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34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docx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

  篇一:

企业文化全聚德企业文化

  一、培植全聚德企业文化,弘扬全聚德商魂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历经139年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华饮食文化精粹。

全聚德的历史是一部丰富而传奇的历史,全聚德的文化随历史而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1864年,在北京前门肉市街上一家经营干鲜果品店的“德聚全”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以贩卖鸡、鸭为业的杨全仁倾其所有盘下这家店铺,并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

这位先生绕地两圈,对这块风水宝地大为夸奖,但认为这家店铺甚为倒运,除非将“德聚全”三字倒过来,以“全聚德”立为新字号,方能冲其晦气,跨上坦途。

杨全仁听后甚为欢喜,一来“聚德”二字有聚拢德行的吉祥蕴意;二来其中还含有他名字中的“全”字。

于是他请来一个叫钱子龙的秀才写下道劲有力的“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悬挂门媚。

此后,杨全仁又重金聘请当年皇宫御膳房的师傅专营“挂炉烤鸭”,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全聚德一天天繁荣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濒临倒闭的全聚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又逐步繁荣起来,并成为国家外交宴请的重要饭店。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27次光临全聚德宴请外宾,并对全聚德的事业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二、构筑全聚德企业文化体系

  全聚德在百年的经营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全聚德特有的文化体系。

  1.特色鲜明的烤鸭文化

  “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烤鸭作为全聚德百年不衰的主业产品,从选料、加工、烤制工艺、片鸭刀法等方面已经被今日的全聚德人赋予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使得这道精品名肴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与众不同,风骚独领。

  2.海纳百川的菜品文化

  “全聚德”不仅以烤鸭而饮誉海内外,而且以全鸭席、特色菜、创新菜、名人宴为代表的系列精品菜肴形成了全聚德海纳百川的菜品文化。

  3.意境深远的环境文化

  全聚德的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复合的,是一种兼收并蓄、开放融合的文化体系,特别是全聚德的环境文化定位,充分体现了全聚德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丰富内涵。

  4.格调高雅的营销文化

  现代市场竞争中的营销策略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更多的是营销这种产品背后的企业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我们去精心塑造。

  5.顾客至上的服务文化

  “全聚德”有“十个帮手难抵一个好堂头”(“堂头”即现在的“服务员”)的行话。

服务是产品的延伸,一流的产品必然要包含一流的服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要顾客对商品服务的某个环节产生不满,最终结果都是顾客“用脚投票”。

  篇二:

全聚德的经营理念

  全聚德的经营理念

  来源:

互联网发布时间:

20XX-07-27点击:

259次

  股份公司通过几年的实践,以使“全聚德”彻底摆脱了前店后厂、师傅带徒弟式的旧的管理模式,从转换机制入手,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重塑企业,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企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股份公司凭借着品牌的号召力,以及所拥有的技术、服务、菜品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丰富品牌,延伸品牌,并运用灵活多样的营销活动使股份公司经营业绩直线攀升,成为了中国餐饮界名副其实的一支劲旅。

  以质量管理为切入点,规范标准,提高管理层次

  股份公司所属的和平门、前门、王府井三家企业,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管理质量,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过不懈的努力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分别赢得了“国家特级酒家”的称号。

  前门全聚德烤鸭店是股份公司第一家获得“国家特级酒家”称号的企业,公司也将前门店作为首批进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试点企业。

经过努力他们完成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服务规范》、《质量记录》的编写,建立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深入细致的贯标教育,企业员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克服困难,规范操作程序,以其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通过考核认证,获得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使老字号餐饮管理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

  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和“国家特级酒家”的达标、贯标,企业和员工的质量思想、质量意识明显提高,纠正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同时公司还重新修订和印发了《全聚德餐厅服务规范》,充实了服务内容,规范了操作程序,细化了岗位服务职责。

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行“秘密顾客制度”,从多角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

  2000年公司开始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一套预算管理体系:

在项目上涵盖了经营类、人工成本类和资产类预算;在范围上包括了各企业预算、各职能部室预算;在内容上建立了预算程序、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情况、统计台帐体系、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和预算管理的电算化体系。

2000年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和保证了公司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

  篇三:

全聚德

  全聚德:

百年炉火炼就中华美食名片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的烤鸭可谓中华美食的代表,在北京,无论是全聚德前门店、和平门店,或者王府井店、奥运村店,民众排长队拿号等候就餐早已成为街头一景,众多外宾对全聚德烤鸭也赞誉有加。

历经150年风雨沧桑,全聚德这块金字招牌凝聚了几代人的艰辛与梦想,见证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曲折与荣耀。

  从“德聚全”到“全聚德”

  1834年,一场大水侵袭了河北冀州,十多岁的杨全仁迫于生计,只身来到北京打拼。

他最初靠给人打短工谋生,后来在前门外大街上摆了一个卖生鸡生鸭的小摊,两条长凳,一块案板,便是全部的家当。

  每天天不亮,杨全仁起身从城郊购回活鸡活鸭,亲自宰杀后出售,几年下来,渐渐有了一些积蓄。

收工回家的路上,杨全仁常路过京城当时最大的烤鸭店——便宜坊,他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开一家烤鸭店。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全仁等了近30年。

1864年,前门外肉市胡同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鲜果铺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早就想扩大经营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盘下了铺底。

有了自己的店铺,该起个什么字号赢得好兆头呢?

杨全仁特意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指点。

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几圈,告诉杨全仁:

这是一块宝地,如果在新店上起一座新楼,就能与旁边的井儿胡同构成八抬大轿的形状,这样东家就像坐上八抬大轿,生意定会红火。

不过,此前的铺子背运,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改称“全聚德”,才能冲其霉运。

要坐上“八抬大轿”,以杨全仁当时的财力来说还是个梦。

他只能先将“德聚全”倒过来,立“全聚德”为新字号。

这正合了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

杨全仁很快请人将“全聚德”制成金匾额挂在门楣上,从此涉足烤鸭经营。

  “全聚德”匾额中“德”字为何少一横,历来颇有争议。

有人说杨全仁创业时,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人。

为了让大家同心协力,杨全仁有意请人少写一横,表示不能“心”上横一把“刀”,“德”字的笔画则代表人数。

其实古代题字,历来有“简笔”的写法。

北宋真宗年间铸造的“景德通宝”铜钱,“德”就没有“心”字上的一横,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其中的“德”字同样没有这一横。

  聘请宫廷御厨生产“挂炉烤鸭”

  全聚德开业时,遍布京城的烤鸭店多达几十家,几乎都是焖炉烤鸭,尤以便宜坊最为知名。

焖炉烤鸭不见明火,鸭膛内灌入特制老汤,形成外烤内煮之势,外脆里嫩。

杨全仁虽很羡慕便宜坊的技术,但他明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并非易事。

为此,他决定借鉴宫廷挂炉烤猪的方法,研发挂炉烤鸭,独辟蹊径开辟一片“蓝海”。

  自己宰鸭子有一手,烤鸭子却是外行,杨全仁只好物色合适的人选,东安门外金华馆负责烤鸭的孙师傅引起了他的注意。

孙师傅曾在清宫御膳房任差,专管烤猪烤鸭。

杨全仁与孙师傅结识后,常请他饮酒下棋,一起侃大山。

随着交情的加深,孙师傅最终同意“跳槽”加盟全聚德。

  全聚德聘请了孙师傅,无异于间接掌握了清宫烤鸭的技术。

全聚德挂炉烤鸭用枣木、梨木等果木做燃料,虽是明火,却没有烟,底火旺且燃烧时间长。

鸭子入炉后,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使其周身受热均匀。

这样烤出的鸭子外皮像绸布一样光洁,色呈枣红,吃起来皮脆、肉嫩、香酥。

  当时京城的王公贵族吃完宴席后,流行用发面制成的荷叶饼沾去嘴边的油渍,然后把饼随手扔掉。

杨全仁看到这种铺张浪费的情况后定下规矩:

全聚德不做发面主食。

他着手改进了烤鸭的吃法:

用烫面荷叶饼卷好鸭肉进食,这一传统保留至今。

  为了从源头保证烤鸭质量,杨全仁不惜亲自出马,挑着箩筐到护城河边的养鸭户那里选购鸭子。

随着烤鸭销量日渐增多,全聚德后来设有“鸭局子”,专门养鸭子,形成了“前店后厂”、“前堂后厨”的生产格局。

  在杨全仁的打理下,全聚德生意日渐兴隆,伙计增至30多人。

为了圆坐上“八抬大轿”的梦,杨全仁决定给全聚德盖新楼。

但第一层刚刚建好,杨全仁便于1890年离开了人世,家业交给了二儿子杨庆茂。

  迎合军阀,民国时独占“鸭”头

  1901年,全聚德终于在前门地区第一家盖起了二层小楼,食客因此誉之为“天下第一楼”。

新楼大门外挂三块招牌,中间“全聚德”,左边“老炉铺”,右边“鸡鸭店”;大门旁挂有两块明亮的铜幌子,上面写着:

“包办酒席,内有雅座”,“应时小卖,随意便酌”;二楼四周分布着13间雅座房间,每间雅座房间内摆放一张圆桌,10把椅子,有的房间还设有茶台或床。

全聚德由当年的烤炉铺发展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饭店。

  杨庆茂并不擅长经营,结果欠下一屁股债。

民国初年,杨庆茂聘请山东人李子明负责主持全聚德具体事务,此前他在另一家饭馆做过账房先生。

  李子明前脚刚上任,讨债的人后脚便登门。

情急之下,李子明决定发行鸭票子抵充债务。

全聚德的鸭票子类似今天的购物券,用染成红色的宣纸印制,呈长方形,抬头印有“全聚德老炉铺鸭票”八字,票据内容为:

取大烧鸭子两只,已付银若干。

落款处签有全聚德的鲜红大印。

  发行鸭票子不但增加了全聚德的销售额,也吸收了社会资金,方便“现金流”周转。

很快,北京城里逢年过节,民众开始互相赠送全聚德的鸭票子,取代之前油乎乎的鸭子。

追求菜品创新是全聚德留住顾客的不二法门。

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源,李子明特意从天津登瀛楼请来名厨吴兴裕掌灶,三不粘、清蒸炉鸭、大酥丸子等都是他的拿手好菜,全聚德成了地道的山东风味饭馆。

此外,李子明亲自到其他饭馆里物色出色的堂头(领班)。

一个好的堂头,须有超强的记忆力,只要客人来过一次就能记住其形象或身份,下次来时能立马反应过来。

客人通常会为此感到高兴,热意成为“回头客”。

  李子明正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时,时局开始动荡不安。

1922年1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打败张作霖,控制了京师。

一时间,乱兵将洗劫全城的传言满天飞,前门大街上的商铺老板个个忧心忡忡。

  有一天,一位自称是吴佩孚部队的军需官来到全聚德。

这位不速之客对李子明说,吴大帅为犒赏三军,点名要全聚德准备200桌饭菜,并且每桌必须上一只鸭子。

这对于当时的全聚德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李子明当机立断接下了单,他很清楚,如果跟军阀对着干,那是不想在地面上混了,反之如果把事情办好,全聚德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

李子明调动全聚德的所有人员,增添厨具,外聘厨师,亲赴养鸭场选择良种鸭,终于在吴佩孚指定的庆功之日,完成了任务。

全聚德一时声名鹊起,很多顾客慕名而来。

全聚德在下午的营业低峰期,推出面向大众的“低价鸭”,一下子把销售“低峰”推向了“高峰”,每

  到营业时间,店门口挤满了汽车、黄包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位于米市胡同的便宜坊歇业,全聚德坐上了京城烤鸭的第一把交椅,开始独占“鸭”头。

  随之连续多年的战乱,却把全聚德逼向了破产的边缘。

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500元金圆券只能买一个烧饼,全聚德的买卖越来越难做。

因货币不断贬值,为减少通货膨胀而带来的损失,全聚德想了一个绝招,把手里存着的货币一律买回粮食储存,最终换回面粉8140斤,利郎粉600斤,美粉360斤,大米3200斤,好歹缓了一口气。

  “全聚德”换成了“北京烤鸭店”招牌

  解放后最初两年,全聚德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

全国先后掀起了“三反”、“五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偷税漏税”的口号响彻神州。

当时规定机关部门到全聚德宴请,每桌开销最高不得超过60元,每只烤鸭售价也被规定不得超过5.4元,顾客为之大减。

尽管全聚德在运动中被定为“基本守法户”,但经过一年多运动,全聚德已处于停业状态,工人们只能靠卖炊具铜锅、菊花锅、什锦锅、铜炒勺等铺底维持生计。

  全聚德:

百年炉火炼就中华美食名片

  几经权衡,全聚德东家、杨全仁的四世孙杨福来向政府提交了歇业报告。

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指示:

全聚德这样的品牌企业必须保留,政府应给予支持。

1952年6月1日,全聚德与北京信托公司正式公私合营。

事先经清产核资,全聚德不动产为1.68万元,北京信托公司投入相同资金,共合资3.36万元,杨福来留任副经理。

此时全聚德只有20多名职工。

  依靠政策支持,全聚德王府井店、前门店先后建成。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一来,全聚德又跌入低谷。

“红卫兵”摘掉了已悬挂百余年的“全聚德”匾额,换上“北京烤鸭店”的新招牌。

  “为了彻底清除全聚德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红卫兵”还在全聚德安营扎寨,充当治安员和服务员。

他们拿来一百幅毛主席画像,张贴在店铺里外,店内的一些古代画饰、摆设则被当作“四旧”,统统被拆除或销毁。

在餐厅楼梯口,原先挂着的巨幅国画被一条金色大字的语录所代替: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一切魔鬼通通都会被消灭。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以多数票通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全聚德再次赢得转机。

因为外宾到北京后通常会招待他们品尝中国的特色食品,全聚德烤鸭自然成为首选。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周恩来说:

“现在咱们进入联合国了,国际性的活动多了起来。

前门全聚德那里举行宴会活动地方太小了。

”外宾要想到全聚德吃烤鸭得提前一个星期预定座位,他建议再建一座新的烤鸭店大楼来满足国内外宾客的需要。

  全聚德烤鸭店新楼选择在了和平门,这里距离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都比较近。

从地图上看,中南海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全聚德和平门店三点正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1979年4

  月25日,和平门店正式对外营业,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餐馆。

当年被“红卫兵”抄走的“全聚德”牌匾也从故宫博物院里找了回来。

同年,全聚德开始在日本东京开设分店。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汹涌而来,旅游业也开始兴盛,全聚德“春江水暖鸭先知”,很快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因生意火爆,全聚德即便最普通的厨师,每月基本工资也有六七十元,加上效益工资和奖金,能达到200多元,在那个“万元户”极稀缺的年代,这算得上“中产阶级”了。

每到逢年过节,全聚德给职工发的物品足够使用大半年。

在全聚德旗舰店——前门店和和平门店,为了鼓励创造利润,全聚德出台了开先河的奖励举措。

如哪一天餐馆营业额超过万元,餐厅经理就从当天营业收入里提取现金,给予每位员工10元钱的奖励,当时10元钱可买近百斤大米,足够好几口人吃一个月了。

  全聚德还兴办培训班,先后发出盖有“全聚德”印戳的培训证1000张左右,由此成了烤鸭大厨的“黄埔军校”,中国烤鸭市场的半壁江山,后来大多是由这些学员撑起来的。

“鸭王”、“九华山”等一批新派烤鸭迅速崛起,其中一些创始人,包括大批烤鸭技师,大多都出自“全聚德”的课堂。

  南下连锁经营遭遇“滑铁卢”

  为进一步整合提升“烤鸭王国”的品牌形象,1993年5月20日,“全聚德”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前门全聚德烤鸭店、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北京全聚德烤鸭集团,旗下还包括其余50余家企业。

当年,全聚德仅前门店一家的营业收入就超过4500万元,南下发展特许经营店为此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9年5月18日,全聚德落户深圳。

“传说”中的全聚德出现在深南路边,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刚开业一只烤鸭卖到128元,顾客仍络绎不绝,香港的食客也慕名而来,每天的营业额一度不下七八万元。

  南北饮食的差异以及烤鸭质量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得全聚德深圳店陷入困境。

当初,全聚德以每月25万元的价格租原杏花村酒家场地作为店址,由山西全聚德店负责经营。

为保持百年老字号的原汁原味,店面从门牌、壁画、灯具到桌椅,样样精益求精,仅装修就花掉700万。

这种资金上的严重不平衡,为日后的破产埋下了伏笔,即使开业的一时红火,也如同坐在火山上,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深圳全聚德开张半年后,每天的营业额随之锐减为一两万,几乎入不敷出,不久即宣布破产,杭州、广州、汕头、南京、成都等地特许经营店的遭遇大多如此。

事实上,在全国连锁扩张多年的全聚德,至今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公司主营收入超过90%都来自北京地区,地方店铺“煮熟的鸭子”最终还是“飞”了。

  全聚德的品牌合作,大致有两条发展思路,一是连锁经营,以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一是围绕餐饮主业,横向拓展。

如全聚德与德国费迪南德·碧洛德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全聚德—碧洛德”双商标,生产销售葡萄酒,业界将其称之为“中国人出品牌,洋人造佳酿”。

碧洛德是一家拥有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专业葡萄酒酿造公司,其与全聚德的跨国“联姻”,使得双方的品牌效应得以放大,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树立起“吃全聚德烤鸭,品全聚德·碧洛德酒”的观念。

  或许因为全聚德名声在外,国内一度出现了一种名为“仝(tóng)聚德”的烤鸭产品,其包装袋上标有“京城特产”、“驰名中外”等字样。

有的售货员搞不清,把“仝聚德”的烤鸭与“全聚德”牌烤鸭摆放在一起出售,以为“仝”是“全”字的简写。

结果许多消费者购买后大呼上当,“仝聚德”所谓的“北京烤鸭”不是油亮的枣红色鸭皮,而是一层鸭肉汤冻,带有扒鸡的味道。

(:

全聚德的企业口号)经过全聚德查访,北京市工商局很快查封了这一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窝点。

  从“鸭全席”到“IT烤鸭”

  作为饮食产业的龙头企业,全聚德对于新菜品的研发不遗余力。

刚创办时,全聚德烤鸭主要为“鸭四吃”——烤鸭片着吃、鸭肉炒菜吃、鸭油蒸蛋羹、鸭架子熬汤吃。

经过全聚德大厨的独门手艺,全聚德烤鸭全身都变成了宝贝。

历代厨师在制作烤鸭的同时,精心创制了400多种冷热菜肴,形成了以芥茉鸭掌、火燎鸭心、烩鸭四宝、芙蓉梅花鸭舌、鸭包鱼翅等为代表的“全聚德全鸭席”招牌菜系。

  有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在全聚德用餐时说:

“全鸭席”各种鸭原料都全了,唯独缺少一种菜”。

大家都想不出是什么,他哈哈一笑:

“鸭蛋啊!

”大家恍然大悟。

经过细心研究,全聚德的菜单中又多了一道新菜——“水晶鸭宝”,添补了“全鸭席”的空白。

  与“食”俱进可谓全聚德生意兴隆的法宝。

全聚德第五代传人、前门店副总经理杨宗满介绍说:

欧洲人不喜欢吃大葱、动物内脏,这两样正是吃正宗烤鸭必不可少的。

为此,全聚德推出了“全蝎芝麻鸭肝”这道菜。

用芝麻裹了之后再炸,能盖住鸭肝的内脏气味,加入蝎子主要是照顾日本人的偏好,蝎子在日本顾客中很受欢迎。

另外一些新菜式,如“菜包雀巢”,内盛明虾粒、松仁等,外裹生菜叶,是全聚德中西餐结合的尝试。

  全聚德一天生鸭的屠宰和加工量约2万只,仅北京和平门烤鸭店每天就能销售3000多只烤鸭。

要给这么多家店面供应原料,生产烤鸭,全聚德传统的“挂炉烤鸭”技术自然显得捉襟见肘。

为此,全聚德建成了标准化生产线,运用现代电脑技术,模拟人工烤鸭,经过1000多只鸭坯烤制全过程测试,准确设定出时间、温度、湿度等指标,按程序指挥烤鸭炉自动操作,烤出比人工烤制更规范、更焦嫩的烤鸭,这项技术也被称为“智能(IT)烤鸭”。

传统的“挂炉烤鸭”技术依然保留,更多地作为全聚德饮食文化的代表,表演供游客参观。

  20XX年4月,北京著名老字号餐饮企业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并入全聚德集团,至此,全聚德已发展成为涵盖烧、烤、涮,川、鲁、宫廷、京味等多口味的餐饮联合舰队。

同年11月20日,全聚德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餐饮老字号企业。

20XX年,全聚德国内的连锁店已近百家,海外已建5家门店,实现营业收入13.39亿元,品牌价值过百亿。

  周恩来的“烤鸭外交”

  作为中华美食的世界级“名片”,全聚德先后接待过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

近十几年以来,全聚德接待外国元首超过126人次。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全聚德就餐后,欣然题词“Asupermeal.manythanks.”(“一顿佳肴,十分感谢!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聚德一人吃了半只烤鸭,回忆烤鸭的味道时,他用生硬的中文说了两个字:

“好吃”,说完哈哈大笑,还说“我的发音是不是和鸭子一样”;英国前首相希思,古巴前国家主席卡斯特罗,德国前总理科尔等政要都曾结缘全聚德。

周恩来的“烤鸭外交”,更是全聚德一段难得的佳话。

  周恩来生前曾27次光临全聚德,他把“全聚德”三个字的含义解释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这成了全聚德的企业精神。

周恩来用全聚德烤鸭招待过包括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内的多名国家元首,后来有人把“烤鸭外交”和“乒乓外交”、“茅台外交”并称为周恩来的三大外交手笔。

  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

当时,以美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