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22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稳层施工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二层连续摊铺时间控制原则为:

第一层碾压合格后,在水稳初凝前铺筑第二层水稳。

施工时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

特别是要尽量缩短从拌和到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

一般不超过2h,根据含水率最大不超过2.5h。

1.3.1工艺流程

路面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为: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混合料运输→摊铺整形→碾压→覆盖养生。

1.3.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对原材料水泥、碎石、水进行质量检验,做好备料工作;

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并报监理批准;

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对参与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工作。

3)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检查和修补,把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并整型压实,表面要求平整、坚实,符合规定的高程、宽度、横坡度,不能有松散材料和软弱点,并报请监理对基面验收。

4)对拌和站及摊铺设备进行调试,检查、保养。

5)在进行水稳基层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如比较干燥用水车雾状喷洒,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宜。

(2)测量控制

放样前,测量人员要对工段技术员进行控制点、水准点交底,控制测量资料必需是监理认可的资料,并对测量、放样数据进行抽检。

为精准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精度,道路控制线至少保证边线、中线三条控制线。

道路和断面高程控制点,直线段10m/断面,曲线或弯段5m/断面。

摊铺机施工选用Φ2~3mm的钢丝作为基线。

张拉长度100~200m为佳,且须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张紧,避免因钢丝不紧而产生挠度,张拉力为1KN。

钢钎选用具有较大刚度的Φ16~18光圆钢筋进行加工,并配固定架。

固定架采用丝扣为好,便于拆卸和调整标高;

钢钎间距一般采用5~10m。

钢钎应打设在离铺设宽外30cm~40cm处。

内外侧均用钢丝控制标高,标高误差控制在-2mm、+5mm间。

钢钎必须埋设牢固,在整个作业期间应有专人看管,严禁碰钢丝,发现异常时立即恢复。

测量人员紧盯施工现场,经常复核钢丝标高。

(3)水稳混合料拌和

1)拌和站设置电子称量仪并鉴定合格。

在拌料前进行配合比的调试并进行试拌,确定各料仓的皮带转速,严格控制各料仓的材料用量,试拌制的混合料级配组成、含水量都应满足规范要求。

2)混合料拌和时,随时观察并检测含水量,控制最佳含水量。

若遇到大风和高温天气,对混合料的含水量应作相应上调1~2%,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拌和站拌和混合料必须连续、均匀。

拌料过程中试验室要按规定频率对混合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4)运输

1)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拌好的混合料。

必要时加覆盖以防水分蒸发,使混合料运至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

运料设备要充足,确保拌和后的混合料能及时摊铺。

2)卸料时,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方20~30cm停车,防止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卸料车,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卸料速度与摊铺速度相协调。

3)在拌和站车辆受料时,为保证混合料装车的均匀性,拌和出料时在备满一储存仓后才进行卸料,装车时运输车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4)执行运输车辆发单制度,每车一单。

装料时,后场有专人详细记录车号、车数、出料时间等。

在前场,设专人指挥运输车卸料,并做好运输数据和摊铺时间的记录,确定合理的运输车辆配置。

(5)摊铺整形

根据基层试验段数据,暂定松铺系数为1.3摊铺。

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适当调整。

当拌和好的混合料运至现场,应马上按松铺厚度均匀摊铺。

开始摊铺前,应将两侧分料器接头处离析混合料清除。

摊铺中如有离析现象,应用人工进行找补,同时注重含水量大小,及时反馈拌和场进行适当调整。

开始摊铺3~6米长时,应立即检测摊铺面的标高和横坡,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适当调整熨平板高度和横坡直到合格,再进行摊铺。

正常施工时,摊铺机每前进10米,检测人员应检测一次摊铺机的标高、横坡。

并做好虚铺厚度记录。

摊铺面上的泥块及大颗粒的石块人工拣除。

摊铺过程中要保持摊铺机的速度恒定,应考虑拌和场的生产能力与摊铺速度相匹配,避免中途不必要的停机,摊铺速度在1.0~3.0米/分钟。

另外,也要保证摊铺机的夯锤或夯板的震捣频率均匀一致,这些数据均可通过试验段总结出来,一旦得到可靠数据,就要恒定使用,不得随意调整。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因故中断然2小时或一天的工作段结束时必须设置横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未端。

(6)碾压

压路机的选择:

建议采用配备较大吨位的振动压路机两台,双钢轮(或三钢轮)、胶轮压路机各一台。

碾压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

压实时,遵循双钢轮初压2遍→轻振动碾压1遍→重振动碾压3遍→胶轮(或钢轮)收面碾压2遍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

注意初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碾压完成后检测压实度。

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压路机倒车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

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

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第l~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km/h。

压路机须增设限速装置。

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碾压时纵向应压成锯齿状,不能在同一条线上压齐,压路机要在已压实的路面上开启振动碾压到稳压处前三米时返回,错半轴,碾压接头处应错成横向45度的阶梯外形;

稳压和微振前后错一米,微震和重震错一半,光面和重震错一米,水稳碎石两侧应多压2~3遍。

摊铺机摊铺后人工配合整型达到一定长度(60~80m,考虑第二层摊铺时间间隔,根据天气确定段长)后,立即进行碾压。

碾压过程中,基层表面若有“软弹”、松散等现象,及时翻松、挖除、换填新料后重新碾压,处理厚度不低于5cm。

路肩、检查井四周等,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平板振动夯进行夯实。

碾压过程中,有专人检测压实度,当达到规定的碾压遍数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7)接缝处理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

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质量。

横缝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

其设置方法:

①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②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③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④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横接缝的处理方式是将已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未端拉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所有不满足压实度高程和平整度的端部混合料应予以铲除。

每天开始施工前先在横向硬接头上洒水,在碾压前必须先处理硬接头,横向硬接头必须横压来保证平整度,硬接头横压也必须分稳压和微震,稳压和微震前后要错半米。

(8)养护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并开始养生。

养生方法:

将土工布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

覆盖2h后,再用洒水车洒水。

在养生期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

土工布不允许有破口,接缝重叠半米以上,并放重物压盖,防止被风吹起。

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湿润。

养生期不应少于7d。

在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格禁止施工车辆通行。

养护完成的基层上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使,以保护基层骨料不受破坏。

养生工作设专人负责,监督洒水车经常洒水,使水稳表面保持潮湿状态,不受遍数和用水量的影响,另外洒水时要注重洒匀洒足,特别是边缘一定要注重洒到位,养生5天后,可洒布透层油或封层油,否则应一直养生至透层油喷洒后。

(9)检验与验收

摊铺及辗压过程中,专职质检员跟班作业,及时检测并反馈标高、横坡、平整度、厚度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养生期满后,对已完成的水泥稳定基层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在铺筑上层前,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起到上下层较好结合的作用。

1.3.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验收标准

1)主控项目: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粗细集料经检测必须合格设计要求。

(3)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3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4)基层及底基层的压实度应达到97%和98%。

检查数量:

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查1点;

检查方法:

灌砂法或灌水法。

(5)基层及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2000m2抽检1组(6块);

现场取样试验。

2)一般项目:

(1)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形象,无推移、裂缝、贴皮、松散、浮料。

(2)基层及底基层的质量标准应《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

 

表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工程

类别

项目

频度

质量检查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一般公路

底基层

纵断高程(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每20延米1点;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20延米1个断面,每个断面3-5个点。

+5,-15

+5,-20

厚度

(mm)

均值

每1500~2000m26个点

-10

-12

单个值

-25

-30

宽度(mm)

每40延米1处

+0以上

横坡度(%)

每100延米3处

±

0.3

0.5

平整度(mm)

每200延米2处,每处连续10尺

(3m直尺)

12

15

基层

+5,-10

-8

-15

-20

8

试验与检验

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标准进行检验,见下表:

表1-2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工程类别

质量标准

1

级配

每2000m21次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2

集料压碎值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不超过本规范规定值

3

水泥计量

每2000m21次,至少6个样品,用滴定法或用直读式测钙仪试验,并与实际水泥用量校核。

不小于设计值-1.0%

4

水泥稳定土含水量

5

拌和均匀性

随时观察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

无离析现象

6

压实度

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检查6次以上

按设计要求底基层不低于97%,基层不低于98%

7

抗压强度

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6个或9个试件,

符合本规范规定要求

1.4安全措施

1.4.1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1)参加施工人员是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者。

施工人员进场时或进行具体操作前,须经过施工工长及安全监督员的安全交底。

(2)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纪律和国家法令、法规、规定的要求,必须服从项目部部的综合管理。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及工装。

(4)施工人员立足本职工作,严禁动用不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设备。

1.4.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操作人员都必须符合《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施工现场的一切用电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定的要求进行。

现场施工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

其电箱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负责人。

(3)电箱内所配置的电闸、漏电、熔丝荷载必须与设备额定电流相等。

不使用偏大或偏小额定电流的电熔丝。

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和形状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只能通过工作线。

(4)保护移动式设备的漏电开关、负荷线每周检查一次;

保护固定使用设备的漏电开关应每月检查一次。

(5)接地装置必须在线路及配电装置投入运行前完工,并会同机材组及设计者共同检测其接地电阻值。

接地电阻不合格者,严禁现场使用带有金属外壳的电器设备,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的数量,直至接地体完全合格为止。

(6)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使用火源。

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场所,配置绝缘灭火器材,并禁止烟火。

1.4.3机械安全防护

(1)现场机械必须检查其运行情况正常后方可参与本项目施工。

(2)拌和站、摊摊设备、压实设备,必须满足机械本身护罩完善、电机无病的要求,还要对机械作接零和重复接地的装置。

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各种机械要定机定人维修保养,做到自检、自修、自维有记录。

(5)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

(6)各种机械不准带病运行。

1.4.4消防、治安措施

(1)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区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2)拌合站场区地布置符合防洪、防火、防雷击有关安全规则及环卫要求。

(3)工运输车辆必须严格遵守公路交通规则,文明行车,注意安全。

(4)治安消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指导思想,加强施工现场的物资、器材和机械设备的管理,防止物资被哄抢、盗窃或破坏。

(5)开展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项目经理部定期开展以防火、防盗为主的安全大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健全现场保卫机构,统一领导治安保卫工作。

1.5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5.1文明施工措施

(1)认真贯彻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2)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3)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总代表人的姓名,工程开、竣工日期。

(4)沿路基右侧设贯通全线的施工便道以及利用的村道应有专人养护,经常洒水,杜绝扬尘。

(5)施工机械进场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机械操作手必须建立机组责任制,并持证上岗;

机械按规定的位置行驶和停放,不得任意侵占场内其他位置。

(6)保证现场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处于良好使用状态;

保持场容场貌整洁,随时清理建筑垃圾;

在车辆、行人通行地方施工应设置沟井坎穴覆盖物和施工标志。

(7)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档,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各类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供应等应符合卫生要求。

(8)消防

1)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易爆物品的贮存。

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特别是材料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同当地消防部门联系,加强消防工作。

2)工地及生活区的动力及照明系统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

1.5.2环境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环保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a、施工区必须设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并明确岗位责任。

b、现场施工区规划要对环保设施进行统一安排,以保障其实用的长期性。

现场环保人员必须参与施组中环保措施的制订,以确保措施具体、实用,符合现场要求。

c、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做到措施有效,责任到人。

d、与施工队签订环保协议书,切实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e、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环保检查,对提出的问题必须认真整改,第一管理者抓落实。

f、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进行考核。

根据现场环保工作管理情况定期召开分析会,制定具体措施。

g、防大气污染措施

①水泥、石屑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采用封闭式库房存放。

搬运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遗洒飞扬,禁止露天存放。

②严禁烧煤、木材等发烟物质。

(2)防水污染措施

a、现场作业产生污水禁止随地排放,必须定量引入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

b、食堂必须按规定设置隔油池,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污水经沉淀后再放。

c、现场厕所必须采用封闭式,粪便必须经化粪池后方可外排。

d、透层、粘层、稀浆封层施工前应作好防雨措施,避免雨水冲刷污染农田。

(3)防噪声污染措施

a、现场施工时间一般控制在早六点至晚十点之间。

如特殊情况必须与当地府部门和群众协商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噪声扰民。

b、现场的噪声机械必须设置封闭的机械棚,尽量减少噪声污染,或采用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

c、经常性地对工人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加强管理,减少人为噪声扰民。

d、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超标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保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常运行。

备注:

施工期间每道工序开始施工前通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工;

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异情或施工不明确的地方,必须汇报相关负责人,任何施工人员不得私自确定或改变施工方法;

施工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严禁任何违规操作。

未尽事宜现场沟通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