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43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docx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长 沙 学 院

CHANGSHA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汽车座椅调角器产品质量控制与控制措施

毕业届:

2011届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与制造0902班

学生:

肖昌洲

学号:

05

指导教师:

何航敏

职位:

副教授

教学单位:

长沙学院

 

2013年6月8日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机电系系(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班学生肖昌洲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汽车座椅调角器产品质量控制与控制措施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10月31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长沙学院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

1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生产过程

2.调角器质量为题原因的分析与产品质量控制概念

3.质量问题产生后的解决办法和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4.汽车座椅调节机构主要分为座椅调角器和座椅滑轨,特别是调角器主要为精冲件,其精度要求高,产品结构较为复杂,在质量控制上难度较大.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质量的保障一个企业就很难生存,在产品质量要有完整的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5.字数不少于3500字,结构明了。

 

五、教师指定的主要参考文献(期刊、书籍、网页)

[1]徐光冰,高齐圣,李强,等.SPC技术及其在胎圈钢丝制造中的应用[J].橡胶工业,2008,55

(1):

48-52.

[2]张根保,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陈禹六.IDEF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孙静,张公绪.常规控制图标准及其应用[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指导教师何航敏

学生肖昌洲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3.1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

3.2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3.3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质量控制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

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安装过程等。

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

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重复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因此,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

必须对干什么?

为何干?

怎么干?

谁来干?

何时干?

何地干?

做出规定,并对实际质量活动进行监控。

因为质量要求是随时间的进展而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新的质量要求,就要注意质量控制的动态性,要随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不断改进,研究新的控制方法。

五、调角器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

5.1,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

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

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5.2,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

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5.3,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

”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

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

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5.4,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5.5,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

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5.6,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式,PDCA回圈模式可简述如下:

P—计划:

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D—实施:

实施计划;

C—检查:

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A—处置:

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5.7,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

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

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

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

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5.8,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

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

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

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六、产品质量控制的措施:

从人、机、材、工艺方法、环境五方面来控制!

人是产品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观原因,座椅调角器所产生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来自一线操作员工,一个小小失误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所以在人员管理上要加大员工的质量教育力度,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素质。

6.1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可采取下列方法:

a)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

在宣贯过程中,如能穿插具体的实例将更有说服力,同时可避免枯燥性.

b)定期编制"警示"影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

c)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可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首先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评价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质量工作.

6.2提高设计质量:

可采取下列方法:

a)抓源头,切实做好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评审,满足GJB9001A-2001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同时还需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1)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即实际使用时要求产品达到的指标,含产品工作性能以及电器接口、机械接口、热接口等要求,以避免设计/检验指标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出现偏差;

2)要让用户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与用户充分沟通,优化产品指标,既要考虑实际应达到的工作性能,同时又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寿命等.

b)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对于产品的交付进度有特殊要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

充分借鉴成熟产品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处进行重点的策划评审、验证等.

c)注重对设计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且要一贯坚持,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

派设计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承制单位授课、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对承制单位设计人员实地培训等.

要关注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性,要与被评审产品特性相关,且应全面,避免对产品性能达到的程度所进行的评审不到位,即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d)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各承制单位也应该做,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暴露出问题的产品.同时应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甚至涉及技术指标的微调),避免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

6.3加强原材料2元器件的控制:

可采取下列方法:

a)要充分认识原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对原材料性能研究应设立专项.可以采取奖励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以激发科研人员对此工作的积极性.

在对原材料性能未能充分掌握之前,可应用统计技术,统计各材料批次及所应用产品的性能,寻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b)应把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的众多环节贯穿起来,其中相对重要的是采购文件的制定。

在制定过程中,要与设计输入类文件作充分的对照,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应对采购文件实施动态管理;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一旦用户对原材料/元器件的要求发生变化,或者设计指标的变化导致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作为采购的源头,应避免出错,否则后续工作都是徒劳的,而且还会给承制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影响。

    c)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

除了要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外,这里主要指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生产过程的监督,尤其对那些产品质量暂时尚可,但还没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手段的供方(由于受产品数量、特性的影响,通常承制单位只能选择这样的厂家做其供方)。

承制单位要积极帮助这些供方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不断地将外协、外购产品的使用情况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一旦有问题,要促使他们或与他们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做验证。

切忌采取只将外协、外购不合格品简单剔除而不与供方进行沟通的做法。

6.4 进一步严控操作质量

    可采取下列方法:

    a)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是对那些以手工操作为主、特殊工序较多的产品更应如此,可以针对人员的工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吸引力;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激励员工热爱本职工作。

这比换人操作导致产品质量波动造成承制单位经济损失、声誉的降低而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b)减少产品的流动性。

通过合理地编排研制、生产计划,可有效地避免产品的流动性。

一旦多个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进度重叠,也可与用户先行协调,尽量将交付进度错开。

还要加强产品研制、生产前期准备的计划性,避免产品在装配阶段“撞车”。

    c)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

    d)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作用。

应做到3点:

    1)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中)的检验要点及检验方法要规定到位,使检验操作有依据;  2)检验员亲自操作;

    3)保证检验员数量的充分性。

5 增加产品评审力度

    可采取下列方法:

    a)评审会的时间要充分,不能仅限于对会议文件的审查,还要对实物产品进行审查。

    b)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忽略下述几点:

    1)将输出与输入的文件、产品进行对照,输入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对用户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甚至是否在指定的供方购买等内容进行审查;

    2)除了审查最终产品的性能外(毕竟只是抽样),还要对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情况做重点审查,直接到操作现场审查,效果更佳;

    3)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的信息,由评审组亲自向用户询问将更加真实可信;

    c)除进行产品出所(厂)质量评审外,还应加强产品生产前状态评审的力度,含原材料/元器件、设备、环境、加工方法、人员资格等方面,将产品质量控制点前移,尽可能地避免后续出现不合格品,而给承制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结束语: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

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徐光冰,高齐圣,李强,等.SPC技术及其在胎圈钢丝制造中的应用[J].橡胶工业,2008,55

(1):

48-52.

[2]张根保,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陈禹六.IDEF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孙静,张公绪.常规控制图标准及其应用[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