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05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docx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

  问题的提出

  供应链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关研究从单个企业的内部物流系统到传统的企业间的供应链系统,再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相互协作的供应链网络系统,直至现今为满足经济全球化需求而出现、涉及不同数量和规模的企业、跨越不同空间的庞大而又复杂的供应链虚拟整合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虚拟整合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适应复杂环境、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缓解外部不确定性、转移风险、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来临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同地区企业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虚拟整合在不同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网络关系,有利于参与企业从供应商和顾客的长期互惠合作关系中获取诸如互补性资产、信息、知识等关键资源。

在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以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互惠来增加经济利益(Lado等,1997;Chen和Paulraj,2004a),并且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

  供应链虚拟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其任一阶段的存在形式和形成途径,都是对过去发展的不断积累,以及对已经丧失价值的形式的摒弃和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虚拟整合这种组织结构形态及其形成途径决定了供应链协作企业之间的能力、发展方向和“制度”框架。

  基于此,在供应链虚拟整合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愈发重要的今天,有必要对其形态演变以及形成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换言之,探讨供应链虚拟整合在不同时期的结构形态、演进规律以及形成途径,将关系到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本文对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着重探讨不同时期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存在形式以及形成途径,同时基于上述演变规律,指出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的演进发展及相关评价

  

(一)供应链

  供应链虚拟整合是由供应链逐渐演化而来的。

关于供应链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JayForrester(1961)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对产业上下游关系进行优化时,率先提出供应链的概念。

如若将界定范围进一步拓宽,关于分销(Heekert和Mineo,1940)和物流成本(Lewis,1956)等相关研究实际上也可纳入供应链的研究范畴,迈克尔?

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链”概念同样可视为对供应链的一种诠释。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与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供应链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所重视,他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譬如,Turner(1993)认为,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经过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过程到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的连结。

国内学者在对供应链进行界定时也基本沿用了相似的观点,王凤彬(2006)将供应链或商品供应链界定为,从原材料供应直至产品(或服务)送抵至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

  由上可见,尽管不同研究所探讨的视角有所不同,但对供应链的概念界定却隐含着共性的思想。

即他们普遍主张,供应链是包含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管理,原材料的取得、制造、组装和仓储,存货的追踪,订单输入和管理以及实体配送至最终客户的物流全过程。

  传统供应链作为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来源,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的多数研究者将供应链视为一种基于供需视角的物质资源的链式关系,其在强调下述三个方面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第一,强调单纯的供需关系。

企业之间仅限于商品交易,不存在所谓的互惠、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强调对链式物流的控制。

该阶段的基本主张是基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直至将产品送达至最终消费者手中这个流程,对

一。

但是基于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的不同,供应链整合的概念界定仍然缺乏一致意见。

在后续的研究中,Morash和Clinton(1998)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组织内的流程整合、组织间的协同整合以及运营整合三种整合方式。

不难看出,此阶段的研究除了集中于制造企业的内部整合,更多的强调企业间的垂直整合,即企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组织间结构形态以及组织间关系相关理论的崛起,供应链整合一词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提及和使用。

Frank等人(2000)认为,整合是组织内部或组织间基于对各种资源有效规划、协调和控制的基础上,获取单一行为所无法达到的效率和综合效益的一种行为。

企业和供应链伙伴之间在产品、服务、信息和资金流等方面通过协调管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可以实现最小化牛鞭效应,最大化引导供应活动的效率,尽可能减少存货数量和压缩货物循环时间以及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等目的(Levary,2002)。

这些研究对供应链整合的界定、特点以及供应链整合的作用等问题作了阐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相对全面和详细的研究框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供应链整合做了探讨。

譬如,Droge等人(2004)从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视角对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做了研究。

他们发现,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相互作用与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很重要的关系。

而Gimenez和Ventura(2005)则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物流――产品和物流――市场界面以及它们与外部整合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对物流的服务绩效会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不难看出,对供应链整合的相关研究,本质上存在一致的研究视角和思想。

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种是将供应链整合作为统一的维度进行研究(Marquez等,2004;Rosenzweig等,2003);另一种是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个维度(Campbell和Sankaranl,2005;Pagell,2004;Petersen等,2005;Ragatz等,2002;Stank等,2001b;Zailani和Rajagopal,2005)来进行研究。

供应链整合的概念界定和基本思想更多集中于强调物流、信息流以及现金流的整合。

因此,供应链整合是指通过厂商与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对组织间和组织内各个流程进行协调管理,目的是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达到产品、服务、信息、资金以及决策等的效率和效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Bowersox等,1999;Frohlich和Westbrook,2001;Naylor等,1999)。

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强调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

第二,强调协作企业间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的建立,以及企业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供应链整合是一种涉及原材料、运输以及行政任务在内的各种活动的综合行为(Bowersox和Morash,1989;Hillebrand和Biemans,2003),因此包括组织内和组织间的整合业务,组织间关系系统则充当着供应链整合与发展的协调机制。

  相比传统强调物流和资金流管理的供应链,企业间相互协作进行的供应链整合逐渐聚焦于企业间信息流与合作关系的管理与控制。

更进一步说,进行供应链整合的结点企业,强调通过基于信任的合作,实现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与信息交换,以及合作中所需活动与角色的协商。

组织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可以顺利地发展合作双方的关系并取得相互需要的资源。

企业间的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企业的行动比竞争对手更迅速,由此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因此,进行供应链整合的企业通过实现有效的协调与整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Rosenzweig等,2003;Swink等,2007)。

  综上,供应链整合强调的是以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的协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产品、资金、服务以及信息等各方面的协调来提高企业、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网络的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与直线式、静态的供应链或者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供应链整合尤其强调通过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以及信息、功能、业务和战略性资源的互补整合来提升企业和供应链网络的绩效与竞争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供应链整合并未考虑到整合的战略本质,即只有少数文献基于战略的视角对厂商与外部企业间的整合进行了研究(Johnson,1999;Droge等,2004;Swink等,2007),大部分研究并没有将供应链整合上升至企业的战略层面。

此外,供应链整合这一阶段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并未打破地域和企业能力的边界,仍然聚焦于同一地域内企业间信息和资源的整合。

更具体地说,这阶段的组织结构形态和形成途径虽然相较于供应链阶段有所超越,但是关注的焦点更多的局限于同一地域内的协作企业以及企业自身的知识能力,限制了企业潜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间的协作打破这种局限性,实现协作企业间地域上的分离以及超越企业边界的知识能力的扩散,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网络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

  (三)供应链虚拟整合

  在产品大规模定制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产业趋势的压力下,企业已经不单纯局限于同一地域内企业间的联合竞争,甚至上升至全球企业之间的竞争。

大型企业逐渐打破传统封闭的供应链整合哲学,超越了地理空间限制,不再仅仅将供应商视为分摊产能的外包厂商,相反地,在新技术及关键生产资源投资等方面,供应商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渐提升。

企业以全球性市场的扩张作为其进一步成长的动力来源,不断构建虚拟整合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Jeffre和John,1995)。

譬如,苹果产品的核心设计在美国苹果公司内部进行,而各种零配件的生产以及组装则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国进行,而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厂又遍布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各个地域。

受实践领域的强力引导,理论研究逐渐将西方古典管理学范式的个体主义、理性经济人以及封闭式协作系统的研究视角,转移到供应链虚拟整合的视角,将组织放置于一个更为开放的全球性系统中去研究。

  传统的供应链整合研究主要将视线和精力局限于同一地域内的企业间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整合。

虽然这些都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秉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范式,逐渐与实践发展相脱节。

相比传统的供应链整合而言,供应链虚拟整合更多强调全球企业间的虚拟整合(Michael,2007)。

作为供应链网络结构形态的延伸与拓展,其战略本质尤其强调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模式创新以及改善措施。

“虚拟整合”一词最早由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

戴尔提出,他结合了垂直整合和虚拟组织的特征,创造出所谓的“虚拟整合”概念(Magretta,1998)。

  随着戴尔商业模式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在供应链的背景环境下对虚拟整合进行研究。

就现有文献来看,虚拟整合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但从众多零散的研究文献来看,仍有一些脉络可循。

JoanMagretta(1998)指出,虚拟整合,或称虚拟式组织、虚拟企业或价值网络,是一个掌握核心能力,以IT工具与其外部企业进行产品、互补式资源或价值链各种活动的合作,来有效提供最终产品与服务的策略联盟。

Patrick等人(2004)指出,虚拟整合必须拥有和控制生产产品所需资产,更强调合作企业确认并最大化来自网络和联盟的参与以及管理整合活动的机会。

Alnoor和Mthuli(2006)指出,选择虚拟整合战略企业的系统生产和销售产品渠道能够实现与其他企业的无缝连接,虚拟整合必须承担大量连结组织间的技术、财务信息、管理互动以及知识分享(Dalmin和Mininno,2003)。

  事实上,上述文献所阐释的作为联合团体或者联盟的虚拟整合,正是本文所指的供应链虚拟整合。

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虚拟整合非但显示出供应链管理横跨不同企业功能流程与组织单位的复杂性,同时也彰显“整合”过程的虚拟性和协同性,即构建一个跨地域、跨企业能力的虚拟网络成为关键。

基于此,本文认为,供应链虚拟整合是指互动、发散、动态的企业基于战略合作,实现对跨越组织边界的各个流程的协调管理。

目的是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知识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达到产品、服务、信息、资金以及决策等各方面的效率和效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

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强调战略合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战略合作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持续性合作关系。

虚拟整合作为企业一种全球性的战略(Michael,2007),能够通过这种合作建立企业间的信任,提高合约的持续时间,有效解决企业相互间的冲突,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以及报酬和风险的共同分担(Togar,2002)。

  第二,强调跨组织信息系统协调控制机制和价值创造网络机制(PatrickCarr等人,2004)的建立。

供应链虚拟整合是基于信息技术(跨组织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合作企业间的协同价值创造活动。

随着供应链协作企业间地域的全球性以及信息技术标准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通过跨组织信息系统来整合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物流企业的相关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可行的协调和控制机制(Joan,1998;Buvik和John,2000)。

  第三,强调组织间动态、虚拟的相互作用过程。

不同地域间的企业基于共同的目标,结成企业间联盟(Patrick,2004)。

联盟企业通过对专用性资产、互补性资源以及专有知识的投资或者交换,可以实现企业间伙伴关系的改善和有效协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最终获取单一企业无法达到的综合效益和竞争优势。

协作企业通过知识的转移与分享来实现创新与竞争优势的获取,即在传统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基础上,尤其强调知识流在企业合作以及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强调的虚拟,除了地域间的虚拟,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力的虚拟,即企业在保留关键能力的同时,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借助于整合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互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从长期来看,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生成、演化和发展的,供应链管理同样具有演化科学的性质。

本文基于大量供应链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系统归纳和整理了供应链虚拟整合不同时期的演化历程。

其动态的演化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变化过程,每个变化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具体而言,供应链虚拟整合的结构形态经历了“供应链――供应链整合――供应链虚拟整合”三个比较明显的动态演变阶段。

  在审视了诸多相关文献以后,可以发现,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发展存在一条合理的发展脉络,藉此揭示出其不断演化的事实。

每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都是对人们所产生的认识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辩证的扬弃和批判性的继承。

尽管供应链虚拟整合受到了管理学者与实践者的好评,但仍然有其瑕疵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审视、反思、质疑和追问,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基于已知的过去所产生的情况,以及现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梳理,供应链虚拟整合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虚拟整合过程中知识整合的情景化问题。

虚拟整合涉及到企业间的跨组织边界行为,由边界所衍生出来的另一相对概念,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情境。

无论是进行研究,还是探讨知识的本质与应用,其情境界定都尤其重要。

也就是说,企业在与其它组织产生互动,得以接近外部知识,并与其既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新知识应用的情境问题。

而只有在已经界定清晰的情境与边界下,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更为重要同样也是虚拟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了解组织在怎样的情境下通过知识整合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即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取得更强的竞争扰势,或如何加强联盟成员间知识机制的合作,才能增进组织的竞争效能(Amin和Cohendet,1999)。

  第二,虚拟整合机制在网络经济情境下的适用性问题。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供应链、供应链整合甚至是供应链虚拟整合,虽然各个阶段的强调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这三个发展阶段基本都立足于产品经济。

而产品经济中企业间的合作界面相对清晰,所以在构建规避不确定性和增强组织稳定性机制方面相对简单,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乃至虚拟经济或者说网络经济的到来,这种企业间的虚拟整合机制适用性逐渐降低。

在产品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的阶段,如何从组织间互动的视角来探讨企业间虚拟整合的有效实现,可能是下一步需要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