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66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 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语言学概论》期末检测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期末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脑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

A.语法

B.语义

C.语音

D.词汇

4.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5.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6.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7.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8.“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9.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0.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一一(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一一(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1.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12.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

D.仿译词

13.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14.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15.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16.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

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

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17.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

A.模仿说

B.天赋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18.社会语言学属于()

A.理论语言学

B.广义应用语言学

C.普通语言学

D.狭义应用语言学

19.汉语中的:

“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

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A.异化

B.类化

C.新语法范畴的形成

D.实词虚化

20.下列语言中属于粘着语的是()

A.苗语

B.越南语

C.俄语

D.日语

二、多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舌位的高低,元音可分为()

A.高兀音

B.央元音

C.半高元音

D.半低元音

E.低元音

2.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多包含有辅音[飞]的有()

A.男

B.拉

C.拿

D.拦

E.驴

3.下列词中带有前缀的是(

%1老鼠

%1画家

%1阿姨

%1超越

%1超现实主义

4.下列词组叫,带双宾语的是()

%1托你一件事

%1托你办件事

%1请你办这件事

%1借你五元钱

%1给你一本书

5.下列语素中,属于枯着语素的是()

%1宏

%1伟

%1大

%1楼

%1机

6.卞列语言单位中,属于派生词的是()

%1律师

%1鸟儿

%1老婆

%1苦头

%1文学家

7.下列词中,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是()

%1桌子

%1椅子

%1沙发

%1柜子

%1鞋子

8.下列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是()

%1法语

%1英语

%1德语

%1阿拉伯语

%1维吾尔语

9.汉语属于()

%1汉藏语系

%1汉语族

%1屈折语

%1孤立语

%1粘着语

10.下列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

%1汉字

%1中美洲的马雅文字

%1古埃及的圣书字

%1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

%1古印度的法卢文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符号有视觉符号、听觉和触觉符号三种,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

()

2.有的辅音发音时声带也有颤动。

()

3.cv式的音节结构几乎是一切语言所共有的()

4.一般词汇不是词汇的基础部分,它不可能上升为基本词。

()

5.汉语词“狗”和英语词“dog”分别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

6.每个平面的语法单位不能再分类。

()

7.“同学们”、“工人们”这些词都表复数,与“同学”、“工人”;相对,因此,

汉语也有“数”的范畴。

()

8.语言的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语言分化出地区方言或不同语言,一

是形成社会方言。

()

9.“洋泾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

()

10.表意文字笔画简化的发展趋势比表音文字表现得尤为突出。

()

四、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20分)

1.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2.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o

3.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

和。

4.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

和o

5.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o

6.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三个学派。

7.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

J;、o

8.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9.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10.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五、综合训练题(10分)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2.语言有没有阶级性?

为什么?

期末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C

5.C

6.C

7.A

8.C

9.C

10.B

11.A

12.B

13.C

14.C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二、多项选择

1.ACDE

2.BCE

3.ACE

4.ADE

5.ABE

6.BCDE

7.ABCD

8.ABC

9.ABD

10.ABCD

三、判断题

1.X

2.V

3.V

4.X

5.V

6.X

7.X

8.V

9.X

10.V

四、填空题

1.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语音〉、语义

2.收音、领音

3.综合手段、分析干段

4.渐变性、不平衡性

5.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6.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

7.历史比较语言学

8.约定俗成

9.任意性、线条性

10.语素、词、句子

五、综合训练题

1.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

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

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期末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一项是()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2.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3.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A.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

B.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C.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

D.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A.两只学生送的花瓶

B.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C.两只学生送的花篮。

D.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6.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

是()

A.附加

B.异根

C.内部屈折

D.重叠

7.汉语普通话中的:

“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A.语素

B.音节

C.前缀

D.词

8.下列词的词义,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A.“皮”原指兽皮

B.“涕”原指眼泪

C.“瓦”原指一切烧好的上器

D.“江”原捐“长江”

9.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

A.象形的

B.会意的

C.表音的

D.形声的

10.文字的前身是()

A.结绳记事

B.手势

C.图画记事

D.实物记事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

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

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

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

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2.下列关于音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音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B.音位可以从听感的角度直接切分出来

C.音位的分析和归纳可以跨语言和方言

D.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E.音位的归纳主要依据语音单位的发音

3.下列关于歧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A.歧义指语言片段的多个意义难以划分清楚

B.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C.语义的模糊性是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D.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E.歧义可通过上下文和情景语境消除

4.下列可用于证明概念和词语、判断和句子、推理和复句不完全相等的证据

有()

A.语言中的虚词基本不表示概念

B.多义词并不表示单一的概念

C.祈使句和疑问句都不表示判断

D.并列关系的复句不表示推理

E.略去大前提的复句不表示推理

5.语法单位的“形成(实现)关系”指()

A.长度增加,功能改变

B.长度增加,功能不改变

C.长度不增加,功能改变

D.长度不增加,功能不改变

E.与长度和功能无关的其他特性

6.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7.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8.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

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9.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0.“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

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三、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5分)

1.聚合关系

2.音位

3.符号

四、简答题:

(共35分)

1.什么是组合关系?

(7分)

2.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8分)

3,简述词缀与词尾的区别。

(10分)

4.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10分)

五、综合题:

(20分)

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期末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C

7.B

8.C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2.BCE

3.BDE

4.ABCD

5.AC

6.CDE

7.BCD

8.AE

9.AD

三、名词解释:

1.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2.是某种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

3.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四、简答题:

(答案要点)

1.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2.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3.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词缀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而词尾表示的纯粹是语法意义。

②词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而词尾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作用,没有构成新词的能力。

③词缀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而词尾则只能处于词根(若有词缀还包括词缀)之后。

4.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

语言是从社会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是属于全社会的。

言语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的特点,但这种个人特点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规约。

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研究语言必须从言语中获得语料;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言语只是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

总之,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

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五、综合题:

(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

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

(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4)出现语言的混合。

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

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

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

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期末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可以从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角度分析它的表现

形式(传递过程),从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和。

3.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语族的东部语支。

4.从产生声音角度来看引起音质的不同主要是、、形状三个方面。

5.根据语素在句子中是否具有独立性,可以把语素分为和—

6.文字是在、词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7.“吃饭”、“煮饭”和“混饭(吃)”中的具体语义关系分别是动作与—

、的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2.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3.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4.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

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

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5.派生词中包含()

A.词尾

B.词根

C.虚词

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A.音素

B.义素

C.语素

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A.主语位置

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

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A.土话

B.客家话

C.客套话

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A.初

B.视

C.人

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2.下列各组中,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致的有()

A.花儿女儿刺儿

B.莲子学子男子

C.琵琶玻璃休克

D.妈妈蝴蝴仅仅

E.崇高聪明国家

23.“白纸"的“白"和“白吃"的“白"是()

A.同音词

B.同形词

C.兼类词

D.多义词

E.形容词和副词

24.下列各组词语中,可以构成最小语义场的有()

A.毛笔电笔眉笔

B.银河黄河海河

C.南瓜黄瓜冬瓜

D.山头线头桥头

E.货车客车军车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2、基本词汇的特点是()

A.数量最多

B.使用范围广

C.理据性强

D.产生历史长

E.构词能力强

3.从声音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取决于()

A.发音体不同

B.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

C.发音体振动幅度不同

D.发音的方法不同

E.共鸣器形状不同

27.从发音机制上看,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取决于()

A.舌位的高低

B.舌位的前后

C.嘴唇的圆展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送气不送气

28.下列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支配式的有()

A.视力

B.司机

C.写作

D.食物

E.护膝

29.下列哪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一表示)属于“组合关系”()

A.语素一语素组

B.语素/语素组一词

C.词一词组

D.词/词组一句子

E.句子一句组

31.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以北示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以历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为语法规范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词法范畴

2.语言的类型分类

3.语言

4.符号

5.语言的二层性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地域方言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请简要说明。

2.“国家”、“军队”、“监狱”等词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具有阶级性,说明词义具有阶级性,对吗?

谈谈你的看法。

期末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理、物理、社会功能

2.独立(自由)

3.拉丁

4.语素、词、句子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斯拉夫

7.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8.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9.记事图画

10.受事、结果、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C

3.C

8.D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BCE

2.ABDE

3.ACE

4.ABDE

5.BE

6.ADE

7.ABC

8.BE

9.ACE

10.ACD

四、简述题

1.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是词法范畴。

2.根据词的结构特点对世界的语言进行的分类叫语言的类型分类。

3.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4.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5.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五、综合题

1.地域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它的形成有三个具体原因:

地理条件:

如果两个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人们的来往很不方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差异,日积月累形成方言。

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

不同地区在政治

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小,其语言的差别就越来越大。

进一步形成了方言之间差别。

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

方言的产生还有内部原因一语言的内部变化。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人们对交际工具的需要而不断地吐故纳新。

语言中要不断地产生新词,新的语法规则,并产生一系列的音变情况,同时淘汰一些不再使用的语言材料。

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地区不可能一致,于是区别就产生了。

这就是产生方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2.不对。

词义在概括时舍弃了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