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3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2.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D.墨子“兼爱”思想

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思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分析选项D也具有中庸思想,故选D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5.一位南宋学者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人伦者,天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以得出该学者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角度来解释“克己复礼”的含义的,故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6.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明清批判思潮。

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可知C理解正确;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

7.《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

“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

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这说明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

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体现了对西方水法的重视,是出于农业发展的需要,但对其他先进科技成果却熟视无睹,说明了中国传统科技观念阻碍了西学的传入,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思想

8.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小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篆的笔划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艺术•书法

9.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要把握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风格、特点。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画作者的心境,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艺术•绘画

10.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事态人情。

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诗经》              D.《离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收录了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情,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学•《诗经》

11.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A.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B.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题干涉及甲午中日战争,4月后,中国人对战争的反思增多,对日本的关注也在增加,说明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反思,故A正确;C项错在“开始”两字上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中体西用思想

12.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

“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思想不断传播,维新运动兴起,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897年”,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学习西方侧重于学习西方制度。

故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1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

故选D。

其他各项错误。

考点: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双百方针

1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所谓民道即指民主制度,天道即指君主专制。

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故应选C。

A项错误,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的统治;B项错误,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并未进行政治革命;D项明显错误。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内容。

15.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

“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孔子地位下降可知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D项。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

16.“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

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

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井冈山的斗争》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即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故本题选择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7.2007年9月,“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

A.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B.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D.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东方-1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

1969年7月20日,美国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走出,跨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步,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航天技术的发展

18.“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

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黑白猫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直接判断得出,①④两项表述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以及相关史实(改革开放国策已经确立并不断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上议事日程,即将正式出台),正确。

而②③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19.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马克思主义”,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等的相关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

C项表述不正确,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指南。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20.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

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泰勒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戈拉提出的,将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而材料的观点是苏格拉底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

21.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意大利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意大利确立

B

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C

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人是“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扩展

D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卢梭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故A不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在欧洲,所以C说法不正确;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故其不可能主张废除私有制,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

22.“(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说明人类已经开始对宗教产生怀疑,开始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这种意识的觉醒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故A选项。

B、C、D三项都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

23.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

“(他)独自一人,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B.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的思想家是伏尔泰,从材料中“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等文字说明要该思想家不但反对宗教特权,还反对君主专制,应该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

故本题选择D。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24.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B.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C.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D.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材料“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AB符合启蒙运动,为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只有C是相同点;不符合题意。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25.思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日心说。

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

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

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哥自尼的“日心说”•“日心说”的意义

26.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1859年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得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所以选B。

其它ACD与材料不相符合。

考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追寻生命的起源·进化论

27.瑞士牧师慈运理(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

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所述是指在瑞士,《圣经》被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即使用民族语言来传播和进行宗教活动,说明当时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故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8.易卜生的戏剧中加入了大量讨论,就是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现场争论,这就使得其戏剧与传统戏剧不同,因为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而且讨论双方是平等的,讨论的内容是公开的。

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因为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可以看出易卜生的戏剧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29.“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二十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模拟自然的手法,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把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这就是立体派。

立体派是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毕加索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D项“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是毕加索的名言,故选D。

A项是现实主义;B和C项是印象派。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美术·现代主义。

30.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

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

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可知,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的传播也更为便利,有利于文化的全球化,故选D。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技术进步对文化全球化的作用

31.英国诗人蒲柏写道: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

让_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

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

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

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

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朗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由材料“自然和自然规律……光明……黑暗……”可知,这两个人物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牛顿提出了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但是牛顿力学体系并不能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