饬(整齐),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

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2分)。

21、答:

③①②④⑤⑥(3分)

22、依次填入文中

(1)—(4)处的诗句是:

____③④②①__(只填序号)

23、如果没有中外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就没有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就没有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

诗歌译文: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