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06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高考模拟题.docx

山西高考模拟题

山西高考模拟题

 

 

————————————————————————————————作者:

————————————————————————————————日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5题为单项选择题。

第11题和第12题选做其一。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上,并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号和考试科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交卷时只交试卷和机读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的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

“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

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

  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

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

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

“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

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

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

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

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

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卡耐基说: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

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1.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

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2.下列各选项是对文中“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4—6题每题3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

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

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治:

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顾:

看望

C.多其所规为规:

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陈:

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

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间①城外柳二首(其一)

清•钱谦益

日炙②尘霾辙迹深,

马嘶羊触有谁禁?

剧③怜春雨江潭后,

一曲④清波半亩阴。

【注】此诗作于隐居家乡后,突然被召补官,于河间城外见秋柳所作。

①河间:

今河北省河间县。

②炙:

烤、晒。

霾(mái):

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

《诗经•邺风•终风》:

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

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

③剧:

极。

④一曲:

河流转弯处。

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一曲当城下。

8.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6分)

9.请赏析本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空白处的名句。

(任选一题,6分)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追求个性解放、蔑视权贵是李白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就宣告“,使我不得开心颜!

”而《将进酒》中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

的样子,孩子哭起来。

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

孩子叫着:

  “父亲!

父亲!

认得我吗?

我是西西洛!

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

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

父亲!

你怎么了?

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

“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

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你要细心照顾他!

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

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

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

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家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

“护士小姐!

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

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

”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

“西西洛!

”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

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

你认错人了!

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

西西洛!

怎么这样憔悴?

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

我正要出院!

天呀!

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

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

”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

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

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

“别急,父亲!

请等一等!

我现在不能回去。

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

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

他不能没有我。

父亲!

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

“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

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

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

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

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

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

”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

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

”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

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

“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

”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

“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

”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

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

谢谢大家!

”又对着死者说:

“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

“再见,父亲!

”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

(5分)

(2)依照全文,概括填充下面的内容。

(6分)

  这篇小说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安排,反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

(3)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

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

”病人到底要说什么?

请合理想象,阐述要说的内容。

(6分)

(4)请找出小说的景物描

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

新华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

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得了这么多?

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

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

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

钱老本人也说:

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

包括艺术理论。

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他说:

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

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

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

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

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

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

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

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

他批评说:

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

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

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

先要奠定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

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

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

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

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点出来?

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

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

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

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

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

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

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

大事上更是如此。

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

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

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

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吧。

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

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事!

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

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

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

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

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

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

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

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

虽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会。

(摘编自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

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

D.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由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二也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上的大方向是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

(6分)

(3)有人说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所以才敢点名批评钱学森。

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请简要评述

(6分)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些事情,赞美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赵老的文字功夫好,思路清晰,用语严谨,疏而不漏,广大读者很喜爱他的作品。

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C.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着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D.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

1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级各类教育要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

C.马来西亚南瑞新山的一家咖啡店出售的白蚁有三种吃法:

生吃、浸酒及用米酒保存。

D.我们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给人民创造幸福。

1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

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

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

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

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

③⑤ D.①④⑥

16.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

(不超过20字)(5分)

国的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17.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

(6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

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苹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

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

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忻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B

B

D

B

B

C

A

D

 

一、(9分,每小题3分)

1.D(D项是解释可能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原因)

2.B(不是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

3.B(文章第二段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的“"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个比方,意在强调平民慈善开发意义重大,而B项的表述完全绝对化了,从文中看不出“走向消极”的结果。

二.(6分)

(一)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

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

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

征伐江淮的是世宗。

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

(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

(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

句子通顺2分。

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

(“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