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534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因斯坦的故事10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齐大笑起来。

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仅有自我才是自我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我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

他时时用自我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我,最终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我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我不如别人就沮丧了。

这多么愚蠢啊!

每一个人都有其不一样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我才是自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三):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此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名之下的爱因斯坦每一天忙于应付不计其数的大学请他作演讲,搞得他疲惫不堪!

爱因斯坦每次到大学去都是由专职司机理查开车送他,一到会场后,理查就在台下听演讲,一向做了30来次听众,并且每次都是聚精会神,从头听到尾。

  理查是位风趣的美国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爱因斯坦提提议:

您实在太辛苦了,也必须讲烦了,您的演讲资料我能够背下来了,我想下次演讲时让我穿着您的衣服,让我来代您演讲直到被发现为止,能够吗妙啊,反正那里认得我的人也不多。

同样富于风趣的爱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场演讲,穿着爱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对于相对论的解说没有任何差错,他把爱因斯坦的表情和动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

爱氏则打扮成司机,不仅仅开车送理查来演讲,并且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然而,就在演讲结束,理查准备下台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最终发生了。

  一位教授模样的先生站起来,像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真的爱因斯坦静坐在会场的角落,心中吃惊不小,但他表情上还是若无其事。

  假的爱因斯坦却简便地对那位教授说:

你的这些问题很简单,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来帮我做些说明吧!

  于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这时才步上讲台,并迅速地对问题作了说明!

  (四):

爱因斯坦的成才之路应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

我这么笨,怎样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

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期望的名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

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

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

之后,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

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

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

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

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

有的教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

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

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

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

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

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

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

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我也感到吃惊。

教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

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

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

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

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

因为他明白,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

此后,爱因斯坦一向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

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

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

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

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

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我的未来做准备了。

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

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十分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

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

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帮忙。

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

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

能够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可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

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着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

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最终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

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

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

A=x+y+z,并解释道:

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

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向被人们传颂着。

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先泄自我的气。

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必须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

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必须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貌,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

如果因为自我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我潜在的才华、本事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星座。

如果你觉得自我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我的星座。

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迟钝,却对物理和数学异常喜爱一样,当你找到自我的星座时,你定会放射出与众不一样的异彩。

  试试看,尽快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五):

爱动脑筋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十分善于动脑筋,经常会想到一些别人不容易想到的东西。

  有一次手工课上,教师教大家叠纸盒。

正当大家都忙于叠纸盒的时候,教师却发现爱因斯坦趴在桌子上。

教师以为准是小爱因斯坦懒惰,不想动手,于是走过去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不叠纸盒。

爱因斯坦抬了抬头,问道:

教师,您明白一张纸的厚度吗?

教师说:

这个很好测量啊,你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不就得到每张纸的厚度了吗?

爱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确地测量了一下,然后计算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

  教师这时候想出一个问题,便问大家:

同学们,此刻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52article.)如果我把这张纸对折30次后,应当是多高啊?

听到教师的问题,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大概有10米多高吧。

有的同学回答道。

太少了。

那应当有10层楼那么高吧。

又有的同学补充道。

没想到教师还是在摇头。

到底有多高呢?

只见小爱因斯坦站起来说:

应当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他刚说完,就招来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怎样可能呢?

薄薄的一张纸对折了30次就会比一座高山还要高,同学们都以为他在吹牛。

  这个时候,仅有教师没有笑,因为他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小爱因斯坦了。

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确的。

教师的一句话把在座的同学们都震惊了。

会有那么高吗?

同学们都在怀疑。

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走到前面,拿了一支粉笔开始了他对一张纸对折30次后的厚度的计算。

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算式。

结果,一张0.08毫米厚的纸对折30次后,竟高达85899米,确实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六):

爱因斯坦的第一颗扣子在科学史上,爱因斯坦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古往今来仅次于牛顿第二伟大的科学家,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

如果按全球知名度来看,爱因斯坦可能比牛顿和伽利略更有名。

  在科学领域,要拿到博士学位或当上名校教授,普通智商加上勤奋努力并不难办到,但要伟大到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的地步,天赋和高智商恐怕还是需要的。

对爱因斯坦的智商,专家们大都认为在160至190之间,最低的估测也有146,最高估测甚至到达270。

要明白,全世界80%的人智商都介于80至120之间,智商超过140就被视为天才,在人口中比例不超过0.5%。

  可是,爱因斯坦出生的时候,蹒跚学步的时候,甚至念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他的聪明基本上仅有他自我明白。

在很多亲友和街坊邻居的记忆中,爱因斯坦小时候是笨拙、迟钝的,衣扣总是对不齐,东西总是找不着,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一度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看医生。

  爱因斯坦读小学和中学时,说话慢、动作慢,记忆力不强,不善于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也不起眼,当然很难让教师和同学喜欢。

在慕尼黑路易波尔德中学的6年生活,给爱因斯坦留下的回忆尤其压抑、孤独和痛苦:

学习上,他除了数学,其他各门学科,异常是需要很多死记硬背的课程,大都成绩不佳;

生活上,与班里同学话不投机,格格不入,被认为生性孤僻;

在教师眼里,他不仅仅智力迟钝,并且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但事实上,爱因斯坦的早慧和早熟,被这些小时不佳的故事和***成绩单所掩盖,真要探究起来,恐怕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看看爱因斯坦年谱吧!

10岁,他便在两位医科大学生引导下自我阅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2岁,醉心于欧几里德几何学,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3岁,开始读哲学家康德的著作;

不满16岁,已经依靠自学,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万幸的是,中小学阶段的痛苦经历,没有令爱因斯坦感到自卑或者产生扭曲甚至报复社会的心理,反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反作用力,刺激他更加珍视个性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珍视真、善和美的价值。

  爱因斯坦晚年回忆道: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期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并且,我不久就发现了这种追逐的残酷,和今日的情形相比,这在当年是更加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着的。

每个人只因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

并且,由于参与这种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

可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

  难以置信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就拥有这样的思考和确定本事。

不知多少人活到七老八十,都不见得懂得这些。

  爱因斯坦是填鸭式教学法的铁杆反对派,但更有价值的,可能是他对学校应当教什么的独到看法。

他认为,学校教育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可是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我人生的最高目的。

  经过专业教育,他(学生)能够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可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七):

敢于承认错误-爱因斯坦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直为他生最大错事而愧疚。

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

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

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个宇宙项。

这个结论在当时既贴合宇宙学原理,又贴合已知的观测事实。

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个动态解;

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解。

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

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理解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

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

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

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之后,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

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确的。

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我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我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

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八):

爱因斯坦勤奋好学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却告失败。

他理解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提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

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

  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我所热爱的学科上。

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本事。

  (九):

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

  一总:

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资料、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

  二分:

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

  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

你能够根据这些来选择自我所需的资料来细读。

  三合:

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资料,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到达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这一步很重要。

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

  (十):

不死的梦想1955年4月13日,在家里工作的爱因斯坦感到右腹阵阵剧痛,同时还出现了别的不祥之兆。

医生们迅速赶到,会诊结果是主动脉瘤,并提议他立刻动手术进行治疗。

  爱因斯坦婉言谢绝了。

在1945年和1948年,他接连做了两次手术之后,已经发现主动脉上有一个瘤。

他有预感,这个致命的定时炸弹即将爆炸了,自我也应当走了。

  第二天,心脏外科专家格兰医生从纽约赶来。

尽管他明白爱因斯坦很虚弱,开刀会有危险,但还是提议开刀,因为这是唯一的抢救方法,别无选择。

  爱因斯坦苍老的脸上浮现出疲倦的微笑,摇摇头说:

不用了。

格兰医生又一次警告他:

那个主动脉瘤随时都可能破裂。

  爱因斯坦镇静地说:

那就让它破裂吧!

  4月16日,爱因斯坦病情恶化,住进了普林斯顿那家小小的医院。

一到医院,他就让人把他的老花眼镜、钢笔、一封没写完的信和一篇没有做完的计算题送过来。

他在病床上欠了欠身子,戴上老花镜,从床头柜上抓起了笔。

还没开始工作,他就倒了下去。

宽大的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冒出一片汗珠,那支用了几十年的钢笔从手里滑落到地上,他实在是没有一点力气了。

  4月17日,星期五,爱因斯坦的感觉似乎稍微好了一些。

儿子汉斯坐飞机从加利福尼亚赶来看父亲;

女儿玛戈尔因病与父亲住在同一个医院,坐着轮椅也来看父亲;

还有许多朋友、同事都来看望他。

  他平静地对儿女、朋友和同事说:

那里的事情,我已经做完了。

没什么,别难过,人总有一天要死的。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爱因斯坦因腹腔主动脉溢血而与世长辞。

  巨星陨落了!

电讯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

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终年76岁。

  全球为之悲痛,到处都是悼词和颂词:

世界失去了最伟大的科学家。

人类失去了最伟大的儿子。

爱因斯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

  唁电和唁函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飞往普林斯顿,有的来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的来自著名的科学家,有的来自学术团体,有的来自普通的男男女女。

人们怀念他,因为他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开拓出科学造福于人类的无限广阔的前景。

人们怀念他,因为他为人类的和平与提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各种媒体重新刊登了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在1931年对爱因斯坦作出的评价: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

  他此刻是,将来也仍然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很难说,他究竟是同牛顿一样伟大,还是比牛顿更伟大。

可是,能够肯定地说,他的伟大是能够同牛顿相比拟的。

按照我的见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爱因斯坦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扰。

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

骨灰撒在空中,和宇宙、人类融为一体。

切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

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

除了我的科学梦想和社会梦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一齐死去。

  那么究竟什么是爱因斯坦不死的梦想呢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作出了这样的明确阐述:

每个人都有必须的梦想,这种梦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确定的方向。

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梦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梦想,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说得多好啊,贪图安逸和享乐,只是猪栏的梦想,而对善、美和真的不懈追求,才是不死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