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0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docx

五下语文22《手指》教案

主备人执教人

课题

22、手指

课时安排

2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

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

准备

 

PPT

 

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

请把你们的手伸开,仔细观察自己的双手,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

(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双手及每一根手指。

2.鼓励交流:

同学们,你们说,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用?

(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课题:

对于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的美丑和作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

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

手指)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5.谈话过渡:

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交流,解答遇到的不懂的词语。

2.指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3.互相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互相交流,并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

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分写)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总写)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家丰子恺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二、品读课文,认识手指,感悟写法

(一)品读课文,认识手指。

1.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它们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描写手指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3、4】

大拇指特点: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食指特点: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中指特点: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

无名指和小指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

最像你的或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读几遍,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大拇指:

①他的性格是什么?

(板书:

大拇指——最肯吃苦。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特点的?

(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5】

例如拉胡琴,……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

(“死力”“拼命”“用劲”)

④指导朗读:

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大拇指,用大拇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2)食指:

①食指的性格是什么?

(板书:

食指——能干机敏)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

(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6】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终是他主干的。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排比的写法,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特点?

(“全”“都”“最多”“必须”)

④启发学生借助自己写字时的感受互相交流食指的重要性。

⑤指导朗读:

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食指,用食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3)中指:

①中指的性格是什么?

(板书:

食指——养尊处优)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

(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7】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描述了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特点?

(“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④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观察自己的中指,感受中指的特点。

⑤指导朗读:

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中指,用中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4)无名指和小指:

①无名指和小指的性格是什么?

(板书:

能力薄弱)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们的特点的?

(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8】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做一些动作,观察自己的无名指和小指指,感受他们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

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中指,用中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5)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三、首尾结合,读文明理

1.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作者从“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悟其中的道理。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并小结。

【出示课件9】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板书:

团结就是力量)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2.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

(如:

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大拇指——最能吃苦

食指——能干机敏

手指团结就是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