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14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 第三节.docx

第二单元第三节

第二单元第三节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情景激趣】 若充分发挥想象,早上你喝的一杯水也许来自冰塔林立的唐古拉山主峰,也许来自广阔无垠的东海。

起初,也许是冰晶,也许是溪水。

它曾经在空中,也曾经在地下。

从水循环的观点看,这是为什么呢?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引导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知识清单|

阅读教材P48“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1)主要类型:

甲:

陆上内循环,乙: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丙:

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

a.蒸发,b.植物蒸腾,c.降水,d.降水,e.水汽输送,f.蒸发,g.降水,h.地表径流,i.地下径流。

3.地理意义

(1)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微思考

特点

水资源得以再生,参与水量较大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

的水循环

意义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

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铺设渗

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

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人地协调观|

1.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D.地表径流量增加

(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建设后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

(2)题,城市建设后,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从而使地表径流量增加。

答案 

(1)D 

(2)C

|区域认知|

2.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

图 黄河流域示意

从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

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80年代延长到256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

90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4月中旬,一年之内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

进入90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2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

2019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水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没有断流。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提示 

(1)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与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而降水却逐渐减少等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与上中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等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通过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下游断流。

|地理实践力|

3.某校地理考察小组,在庐山小天池考察时发现其“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试解释其原因。

提示 这是因为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有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下图中①~⑧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⑦环节相吻合的是(  )

A.长江入海B.沙尘暴

C.台风登陆D.伏旱

2.建设“海绵城市”,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降大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具有良好的“弹性”,减少因路面大面积硬化导致城市内涝的机会。

建设“海绵城市”可使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发生改变,其中(  )

A.③减少B.⑤减少

C.⑥增加D.⑦增加

解析 第1题,根据⑦所处位置及箭头方向可知为地表径流,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A项。

第2题,建设“海绵城市”增加绿地面积,环节⑤代表的植物蒸腾会增加;增加城市排水设施,减少城市硬化面积,会使⑥代表的下渗增多而⑦代表的地表径流减少。

建设“海绵城市”不会影响水汽输送。

答案 1.A 2.C

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注: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3.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B.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城市内涝

C.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

D.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潜在的回用水源来自用户和污水处理厂。

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是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减少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减少。

答案 3.C 4.A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能实现图中①所示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6.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①B.④

C.⑤D.⑥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①环节是水汽输送,把水汽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上陆地可实现水汽输送功能,C正确。

第6题,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的是地表径流。

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C正确。

答案 5.C 6.C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1~2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

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

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

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

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解析 第1题,环节①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蒸发强烈;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环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地表径流水量较小;环节⑥为蒸腾作用,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植物生长旺盛。

第2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③)施加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在流经地区随着河水下渗,地表径流(环节③)水量有所减少;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④)水量增加;修建水库,水位抬高,不会减少地下径流量,反而有可能增加地下径流量。

答案 1.C 2.C

下图是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4.若推广该类房屋,能够全年发挥雨水收集作用的是(  )

A.拉萨B.广州

C.乌鲁木齐D.长春

解析 第3题,利用屋顶收集雨水,直接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

因为,如果这部分雨水不被屋顶截留,首先会通过地表径流流走,在径流过程中,地表状况等因素才会影响蒸发和入渗。

第4题,能够全年发挥雨水收集作用,说明该地区一年中的雨季较长,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有降雨,四个选项的城市中广州位于华南地区,雨季最长,拉萨、乌鲁木齐全年降水稀少,长春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答案 3.B 4.B

2019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八周年的日子。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

该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

A.空间分布不均B.时间分配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D.循环利用率低

6.修建“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有(  )

A.A、BB.B、C

C.D、ED.A、D

解析 第5题,“母亲水窖”工程是在降水多的季节收集雨水,在降水少的季节使用,它缓解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第6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答案 5.B 6.C

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M主要是(  )

A.地下水B.生物水

C.湖泊水与沼泽水D.冰川等固态水

8.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

A.植树造林B.扩大耕地规模

C.修建水库D.城市化加速

解析 第7题,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可以判断M主要为下渗形成的地下水。

第8题,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水量。

答案 7.A 8.A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回答9~10题。

9.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0.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9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

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B正确。

第10题,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 9.B 10.B

读图,完成第11题。

1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解析 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________;包含a、c、d、e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环节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______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答案 

(1)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更新

(2)水汽输送

(3)雨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季风

13.下面是“扬州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区下水道改造前后的管道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该污水处理方式影响了水循环的(  )

A.下渗环节B.蒸发环节

C.水汽输送环节D.地表径流环节

(2)图乙与图甲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

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学习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区下水道问题的探讨。

假设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补充要完成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4)请你从资源化角度谈谈图示管道改造的积极意义。

(5)扬州位于南水北调东线上,简述城市管道改造对南水北调的影响。

解析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1)题,图中污水处理方式影响的是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题,甲图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合用,乙图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分开使用。

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减少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

第(3)题,课题研究包括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课题报告等。

第(4)题,城市管道改造可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作园林用水、回灌地下水或作盥洗用水等。

第(5)题,扬州位于南水北调东线上,城市下水道改造可以提高南水北调水源的水质;雨水实现资源化,可减小南水北调水源在沿线的损耗量,增加南水北调的总水量。

答案 

(1)D

(2)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离 减少污水处理量,节约资源

(3)确定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搜集资料,获取数据 分析处理资料数据 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

(4)可将雨水收集,实现资源化,用作园林用水;回灌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作盥洗用水等。

(5)有利于提高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增加南水北调的总水量。

14.(附加题)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

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6分)

材料一 九寨沟降水量柱状、气温曲线统计图。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

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3)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环节形成的。

解析 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冰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九寨沟的湖泊,不论是其主要的补给——降水,还是冰雪融水补给,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湖泊水位亦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 

(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

(2)1~4月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量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水分下渗(⑨)。

至4月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

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3)6~10月份为夏季,海洋蒸发(⑥)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输送到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②),通过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大量补给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