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2435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2.据材料可知,“玉兔号”工作动力依靠太阳能,夜晚无法工作,它在月球上连续工作14天后,“睡”14天再重新工作。

说明月球上昼夜时间各14天,故昼夜交替周期约为28天。

故选D。

3.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和水,表面是岩石组成,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

月岩表面热胀冷缩作用强,物理风化作用强,破坏月球表面岩石形成月壤。

故选A。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弧形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则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查晨昏线的判读。

由图可知,A图a线表示昏线,b线表示晨线,A错;

B图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B对;

C图表示a线表示昏线,C错;

D图b表示晨线,D错。

故选B。

下图为天气网我国某市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B.春分(3月21日)

C.寒露(10月8日)D.清明(4月5日)

6.当天(今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南移

C.北半球,向北移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5.A6.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5.由日出、日落时间可知,当日昼夜接近等长,为接近春分或秋分日。

由第二天白昼变长可知,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应接近春分。

C正确。

6.由日出、日落时间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第二天白昼变长,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A正确。

【点睛】注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注:

北京纬度为40°

N;

正午太阳高度=90度—X(X是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点间的纬度差)

7.表中的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9.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南北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日照间距约为

A.37B.23C.28D.40

【答案】7.A8.B9.A

【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7.由于上述四城市均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纬度从低到高则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递减。

①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①纬度最高。

8.由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递减,故日照间距由南向北递增。

9.北京的纬度为40°

N,故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

-纬度差=26°

34′,故日照间距应为1.86H,故计算即可得出日照间距约为37米。

下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

11.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

图示时段台北市有持续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

A.风力小,湿度大B.风力大,气温高

C.气压高,气温低D.气温高,对流强

【答案】10.D11.A

【解析】考查风向判断,雾霾产生的条件。

10.在等压线图中可以判断任意一点的风向,方法是:

首先,画出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其次,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45°

,画出实线箭头,即该点的风向。

根据上述方法可得到四个城市在两幅不同日期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台北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北风,上海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南风,首尔市前后两天都吹偏南风,北京市先吹东南风后吹东北风。

11.雾霾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

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流动性差,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霾天气。

下图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某季节盛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盛行风M的性质是

A.干热B.冷湿

C.湿热D.冷干

13.与盛行风M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海陆轮廓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答案】12.C13.A

【解析】考查南亚季风的性质与成因。

12.读图,图中盛行风M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

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性质是暖湿的,C对,A、B、D错。

13.图中盛行风M的成因。

该盛行风M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BD有关;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有关。

盛行风M形成与海陆轮廓无关,故选A。

下图“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A.34℃

B.23℃

C.8℃

D.17℃

15.该模拟实验可以用于说明

A.城市热岛效应B.海陆间水循环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暖流增温增湿

【答案】14.A1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学生要掌握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能够解释热力环流现象。

15.实验主要是验证两种热容量不同的物体增温和降温的差异,可以用来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选择C。

下图为“某月沿0°

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上述“某月”是指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7.该月份

A.赤道上无风

B.甲地盛行东北风

C.乙地炎热干燥

D.丙地受极地高气压控制

【答案】16.C17.C

【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6.气压带、风带随季节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

17.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信风;

AB错误;

乙地位于30°

N以北且对应气压分布曲线上是高压,故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C正确;

丙地位于60°

S附近且对应气压分布曲线上是低压,故受副极地低压控制,D错误。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要用来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成启用,“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附近5km半径之内没有乡镇,25km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

下图为“射电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形成该地独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

19.“大窝凼”洼地广泛分布的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火成岩

【答案】18.A19.B

【解析】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岩石类型。

18.由材料可知,该洼地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一般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经流水溶蚀(属侵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故地质作用是流水作用。

19.由材料可知,该洼地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一般形成于石灰岩地区,从岩石成因看,该类岩石属于沉积岩。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示盛行风所反映的月份为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1.再过6个月

A.①和②气压中心都存在

B.③和④盛行风都存在

C.①气压中心和③盛行风都不存在

D.图示气压中心和盛行风没有变化

【答案】20.A21.C

【解析】考查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

20.图中①处气流由中心向外辐散,为高压,且①位于亚欧大陆,则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高压强盛时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21.再过6个月,则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此时东亚、南亚盛行夏季风。

图中①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不存在;

南亚冬季风③和东亚冬季风④都不存在,故选C。

读图“某年4月30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A天气系统移动方向是

A.朝西北移动

B.朝西南移动

C.朝东北移动

D.朝东南移动

23.下图为北京市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微信朋友圈热议的内容,则该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应的序号依次是

A.③②①B.①②③C.③①②D.②③①

【答案】22.D23.A

【解析】考查锋面气旋,冷锋与天气。

22.气压系统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读图可以看出该锋线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形成的是冷锋系统,北半球气旋气流水平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故A天气系统移动方向是朝东南移动。

23.由图可知,北京将有冷锋过境。

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③是冷锋过境前天气;

冷锋过境时产生云雨、刮风、降温天气,②是冷锋过境时天气;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①是冷锋过境后天气。

则该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应的序号依次是③②①,故选A。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5.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24.B25.B

24.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坑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

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故②③正确;

没有风对水汽的输送过程,所以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

①④错;

故答案选B。

25.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读图,该方法可以模拟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

没有谁起的输送环节,②错误;

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

没有地下径流,④错误。

故①③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以沙漠地区的“日光蒸馏法”作为考查的材料对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等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2010年起,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制作了红叶观赏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每天向社会公布。

下表是2012年依据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部分数据。

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26.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地形C.风D.气温

27.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

A.新疆喀纳斯B.吉林红叶谷

C.南京栖霞山D.黑龙江小兴安岭

【答案】26.D27.C

【解析】试题分析:

26.注意观察表中日期与最佳观赏高度的关系,从而推测影响因素。

在10月17日,海拔较高位置,气温低,是最佳观赏区;

随着进入深秋,气温降低,海拔低处逐渐进入最佳观赏状态,所以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气温,故选项D正确。

27.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北京及其以北地区,气温过低,已经不可见红叶景观,故排除选项A、B;

广东石门谷纬度低,位于热带、亚热带南部边缘地区,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气温仍较高,而南京栖霞山,则气温适宜,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29.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②处洋流名称为

A.秘鲁寒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

C.日本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

【答案】28.C29.B

【解析】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对等温线的影响。

28.根据盛行风向的分布看,风从该纬度向两侧吹出,该纬度附近必定是高压带,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分布着低纬信风带和盛行西风带;

再根据风向判断,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的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圈,流经①处的洋流为北半球的暖流。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图A反映的是南半球寒流的影响;

图B反映的是南半球暖流的影响;

图C反映的是北半球暖流的影响;

图D反映的是北半球寒流的影响。

29.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②处附近为大洋东岸的寒流,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②处洋流名称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31.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答案】30.C31.A

30.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修建水库可以导致①土壤水增多和②库区蒸发量增大,而库区蒸发量增大可以导致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则可知方框Ⅰ为①土壤水增多,方框Ⅲ为②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可以使得④植被覆盖率增加,即方框Ⅱ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所以C项正确。

31.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这种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题考查各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修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

明确了各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读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

B.乙表示盛行西风带,④⑤两种气候类型在大陆东岸也有分布

C.图中甲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图中所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正值夏季

D.丙处往往形成著名渔场,其成因主要是上升补偿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33.图中序号所对应的自然带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B.③处自然带为亚热常绿硬叶林带

C.⑤⑥所代表的自然带类型不相同D.影响图中①-②-③-④-⑤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答案】32.C33.D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布规律。

...........................

33.图中①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A错误;

③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B错误;

⑤⑥气候虽不同,但⑤⑥所代表的自然带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

图中①-②-③-④-⑤自然带变化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主导因素是热量,D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A向B由老到新

B.自B向C由新到老

C.自B向A向C由老到新

D.自A向C由老到新

35.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答案】34.C35.D

34.图中B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

由背斜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逐渐变新。

图中A、B之间为向斜构造,由向斜中心到两侧岩层年龄由新变老。

故由B到A,先由老变新,再由新变老,由B到C,由老到新。

B正确。

35.从地貌上讲,长腰山为向斜成岭,从地质构造上来讲,长腰山属于向斜构造;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性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故D项正确,B项错误;

排除A、C项。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地貌

【知识拓展】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形态

岩层一般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的新

老关系

中心岩层

较老,两翼

岩层较新

较新,两翼

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内力作用)

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内

力作用)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

侵蚀后

背斜顶部受

张力作用,

岩石破碎常

被侵蚀成谷

地(外力作用)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有2大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图16为“加拿大50°

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变化明显,沿途景观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到达温哥华,沿途景观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到达温哥华看到的植被以为主。

(2)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冬季时气温明显高于温尼伯,试分析原因。

(3)游客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分析温哥华降水较多的原因。

(4)游客西行过程中发现地势变化很大,对西部高大的山体形成原因发生兴趣。

试为游客解释西部高大山体的形成原因。

【答案】

(1)温尼伯到莱斯布里奇距大西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

温带落叶阔叶林。

(2)落基山东麓莱斯布里奇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冬季气温偏高。

(3)距海近;

位于北纬50°

大陆西岸,常年盛行暖湿的西风,水汽丰富;

沿海暖流增湿;

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4)北美洲西部处在板块(或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导致地形抬升形成高大山体。

【解析】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地域分异规律,焚风效应,板块构造。

(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到达温哥华,随着海拔升高,沿途景观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温哥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到达温哥华看到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因为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即焚风效应,所以冬季气温偏高。

(3)温哥华位于50°

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暖湿的西风,水汽丰富;

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

所以降水量大。

(4)西部高大山体的形成原因是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导致地形抬升形成高大山体。

37.2012年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从青岛出发,驾驶无动力帆船,历经138天不间断的航行,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

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时青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郭川第一次穿越赤道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