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20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85分)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点的是:

E

A.体积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专性细胞内寄生

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

3.临床上常以杀死什么作为判断灭菌的指标E

A.质粒B.荚膜C.鞭毛D.菌毛E.芽胞

4.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

A.磷壁酸B.脂多糖C.肽聚糖D.外膜E.以上均不是

5.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机制是

A.裂解肽聚糖中β-1,4糖苷键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C.与细菌核蛋白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D.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E.阻止细菌摄取体外的营养物质

6.细菌的普通菌毛是一种E

A.运动器官B.细长波状的丝状物C.多糖质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E.黏附结构

7.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D

A.肽聚糖B.特异多糖C.核心多糖D.脂类AE.脂多糖

8.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D

A.荚膜B.异染颗粒C.鞭毛D.菌毛E.芽胞

9.关于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C.可以自我复制并传给后代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外一个细菌体内E.可自行丢失

1.溶菌酶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主要因为革兰阴性菌(C)

A.无磷壁酸B.无肽聚糖C.外膜有保护作用D.含有LPSE.含有二氨基庚二酸

1饮水及游泳池消毒用(C)

A.0.05﹪-1﹪新洁尔灭B.0.1﹪高锰酸钾C.0.2-0.5ppm氯

D.0.1﹪-0.5﹪过氧乙酸E.0.05﹪-1﹪杜灭芬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

(D)

A.细菌的分类B.选择药物用于治疗C.鉴定细菌的依据D.制作菌苗用于预防E.决定细菌的染色性

10.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缺少的成分是(D)

A.聚糖骨架B.β-1.4糖苷键C.四肽侧链D.五肽交联桥E.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11.肺炎链球菌可形成A

A.荚膜B.芽胞C.鞭毛D.普通菌毛E.性菌毛

12.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B.菌毛C.粘附因子D.透明质酸酶E.芽胞

13.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D

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抗毒素E.抗生素

14.在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单糖发酵试验中,具有鉴别意义的单糖是

A.葡萄糖B.麦芽糖C.蔗糖D.菊糖E.乳糖

15.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C

A.外毒素B.内毒素C.侵袭性酶D.热原质E.细菌素

1.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D)

A.大多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B.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C.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E.吸附剂及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16.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的细菌群体生长繁殖期是D

A.稳定晚期B.迟缓期C.稳定期D.对数期E.衰亡期

17.液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D)

A.分离单个菌落B.鉴别菌种C.观察细菌运动能力D.增菌培养E.检测细菌毒素

1.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是37℃,但应除外(C)

A.大肠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浅部真菌D.志贺杆菌E.霍乱弧菌

24.去除热原质效果最好的方法是(E)

A.高压蒸汽灭菌法B.滤过法C.180℃干燥2hD.干烤法E.蒸馏法

18.用煮沸法,为提高沸点可加入(E)

A.1%~2%氯化钾B.1%~2%氯化镁C.1%~2%氯化钠D.1%~2%硫酸镁E.1%~2%碳酸氢钠

19.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E

A.紫外线照射B.煮沸5分钟C.巴氏消毒法D.流通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

20.人和动物血清应该如何灭菌?

(A)

A.滤过除菌B.射线照射C.低热灭菌D.间歇灭菌E.高压灭菌

21.外科手术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E

A.干烤 B.巴氏消毒法C.紫外线照射法D.流通蒸汽消毒法E.高压灭菌

22.下列哪种细菌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结核杆菌C.炭疽杆菌D.产气荚膜梭菌E.肉毒梭菌

23.下列哪种细菌被杀死可以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标准

A.结核杆菌B.破伤风梭菌C.大肠杆菌D.葡萄球菌E.霍乱弧菌

1.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E

A.4℃冰箱B.半固体培养基C.甘油盐水保存液D.20℃冰箱E.冷冻真空干燥法

1.滤过除菌法能除去下列哪种微生物

A.细菌L型B.肺炎支原体C.沙眼衣原体D.大肠杆菌噬菌体E.霍乱弧菌

1.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是因为

A.带有R因子B.带有F因子C.带有Vi因子

D.感染毒性噬菌体E.感染β棒状噬菌体

1.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包括(B)

A.质粒、噬菌体、拟核B.质粒、噬菌体、转位因子C.质粒、核糖体、转位因子

D.质粒、中介体、拟核E.噬菌体、中介体、体核糖体

24.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

A.200nmB.265nmC.300nmD.560nmE.650nm

25.前噬菌体是指A

A.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26.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F因子的细菌E.带有R因子的细菌

27.L型细菌是D

A.细胞膜缺陷的细菌B.核质缺乏的细菌C.中介体缺乏的细菌D.细胞壁缺陷的细菌E.细胞质缺陷的细菌

28.噬菌体不能侵袭的细胞是A

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放线菌细胞E.螺旋体细胞

29.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A.转换B.转化C.转导D.溶原性状态E.接合

30.BCG是有毒牛型分枝杆菌经何种变异而来的

A.失去毒力的变异B.失去荚膜的变异C.失去芽胞的变异D.失去细胞壁的变异E.失去鞭毛的变异

31.下列哪种不是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

A.整合B.接合C.溶原性转换D.转化E.转导

1.细菌因为基因突变而发生耐药性的特点是(C)

A.不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频率很高C.在接触抗菌药物之前出现

D.不稳定E.不发生回复突变

1.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是(D)

A.单一耐药性B.稳定C.可发生在任何细菌D.可经接合转移E.不能从宿主菌检出

1.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介导的耐药性最常见下列哪种细菌(D)

A肺炎链球菌B.志贺菌C.链球菌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

1.耐药株30S亚基S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细菌对哪种药物发生耐药性(A)

A链霉素B.红霉素C.利福平D.青霉素E.喹诺酮类

32.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活菌产生的,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B.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C.性质稳定,耐热、耐酸D.毒力强,有特异的组织亲嗜性E.抗原性强,能制成类毒素

3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B.金葡菌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霍乱肠毒素 E.肉毒毒素

34.下述细菌中,可以引起菌血症的是

A.霍乱弧菌 B.肉毒梭菌C.破伤风梭菌D.伤寒沙门菌 E.白喉棒状杆菌

35.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C

A.肺炎链球菌B.霍乱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肉毒梭菌E.白喉杆菌

36.与风湿热发病有关的链球菌菌群多为:

A

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

37.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D)

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以上都不是

37.血清型为O157∶H7的大肠杆菌为:

A.ETECB.EIECC.EPECD.EHECE.EAEC

37.用动力试验可鉴别出的细菌是:

(A)

A.志贺菌B.沙门菌C.变形杆菌D.霍乱弧菌E.空肠弯曲菌

38.临床症状出现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并有脓血黏液便,有可能是哪一种菌引起:

A.志贺菌B.肠炎沙门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霍乱弧菌E.副溶血弧菌

39.患伤寒病后,带菌者最常见的带菌部位是:

A.胰腺B.十二指肠C.胆囊D.肠系膜淋巴结E.直肠

1.卫生部规定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

(C)

A.每1升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l00个B.每1000毫升水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l00个

C.每1000毫升水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D.每m1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3个

E.每1000毫升瓶装汽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

1.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

(B)

A.3个B.5个C.10个D.50个E.100个

A.胰腺B.十二指肠C.胆囊D.肠系膜淋巴结E.直肠

40.霍乱病人排泄物的特点

A.脓血便B.水样便C.米泔水样便D.果酱样便E.柏油样便

41.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条件是

A.机体免疫力低B.细菌寄居部位改变C.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D.菌群失调E.芽胞感染伤口

42.在牛奶培养基中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

A.伤寒杆菌B.痢疾杆菌C.破伤风梭菌D.产气荚膜梭菌E.肉毒梭菌

43.分枝杆菌属最主要的特点是

A.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B.无鞭毛,无芽胞C.菌体细长略弯曲D.不产生内、外毒素E.疾病呈慢性

44.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

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

D.立克次体E.病毒

45.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B.消化道C.虱叮咬后入血

D.蚤叮咬后入血E.性接触

46.衣原体细胞外的感染型是()

A.始体B.原体C.内基小体D.革兰阳性圆形体E.革兰阴性圆形体

47.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

()

A.局部淋巴结抽出液B.梅毒疹渗出液

C.下疳渗出液D.动脉瘤组织E.脊髓痨组织

1.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E)

A.人主要是通过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而被感染

B.钩端螺旋体致病与其产生的内毒素样物质有关

C.钩端螺旋体可进入血液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D.钩端螺旋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E.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病后可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力

1.关于梅毒螺旋体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B.梅毒螺旋体是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

C.一、二期梅毒传染性强,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小

D.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

E.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

A.始体B.原体C.内基小体D.革兰阳性圆形体E.革兰阴性圆形体

A.始体B.原体C.内基小体D.革兰阳性圆形体E.革兰阴性圆形体

A.始体B.原体C.内基小体D.革兰阳性圆形体E.革兰阴性圆形体

48.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D)

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

49.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可保护病毒

1.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E)

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为非细胞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出病毒成分

2.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成分E.免疫原性

1.构成病毒包膜的成分是(D)

A.核酸、蛋白质、糖类、脂多糖B.酶类、脂质、核酸C.糖类、脂质、核酸

D.脂质、糖类、蛋白质E.蛋白质、脂质、核酸

1.病毒复制周期中隐蔽期是指下列哪个阶段(D)

A.吸附B.穿入C.脱壳D.生物合成E.装配与释放

1.病毒的感染性核酸是指(E)

A.带有衣壳的核酸B.脱去衣壳的核酸C.带有逆转录酶的核酸

D.可直接作为mRNA的核酸E.进入细胞并能复制的核酸

1.病毒与衣原体的相同点是(B)

A.无细胞结构B.活细胞内寄生C.仅含一种核酸

D.对抗生素敏感E.以复制方式增殖

1.与细菌相比,病毒特有的性状变异是(C)

A.毒力变异B.抗原变异C.空斑变异D.抵抗力变异E.耐药性变异

1.病毒的早期蛋白是指(A)

A.RNA/DNA多聚酶B.衣壳蛋白C.衣壳蛋白D.核蛋白E.间质蛋白

1.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E)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1.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

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E)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

1.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C)

A.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B.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D.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E.因感染病毒有抗原性转变

1.关于包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B.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C.能和宿主细胞膜融合,利于病毒穿入D.能保护病毒

E.除去包膜后病毒仍可保持感染性

1.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是(D)

A.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B.60℃30min能杀死所有病毒C.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D.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更耐受反复冻融E.脂溶剂能破坏病毒衣壳

1.不是反转录酶和整合酶作用的是(C)

A.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DNA,形成RNA:

DNA中间体

B.降解中间体中的RNA链C.以病毒DNA为模板复制出子代RNA

D.以中间体中的负链DNA为模板,合成mRNA

E.将病毒双股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

1.与衣壳的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E)

A.保护病毒核酸B.参与感染C.具有抗原性

D.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E.本身具有感染性

?

?

1.病毒的功能蛋白是指(B)

A.衣壳蛋白B.早期蛋白C.晚期蛋白D.包膜蛋白E.刺突糖蛋白

1.病毒吸附何种易感细胞的决定因素是(E)

A.病毒包膜B.衣壳蛋白C.核酸D.壳粒数量

E.病毒表面的配体位点和敏感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

1.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理化因素是(C)

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

1.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A)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1.CPE于普通光镜下可见(C)

A.染色质边移B.膜蛋白被病毒编码蛋白取代C.细胞变圆、脱落D.膜通透性增加E.核仁结构发生变化

1.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为(A)

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

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C)

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

1.下列哪种感染方式往往是病毒感染所特有的?

(E)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迟发感染

1.包膜病毒体的感染一般不直接导致被感染细胞(D)

A.膜抗原性改变B.转化C.融合D.裂解E.出现包涵体

1.病毒感染导致细胞转化的机制是(A)

A.细胞染色体受损B.病毒早期蛋白质抑制细胞的合成代谢

C.细胞溶酶体膜受损D.病毒的出芽释放损伤细胞膜

E.病毒蛋白对细胞的毒性

1.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

(C)

A.病毒衣壳蛋白对细胞的毒性B.病毒出芽造成细胞膜损伤

C.病毒改变细胞膜抗原引起细胞损伤D.病毒包涵体对细胞的损伤

E.病毒的酶抑制细胞的代谢

1.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错误的叙述是(B)

A.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抑制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B.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使细胞裂解

C.病毒基因组与细胞DNA整合,使之发生恶性转化

D.病毒感染使细胞互相融合而死亡

E.病毒感染细胞膜抗原改变,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

1.I型干扰素是(C)

A.活化T细胞释放的杀病毒蛋白B.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C.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糖蛋白D.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脂蛋白

E.抗病毒的化学疗剂

1.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A)

A.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B.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C.直接抑制病毒的释放

D.阻碍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E.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脱壳

1.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A)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郎革罕氏细胞

1.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E)

A.病毒B.人工合成双股RNAC.衣原体D.细菌脂多糖E.头孢菌素

1.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B)

A.潜伏感染B.亚临床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D.持续性感染 E.慢性感染

50.分离鉴定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方法是:

(C)

A.小鼠接种B.兔接种C.鸡胚接种D.细胞培养E.组织器官接种

1.下述疫苗中,属于灭活疫苗的是:

(D)

A.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麻疹疫苗C.风疹疫苗D.狂犬疫苗E.腮腺炎疫苗

1.迄今发现的结构最简单的病原体是:

(D)

A.病毒B.细菌C.真菌D.朊粒E.支原体

1.我国目前应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属于(E)

A.减毒活疫苗B.灭活疫苗C.亚单位疫苗D.多价疫苗E.基因重组疫苗

1.关于PCR技术,不正确的叙述是(A)

A.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B.是一种DNA扩增技术

C.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D.可用于病毒DNA片断的检测

E.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断的检测

1.能抑制流感病毒脱壳的药物是(A)

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

1.制备病毒疫苗最常选用:

(C)

A.原代细胞培养B.次代细胞培养C.人二倍体细胞培养D.传代细胞培养E.器官培养

1.有关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B)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1.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1.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D)

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1.目前用于测定病毒感染数量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C)

A.电镜下直接计数B.红细胞凝集试验C.蚀斑试验D.ID50E.TCID50

1.不能用于检测抗病毒抗体的方法是(C)

A.ELISAB.中和试验C.红细胞凝集试验D.血凝抑制试验E.补体结合试验

1.

A.小鼠接种B.兔接种C.鸡胚接种D.细胞培养E.组织器官接种

51.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C)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基质蛋白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52.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是:

(D)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RNA多聚酶

53.引起SSPE的病原体是:

(B)

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鼻病毒D.冠状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

54. 25岁女性,妊娠15周,近日出现全身粟粒性大小红色丘疹,伴耳后淋巴结肿大,印象诊断是风疹。

该病最严重的危害是:

(D)

A.激活潜伏感染B.诱发肿瘤形成C.造成免疫低下D.导致胎儿畸形

E.形成慢性感染

1.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D)

A.育龄期女青年B.婚前女青年(结婚登记时)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D.妊娠期妇女E.1岁以上少年儿童

1.下列对腮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

A.腮腺炎病毒经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也能传播

B.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一般3—4周自愈

C.约20%男性患儿合并睾丸

D.约5%女性患儿合并卵巢炎,可导致女性不孕症

E.可并发脑膜炎和耳聋,是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常见病因

1.儿童患麻疹炎时常见的并发症是(E)

A.脑脊髓炎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C.脑膜炎D.中耳炎E.肺炎

1.不属于副粘病毒科的病毒是(B)

A.副流感病毒B.禽流感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麻疹病毒E.腮腺炎病毒

1.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A)

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脊髓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